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與桑樹:一隻蟲的桑心歷史,東方文明的傳播先鋒,歷久彌新

2020-12-04 凹凸樂娛

桑樹發源於7600多年前的中國雅魯藏布江流域。因它綠色的葉子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質,種類有2000多種而深受蠶喜歡。 桑葉是蠶,天牛星,桑毛蟲的主要食物。最讓人喜歡的是蠶,因為蠶得到了桑葉的營養後就吐絲成繭,人們利用它織成精美的絲綢,獲取豐富的利潤。

桑葉也是蠶唯一的食物。科學家曾經作過試驗:在一個試驗盤中放入青蒿,萵苣葉,桑葉及魚腥草吸引蠶寶寶,短暫的猶豫後,蠶寶寶選擇了桑葉。 這是因為蠶已經把桑葉的蛋白質味道刻在了它的基因裡。

桑樹如果是自然成長,可以有上萬年的壽命。但有一種昆蟲的出現,導致了桑樹的壽命只有千年,它就是野蠶。後來人們發現了蠶與桑葉的特殊性,就開始馴養蠶並培育更優質的桑樹。 因此,家蠶的祖先來自於野蠶;而經人們修剪的桑樹叫地桑;因破壞了桑樹的自然成長規律,壽命只有20年。 野蠶也由於被人們放在溫室裡導致壽命縮短,再也無法完成之前那樣的生命輪迴 這是因為人們對蠶絲永無止境的追求。

桑葉蛋白質豐富,吸引著各種小生命。

這是桑樹的天敵:桑毛蟲。它啃食桑葉並留下不宜分解的分泌物,給桑葉的自然成長造成嚴重影響。

野蠶吃桑葉時總是從葉子的邊緣向中心啃食,戰國時期有了一句名詞,那就是蠶食,比喻逐步消滅敵人。

當然,任何生命都不甘願被蠶食,包括植物。 桑樹的蛋白酶發現了危機,它開始啟動第一道防禦系統,分泌乳汁,乳汁使食用者消化不良甚至斃命。 同時會打開第二道防禦系統:發出強烈的蛋白味道,吸引天敵的敵人來消滅天敵。

蠶繭,這是家蠶吐絲後織成的白色橢圓形狀的小屋,而家蠶就是小屋裡的主人,它會破繭而出變成蠶蛾。一個蠶蛾可下400至500個蟲卵,蟲卵有芝麻粒大小。 蠶繭被人們用來織成綢緞,而死去的僵蠶也不會丟棄,被用來製成中藥,可治療中風及後遺症。

工業繅絲大概的步驟:混繭、剝繭衣、選繭、準備經緯線、織線,還要處理水質。 剝繭衣就是煮開蠶繭後再找出漂浮在水面上的絲頭,基本上一個蠶繭一根長絲,抽絲剝繭和理出頭緒的典故就是這樣來的。 準備經緯線:這裡包括翻絲,並絲,經線和緯線四個小步驟。 織線又分為平織法和懸織法。

每到春天來臨,雄性桑樹開滿貯存大量花粉的果實挺立枝頭,等待著傳播者傳粉授精。

而不遠處的雌性桑樹也在焦急的等待花粉的到來,她的絨毛已經全部打開。

一陣微風吹過,桑園裡開始騷動起來,雄性桑樹使勁噴射花粉出去,經測算,每一次可噴射200多米遠。

風兒把花粉傳給了雌性桑樹,花粉和受粉絨毛結合後結成桑椹。桑椹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可以食用,藥用;而成熟掉落後的桑椹會繼續傳宗接代,繁衍生息。

被現代化工業製成的蠶絲面料,細膩柔軟、透氣舒適,是世界上最昂貴的面料。 經人們不斷對工藝的追求和改良,形成了四大名繡:蜀繡,湘繡,蘇繡,粵繡。這些優良的絲織品經傳播到世界各國而廣為人知。

世界各國特別是義大利的服裝王國,絲綢服裝品質上乘,深受人們喜愛。大家都知道,這些服裝的原料就來自於遙遠的東方大國-中國。 組成這些原料的就是一片桑葉和一隻蠶!!!

