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的必需脂肪酸魚類中,最早查明EFA需求量和缺乏症的是虹鱒

2021-01-14 小李帶你了解三農

導語:淡水魚的必需脂肪酸魚類中最早查明EFA需求量和缺乏症的是虹鱒

在添加15%和30%澱粉的試驗組也發現有類似的代謝方式,因此,在攝取添加碳水化合物飼料的試驗組中,可通過貯藏或分解利用碳水化合物、調節代謝能抑制血糖值的增加,估計鯉魚能適應添加50%澱粉的飼料[5]。攝取20%以下碳水化合物添加飼料的飾魚與鯉魚有類似的代謝方式,這暗示了鱗魚也能適應於低碳水化合物飼料。另外,在40%添加組的飾魚中,發現幾種酶活性以及耐糖性顯著下降,這說明了過多攝取碳水化合物後的代謝障礙[5,15]。

很多報告指出,投餵添加碳水化合物飼料,可使肝臟的體重比、糖原和脂肪增加,但也有不少相反的報告。產生這一矛盾結果的原因可能也是由於上述的碳水化合物利用能的種間差異引起,估計與攝取的能量多少也有關係。也就是說,少量攝取脂肪含量少的飼料時,其碳水化合物就消耗於能,而體脂肪和糖原的積貯可能比較少,相反,當攝取大量的能時,可能兩者都大量積貯,肝臟的體重比也增大。

另外在養殖魚的肝臟中出現的大量脂肪和糖原有時還因停止攝餌而減少,可認為這並不是哺乳動物的脂肪肝和高糖原症似的病狀。這種肝臟變化對魚的健康影響尚不明,還有待今後研究。另外,攝取另一個能源—一脂質的籮魚與攝取碳水化合物魚的代謝方式顯著不同,其體脂肪多、糖原少、各種酶的活性都較低,因此,在其魚體中,有更多的脂質作為能源貯藏起來以待利用;在參與脂質代謝的同時,估計還能抑制糖代謝酶、胺基酸分解酶和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

其節約機制,如同攝取的碳水化合物或脂質能更多地被用於能源那樣,在相應參與糖代謝和脂質代謝的同時,能抑制胺基酸分解和新生糖而減少排洩氮,使飼料蛋白質有效地積貯在魚體中。因此,魚類和哺乳動物的代謝調節中,並不存在本質上的差異,但是,魚類對於飼料變化的反應速度慢,且對應的幅度也小。這一傾向在肉食性魚類中或水溫低時尤其明顯。

按不同魚種、不同生長階段研究代謝調節方法和機能不僅在生化方面有趣,還成為有助於改善營養要求和飼料的基礎資料。脂質有關養魚飼料脂質作用的研究開展得較遲,但是,眾所周知,近年來只用無脂肪飼料,玉米油、大豆油作脂質源的飼料則阻礙正常的發育。即使是魚類,也要有必需脂肪酸(這下簡略為EFA),於是就脂質的營養價開展了質方面的研究。另外,魚類通常屬肉食性,利用碳水化合物作能源的能力偏低的種類較多,所以,脂質是十分重要的能源,希望脂質對於蛋白質有節約效果。

脂質有作為EFA的來源和能源的二大作用,近年來都是從這兩方面研究脂質的營養價的,正在逐步弄清適合於各種魚類的脂質最佳添加量。魚類的必需脂肪酸早已指出,魚也與哺乳動物一樣,需要某種EFA(]。也就是說,乙酸鹽幾乎不能吸入亞油酸(18:206)1),由此看來,魚類不能合成18:206,對魚類來說,也存在EFA問題。在觀察魚肝臟切片的乙酸鹽-1-14C中的脂肪酸合成的實驗中,魚類的Ca0和C2:聚烯酸是由外因性的親酸引導出來的。

