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訪韓國知名同傳專家金珍我:未來世界的中心是圍繞中國的
金珍我教授(資料圖)
新華網北京11月20日(記者 王凡)11月的北京,新寒初上,天朗氣清。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舉辦的「第三屆韓國語翻譯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上,中韓翻譯界的諸位翻譯名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韓語翻譯及教學方面的專業問題。其中,一位優雅動人的女士格外引人關注,她便是韓國知名韓中翻譯家、韓國外國語大學韓中同聲翻譯研究院院長金珍我教授。
在中韓翻譯界,金教授可謂是大名鼎鼎。她作為同傳譯員,曾親自見證過中韓歷史中許多重要場合。1992年8月24日中韓建交當天,正處於剖腹產術後第五天的金教授便擔任了韓國KBS電視臺中韓建交現場同聲傳譯的重任。當天,通過她的聲音,中韓建交的消息傳遍了整個韓國。
話中韓關係 對前景充滿信心
金教授認為「未來世界的中心是圍繞中國的」。她表示,「韓國一位專欄作家曾說過,不是中國需要我們,而是世界上的每個國家都需要中國」。金教授稱,現在韓國40%以上的外貿依賴中國,從她本人的教學經驗看來也是如此,中國已經不是全世界的工廠了,而是走向全世界的市場。金教授每年培養22名畢業生,五六年前,這22個人中只有1-2人在中國工作,現在,每年能有7-8人在中國求職。這種現象為兩國交流的活躍與發展做出了形象的詮釋。
談到中韓關係,金教授表示,中韓兩國地緣相近,歷史源遠流長。雖曾經歷過一段時間的隔閡,但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發展十分迅速。
金教授說,韓國前總統李明博在職期間,韓國外交方面呈現對美「一邊倒」局勢,導致當時正在韓國緩慢升溫的「中國熱」以及在教育領域的「中文熱」一度冷卻,影響了兩國經濟文化交流的發展。然而這股「中國熱」是大勢所趨,是擋不住的。樸槿惠總統上臺後,積極發展對中關係,兩國在經濟貿易、人文、旅遊、醫療等多個方面的交流有了巨大的發展。有報導顯示,今年在韓國進行醫療觀光的外國人員中,消費最高的群體是中國人。中國消費群體的巨大潛力也吸引許多韓國人重視中國市場,韓國大企業中的許多高管也正在積極學習中文。
但與經濟領域的活躍交流相比,目前韓國政界許多人士仍對中國了解不深。許多韓國人目前對中國的印象仍停留在2000年左右時的景象,因此會對中國的認識有一些誤解與偏差。對此,金教授表示,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過去的樣子,跟改革開放初始時期相比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韓國的政界人士應該摒棄過去審視中國的陳舊視角,以一種「褒義」且「友好」的目光重新看待中國。
金教授表示,國家與國家的交流歸根到底還要靠人與人的交往,「透過一個國家的國民可以看到一個國家的形象」。要改變韓國人眼中的中國形象,韓國人與中國人都需要作出努力。韓國人要拋棄對中國的既有偏見,以全新的視角認識中國,韓國社會也應儘可能地對中國的發展多加展示。
金教授笑稱,「現在韓國人都知道中國人很有錢,為韓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但中國人也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轉變韓國人的看法。「有些中國遊客在韓國表現出的素養的確不高」,她表示,「要改變韓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還需要靠中國人在外提高自己的素養,表現出良好的禮貌,從禮儀、態度等小的方面全面提升」。
談到對未來的希望,金教授稱,希望中國政府為朝鮮半島南北關係的改善助力。同時希望中韓兩國關係發展越來越緊密,加深相互理解的機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