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2021-01-10 和訊網

長篇現實主義小說 《榮辱》今年出版,作者在「反腐」基礎上進行一些深入思考,即作為處於新時期的公務人員,應該如何看待功名利祿、榮辱得失;如何保持初心、堅持信念;如何用人民賦予的權力,幹一番為國為民的事業。記者 朱德蒙

《榮辱》中,主人公葉知秋的人生軌跡,是諸多現實中人的真實寫照。他由基層往大機關步步向上,自己敬業刻苦,得人知遇提攜;他參與調查一起非法集資案件,機緣巧合,結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也見證了各種各樣的光怪陸離:笑容可掬禮賢下士的上司,一夜之間就因貪汙腐敗鋃鐺入獄; 眼看著就要飛黃騰達、八面威風的官員,頃刻之間就成了階下囚……一個正兒八經的會議,也許就布下了一個計謀;一個滴水不漏的電話,可能就完成了一場幕後交易; 一個看似言不及義的餐敘,其中玄機每個人都心領神會。書中,葉知秋與腐敗分子鬥智鬥勇,同時遊走在情感的邊緣,接受人性的考驗。面對升遷、榮辱,他最終作出了自己的正確抉擇。「這種人性的真實、情感的真實,讓故事更加好讀,人物更加立體飽滿。正如書名點題,榮與辱,是事物的兩個極端,二者關聯,往往互為因果,相互轉化。大道至簡,卻隱藏著陰陽變化、對立統一的至深之理。」該書責編黎靖推薦道。

據悉,湖南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王躍文讀完本書後,破例為此書寫序。他寫道:我們常見血氣方剛的青年,滿懷抱負,躊躇滿志,往社會上走一遭,便在冷酷的現實面前敗下陣來。信奉人生如戲者,終究被生活戲弄;只把人生當舞臺者,粉墨登場卻免不了悽然謝幕。葉知秋不作勇士狀,他聽從內心深處正義與良知的召喚,面對榮辱、得失的取捨與抉擇,靈魂經歷了拷問與洗禮,實現了自我救贖和精神回歸。葉知秋的人生軌跡是諸多現實中人的真實寫照,他或許不是常人眼裡的功成名就者,但他是聊可自足心安理得的人生贏家。

「一部小說是否成功,取決於情節、人物、細節、衝突、張力以及燭照洞微的人性刻畫。作家需要創作能力,更需要對生活的思考。作家對筆下的生活和人物命運的思考,會賦予小說厚重感,激發讀者的共鳴。這些思考未必有答案,但思考本身就是有價值的,這也正是《榮辱》這部小說的價值所在。」黎靖表示。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