除進行上述有關脂肪酸代謝的研究外,還通過飼育實驗:研究了魚的EFA的必要性。有報告指出,大鱗大麻哈魚稚魚體內缺乏18:206會導致阻礙生長並引起皮膚褪色;而缺乏18:303僅導致生長減緩;18:303與體色無關。虹蹲在無脂肪飼料飼育時生長下降,添加不同脂肪後,其添加效果為高度不飽和酸>18:3003>18:206。雖然以上已查明EFA在魚類中的必要性,但是,研究EFA的需求量以及不同魚種對EFA的不同要求還是最近的事情。淡水魚的必需脂肪酸魚類中最早查明EFA需求量和缺乏症的是虹鱒。

根據Cast ell等[4-0],若用缺乏EFA的飼料飼育虹蹲,則生長差,飼料效率低,嚴重時還會引起鰭糜爛、心肌炎症、休克症!D、增加生理鹽水中的線拉體膨潤度、降低血液血紅蛋白含量以及增加肌肉水分含量等。而對於改善飼育魚的生長、防止EFA缺乏症,則18:303比18:206的效果好。由此看來,在虹簿中18:303完成了人和高等動物中18:206所起的重要作用。

飼料中脂質對魚體組織的影響,磷脂質比中性脂質更顯著。用無脂肪或EFA缺乏的飼料,則20:309增加;18:206和18:303則抑制三烯酸的生成。投餵無脂肪飼料時,組織中的花生四烯酸(20:406)和22:506的含量增高;投餵EFA缺乏的飼料,則22:603的含量增高。從上述事實來看,魚類也有與哺乳動物同樣的脂肪酸代謝途徑。因為在虹縛中投餵18:303時最終的o3系列脂肪酸是22:603,所以Castel1提倡使用脂質中的20:309/22:603代替哺乳動物中用於EFA豐富度指標的,體組織的兩種脂肪酸20:3o9/20:406的比。

