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d::Treg細胞異質性決定結腸癌亞型及免疫療法策略

2021-01-09 生物谷

2016年6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調節性T細胞(Treg)通常表達FoxP3轉錄因子,因此FoxP3也被認為是Treg的lineage marker。Treg參與了多種免疫的調節過程,在腫瘤發病過程中,Treg往往扮演者「幫兇」的角色:它能夠通過抑制抗腫瘤免疫反應導致腫瘤的生長以及惡化。不過,在針對結腸癌的研究中卻出現了彼此矛盾的結果:一些研究發現Treg確實能夠促進腫瘤的惡化,但另外一些研究卻指出結腸癌組織中的Treg的增多能夠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針對這一問題,來自日本大阪大學的Shimon Sakaguchi課題組進行了深入研究,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medicine》雜誌上。

首先,作者基於之前的研究,認為表達FoxP3的Treg細胞並不是勻質化的,這一類群的細胞內部還可以再細分為多種細胞類型。基於FoxP3以及CD45RA的表達水平的差異,外周血中的Treg可以分為三個亞群:FoxP3 low CD45RA+(天然Treg細胞,F1亞群);FoxP3 high CD45RA-(經過抗原激活的效應Treg細胞,F2亞群);以及最為特殊的FoxP3 low CD45RA-(F3亞群)。F3亞群的Treg細胞非但不具有抑制免疫反應的能力,而且還具有促炎性的作用。因此,作者針對以上三種不同類型的Treg亞群細胞在結腸癌免疫反應中的作用進行了研究。

首先,作者發現在結腸癌組織中F2型Treg的比例高於正常組織,F1型則低於正常組織;另外,F3型Treg在某些結腸癌組織中的比例也有明顯升高,但這一現象在其它癌症類型中卻不存在。因此,作者根據F3型Treg的比例將結腸癌分為兩類:F3型Treg比例低於9.8%的為A類;F3型Treg比例高於9.8%的為B類。兩類癌組織中F2型Treg的比例相當,但B類癌組織中Treg的整體數量要明顯高於A類。功能上講,AB兩類組織中的F2型Treg都具有高效的免疫抑制活性。但是B類癌組織中的F3型Treg則沒有免疫抑制的活性。進一步,作者發現F3型Treg中TIGIT以及CTLA-4的表達量低於常規Treg細胞,而促炎性細胞因子IL-17的表達量則明顯升高。此外,作者通過對Treg細胞中FoxP3甲基化程度的檢測,發現F3型細胞的甲基化程度高於F2型Treg,作為對照,記憶T細胞的甲基化水平處於飽和狀態。這說明在F3型Treg中FoxP3的活性的確受到了抑制。

之後,作者對兩種不同類型的結腸癌組織進行轉錄組水平的比較,發現在B型結腸癌組織中與免疫激活及炎症反應相關的基因(IL-12、TGF-b、TNF-a)表達量明顯較高。進一步,作者發現TGF-b單獨刺激能夠引起常規Treg的分化,但IL-12與TGF-b的聯合刺激則能夠引發F3型Treg的分化。激活後的F3型Treg能夠分泌大量的IFN-gamma。

基於上述結果,作者認為可以根據結腸癌組織中各類細胞因子的表達水平對其進行分類(即A或B)。作者收集了109名患有結腸癌的患者病歷資料,此前基於籠統的FoxP3進行分類效果並不明顯,Foxp3表達量的高低與癌症患者的病情發展之間並沒有相關性。為了矯正這一問題,作者首先根據癌症患者組織中的細胞因子(TGF-b、IL-12)進行分類,之後,分別比較了在高表達或低表達上述細胞因子的患者中FoxP3的表達水平與其病情發展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在低表達上述細胞因子的患者(也就是說結腸癌為A型)中,FoxP3的表達水平低的患者存活率明顯高於表達水平高的患者群體;而在高表達上述細胞因子的患者(即結腸癌為B型)中這一關係發生了倒置。簡單的說,通過將結腸癌分為AB兩型,F3型Treg的作用得到了揭示:在A型中由於F3型Treg比例較低,因此FoxP3的表達量越高說明組織中常規Treg數量越多,那麼癌症特異性免疫反應的活性就會降低,癌症的惡化程度就會增加;反之,在B型患者中,由於F3型Treg的作用較為顯著,因此FoxP3的表達水平越高證明組織中F3型Treg的數量越多,癌症特異性免疫反應就越強,患者的存活機率也就越高。這一結論也側面反映了F3型Treg的促免疫特性。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大腸癌組織中各類型的Treg細胞分布發生變化的呢?此前研究發現大腸中細菌的浸入與癌症的形成之間有一定的聯繫。通過螢光原位雜交(FISH)試驗,作者發現在B型大腸癌中腸道細菌的浸潤水平明顯高於A型。16sRNA測序結果表明細菌主要成分為核梭桿菌。這一結果表明該細菌的浸潤與大腸癌的類型形成具有重要的關係。

