糖鞘脂的代謝與發育及細胞異質性

2020-12-06 李老師談生化

糖鞘脂(glycosphingolipid,GSL)是由神經醯胺和寡糖鏈構成的結合脂,是真核細胞質膜的普遍成分。GSL對於細胞的識別與通訊起著重要作用,對神經系統尤其重要。

與細胞內膜相比,質膜(PM)富含鞘脂,這導致PM具有獨特的生物物理特性。鞘脂含有疏水性神經醯胺(Cer)骨架,可以產生緊密堆積的厚膜結構,導致PM對離子和肽的滲透性較低,因而對細胞外環境具有較強的「屏障」功能。

乳糖基神經醯胺結構模型

鞘脂與磷脂不完全溶混,這導致膜的橫向相分配,從而導致膜微區的形成。微區的大小和脂類組成不同,對蛋白質會具有不同的親和力。因此,鞘脂可以通過將信號分子募集或隔離在膜微區上來參與信號傳遞事件。而質膜受體也常通過與GSL相互作用來調節活性。

與鞘磷脂(SM)相比,GSL的特點是其神經醯胺和寡糖部分都可以發生改變,從而導致整體結構和功能的變化。GSL中的寡糖殘基數一般在1到20之間,在脊椎動物中有11種不同的單糖構件。因為糖鏈可以具有多種直鏈或分支結構,所以能夠組合出更加豐富的結構種類。

不同結構的GSL可以作為特異性的標籤,以區分細胞類型或分化階段等。所以GSL在細胞異質性方面有重要作用。由於GSL的重要性,所以其代謝受到嚴密調控。GSL中聚糖的延伸不是由模板指導的,而是取決於特定合成酶的相對活性。這是糖類代謝的一個獨特之處。

GSL的合成起始於內質網(ER)的胞質膜小葉,完成於高爾基體。神經醯胺(Cer)作為鞘脂類的共同前體,可以轉化為多種化合物,包括鞘氨醇、神經醯胺-1-磷酸、鞘磷脂(SM)和GSL。SM和GSL在ER和高爾基體之間的界面合成,並構成PM的主要鞘脂。

糖鞘脂的合成。引自J Cell Sci. 2018

高爾基複合體(Golgi complex)由單位膜構成的扁平囊疊加在一起構成,朝向ER一側稱為順式面(cis face),朝向PM一側稱為反式面,中間依次分為順式膜囊、中間膜囊、反式膜囊和反式網絡(Trans-Golgi Network,TGN)。在高爾基體進行糖基化修飾的分子一般從順式面進入,依次穿過各層膜囊並逐步形成糖鏈,成熟後從反式面通過運輸囊泡離去。

高爾基體結構。引自百度圖片

在GSL合成過程中,Cer(神經醯胺)可先在ER中被半乳糖基化,產生半乳糖神經醯胺(GalCer,半乳糖腦苷脂),然後通過神經醯胺轉移蛋白(CERT)從ER膜中傳遞到反式膜囊,用於合成Gala系列GSL。此系列多含有硫酸基團,稱為腦硫脂(sulfatides),屬於酸性糖鞘脂。

腦硫脂的結構。引自Postepy Hig Med Do

合成腦硫脂用的硫酸需要先消耗2分子ATP生成PAPS,然後被內質網的半乳糖腦苷脂硫酸基轉移酶(CST)轉移到半乳糖殘基的3位。

腦硫脂的合成。引自Postepy Hig Med Do

腦硫脂在神經系統中含量豐富,參與髓磷脂的構成。髓磷脂對神經元起到保護和絕緣的作用,所以腦硫脂代謝缺陷會損害感官、行為、認知等功能,與AD、PD等相關。腦硫脂在腎臟,胃腸道以及紅細胞,血小板和粒細胞的膜中也有發現,可能參與腫瘤、糖尿病和一些免疫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

