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哇!單基因可逆轉結腸癌 重建正常組織功能

2020-12-05 生物谷

                                                               

   

2015年6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與以往直接殺死腫瘤細胞的策略不同,他們發現在小鼠中將一個與人類結腸癌有關的基因恢復到正常水平可以抑制腫瘤生長並在4天內重建正常的小腸功能。更令人驚奇的是,腫瘤在兩周內慢慢消除,癌症症狀也在隨後的幾個月內得到了改善。結腸癌是發達國家中導致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二號殺手,每年全世界大約有700,000人死於結腸癌。目前治療晚期結腸癌的主要策略還是不同化療藥物的聯合治療,這種方法毒性大並且治療效率並不高,但在過去十年中,結腸癌的治療仍以此方法為主。

 

研究人員指出,高達90%的結腸癌包含一種叫作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的腫瘤抑制基因的失活突變,有研究證明這些基因突變在結腸癌起始過程中有重要作用,但Apc失活是否在腫瘤發生之後的腫瘤生長和存活過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仍未可知。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基因操作技術在一種結腸癌小鼠模型中精確並可逆地重新激活了Apc活性。在目前大多數結腸癌小鼠模型中,腫瘤主要發生在小腸,而該研究所使用的小鼠模型腫瘤不僅發生在小腸還會發生在結腸,與人類結腸癌的發生更加類似。在對Apc活性進行重新激活之後,wnt信號恢復到正常水平,腫瘤細胞也停止了增殖,同時小腸細胞也恢復了正常功能,隨後兩周內,腫瘤受到抑制並逐漸消失,研究人員又進行了6個月跟蹤觀察也沒有發現癌症有復發跡象。除此之外,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方法對於治療攜帶Kras和p53突變的惡性結腸癌也非常有效。

 

綜上所述,這項研究發現在結腸癌小鼠模型中重新激活Apc基因表達可以抑制腫瘤生長,恢復小腸正常功能。這為利用重建單個腫瘤抑制性基因抑制腫瘤生長的方法提供了重要證據,表明這一方法可成為癌症治療的新策略。(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資訊APP

 

 

 

Apc Restoration Promotes Cellular Differentiation and Reestablishes Crypt Homeosta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Lukas E. Dow56, Kevin P. O'Rourke5, Janelle Simon, Darjus F. Tschaharganeh, Johan H. van Es, Hans Clevers, Scott W. Lowe

 

The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PC) tumor suppressor is mutated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human colorectal cancers (CRC) and leads to deregulated Wnt signaling. To determine whether Apc disruption is required for tumor maintenance, we developed a mouse model of CRC whereby Apc can be conditionally suppressed using a doxycycline-regulated shRNA. Apc suppression produces adenomas in both the small intestine and colon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Kras and p53 mutations, can progress to invasive carcinoma. In established tumors, Apc restoration drives rapid and widespread tumor-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sustained regression without relapse. Tumor regression is accompanied by the re-establishment of normal crypt-villus homeostasis, such that once aberrantly proliferating cells reacquire self-renewal and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capability. Our study reveals that CRC cells can revert to functioning normal cells given appropriate signals and provide compelling in vivo validation of the Wnt pathway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treatment of CRC.

 

