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糖真的有毒,高血糖環境下,胰腺細胞致癌基因突變暴增

2020-11-23 騰訊網

不過糖的危害可不止於此。在胰腺的外分泌部,糖,甚至可能是引起其癌變的原因之一。

近日,「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的胡春美和李文華等研究發現,胰腺癌中極為常見的KRAS突變,竟與高血糖關係密切!高血糖引起的一系列代謝變化,讓胰腺細胞缺乏合成修復DNA的原料dNTP,KRAS突變頻率翻著倍的往上長。相關研究發表在Cell Metabolism上[1]。

癌中之王胰腺癌,相比其它腫瘤,那可是專一的很,90%以上都帶有KRAS突變[2]。而這個KRAS突變,也正是驅動胰腺細胞走上癌變這條不歸路的主力[3]。不過為何胰腺癌跟KRAS這麼親密?

除了幾乎全都攜帶KRAS突變外,胰腺癌跟糖尿病的關係也極為密切。據統計,胰腺癌患者中68%都有糖尿病,相比之下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結直腸癌的患者中,只有20%左右有糖尿病[4]。或許高血糖等代謝紊亂和KRAS突變間存在著什麼聯繫?

研究人員對比了有無糖尿病的胰腺癌患者中,未癌變的胰腺組織和小腸組織,發現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組織中,DNA的損傷明顯要多於無糖尿病者的,不過兩者小腸組織中的DNA損傷數量卻是相似的

在高脂高糖飲食誘導代謝紊亂的小鼠中,同樣發現了胰腺中DNA損傷的增加,但其它器官中卻不存在這一現象。進一步在高糖、高穀氨醯胺或高脂環境中培養胰腺細胞的試驗顯示,只有高糖條件下,胰腺細胞中的DNA損傷才會增多,而高穀氨醯胺和高脂環境都不會損傷胰腺細胞DNA

正是高糖造成了胰腺細胞中的DNA損傷!

高糖讓胰腺細胞中KRAS突變增多(綠色的是KRAS突變)

不僅如此,由於KRAS致癌突變會讓細胞具有生存優勢,高糖條件下,胰腺細胞中KRAS致癌突變頻率增加的更多

不過高糖又是怎麼造成DNA損傷的?研究人員測試了兩種最常見的DNA損傷途徑:活性氧(ROS)介導的氧化應激和核苷酸失衡造成的複製應激[6]。

試驗發現,高糖條件下,胰腺細胞中ROS水平沒有顯著的變化,而脫氧核苷三磷酸(dNTP)的水平顯著下降了,但核苷三磷酸(NTP)的水平沒有變化。向培養基中補充dNTP也能減弱高糖誘導的DNA損傷。

這個dNTP正是合成和修復DNA的原料。如果細胞中缺乏dNTP,不只DNA的合成受影響,還會有本來用於合成RNA的NTP渾水摸魚,摻入DNA中,進而造成基因組不穩定[7]。

高糖下,細胞內dNTP濃度下降

進一步研究發現,高糖處理下,胰腺細胞中糖酵解中間物果糖-6-磷酸(F-6-P)的濃度升高了。而F-6-P濃度的升高,促進了乙醯葡糖胺的合成,進而讓細胞中許多蛋白質都被O-乙醯葡糖胺化修飾了

這些被O-乙醯葡糖胺化的蛋白中就包括負責脫氧核苷酸合成的核糖核苷酸還原酶(RNR)RNR被O-乙醯葡糖胺化修飾後,活性下降,造成細胞中dNTP濃度的下降

除此外,胰腺細胞中整體活性本就不強的磷酸果糖激酶(催化F-6-P磷酸化成果糖-1,6-二磷酸,糖酵解中的關鍵限速酶)也被O-乙醯葡糖胺化了,造成它的活性進一步下降,抑制糖酵解,讓更多的葡萄糖去合成乙醯葡糖胺,形成了正反饋