相關焦點

  • 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這個世界唯一能夠留下的紀念品,就是人一生的事跡和口碑,經過人民的懷念、歌頌,得以流傳百世,萬古長青。 生命的存在要有價值和意義。上學的時候,曾被老師要求背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當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 你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你自己知道嗎
    我們所生存的人類社會,他是這個世上最美好最糾心最難修煉託生之地,為此,這世間萬物奮不顧身而前僕後繼,不惜墜入萬劫不復永不再生的深淵,而世間萬物們依然堅韌不拔的從不畏懼,也不放棄託生人類的努力,可謂對生命之尊重的偉大追求。由此而言,我們現在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珍惜生命就是你對萬物的回報。同理,這也是人類對世界的尊重,對萬物的敬重。
  • 清明祭祀意義在深思生命價值
    如此以厚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就不單單光是祭祀,更有緬懷、感恩、追思等凝重的生命文化主題。即便是祭祀,也是在生者與逝者對話中,人生的意義感懷。通過怡情養志,進而涵養文明。    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留給後人精神財富。筆者時常在思考,人有生也有死,人生活在世上,踏實做人、精心做事、立德樹人、善始善終,以盡天年。
  • 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繼續我的「靈魂三問」
    昨天在海灘上,很偶然參與了一起遊客溺水事件的處理,親眼目睹一條年輕的生命(逝者應該還不到30歲,為尊重生命之故,我並未進行拍照)的消亡,猶如消失在天邊的一絲微雲,給我帶來了巨大的震憾與教育。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在哪裡?我向自己發出了一系列有關生命與人生的「靈魂三問」。
  • 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此刻我對生命的理解有了更多積極的思考和感悟。寫到這裡的時候,也讓我想起以前不知在哪本書讀到的一句話:「死亡永遠不會是愛的終點,死亡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被人遺忘,被人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正如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的逝世作詩《有的人》 開頭二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很好地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 探尋生命價值和意義!上海「生命教育」聯合教研室落戶靜安→
    探尋生命價值和意義!該教研室將引領全市社區教育機構,開展生命價值和意義以及如何提升生命質量等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上海仁濟醫院黨委宣傳處處長袁蕙芸、呼吸科主治醫師查瓊芳也應邀前來現場,介紹了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救治患者情況並講述了《查醫生援鄂日記》的創作背景。
  • 讀書的意義在於促進思考,認知生命,努力去改進不斷地發展!
    一本書看完,當你再去回看自己的記錄,你會發現這本書的價值都在你的記錄上了,所謂取其精華,就是這個道理。讀書的動力來自需求。你有多想要,你的目標有多明確,你的讀書的動力就有多強。讀書,就是讓我們不斷認清這個世界,看清自己的弱點和缺陷,再努力去改進不斷地發展吧。如果不努力,人生就會陷入虛無,我們的心就會陷入虛空而毫無依著。我不願意這樣,我想你也不願意。讀書的意義在於促進思考,認知生命。
  • 《小黑魚》:小主角尋找自我的歷程,蘊涵著生命的思考與教育意義
    在這一部分7幅畫中,每幅畫作者都用了不同的繪畫技法,把小黑魚落單後傷心、恐懼、孤獨、觀察、思考、發現,重拾生活熱情的過程進行了有力的表現。小黑魚生命的歷程與現實生活的我們是何其的相似。小時候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下無憂無慮,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在這個世界是怎樣的存在,也不用思考該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 《與姨母同行》: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沒有國界和種族之分
    或許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曾經天真地認為,我們將永遠地活著,但是當我們見證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才發掘生命是短暫的,如煙花,如泡影,值得我們每天去用心面對。 正如這本書《與姨母同行》,本書作者英國的格雷厄姆·格林,英國作家、劇作家、文學評論家。格雷用活潑、直率和簡單粗暴的語言,講述了退休銀行人員亨利和姨母的相遇和結伴旅行的故事。
  • 生命的價值和健康的意義是什麼?你有深刻的認識嗎?
    作者本人今天和大家分享:生命的價值和健康的意義!這個話題有點大,也許有人認為你這是在裝逼,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只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生命的價值在於看得起自己,生命的意義在於努力進取!這是一句世界名言。看得起自己,並不是每天要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而是要愛惜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生命。