相關焦點

  • 維舟:桑樹是神樹,蠶是神蟲,絲綢由此而來
    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卷三六木之三「桑」條引徐鍇對《說文解字》的註解:「桑,音若,東方自然神木之名,其字象形。桑乃蠶所食,異於東方自然之神木,故加木於下而別之。又引北宋蘇頌《本草圖經》語:「方書稱桑之功最神,在人資用尤多。」正如Nell Parrot所說,「不存在什麼對樹本身的崇拜;在這表現形式的背後總是隱藏著某種精神的存在。」桑樹的這種神性,在於它是生命之木。
  • 《天蟲禮物》帶你走進蠶的世界
    ……日前,江蘇大學陳克平教授出版科普讀物《天蟲禮物——走進蠶的世界》,以獨特的視角書寫中華民族在蠶業科學史上的勤勞智慧,展現繁華的天蟲世界。這也是陳克平繼2017年《逐夢天蟲》後,推出的又一本關於家蠶的科普讀物。一葉、一蠶、一繭、一帶、一路、一絲,跨越幾千年的中國文明史,給世人留下了無數美妙的回憶和遐想。
  • 桑樹上的「蟲包包」,很多80後吃過,如今漲到400元1公斤,難找了
    當時很多的男孩子都喜歡在春天的時候養蠶,當桑葉長出來後,蠶也就孵化出來了。看著蠶從很小的黑點點慢慢長成大白蟲子,最後化繭成蝶後產下芝麻一樣的卵,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這個樹葉當時是很搶手的,有些村子裡沒有桑樹,就要跑老遠去別的村子採摘。桑樹對於農村娃來說,這裡有著太多美好的回憶了。不光要採摘桑葉,還有可口的桑葚可吃,而在秋季的時候樹上還有一種「蟲包包」,農村叫它「樹狗」,很多80後的農村娃都吃過它,用火烤一下特香。如今它已經漲到400元一公斤了,很難找到了。  「樹狗」是何物?
  • 一個蠶繭裡,有一千米長的絲
    從野蠶到家蠶,這一重要的歷史進程最早發生於中國,當時的中國人可能也沒有想到,他們馴化的這種昆蟲,在之後會改變世界,為人類創造了無可替代的文明和歷史。圖片:三蝶紀在中國民間傳說中,黃帝的元妃嫘(léi)祖發明和傳播了養蠶技術,史稱嫘祖始蠶。民間傳說無法考證,不能作為事實根據,更有說服力的證據是從一些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的蠶繭和絲織品,以及在殷墟的甲骨文中,有大量的「蠶」、「桑」、「絲」、「帛」等文字。
  • 桑樹界的「報仇者」聯盟
    而在蠶桑界的平行宇宙,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桑樹迎來了新的生長季,同時也迎來了它的敵蟲們——「報仇者」聯盟。就讓我們看看裡面主要有哪些敵蟲呢?一號敵蟲——桑毛蟲,外號「洋辣子」。屬鱗翅目,毒蛾科。桑毛蟲幼蟲主要剝食桑樹芽、葉,嚴重時可把整株桑芽、葉食盡;其身上毒毛還可使蠶寶寶中毒而誘發 「黑色斑點」,即黑斑病。人觸及毒毛常會導致皮膚發炎,瘙癢紅腫。
  • 怎樣防治桑樹遭這些蟲害的實用措施,種桑養蠶要知道
    該蟲危害嚴重時,全株桑樹葉片被食殆盡,影響桑樹生長和蠶繭生產。染病野蠶排洩物及屍體,能感染家蠶發病,給蠶作安全帶來隱患。(1)形態與習性。成蟲體暗褐色。多在白天羽化,產卵於枝條、樹幹上越冬;產卵於桑葉背面為不越年卵,這種不越年卵多在一處。卵扁平橢圓形,初產出的卵色黃白,後變灰褐色。幼蟲初孵為灰黑色,有長體毛,成長幼蟲為灰褐色,第八腹節上生一尾角,兩側氣門灰褐色,有黑邊。