不過在其它細胞中,由於本身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較高,在高糖環境下並沒有出現類似的現象。

「當胰腺細胞中有過多的葡萄糖時,就會開始糖基化過程,影響細胞基因的修復。」論文第一作者胡春美總結到,「即使在被診斷為糖尿病之前,當血糖濃度很高時,胰腺細胞也有可能受到這樣的損害。」

糖的危害這麼多,也難怪

含糖飲料會增加21%的死亡風險

了。

編輯神叨叨

糖真的有毒。胰腺癌可是癌中之王,各位糖友別忘了控制好血糖~

更多醫學新進展盡在瞬息:

參考文獻:

1. Hu C M, Tien S C, Hsieh P K, et al. High Glucose Triggers Nucleotide Imbalance through O-GlcNAcylation of Key Enzymes and Induces KRAS Mutation in Pancreatic Cells[J]. Cell Metabolism, 2019.

2. Hezel A F, Kimmelman A C, Stanger B Z, et al. Genetics and biology of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J]. Genes & development, 2006, 20(10): 1218-1249.

3. Waters A M, Der C J. KRAS: the critical driver and therapeutic target for pancreatic cancer[J]. 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medicine, 2018, 8(9): a031435.

4. Aggarwal G, Kamada P, Chari S T. Preval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pancreatic cancer compared to common cancers[J]. Pancreas, 2013, 42(2): 198.

5. Cooke M S, Evans M D, Dizdaroglu M, et al. Oxidative DNA damage: mechanisms, mutation, and disease[J]. The FASEB Journal, 2003, 17(10): 1195-1214.

6. Zeman M K, Cimprich K A.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replication stress[J]. Nature cell biology, 2014, 16(1): 2.

7. Yao N Y, Schroeder J W, Yurieva O, et al. Cost of rNTP/dNTP pool imbalance at the replication fork[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3, 110(32): 12942-12947.