相關焦點

  • Cell:人類結腸癌蛋白質基因組學分析揭示出新的治療策略
    2019年5月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貝勒醫學院、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華盛頓大學、範德堡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衛生科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患者的結腸癌組織產生的全部基因和蛋白的分析,對這種腫瘤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並指出新的癌症生物學機制和可能的新治療策略。
  • Cancer Cell重大發現 維生素A治療結腸癌
    結腸癌發生治療抵抗的原因有很多,而癌症幹細胞的存在是引起癌症復發的一個重要因素,傳統治療方法通常不是特別有效。 最近來自EPFL的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條重要信號通路或可用於對抗結腸癌復發情況。通過維生素A類化合物治療,將癌症幹細胞內一個被關閉的基因重新激活可以幫助清除癌症幹細胞並防止發生復發和轉移。
  • Cell:抑制TAK1蛋白促進結腸癌細胞凋亡
    近日,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藥理學和實驗療法部助理教授Anurag Singh博士在芝加哥召開的美國癌症研究屆年會上公布了他最近有關靶向治療結腸癌的工作進展每年,有超過一百萬的結腸癌病例被確診,在全世界範圍內結腸癌會造成約60萬人死亡。這些病例中有一半以上發現有KRAS基因的突變。在美國,結腸癌患者的KRAS基因突變是非常常見的,但靶向KRAS基因的治療藥物臨床效益卻不甚樂觀。因此,KRAS基因突變的患者通常都面臨非常有限的治療選擇,並且臨床預後很差。
  • Cell Stem Cell:促進結腸癌生長的重要癌症幹細胞群體
    結腸癌是加拿大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二號殺手,據估計2015年將有25,100名加拿大人患上結腸癌,佔所有新發癌症病例的13%。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結腸癌中發現了一群新的癌症幹細胞,這群細胞具有壽命長以及放射性抵抗的特性。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還發現這些幹細胞能夠形成結腸癌腫瘤進而維持腫瘤生長。
  • Carcinogenesis:陳雁等發現一個新的結腸癌抑癌基因
    近日,國際腫瘤領域知名雜誌Carcinogenesis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陳雁研究組的最新研究進展,揭示了PAQR3是結腸癌發生過程中的一個新的抑癌基因。陳雁研究組長期致力於PAQR3即RKTG的研究,發現PAQR3能通過在空間上調控細胞內關鍵信號通路,影響多種細胞功能,但是關於PAQR3是否在結腸癌中發揮作用還不清楚。
  • 幹細胞功能可以解釋男性較高的結腸癌發生率
    出國看病機構和生元了解到結腸癌在男性中發病率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與男性比女性高得多的雄激素水平有關。科學家們現在發現了雄激素和幹細胞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可能導致結腸癌。一些腸道癌症被認為是由腸上皮幹細胞引起的,這些幹細胞是正常組織維持和再生所必需的,但當它們生長不正常時,會導致癌症。
  • Cell Stem Cell:華人科學家找到炎症狀態下影響腸癌進展的關鍵分子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stem cell上。腸道慢性炎症能夠增加結腸癌風險,最高可達5倍。文章作者Xiling Shen這樣說道:「全世界有四分之一人口受到各種腸道炎症的影響,腸炎病人發生結腸癌的風險更高,但是其中的原因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釋。我們在這項研究中找到了一些線索。」研究人員在這項研究中發現了一種調節細胞分裂的microRNA可能與結腸癌發展存在內在聯繫。
  • 「神藥」二甲雙胍又雙叒解鎖了新功能:可逆轉肝臟炎症
    要點一覽二甲雙胍解鎖新功能,可逆轉肝臟炎症。飽受爭議的大麻素,或可抑制結腸炎症,預防結腸炎發展為結腸癌。01二甲雙胍可以逆轉肝臟炎症deng,deng,deng~今日一周資訊的主角是我們「神藥本藥」——二甲雙胍!
  • Nat Med::Treg細胞異質性決定結腸癌亞型及免疫療法策略
    不過,在針對結腸癌的研究中卻出現了彼此矛盾的結果:一些研究發現Treg確實能夠促進腫瘤的惡化,但另外一些研究卻指出結腸癌組織中的Treg的增多能夠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針對這一問題,來自日本大阪大學的Shimon Sakaguchi課題組進行了深入研究,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medicine》雜誌上。
  • 科學家發現新的結腸癌抑癌基因
    本報訊(記者黃辛)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陳雁小組新發現了結腸癌的一個抑癌基因PAQR3,並從細胞、動物和人群三個層面
  • Cancer Cell:腫瘤相關血管中高度表達的13種基因