  • 育蠶制絲 5000多年前的仰韶時代就開始了
    近日,在鄭州召開的仰韶時代絲綢發現新聞發布會上,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宣布,在河南省滎陽市汪溝遺址出土甕棺裡的頭蓋骨附著物和甕底土樣中發現的絲織物殘存,與此前青臺遺址甕棺中出土的織物為同類絲織物,結合鞏義雙槐樹遺址發現的骨雕家蠶,確認中國先民在5000多年前已經開始育蠶制絲。
  • 烏茲別克斯坦家庭三大怪:葡萄涼棚、桑樹冰箱、瓷器牆
    院內種「桑樹冰箱」  桑樹在烏茲別克斯坦城市和鄉村極常見,是烏國人的「生活之寶」,一些古老宅院裡面常常藏著百年樹齡的巨大桑樹。如今雖無法準確考證,但可估計當地人喜植桑樹與養蠶制絲密不可分。在漢代開通的絲路貿易線中,烏茲別克斯坦的馬爾吉蘭可能是最早接觸到東方商旅的地方,絲綢原本是不傳之秘,但據說在一位把桑葉和蠶繭藏於髮髻遠嫁西域的唐朝公主之後,烏國人也漸漸知悉了栽桑養蠶和絲綢製法。在庭院內種植桑樹,也為養蠶制絲提供了便利。千百年後,絲綢技術在這兒發揚光大,烏茲別克斯坦現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三大產絲國。
  • 蠶寶寶吐絲石羊人吸金
    在脫貧攻堅中,大姚縣結合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先進縣和推進」美麗大姚「建設的契機,牢固樹立綠色生態文明理念,把綠色產業作為扶貧工作的突破口,因地制宜,以核桃、花椒、蠶桑」三棵樹「作為產業扶貧的重點進行大力培植,鋪就了一條」綠色扶貧路。
  • 「手邊的綠色」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樹與農耕的那些事兒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古往今來,有無數詩歌通過吟詠桑樹,來描繪恬靜閒適的田園生活。是的,自從中華文明出現的時候開始,桑樹就與農耕產生了不可分割的聯繫,在中華的文化中,人們把農耕和蠶桑合稱農桑,這兩項農業活動,聯合滋養了五千年的中華文明。
  • 你穿的絲綢衣服,原料大多來自這幾種蠶!
    你穿的絲綢衣服,原料大多來自這幾種蠶!蠶,是蠶蛾的幼蟲,絲綢原料的主要來源,在人類經濟生活及文化歷史上有重要地位。家蠶的蟲及蛹可以食用,並有食療功效。那世界上吐絲最有價值的10種蠶都有哪些呢?桑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又稱家蠶,簡稱蠶,是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桑蠶屬鱗翅目,蠶蛾科。桑蠶起源於中國,由古代棲息於桑樹的原始蠶馴化而來,與中國現今食害桑樹的野桑蠶同源,染色體都是28對。蠶蛾幼蟲,吃桑葉,在化蛹前吐出作繭用的大量蠶絲是重要的紡織原料。
  • 10元買的蠶寶寶結繭又下籽,50元買的桑樹卻不見結果,太尷尬了
    有的家長為了方便採摘,乾脆在小區綠化帶裡偷偷種上了一棵桑樹。那可是在幾十公裡外的農村大集花了50元才買到的,當初賣樹苗的大叔說這是一棵3年樹齡的苗,長葉子以後又大又多,最適合用來養蠶。開春之後確實如賣樹苗的大叔所言,這棵桑樹的葉子長的又大又密,出葉量很大,摘來養蠶最合適不過,就是不知道為啥,開過花之後卻沒有長桑葚。