作者認為:小編覺得在投餵飼料中含有0.7%以上18:303餌料的虹側中,這一比值在0。4以下,給以這類值的飼料作為補充o3脂肪酸需求量。

本文由百家號:小李帶你了解三農原創;盜版必究。

相關焦點

  • 淡水魚對鋅的需求與利用
    鋅可參與很多基礎的生理活動,包括蛋白質、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質代謝等;鋅還涉及更為複雜的生命過程,如免疫反應、神經傳遞及信號傳遞。因此,鋅對生物體的物質代謝和生長發育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對淡水魚類也具有同樣的重要作用。鋅對淡水魚的影響鋅對淡水魚生長和飼料利用的影響已有諸多報導(見表1)。
  • 國產虹鱒被列為三文魚 虹鱒和三文魚有什麼區別
    有人說,青藏高原養殖的是「虹鱒」,並非「三文魚」。虹鱒到底是不是三文魚?近日,終於有了肯定的答案。而下這個定論的,是一個協會和13家企業。  對於把虹鱒納入三文魚範圍,「《生食三文魚》編制說明」(報批稿)解釋稱:  消費者對國內三文魚的定義概念模糊。維基百科中對三文魚的定義表示它是鮭科魚類中一些條鰭魚的通用名稱,鱒魚也屬於鮭科魚類。
  • 生食虹鱒風險幾何?專家:所有淡水魚類都可感染肝吸蟲
    8月24日,澎湃新聞通過查詢科學文獻,採訪相關專家了解到,淡水魚的寄生蟲風險較海水魚更大。此外,國外醫學界已積累了大量研究成果,確切證明淡水環境中生長的虹鱒有著傳染闊節裂頭絛蟲等人體寄生蟲的可能。而在國內,生食淡水魚帶來的最大危險是染上俗稱肝吸蟲的華支睪吸蟲,後者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類致癌物。
  • 生食虹鱒風險幾何?寄生蟲學家:所有淡水魚類都可感染肝吸蟲
    8月2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通過查詢科學文獻,採訪相關專家了解到,淡水魚的寄生蟲風險較海水魚更大。此外,國外醫學界已積累了大量研究成果,確切證明淡水環境中生長的虹鱒有著傳染闊節裂頭絛蟲等人體寄生蟲的可能。而在國內,生食淡水魚帶來的最大危險是染上俗稱肝吸蟲的華支睪吸蟲,後者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類致癌物。
  • 生吃虹鱒,到底會不會遇到寄生蟲?遇到了該咋辦?
    ,虹鱒確實有可能感染對人體有害的寄生蟲(如裂頭絛蟲);4、其他一些對人基本無害的節肢動物、原生動物也可能侵染虹鱒;5、原則上講,經過嚴格檢驗(不僅確認無吸蟲、絛蟲、線蟲,且微生物指標,理化性質,農藥獸藥殘留達標)和正確處理(長時間低溫冷凍)的虹鱒,可以直接生吃;6、不管是淡水魚還是海水魚,不能確定來源時,「熟吃」才是良選
  • 「淡水三文魚」電商在售:隻字不提「虹鱒」,仍推薦生吃
    「虹鱒是淡水魚,你叫它三文魚,再加個定語,淡水三文魚,我說就不妥當了。」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指出,虹鱒魚和三文魚並非同類魚,虹鱒是淡水魚,形態和太平洋鮭接近。兩者有親緣關係,但虹鱒魚並不是三文魚。「中國人對三文魚的約定俗成的稱呼,主要是大西洋鮭。」
  • 論文解讀--虹鱒紅細胞在魚類DNA疫苗誘導免疫應答中的潛在作用
    論文解讀--虹鱒紅細胞在魚類DNA疫苗誘導免疫應答中的潛在作用出處:水生動物健康評估公眾號 作者:陳國權 水產養殖網 2019-08-16 10:29:00 今天與大家分享一篇來自vaccines的文章:虹鱒紅細胞在魚類DNA疫苗誘導免疫應答中的潛在作用,文章引用信息如下:
  • 虹鱒被列三文魚 寄生蟲滅殺法和海水產品一樣?
    如果老百姓還是覺得三文魚就是大西洋鮭魚,虹鱒就是淡水魚,「我覺得應當尊重老百姓的觀點」。易果集團副總裁周輝也說,應該從消費者角度來切入。如果消費者要虹鱒,應該說明是虹鱒,所有服務都要以消費者為導向。上海市消保委常務委員蔣為民說,很多人分不清「鱒」和「鮭」,分不清深海魚和淡水魚,大家都覺得在寄生蟲問題上,深海魚更安全。
  • 必需脂肪酸治療皮膚疾病的人體證據
    (有關臨床證據等級金字塔的更多信息,請點擊傳送門) 通過在皮膚上塗抹葵花籽油來糾正患者必需脂肪酸缺乏症的皮膚表現 導致已經風行的口服補充必需脂肪酸的方法不管用了。於是他們嘗試著開始外塗。
  • 反正都不是大麻哈魚,三文魚有什麼資格瞧不起淡水虹鱒
    淌入清澈冷冽的河水中,在晨光熹微中拋出釣竿,自然的氣息撲面而來,鱒魚閃亮的鱗片充滿著野性,那是鮮活生命不屈的力量。捕撈三文魚(大西洋鮭)能展現出這樣人與自然和諧的場面嗎?就算比吃香煎燒烤的淡水虹鱒都能秒殺三文魚(大西洋鮭)的口感。你去日本的壽司店,見到多少推崇三文魚的刺身的?口感跟肥肉一樣,價格又那麼便宜,只有平價日料才拿這種破落貨來當招牌,有腔調的都是吃金槍魚和鯛魚刺身的好嗎。淡水虹鱒吃法都比你們三文魚先進,和澳洲龍蝦、帝王蟹這些頂級食材一樣,我們可以「一魚三吃」。