    生物谷報導: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研究人員最近在小鼠和人類實驗中發現一組特定在腫瘤相關血管中高度表達的基因。這些基因及其編碼的蛋白,是選擇性切斷腫瘤血供而不傷及健康組織血管的潛在藥物靶標,克服了靶向血管生長的現代抗癌策略的一個主要問題。
  • 中國科大發現抗TIGIT單抗可逆轉NK細胞耗竭並用於多種腫瘤的免疫治療
    6月18日,自然出版集團旗下《Nature Immun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中科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田志剛、孫汭教授課題組的研究論文「Blockade of the checkpoint receptor TIGIT prevents NK cell exhaustion and elicits
  • Cell Research:吃瓜果治癌症,不是白日夢!
    2015年3月3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生物學期刊Cell Research在線刊登了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應用植物miRNA能夠被哺乳動物消化道細胞消化吸收,進入組織發揮基因調控這一發現
  • 單基因生信加點免疫組化,4分sci等你來發!
    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木舟~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2019年11月發表於《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一篇單基因生信結合組化實驗的文章,雜誌IF= 4.098。文章題目:Prognostic implications of Aquaporin 9expression in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原文獲取方式,後臺回覆:JTM。
  • 科學家建立快速分析致死基因在不同組織中功能的新方法
    4月21日,國際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以Article的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勁松研究組和神經科學研究所於翔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
  • 哪些因素會誘髮結腸癌
    近日,一位演員因病離世的事件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其原因是因為一個疾病——結腸癌。一說到「癌」,很多人會立馬想到肺癌、胃癌、肝癌、宮頸癌、乳腺癌……那有人就會疑惑,哪些因素會誘髮結腸癌呢?
  • Development cell:應用CRISPR-Cas9實現斑馬魚組織特異性基因敲除
    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基於CRISPR-Cas9技術開發的載體系統在斑馬魚上實現了組織特異性基因敲除,這對於以斑馬魚為主要研究工具的科學家們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利用斑馬魚,可以研究生命科學的基礎問題,揭示胚胎和組織器官發育的分子機理;可以構建人類的各種疾病和腫瘤模型,建立藥物篩選和治療的研究平臺;可以建立毒理學和水產育種學模型,研究和解決環境科學和農業科學的重大問題。 CRISPR/Cas9技術作為基因編輯工具目前已在多個平臺和系統得到廣泛應用,大大方便了在體內和體外對靶向基因進行敲除操作。
  • 專家點評Cell Res | 程序性細胞壞死的全新功能:創造組織修復的微環境
    為了探究Necroptosis在肌肉損傷修復過程中的功能,研究人員在小鼠中敲除Mlkl基因使細胞壞死受阻,繼而發現Mlkl-/-成體小鼠的骨骼肌在損傷後修復有明顯障礙。RIPK3和MLKL蛋白在正常的肌纖維細胞中表達量極低,但在損傷後表達量顯著上調;同時MLKL被高度磷酸化,表徵著細胞壞死信號通路的激活。而後肌肉乾細胞大量增殖,組織修復正式啟動。
  • 科學家利用人類iPS細胞重建眼部角膜組織功能
    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從SEAM的第三個區域中成功分離到了角膜上皮祖細胞,從而成功地製造出了功能性的角膜上皮組織。同時研究者通過將其移植到動物模型中進行研究,證實了人類iPS細胞形成的角膜上皮組織的治療效力。
  • Cell:「條形碼」+ CRISPR 可追蹤單細胞譜系史和基因表達譜
    通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改造的小鼠細胞系,CARLIN可以追蹤小鼠單細胞譜系史和基因表達譜,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Cell》雜誌上。DOI: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4.048數十年來,許多發育生物學家的夢想是能有一種方法,可以隨著胚胎的發育或組織的建立,逐個細胞地重建每個細胞譜系——跟蹤其整個從胚胎到成體的發育過程,揭示從親代細胞到每一代子細胞的譜系「家族樹」,以及每個細胞是如何隨著時間推移打開或關閉了哪些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