  • 置身群體之中的人類個體才能找準成長方向和生命旅程的價值和意義
    人類個體生命如同滴水般渺小,如果一滴水不匯入江河那它將很快被蒸發掉。然而,匯集億萬水滴的江河卻能夠川流不息、奔湧向前。那麼,為何只有置身群體之中的人類生命個體才能找準成長方向和生命旅程的意義呢?人生成長的意義在於互幫互助群體之中的個人才能找到生命旅程的價值和意義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個人,那麼他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呢?
  • 氣場修煉的真正意義,在於打開你的人生格局,放大你的生命價值
    從一定意義上,決定你人生上限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做人做事的格局,格局就是結局。格為定格,局為布局。所謂大格局,即是高定位、大境界,眼裡有他人,胸中有日月。每個人的境界不同,站的高度不同,心中裝的東西不同,使命感與價值觀不同,氣場自然迥異。
  • 希望和光明在前方——讀弗蘭克爾《活出生命的意義》有感
    突如其來的疫情,令全體國人的正常生活被驟然按下了暫停鍵,而我也停下匆忙的腳步,靜心思考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爾《活出生命的意義》是我在2006年取得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格後購買的一套心理學叢書。在書後半部分中,弗蘭克爾提出了尋找生命意義的三個方式。第一:創造或者從事某項能體現人生價值的工作。自己喜歡並能體現價值的創造性的工作,能極大地提升個人的生存意義感。人會變得充實而且幸福。在納粹集中營中,弗蘭克爾重新編寫起自己遺失的心理學手稿,這是他能夠堅持下去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它讓弗蘭克爾的堅持變得更有意義。第二: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積極的人生態度。
  • 生命的價值在於燃燒,生活的意義在於奮鬥(哲思好文)
    生命的價值是什麼?生活的意義又是什麼?這是一個人生的終極之問。其實,只要認真對待,每一個生命都是有價值的存在,每一種生活也都是有意義的體驗。特別是人的生命,由於智力的支持、反思的習慣和自我更新、自我成長的能力,一旦經過切實的努力,人人都會使生命變得更有價值,使生活變得更有意義。人的生命的價值在於燃燒,在於盡情的無拘無束的徹頭徹尾的燃燒;而生活的意義則在於奮鬥,在於有目的的興致勃勃的全力以赴的奮鬥。
  • 生命意義與幸福人生——我校舉辦生命教育專題講座
    西工大新聞網12月14日電(唐婧)12月12日晚19:00,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邀請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原主任費俊峰教授為我校學子帶來題為「生命意義與幸福人生」的翱翔雲課堂心理健康講座接下來,費老師通過一則漫畫小故事道出「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由此指出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探索。
  • 淺談一下生命的意義
    曾經有很多人對「生命的意義」進行過解讀,然而每個人心中,生命的意義大相逕庭。「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萬個人心中也許有一萬個生命的意義。有人問過我,生命是什麼意思?我回答了他。然後又有一個人問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然後我又回答了他。
  • 人工設計生命引倫理爭論:生命意義將喪失?
    用單純的科學眼光來看,這無疑是一項重大的科學進步,然而,這項研究所具有的社會意義卻需要進行哲學和倫理的考察和評判。下面刊發的這篇文章即是表達了一種哲學和倫理學的思考與擔憂。我們歡迎有興趣於此的學者朋友繼續發表看法。  隨著20世紀70年來以來應用倫理學的興起,人們關於生命科學研究中的人體試驗、克隆技術、試管嬰兒、胚胎幹細胞等問題都進行過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 活出生命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即我如果想害你的話,先給你福;反過來,真的想讓這個人出息,長點智慧、多點品格,反給你多些磨難,因為這短暫的幾十年裡,「磨難」會給予你更深的生命感悟。試想:給你錢重要還是給你生命的經驗重要?經歷磨難,你才會有堅強的機會;高高在上的享受,是浪費你的生命,有時肩挑一些艱難,生命反而得到真正的成長。
  • 設計意義來自核心價值和需求動機
    設計中的形態與實用意義是將形態與實用功能相聯繫,至於實用的定義應來源於對現實生活的理解,或對生活所賦予的價值方式。 羅克奇認為:價值是人的需要和社會要求的反映。設計將人們對生活的訴求轉換為設計目標,設計將生活的意義形式化。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誰能給出一個好答案
    還有一部分哲人和心理學家認為,生命雖然無意義,但是我們可以給予意義,給我們的人生賦予價值和趨善趨美趨真的觀念,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踐行和努力把人生變得有意義。嶽飛頂著秦檜的陷害,精忠報國;玄奘冒著生死危險,西行取經;諸葛亮輔佐蜀國雄起,嘔心瀝血;中國歷史上不少非凡人物,通過社會的實踐和精神上的提升,他們都找到了自己活著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