神經醯胺也可以通過小泡運輸至順式膜囊,在其中被糖基化以生成葡萄糖基神經醯胺(GlcCer,葡萄糖腦苷脂)。除腦硫脂外,其他GSL都以GlcCer為前體。GlcCer先轉化為乳糖基神經醯胺(LacCer,Gal-GlcCer),然後可以形成四個分支系列,即globo、ganglio(神經節)、asialo和lacto系列,數量超過400 種。Gb3合酶(Gb3S,A4GALT)、GM3S 、GA2S和Lc3S分別催化GlcCer進入以上四個系列。

GSL進入這四個主要方向之一後,在高爾基體繼續進行糖基化加工,形成各種支鏈聚糖結構。聚糖殘基的延長是各種糖基轉移酶有序作用的結果。它們的相對水平,高爾基體的拓撲結構以及多酶複合物的組成是影響最終產物結構的關鍵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膜中GSL的組成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發生了重塑。這種重塑是發育程序的必要部分。細胞在特定的發育階段會產生不同的GSL,從而走向不同的命運。

在小鼠胚胎發生期間,GSL表達具有顯著的階段特異性變化。globo和lacto系列主要在植入前階段和胃形成過程中表達,神經節系列與腦硫脂在晚期胃化直至產前階段開始合成,並伴隨著胚胎腦的發育(J Cell Sci. 2018 Dec 17;131(24). pii: jcs219204.)。

糖鞘脂與胚胎發育。引自J Cell Sci. 20

在EMT期間,TGFβ1誘導轉錄因子Zeb1與GM3S啟動子結合併激活其轉錄,並同時抑制GA1S,導致GSL代謝朝著神經節系列發展。在神經元分化過程中,globo系列合成降低,表觀遺傳調節劑AUTS2結合併激活神經元基因和GM3S啟動子,GM3S基因的表達又促進了神經元分化。在神經元成熟過程中,GM1通過促進GM2S的表達來促進複雜神經節苷脂的合成和神經元成熟。

糖鞘脂代謝的調控通路。引自J Cell Sci

在發育過程中,單個祖細胞要經過特定的分化程序形成特定的形態結構。雖然此過程中有激素梯度存在,但形態發生的起始事件通常發生在統一的環境中,即發生在處於同質環境的遺傳背景相同的細胞之間。

一個解釋是基因表達中的細胞間差異(隨機的或依賴於細胞微環境的)通過改變細胞分化潛能來驅動這些早期事件,即細胞命運決定取決於關鍵因素的振蕩表達。

糖鞘脂與細胞不對稱分裂。J Cell Sci.

但在蛋白質與核酸之外,脂類,特別是GSL等小分子也能夠影響細胞分化程序。由於細胞周期階段、局部微環境或代謝循環等,同系細胞群中GSL的組成會有所不同。因此,兩個其他方面都相同的細胞,可能由於GSL組成的不同,而對相同的刺激產生不同的反應,從而導致形態發生中的對稱性破壞。