綜上,作者證明結腸癌的不同類型主要是由組織中的Treg亞群的不同組成方式而導致的,而且新發現的這一類F3型Treg具有與常規Treg不同的免疫調節作用。(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doi:10.1038/nm.4086

PMC:

PMID:

Two FOXP3+CD4+ T cell subpopulations distinctly control the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s

Takuro Saito, Hiroyoshi Nishikawa, Hisashi Wada, Yuji Nagano4, Daisuke Sugiyama, Koji Atarashi, Yuka Maeda, Masahide Hamaguchi, Naganari Ohkura, Eiichi Sato, Hirotsugu Nagase, Junichi Nishimura, Hirofumi Yamamoto, Shuji Takiguchi, Takeshi Tanoue, Wataru Suda, Hidetoshi Morita, Masahira Hattori, Kenya Honda, Masaki Mori, Yuichiro Doki & Shimon Sakaguchi

CD4+ T cells that express the forkhead box P3 (FOXP3) transcription factor function as regulatory T (Treg) cells and hinder effective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cancer cells1, 2, 3. Abundant Treg cell infiltration into tumors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clinical outcomes in various types of cancers3, 4, 5, 6, 7. However, the role of Treg cells is controversial in colorectal cancers (CRCs), in which FOXP3+ T cell infiltration indicated better prognosis in some studies6, 7, 8, 9. Here we show that CRCs, which are commonly infiltrated by suppression-competent FOXP3hi Treg cell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by the degree of additional infiltration of FOXP3lo nonsuppressive T cells10. The latter, which are distinguished from FOXP3+ Treg cells by non-expression of the naive T cell marker CD45RA and instability of FOXP3, secrete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deed, CRCs with abundant infiltration of FOXP3lo T cells showed significantly better prognosis than those with predominantly FOXP3hi Treg cell infiltration. Development of such inflammatory FOXP3lo non-Treg cells may depend on secretion of interleukin (IL)-12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 by tissues and their presence was correlated with tumor invasion by intestinal bacteria, especially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Thus, functionally distinct subpopulations of tumor-infiltrating FOXP3+ T cells contribute in opposing ways to determining CRC prognosis. Depletion of FOXP3hi Treg cells from tumor tissues, which would augment antitumor immunity, could thus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strategy for CRCs and other cancers, whereas strategies that locally increase the population of FOXP3lo non-Treg cells could be used to suppress or prevent tumor formation.

 

 

