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電紡多孔碳納米纖維包覆碳化鐵的柔性可穿戴全固態鋁空氣電池

2021-01-10 易絲幫

近年來,能夠產生多種機械形變的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備受關注,同時,這些器件還要求具有較高的儲能能力和可靠性。目前,柔性金屬空氣電池由於其高能量密度、良好的安全性和低成本被廣泛認為是下一代高效儲能系統之一。特別是鋁空氣(Al-air)電池理論能量密度為2796 Wh kg-1,鋁電極的理論容量可達2980mA h g-1,是滿足高性能可攜式電子器件能量和機械柔性雙重挑戰的潛在候選者之一。但是,傳統的鋁-空氣電池採用液態電解質和剛性電極,不能滿足柔性可穿戴電子產品的機械輕量化要求。

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者採用靜電紡絲技術構建了氮摻雜碳納米纖維包覆Fe3C催化劑(Fe3C@N-CFs),並探究了製備全固態鋁空氣電池中空氣正極獨特的host-guest模型。固態電解質電池在1.61V下8小時放電性能穩定,工作時間長,穩定性高。採用含Fe金屬有機骨架(Fe-MOFs)的聚丙烯腈(PAN)前驅液經過電紡絲法和高溫可控熱解得到Fe3C@N-CFs催化劑。合成的材料將與高度石墨化的電紡納米纖維和MOF衍生的催化納米相結合。其中,Fe-MOFs的使用提高了比表面積、介孔率和納米結晶度,而電紡納米纖維促進交聯多孔網絡形貌結構的形成。研究表明,催化劑由於其多功能組分、良好的形貌結構和高導電性等優點顯著提高了ORR活性。相關研究成果以「Flexible and Wearable All-Solid-State Al-Air Battery Based on Iron Carbide Encapsulated in Electrospun Porous Carbon Nanofibers」為題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8.097)。

圖1Fe3C@N-CFs製備過程示意圖。

圖2(a)固態鋁空氣電池的電流密度和功率密度;(b)固態鋁空氣電池在1.5V下的阻抗曲線;(c)在電流密度為1mAcm-2時的放電曲線;(d)Al-air電池的光學照片,Fe3C@NCFs空氣正極顯示其平面和彎曲狀態下的開路電位;(e-f)LED手錶採用固態鋁空氣電池(Fe3C@N-CFs空氣正極)作為錶帶。