  • 西南大學完成桑樹基因組測序
    原標題:西南大學完成桑樹基因組測序  本報訊 (記者 李星婷 實習生 王濛昀)數千年來,家蠶只以桑葉作為唯一的食物。二者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9月23日,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布桑樹全基因組測序成果,成功分析出桑樹的染色體基數,以及各種基因的網絡和功能,為推動傳統蠶桑業的轉型、建立現代桑樹學奠定了科研基礎。
  • 前兩天我們公布了常熟城區桑樹分布圖,結果……
    沒想到繞了一圈一眼就看到此處的桑樹了。這棵桑樹狀態也堪憂。因為樹身比南沙路那棵高,所以這棵桑樹的樹葉分布呈現出近2米以下範圍,大桑葉片葉不存,僅可看到嫩芽。說好的適量採摘,體現大常熟市民文明風採的約定呢?
  • 孩子養蠶桑葉難覓 家長疑惑「為何不拿桑樹做綠化」
    我們家的蠶寶寶嗷嗷待哺呢!」「小區旁的那棵桑樹被摘得全裸了。」……春暖花開,正是春蠶生長的好時節。這幾天,記者的朋友圈裡被蠶寶寶的口糧——桑葉給刷屏了。在19樓等本地論壇,也有諸多家長「求桑葉」的帖子。  在寧波,很多小學生會養蠶寶寶。對家長來說,上哪找桑葉可是件頭疼的事。也有不少家長疑惑,寧波地處江南,城區為啥少見桑樹呢?
  • 上聯:「蠶為天下蟲」,下聯很經典
    今天,我們繼續來說一說對聯的故事,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很多有名的對聯,而且還有些千古絕對,有一些上聯到現在都沒有給出工整的下聯,像「煙鎖池塘柳」,一直都沒有人對出來,當然有一些搞笑的下聯,我們看看就行了,什麼「深圳鐵板燒」十分有意思哦。
  • 帶你走進蜀山的「蠶村」,看看蠶寶寶們……
    帶你走進蜀山的「蠶村」,看看蠶寶寶們…… 2020-09-08 0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桑樹結桑葚,桑葉好養蠶
    桑樹,在村裡的田間地頭,甚至深山的溝裡,都有它的身影,桑樹是比較多見的植物,多年生長耐旱而且適宜各式各樣的土壤環境。桑樹春天發芽,有的品種樹很大,有的品種樹很低,小時候我們經常找桑樹桑葚熟了摘來吃。桑樹的葉子綠而大,它的果實常見的是發黑色,也有乳白色,味道甜而香,成熟不及時摘下自行掉到地上,而且桑葚也是鳥兒們的最愛,一旦長成,成片的麻雀就會拿它作為食物。
  • 野生的蠶寶寶原來長這樣!揭秘上海城市昆蟲-桑野蠶!
    蠶寶寶不過,今天讓我們來談談野蠶吧!不過,或許在至少5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剛開始養殖的「蠶寶寶」就與今天桑野蠶的樣子差不多。 左圖:家蠶;右圖:桑野蠶桑野蠶的口味和蠶寶寶沒有太大的差別,桑樹都是它們的最愛。桑野蠶的雌性成蟲會將卵產在桑樹的嫩紙條上,有時幾粒,有時幾十粒。
  • 散文:蠶寶寶
    這就是蠶籽。"按他教的方法,將蠶籽用棉絮包嚴,晝夜放進貼胸口袋,一周後每天掏出來看看,直到鑽出來兩毫米長、黑線一樣的小蠶,小心翼翼地用乾淨的毛筆粘到鋪了桑葉、紮上窟窿的紙盒裡。一兩堂課的功夫,小蠶便開始吃開桑葉了。當時,最頭疼的是桑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