相關焦點

  • Nat Med:臨床試驗表明術前免疫療法對結腸癌患者是有效的
    在一項創新性的稱為NICHE的II期臨床試驗中,來自荷蘭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患有結腸癌但沒有遠處轉移的患者,在等待手術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短期的免疫治療來獲益,這是因為這可以使得腫瘤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縮小或清除。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會清除掉癌細胞。
  • Nature子刊:手術前的免疫療法對結腸癌有效
    研究發現,患有結腸癌但遠處無轉移的患者可以在等待手術的同時接受短期免疫治療,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縮小或清除癌細胞。在患有特定亞型結腸癌(MSI)的患者中,有100%的患者從治療中受益。MSS類型患者中有25%受益。
  • 腫瘤細胞的異質性,你了解多少?
    同一患者體內不同部位的腫瘤細胞間的異質性又包括瘤間(不同病灶,如原發腫瘤與轉移瘤)異質性和瘤內(同一病灶內不同部位)異質性,它們都是由於腫瘤組織內部存在不同亞型的腫瘤細胞腫瘤異質性的產生機制可以追溯到正常的人體細胞。近年來,隨著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的發展,發現正常細胞中每個細胞都是不同的:基因組、表型、發育階段以及基因隨機性表達,均可造成同一組織起源的一群細胞之間的異質性。只不過是人體的功能受整體的調節機制所控制和協調,部分細胞的異質性對正常生理功能並沒有明顯的影響。
  • 多篇文章解讀腫瘤異質性的發生及研究進展
    【6】Nat Med::Treg細胞異質性決定結腸癌亞型及免疫療法策略doi:10.1038/nm.4086調節性T細胞(Treg)通常表達FoxP3轉錄因子,因此FoxP3也被認為是Treg的lineage marker。
  • Nat Med | 胃癌患者腫瘤內部異質性的細胞起源並發現譜系組成
    眾所周知,胃癌患者存在個體差異,胃癌本身具有高度瘤內異質性(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ITH)。ITH是腫瘤細胞存活的基礎,也是導致腫瘤細胞耐藥的首要原因和改善患者預後的主要障礙。然而,人們對腫瘤內部異質性的細胞起源知之甚少。深入了解胃癌ITH的細胞或分子基礎有助於改善胃癌患者的治療策略。
  • Cell:黑色素瘤的異質性阻礙了有效的免疫反應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在黑色素瘤中,如果腫瘤中的細胞能夠分化為更加多樣化的亞型,那麼它就不太可能受到免疫系統的影響,這就降低了免疫療法發揮療效的機會。這些研究結果可能為設計針對癌症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方案提供了更好的工具,並且為研發抗癌疫苗指明了新的途徑。
  • Blood:不同MDS/MPN亞型的遺傳異質性
    核心提示:特定的基因突變組合與形態學MDS/MPN亞型相關,並有助於闡明這些腫瘤的異質性;MDS/MPN-U患者表現出與其他MDS/MPN患者相似的不同臨床分子譜。   特定的基因突變組合與形態學MDS/MPN亞型相關,並有助於闡明這些腫瘤的異質性;MDS/MPN-U患者表現出與其他MDS/MPN患者相似的不同臨床分子譜。  超過90%的骨髓增生異常/骨髓增生性腫瘤(MDS/MPN)病例的髓樣相關基因具有體細胞突變,但目前的診斷標準仍不包括分子數據。
  • 異質性腫瘤細胞分析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線發表西南大學藥學院宋爾群教授課題組在基於磁性梯度分離策略進行異質性腫瘤細胞分析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Isolation and
  • Cell:人類結腸癌蛋白質基因組學分析揭示出新的治療策略
    2019年5月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貝勒醫學院、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華盛頓大學、範德堡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衛生科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患者的結腸癌組織產生的全部基因和蛋白的分析,對這種腫瘤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並指出新的癌症生物學機制和可能的新治療策略。
  • 盤點| 淺談腫瘤異質性
    Swanto說,如果能夠發現哪些突變在腫瘤內不同細胞之間以及在不同腫瘤之間是相同的,那麼科學家可能能夠設計出一個更加全面的治療策略。由於具有這麼多的突變,即使經過積極的治療,極少數的腫瘤細胞能夠生存下來的概率還是很高,這些細胞可以增殖形成新的耐藥性腫瘤克隆。在自然群體中,突變、遺傳漂變、遷移和自然選擇這幾種進化驅動力決定了自然群體的遺傳多樣性水平。1976年,著名學者Peter Nowell提出:正如自然群體一樣,腫瘤發生是自然選擇等幾種進化驅動力作用下的體細胞群體演化過程。