本文作者 | 孔劭凡

「甜蜜的陷阱」

相關焦點

  • Cell Stem Cell:人類幹細胞中是否含有致癌突變
    2020年12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近日,一項開拓性的新研究取得了關鍵性突破,消除了對人類幹細胞可能含有致癌突變的擔憂。來自埃克塞特大學旗艦生命系統研究所的一組科學家表明,幹細胞以最原始或最原始的狀態生長時,它們不會包含任何癌症突變。
  • 患癌只跟基因遺傳有關?日常這5大致癌因素讓人無從察覺,別忽視
    這個數字非常驚人,有時候我們會想,如果說癌症是因為基因突變導致的,那麼為什麼現在會有這麼多突變呢?是不是還有不少跟癌症相關的因素我們沒有注意到呢?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外界環境因素,這是要跟人體的內在因素區分的,也就是說除去基因、遺傳、性別、年齡、種族等因素外的,受其他非人體自身影響的因素都可以稱為外界環境因素。那麼我們就來逐一看看這些因素是如何導致人體致癌的!
  • 多組學揭示胰腺癌發展早期Kras基因突變調控的表觀與轉錄網絡
    在許多組織中,致癌基因在組織幹細胞中的激活,往往導致其癌變。但是相對於其它類型的組織來說,正常的胰腺細胞卻很難被突變的Kras致癌基因所轉化,即使超過90%的人類胰腺癌攜帶Kras基因突變【1,2】。在沒有Kras基因突變的情況下,停止雨蛙素注射兩周左右,胰腺的形態會恢復成正常的樣子。
  • 非小細胞肺癌11種罕見致癌驅動基因靶向治療的最新進展
    文章來源:基因Talks近十年來,隨著精準醫療的快速發展,非小細胞肺癌(NSCLC)發現了許多致癌驅動基因,並在晚期NSCLC患者的診斷和治療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EGFR和ALK突變的靶向治療已經成為臨床的標準治療方法,針對其他不太常見的致癌驅動基因的新療法,其臨床試驗結果卻喜憂參半。
  • 生物物理所等實現精準修正膠質瘤致癌基因突變
    膠質瘤(Glioblastoma, GBM))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腦部惡性腫瘤,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以往的研究報導83%原發性膠質瘤攜帶端粒酶基因(TERT)啟動子區域的致癌突變(Killela PJ, et al.PNAS 2013, PMID: 23530248),該突變重新激活端粒酶基因表達,驅動腫瘤的惡性進展,精準修正端粒酶基因啟動子區域的致癌突變是治療膠質瘤的潛在靶點
  • 研究揭示胰腺癌腫瘤-微環境高度異質性細胞特徵
    由中科院院士趙玉沛、周琪擔任科學顧問,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團隊、韓大力團隊與北京協和醫院吳文銘團隊在健康科學研究中心支持下,為探究PDAC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以及腫瘤微環境的調控作用,通過合作研究,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系統鑑定並分析了PDAC病人和對照胰腺樣本細胞類型,闡明了胰腺癌腫瘤-微環境高度異質性特徵,揭示了腫瘤亞群細胞與浸潤免疫細胞間相互關係,提出了新的潛在治療靶點
  • OncoImmunology:胰腺癌細胞附近的免疫細胞或可「助紂為虐」促進...
    2017年5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診斷為胰腺癌或許也就意味著給患者「判死刑」了,僅有3%至5%的患者的生存期會超過5年,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胰腺癌是所有癌症中患者生存率最低的,而且癌細胞往往會通過胰腺擴散到機體其它部位,然而研究人員並不清楚為何胰腺癌細胞具有如此迅速的移動性。
  • CRISPR編輯過的細胞真的更容易致癌嗎?原來只是虛驚一場!
    小編在讀到「Cas9致癌」的報導後特意研讀了《自然醫學》上的兩篇論文,發現有關Cas9可能致癌的報導其實……並不成立。下面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了能夠提高Cas9在人體多能幹細胞內(hPSC)的基因編輯效率,諾華生物的科學家將dox誘導的iCas9整合入了hPSC內,並利用慢病毒導入sgRNA,每組細胞導入2-3個sgRNA。在dox的誘導下,該系統果然展示出了很高的編輯效率 -- 平均效率超90%。不過好景不長,實驗組大部分的編輯成功的細胞都死了。
  • 何謂「致癌基因」?致癌基因如何促使人體發生癌症?
    致癌基因由人體的正常基因轉變而來「致癌基因」(oncogene)是「原致癌基因」(proto-oncogene)發生變異所致。原致癌基因是細胞內的「正常」基因,表現的蛋白質通常具促進細胞生長及增生能力。正常細胞平常並不會大量表現原致癌基因,只有當細胞受到外界刺激需要進行細胞增殖時,才會誘發原致癌基因的表現。
  • 細胞的衰老、凋亡以及癌變
    (1)概念:在基因控制下,細胞編程性死亡(相當於自殺)。 細胞凋亡 2、細胞壞死:生活環境不利造成的(屬於它殺行為)
  • 患癌只跟基因有關?外界哪些因素也會影響患癌機率?聽醫生怎麼說