相關焦點

  • 糖鞘脂的代謝與發育過程和不對稱分裂
    糖鞘脂(glycosphingolipid,GSL)是由神經醯胺和寡糖鏈構成的結合脂,是真核細胞質膜的普遍成分。GSL對於細胞的識別與通訊起著重要作用,對神經系統尤其重要。與細胞內膜相比,質膜(PM)富含鞘脂,這導致PM具有獨特的生物物理特性。
  • 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的交互作用
    通過線粒體清除受損的細胞(ROS的主要來源)可防止衰老並限制ROS誘導的基因組損傷,這對於幹細胞至關重要。線粒體在小鼠發育神經發生所必需的糖酵解轉換過程中發生重要作用。通過線粒體的轉換有助於限制幹細胞的氧化磷酸化(OXPHOS)能力並使幹細胞更依賴於糖酵解來滿足能量需求,從而維持幹細胞狀態。抑制線粒體和CD44表達,也促進p53易位至細胞核,從而拮抗幹細胞基因的表達。
  • 上海科學家新發現:14種鞘脂水平升高 得糖尿病風險就高
    14種血漿鞘脂水平升高,顯著增加了6年後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日前,國際權威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林旭研究組、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梁黎明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曾嶸研究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首次在人群隊列中發現最多種類的鞘脂顯著增加未來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
  • Cell:cPLA2-MAVS通過代謝調控星形膠質細胞的致病性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Metabolic Control of Astrocyte Pathogenic Activity via cPLA2-MAVS」的文章,發現機體cPLA2-MAVS通過代謝調控星形膠質細胞的致病性
  • 科學家總結腫瘤代謝異質性的機制和意義
    科學家總結腫瘤代謝異質性的機制和意義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4 15:00:15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Ralph J.
  • 管束鞘細胞的葉綠體有的沒有基粒或只有發育很差的基粒,但體積大
    2.C4植物的解剖和生理特徵C4植物的葉片具有兩種不同的光合細胞:葉肉細胞和維管束鞘細胞。具有厚壁和不透氣的維管束鞘細胞(bundle sheath cells)總是圍繞著葉的維管束,維管束鞘細胞的這種同心排列稱為Kranz解剖(Kranz anatomy)或者花環結構(wreath structure)(圖3-25)。葉肉細胞和鞘細胞中都含有許多葉綠體。葉肉細胞的葉綠體外觀正常,具有許多充分發育的基粒;而維管束鞘細胞的葉綠體有的沒有基粒或只有發育很差的基粒,但體積大,累積大量的澱粉。
  • 馬鳳霞/李程/羅鴻博合作團隊解析中性粒細胞的發育和異質性
    研究人員首次從單細胞尺度系統性地描繪了中性粒細胞在穩態和炎症狀態下成熟、分化和命運決定過程中的異質性群體和轉錄組動態變化,整合了領域內已有的關於中性粒細胞異質性分類,為進一步研究中性粒細胞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數據資源。
  • 樹突狀細胞功能的代謝調控:詳細解讀
    低氧條件下GM-DC的分化導致細胞總數減少,低氧誘導因子(HIF) 1α缺乏進一步減少CD11c + GM-DCs,可能與ATP下降有關。HIF1α是關鍵的代謝調節劑和驅動糖酵解的目標因子,在GM-DCs葡萄糖代謝和糖酵解途徑中均顯示活躍。
  • 科學家揭示磷脂醯絲氨酸代謝維持細胞穩態的機制
    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系統的主要骨架分子,由磷脂構成的膜系統除了將細胞與外環境分開,還將細胞內的不同區域進行分隔增加代謝的效率。除了組成膜系統,磷脂及其修飾物在調控多種細胞內過程中具有特異性的生理作用。
  • 胺基酸代謝改變對腫瘤抑制作用的調控機制