  • 張力異質性決定細胞命運
    張力異質性決定細胞命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3:58:26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心肺研究所Didier Y. R. Stainier和Rashmi Priya課題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Sci Transl Med:突破性成果!幫助癌症擴散的血管或能增強免疫療法的治療效率
    研究者認為,在癌症患者開始治療之前進行簡單的血液檢測或許就能夠幫助臨床醫生有效預測哪些患者會因癌症免疫療法而獲益,至少是黑色素瘤患者;目前僅有一小部分患者會因免疫療法而獲益,研究人員希望能夠開發出新型的策略使得癌症免疫療法更加有效地對癌症患者進行治療。
  • Nature子刊:免疫療法效力不足?瘤內異質性或為關鍵
    在其中30-40%的肝細胞癌(HCC)中都發現了腫瘤內異質性。腫瘤內異質性是指同一惡性腫瘤在同一患者體內不同部位腫瘤細胞間從基因型到表型上存在的差異,正是這種不一致性導致了惡性腫瘤在演變過程中的高度複雜性和多樣性。
  • 專訪高維強教授:癌症治癒的攔路虎——腫瘤異質性
    您能結合自己的研究談一下當前腫瘤異質性的研究熱點嗎?比如您如何看待腫瘤細胞的基因組不穩定性和腫瘤異質性的問題?它們在腫瘤組織中是一個數目很小的亞群,與其相鄰的其它腫瘤細胞具有不同的生物學特性,那些其它腫瘤可能是代表分化的腫瘤細胞, 比較容易被藥物殺死。這一理論的提出可以很好地解釋腫瘤異質性現象,並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被首次證實。隨後在乳腺癌、結腸癌、膠質瘤和前列腺癌等中都被證實存在。值得提出的是,人們對於腫瘤幹細胞理論也是有爭議的,也有研究說明在機體的某些組織可能不存在腫瘤幹細胞。
  • Nat Commun:肝癌細胞的異質性有助於解釋患者腫瘤的進展
    2020年2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西奈山醫院的研究人員報告說,許多肝癌腫瘤含有高度多樣化的細胞群,這種現象被稱為腫瘤內部的異質性,會顯著影響腫瘤生長的速度。免疫系統對這種異質性的貢獻可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 Nature提出腫瘤異質性和耐藥性的罪魁禍首
    近年來,腫瘤免疫療法的良好療效受到極大的鼓舞,得到了全球研究者的高度重視。實際上,如何選擇免疫治療的作用靶點仍然是治療的難點,並不是所有腫瘤均適合免疫療法,其根本的原因還是腫瘤異質性在作祟。關於腫瘤異質性的來源,目前以克隆選擇與癌幹細胞學說互補和分支進化模式來解釋腫瘤異質性在學術界已基本達共識。腫瘤幹細胞是指腫瘤中存在的一小群具有無限自我更新能力的幹細胞樣細胞,可以演化成表型不同的細胞群,具有強致瘤性。
  • ...溫子龍組發現成體斑馬魚腦內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小膠質細胞亞型
    小膠質細胞功能上的異質性以及其亞型分類一直是備受關注、同時也充滿爭議的研究領域。小膠質細胞作為神經膠質細胞的一種,佔據人腦總細胞數的10-15%,是中樞神經系統裡最主要的免疫細胞。
  • 多篇文章聚焦癌症異質性研究新成果!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在黑色素瘤中,如果腫瘤中的細胞能夠分化為更加多樣化的亞型,那麼它就不太可能受到免疫系統的影響,這就降低了免疫療法發揮療效的機會。這些研究結果可能為設計針對癌症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方案提供了更好的工具,並且為研發抗癌疫苗指明了新的途徑。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ell期刊上。
  • 益生菌+納米抗體 讓免疫療法更安全
    免疫療法的臨床進展極為快速,迄今為止,針對免疫檢查點的PD-L1和CTLA-4抗體等,已被證明在部分癌症中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儘管已經有了振奮人心的成果,但是這種療法也不是完美的。譬如,全身性地注射上述抗體可能會引發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包括疲勞、皮疹、內分泌紊亂和肝毒性等。
  • Nat Med:如何更有針對性地使用癌症免疫療法並提高其治療成功率?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免疫療法能夠改變患者的免疫系統從而幫助其攻擊癌細胞,要麼摧毀癌細胞關鍵在一種名為PD-1的蛋白質,其位於人類免疫細胞表面,直到最近研究人員才發現,PD-1或是癌細胞的致命弱點,因為癌細胞能夠吸附該蛋白,從而保護其免於患者機體免疫系統的攻擊,我們也可以認為,癌細胞穿上了一身迷彩服,而免疫療法就能夠阻斷癌細胞的吸附位點,以便免疫細胞能夠發現癌細胞並對其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