    這個數字非常驚人,有時候我們會想,如果說癌症是因為基因突變導致的,那麼為什麼現在會有這麼多突變呢?是不是還有不少跟癌症相關的因素我們沒有注意到呢?其實,外界環境因素對於癌症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而外界環境因素有哪些呢?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外界環境因素,這是要跟人體的內在因素區分的,也就是說除去基因、遺傳、性別、年齡、種族等因素外的,受其他非人體自身影響的因素都可以稱為外界環境因素。
  • 維持β細胞身份和功能性成熟:糖尿病幹預新機制
    β細胞身份和成熟分化狀態的維持依賴於:(1)β細胞特異性轉錄因子及功能相關基因[胰腺十二指腸同源盒1(Pdx1)、肌腱膜纖維肉瘤癌基因同系物A(MafA)、Nkx6.1、葡萄糖轉運蛋白2(Glut2)、葡萄糖激酶(GK)等]的持續表達;(2)β細胞"不允許基因"(HK1、Dlk1、AldoB等)的表達抑制;(3)基因印記的存在[6]。
  • PLoS Genet: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不會產生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
    這一發現對正在找出方法將iPS細胞用於再生醫學的科學家們而言是一大鼓舞。iPS細胞是對健康的體細胞進行重編程而製造出的一種幹細胞類型。 這是研究人員首次追蹤在實驗室培養的iPS細胞獲得的基因突變。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追蹤當用於臨床治療時iPS細胞經歷的全過程。
  • RAD51調節胰腺癌細胞增殖並有望成為預後標記物
    約有10%的散發性胰腺癌發生BRCA2突變,BRCA2是在DNA斷裂修復和同源重組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抑癌基因[4]。之前的報導也證實CHK1抑制劑具有臨床治療胰腺癌的潛力[5]。 RAD51是DNA損傷修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KRAS突變驅動的結直腸癌中有報導發現RAD51為KRAS的下遊並靶向MYC,參與照射誘導的DNA損傷應答和修復過程[6]。
  • 首次讓人胰腺中的α細胞和γ細胞產生和...
    人類胰腺含有幾種類型的內分泌細胞(α、β、δ、ε和Υ),它們產生不同的激素來調節血糖水平。這些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較小的稱為胰島的細胞簇。當在沒有功能性β細胞的情況下,血糖水平不再得到控制時,糖尿病就產生了。日內瓦大學醫學院的Pedro Herrera教授及其團隊已在小鼠身上證實了胰腺能夠通過一種自發性改變其他胰腺細胞的身份的機制來再生新的產生胰島素的細胞。
  • JCO:非吸菸肺腺癌人群中關鍵致癌基因的突變譜
    生物谷導讀:肺腺癌中存在的關鍵基因突變或基因融合一方面對於腫瘤細胞的存活是至關重要的,另一方面為腫瘤的分子靶向治療提供了有效的靶標。如果知道了是哪些基因發生了突變並導致癌症的發生發展,在臨床上就有可能選擇性地給患者提供針對性的靶向治療,即個體化治療(Personalized therapy)。
  • Cell:基質細胞影響胰腺癌細胞的增殖與惡化
    他們的報告詳細描述了腫瘤細胞和基質細胞的相對數量如何改變個體腫瘤細胞內基因表達的模式,並可能為這種難以治療的癌症提供改進的治療方法。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Cell》雜誌上。「我們發現胰腺癌細胞可以根據周圍細胞的類型表現出不同的行為,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細胞會對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做出反應,有些則不能。
  • 利用靶向KRAS突變基因的外泌體治療胰腺癌
    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早期研究已證實外泌體可被用來檢測胰腺癌,但是這些最新的發現揭示出作為一種潛在新的療法,經過基因改造的外泌體可被用來直接地和特異性地靶向經常與胰腺癌相關的KRAS突變基因。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經過基因修飾的外泌體(被稱作iExosome)能夠運送特異性地靶向KRAS突變基因的小RNA分子,從而導致胰腺癌模式小鼠病情緩解,增加它們的總存活率。
  • THP-1細胞基因編輯服務-點突變
    CRISPR-U可在THP-1細胞中進行高效的基因編輯 THP-1是一種近四倍體的懸浮細胞,常規的基因編輯方法在THP-1中陽性率很低。由於CRISPR/Cas9易於構建和在人細胞中的毒性較低,在基因編輯應用中備受青睞。
  • 科學家發現一個「瘦人基因」,居然是著名的致癌突變ALK?
    /這個基因有意思/《細胞》(Cell)雜誌5月21日發表的文章顯示,多國聯合科學家對47,000多個長得很瘦的人進行大型GWAS(全基因組關聯分析)調查發現了一個「瘦子基因」——ALK基因,能讓瘦子們快速代謝熱量,怪不得吃啥都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