  • 我國冷水性魚類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探討
    與大宗淡水魚相比由於其只能生活清淨無汙染的冷水中生存決定了其有機無公害的產品品質;又由於冷水性魚類大都蛋白含量高、肉質細嫩、肉味鮮美、無肌間剌、易加工,富含EPA&nbsp和DHA&nbsp等不飽和脂肪酸等特點,其產品形式如世界著名的鮭科魚屬魚類和鱘鰉魚不但肉味鮮美,魚卵製成的魚籽醬,營養極為豐富,是國際市場上暢銷的高端水產食品。
  • 2018食品安全熱點十:三文魚標準之爭 專家:虹鱒魚是淡水魚列為...
    專家解讀:將虹鱒列為三文魚不合適 顯示行業不自信   據了解,「三文魚」一詞源於對英文「salmon」的中文翻譯,最初是粵語(最早是由港澳地區人們)對salmon的一種中譯,而這種中譯並非是對所有salmon的中譯,而主要是指從挪威進口的大西洋鮭的中譯。
  • 虹鱒:為蔣介石引入,可紅燒煎蒸炸,味道鮮美,卻是病毒的攜帶者
    虹鱒是隸屬於鮭科鮭亞科的魚類。鮭亞科是一個以盛產世界冷水性重要經濟魚類而著稱的類群,包括大麻哈魚、鮭魚、紅點鮭等,其中大麻哈魚最出名。大麻哈魚是動物世界中一種神秘和悲情的物種,一生中要經歷兩次幾千千米的遠航,一從出生 的江河奔向海洋,成熟後再溯河而上,回到自己的「故鄉」去產卵。
  • 《生食三文魚》標準發布,虹鱒到底是不是三文魚?
    此次標準的出臺,填補了行業空白,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中國三文魚產業走向標準化、規範化過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此次會議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及中國水產學會鮭魚類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匯聚了近三百名國內外三文魚產業及相關領域的主管部門、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和企業代表,共同見證了此次標準發布。
  • 衛健委稱國產虹鱒未檢出寄生蟲遭質疑:樣本少、未檢測絛蟲
    該文稱,今年6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在湖南、廣東、青海三省組織開展了相關水產品中寄生蟲應急監測,根據文獻報導和輿情信息,針對淡水養殖中常見寄生蟲和我國人群寄生蟲病的感染情況,開展了華支睪吸蟲囊蚴、東方次睪吸蟲囊蚴和顎口線蟲三期幼蟲監測。監測樣品共92份,其中國產虹鱒63份和進口三文魚29份,分別採樣於養殖環節(50份)、流通環節(20份)和餐飲環節(22份),採樣地點兼顧農村和城市。
  • 寶寶吃什麼魚類才是最佳選擇?
    FDA《健康吃魚指南》中的「最佳選擇」列表已經給了我們很多的選擇。 很多人說那個圖表裡的魚很多都是買不到的,沒有實用價值。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因為圖表中使用的都是魚類學名稱,這些名字在市場上很少使用,市售魚類多用別名替代,所以很多人就覺得圖表上的魚名都很陌生。
  • 虹鱒和大西洋鮭魚體內可能都存在寄生蟲,但由於海水滲透壓的關係...
    X 虹鱒和大西洋鮭魚體內可能都存在寄生蟲,但由於海水滲透壓的關係,大西洋鮭魚即使被生食,其體內的寄生蟲也不適合在人體內生存,而虹鱒則不然,上述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生食虹鱒風險更大?
  •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吃什麼食物好?
    中文名:丙酮酸激酶缺乏症英文名:pyruvatekinasedeficiency丙酮酸激酶(pyruvatekinase,PK)缺乏症是發生頻率僅次於G-6-PD缺乏症的一種紅細胞酶病。現已證實PK缺乏症是由PK基因異常所致,主要是PK基因點突變小部分患者表現為缺失或插入ATP缺乏是PK缺乏症導致溶血的因素PK活性測定是診斷本病的主要手段。如果不幸患了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話,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多選擇如下這幾樣食材:什麼是豬肉?
  • 水產養殖過程中什麼情況引起淡水魚出血病?又該怎樣防治呢?
    經一定途徑侵人易感魚體而形成新的感染,並在環境因子影響下,在易感魚體中不斷發生和傳播的過程。 在這一傳播流行過程中,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魚體三個環節。為有效預防和控制淡水魚細菌性出血病的發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