連結地址:http://www.espun.cn/news/detail-614.html

文章來源:http://www.espun.cn/

相關焦點

  • 天津工業大學:聚乳酸/石墨烯電紡複合納米纖維的穿戴式傳感器
    有機壓電膜作為柔性和可穿戴壓力傳感器是製造電子皮膚的理想材料。PLLA /石墨烯電紡複合納米纖維的相對結晶度從9%增加到30%。與樣品K0(d 14 = 0.42 pC N -1)相比,樣品K0.1 的d 14值(d 14 = 9.02 pC N -1)增加了2048%。
  • 一種簡單製備磁性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催化材料的方法
    鋅空電池作為一種清潔能源,由於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在可持續能源存儲領域展現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鋅空電池面臨著穩定性差和功率密低等問題,這些問題與空氣陰極催化反應密切相關。傳統貴金屬催化劑具有優異的電催化活性,但是,高成本和差穩定性限制了其規模化應用,因此,進一步開發優異催化活性和穩定性的非貴金屬催化劑成為重要挑戰。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材料孔隙和電子結構豐富,成本低、結構可調,催化活性位點多,在取代貴金屬催化劑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 柔性可穿戴器件的散熱問題被中國科學家解決了
    近年來,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發展迅速,其應用性廣、實用性強,因此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嶄露頭角,同時也成為科學界和工業界共同青睞的新興領域。此外,因為現代人們對於健康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可穿戴電子器件、柔性電子科技等研究在生命健康領域頗受歡迎,如智能手錶、運動手環、心臟起搏器等等,已經成為監護身體健康生物信號的重要護航者,具有非常廣闊的產業前景。
  • 綜述: 基於纖維/織物的壓電和摩擦納米發電機用於...
    (d)高可靠性Kevlar微纖維-ZnO NWs混合物組成的PENG;(e)由碳纖維上的ZnO NWs和紙上的可摺疊Au塗覆的ZnO NWs組成柔性纖維基PENG;(f)由一層電紡PVDF納米纖維與PVDF薄膜一起圍繞Ag沉積的尼龍長絲組成的一種柔性壓電紗線;(g)具有ZnO NWs和PVDF滲透聚合物的混合纖維PENG作為混合壓電層;
  • 科技聚焦丨輕質超薄碳納米材料柔性全固態超電容問世
    輕質超薄碳納米材料柔性全固態超電容問世厚度僅為A4紙的三分之一 可嵌入服裝作為電源
  • 【技術專區】蘇州納米所在可穿戴纖維器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柔性纖維狀可編織電學器件正處於蓬勃發展階段。柔性纖維狀的電學器件,如纖維狀鋰離子電池、纖維狀太陽能電池、纖維狀記憶存儲器及纖維狀超級電容器,可以編織成各類織物,與人們日常穿戴結合起來,用於製備智能織物。碳納米管纖維,以其柔性、質輕、高導電及多級界面等特點非常適合作為柔性的導電電極。
  • 電紡纖維在生物傳感器方面的研究進展
    生物傳感器是一種使用生物元素來識別環境中的目標,並發出可處理成可用讀數信號的分析裝置。電紡纖維的高表面積使其可用於將生物元素暴露於環境中以進行更靈敏的檢測。將生物元素負載到電紡纖維上,包覆技術都有其優缺點。除了作為生物元素的載體之外,電紡纖維還可以用作提高生物傳感器性能的組分。
  • 綜述:MOFs材料如何助力電紡納米纖維改善性能?
    電紡MOFs衍生的碳納米纖維(M-CNFs)通常是通過熱處理和還原電紡得到的M-NFs來製備的。       1. 複合材料在空氣氣氛下直接高溫碳化,得到目標產物(直接煅燒法)。通過改變溫度、加熱速率和煅燒時間,可以控制目標產品的結構和性能。       2.
  • 電紡Fe-Al-O納米帶,用於選擇性CO2加氫制低碳烯烴
    Interfaces:電紡Fe-Al-O納米帶,用於選擇性CO2加氫制低碳烯烴DOI: 10.1021/acsami.0c05765合成了由鉀改性的Fe-Al-O尖晶石組成的陶瓷納米帶催化劑,用於CO2加氫成烴。納米帶和中空納米纖維是利用纖維內部有機成分氧化釋放的內部熱量生產的。
  • 史丹福大學鮑哲南團隊《AEM》綜述:柔性可拉伸電池
    在近幾年中,柔性可拉伸電晶體、傳感器、顯示器和導體的發展,使得可穿戴設備發展出了更多的應用場景和功能。而這些柔性電子設備發展的一大阻礙就是電池。現商業化的電池是非柔性的,這導致電池無法和這些可拉伸設備集成。 近十年內,有很多科研工作者投入到了柔性電池的研發工作中。許多可以用於柔性電池的反應體系如鋰-空氣電池、Zn/Ag、Zn/MnO2等等體系已經被報導。
  • 全固態柔性鋁空氣電池的磷摻雜碳點/石墨烯氣凝膠上的氧還原反應
    但是,金屬空氣電池中所需的ORR性能通常受到適度的電催化活性和缺乏實現良好分散性的方法的限制。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一種生物質衍生方法可實現碳點的原位磷摻雜(P摻雜)並同時裝飾在石墨烯基體上。獲得P摻雜碳點/石墨烯(P-CD / G)納米複合材料,可以達到碳納米材料的超高P摻雜水平。
  • 基於自編織納米纖維網的抗衝擊柔性電極 - 紡織資訊 - 紡織網...
    近年來,可穿戴器件、可植入器件、智能電子織物等柔性電子器件的概念不斷提出
  • 綜述: 基於纖維/織物的壓電和摩擦...
    (d)高可靠性Kevlar微纖維-ZnO NWs混合物組成的PENG;(e)由碳纖維上的ZnO NWs和紙上的可摺疊Au塗覆的ZnO NWs組成柔性纖維基PENG;(f)由一層電紡PVDF納米纖維與PVDF薄膜一起圍繞Ag沉積的尼龍長絲組成的一種柔性壓電紗線;(g)具有ZnO NWs和PVDF滲透聚合物的混合纖維PENG作為混合壓電層;
  • 基於全木質素水凝膠電解質和納米纖維電極的可再生柔性超級電容器
    可再生材料製備電解質和電極有望為儲能材料的設計提供一種創新的可持續化學方法,並擴大廢棄物的應用領域。在可再生材料中,從木材生物質中提取的木質素是第二豐富的可再生天然聚合物,木質素作為生產能源、材料或化學品的原料,減少人們對不可再生礦物燃料來源的依賴。
  • 南方科大研發基於納米陶瓷纖維的耐高溫柔性壓力傳感器
    柔性壓力傳感器是柔性電子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為可穿戴設備提供生理監測,也能為軟機器人提供觸覺感知。柔性壓力傳感器不僅要求滿足可穿戴設備的日常應用需求,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需要應用在極為苛刻的工作環境中,例如高溫。但構造具有這樣功能的柔性傳感器件卻非常具有挑戰性。
  • 電紡ZnO/Pd納米纖維在不同空氣溼度下的CO傳感特性
    可變的空氣溼度會影響半導體金屬氧化物的特性,這使得用電阻式氣體傳感器測定環境空氣中CO含量的可靠性和可重複性變得相對複雜。在這項工作中,研究者測定了電紡ZnO和ZnO/Pd納米纖維在乾燥和潮溼空氣中檢測CO的傳感特性,並研究了其傳感機理。
  • 單室無膜微生物燃料電池在柔性可穿戴器件應用研究
    【引言】基於纖維織物的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可以對人體進行實時健康檢測。這不僅需要將電源、傳感器等電子元件高度集成在空間狹小的區域內,還需要在劇烈的機械變形條件下保持器件有較高的輸出功率,並始終保持器件與皮膚的良好接觸以及較高的人體舒適度。
  • 我校龍雲澤教授、西拉姆院士團隊在《材料科學進展》發表電紡納米...
    該團隊近年來在新型靜電紡絲技術、功能納米纖維製備、物理性能及應用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先後在Nano Energy、ACS Nano等雜誌發表多篇原創性成果論文,提出了單電極壓電電子皮膚、基於位移電流型傳感器的柔性可穿戴器件等。靜電紡絲製備光電納米纖維及柔性傳感器,該成果於2018年榮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 電紡木質素基碳微纖維和納米纖維的前體、性質和應用綜述
    利用低成本的可再生資源或廢物資源開發先進的工程材料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碳納米纖維(CNFs)是碳的一維形式,其直徑在亞微米和納米範圍內,在能量存儲、催化和吸附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木質素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用於生產CNFs的低成本、可生物再生前體。
  • BC-PANI衍生分層氮摻雜多孔碳納米纖維作為鋰離子電池陽極
    本文要點: 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通過碳化和活化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BC-PANI),製備摻雜的層狀碳納米纖維LIB陽極,詳細討論了衍生的碳結構的結構和電化學性質。 為了實現諸如電動車輛之類的應用,對具有高能量存儲和高額定功率的鋰離子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