    他們通過體外對非貼壁腫瘤細胞胺基酸代謝過程和鞘酯類的生物合成的研究以及體內對HCT116異種移植小鼠進行膳食胺基酸幹預,揭開了絲氨酸缺乏抑制腫瘤是由於絲氨酸棕櫚醯轉移酶(SPT)的混雜性和脫氧鞘脂(deoxysphingolipids)的異常產生導致的。
  • 鞘磷脂代謝以及神經醯胺和S1P的調控作用
    CerS1的表達上調可以使腫瘤細胞對多種化學治療藥物敏感,例如順鉑,長春新鹼和阿黴素。神經醯胺的合成發生在內質網,然後可以通過神經醯胺轉運蛋白(CERT)或囊泡轉運輸送到高爾基體,通過SMS1 合成鞘磷脂(SM )或糖鞘脂。這些鞘脂可通過高爾基小泡運輸到質膜。
  • 研究揭示磷脂醯絲氨酸代謝維持細胞穩態的機制
    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系統的主要骨架分子,由磷脂構成的膜系統除了將細胞與外環境分開,還將細胞內的不同區域進行分隔增加代謝的效率。除了組成膜系統,磷脂及其修飾物在調控多種細胞內過程中具有特異性的生理作用。
  • 間充質幹細胞的「異質性」是指什麼?
    充質幹細胞(MSCs)的異質性,是指貼壁培養的骨髓MSCs是一個混合的細胞群體,存在不同的細胞亞群(比如克隆大小不一樣,見下圖);有些亞群的細胞具有多潛能特性,有些亞群的細胞具有單潛能特性。不同部位和不同個體來源的MSCs都存在功能和形態上一些差異。
  • Nature:如何通過輕鬆按下代謝開關就能有效減緩腫瘤的生長和進展?
    ,然而本文中,研究人員識別出了幹預措施對腫瘤脂質所產生的明顯影響效應,尤其是細胞表面發現的腫瘤脂質。比如,絲氨酸代謝就是研究人員的研究重點,通常情況下,SPT能利用絲氨酸來製造名為鞘脂類(sphingolipids)的脂質分子,但如果絲氨酸水平較低的話,酶類SPT就會「凌亂」並利用另外一種名為丙氨酸的胺基酸分子,從而就會產生毒性脫氧鞘脂類脂質分子。
  • 研究人員發表中性粒細胞穩態和炎症狀態下的單細胞發育和異質性圖譜
    作者們針對顆粒蛋白、細胞周期、殺菌功能等方面,詳細解析了每個群體的特徵,並結合流式細胞標記等方法驗證了這些群體的存在。研究發現,雖然單細胞RNA測序定義的異質性細胞群體與經典形態學分群整體具有較高相關性,但是單細胞測序技術能辨別出形態學相同、而轉錄組有差異的G3和G4粒細胞群體,增加了對骨髓成熟粒細胞異質性的認識。
  • 《細胞》:糖真的有毒,高血糖環境下,胰腺細胞致癌基因突變暴增
    高血糖引起的一系列代謝變化,讓胰腺細胞缺乏合成修復DNA的原料dNTP,KRAS突變頻率翻著倍的往上長。相關研究發表在Cell Metabolism上[1]。或許高血糖等代謝紊亂和KRAS突變間存在著什麼聯繫?
  • 安徽農大用LC-MS代謝組學和GC-MS代謝組學對茶樹細胞代謝效應研究
    與對照組相比,TMX處理顯著增加了甘露糖、棉子糖、胱氨酸、沒食子酸、苯甲酸和腎上腺素,而丙氨酸、酪胺、次黃嘌呤、鳥嘌呤和磷酸鹽則顯著減少。在培養上清液中,對照組和TMX組半乳糖代謝、甘油脂代謝、煙酸和煙醯胺代謝、苯丙氨酸代謝、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謝、甘油磷脂代謝和鞘脂代謝均發生顯著變化。上清液中化合物的變化受細胞代謝變化的影響。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等發現基礎轉錄因子可以特異調控脂類代謝
    脂肪是生物體主要的能量儲存形式,脂肪能量代謝與多種人類重大疾病(肥胖、糖尿病、癌症等)密切相關。細胞內的脂肪主要儲存在脂滴(Lipid Droplet)中。脂滴的大小和動態調控與細胞的功能和代謝狀態息息相關。
  • Nature:減少絲氨酸攝入可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該研究探討了限制絲氨酸以抑制腫瘤生長的機制,發現該過程與脫氧鞘脂有關。DOI:10.1038/s41586-020-2609-x研究人員抑制線粒體丙酮酸載體(MPC)後用[2,3-13C2]丙氨酸追蹤丙氨酸代謝,發現丙氨酸水平降低是抑制MPC、增強錨定非依賴性生長的潛在機制。
  • 代謝組學在醫學領域機制研究的實驗設計方案
    )+298個HCC樣本(購買組織晶片)研究手段:利用5種組學技術(基因組、轉錄組、蛋白組、代謝組、單細胞測序)研究細胞與細胞、亞克隆與亞克隆、病變體與病變體、病人與病人之間的腫瘤異質性使用技術:基因組、轉錄組、蛋白組、LC-MS非靶向代謝組、單細胞測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