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病種歸口於DRGs病組的數據對比分析

2020-11-30 健康界


筆者以S省51家醫院病案首頁數據,嘗試把單一病種歸口於DRGs病組中,完成單一病種與其對應相關的病組做數據對比分析(此實屬是實驗,本文旨在拋磚引玉,懇請諸位同行批評指正)。

一、數據實驗

       選單一病種是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種,數據實驗,計算歸口為10個DRGs病組,對比數據分析如下。

1. 診斷依據

參考標準:《不穩定心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診斷與治療指南(2007年)》及2007年ACC/AHA與ESC相關指南。

診斷標準:心肌損傷標記物增高或增高后降低,至少有一次數值超過參考值上限的99百分位,具備至少下列一項心肌缺血證據者即可診斷:①缺血症狀(缺血性胸痛大於15 min,含服硝酸甘油緩解不明顯);②心電圖變化提示有新的心肌缺血,即新的ST-T動態演變(新發或一過性ST壓低≥0.1 mV,或T波倒置≥0.2 mV)。

2. 主要操作/主要治療方式

經皮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

3. 參考編碼

3.1 疾病編碼

I21.4  急性心內膜下心肌梗死

3.2 手術與操作編碼

36.06  非-藥物洗脫冠狀動脈支架置入

36.07  藥物洗脫冠狀動脈支架置入

編碼思路:36.06與36.07作為主要手術編碼,另編碼置入血管支架的數量等不建議作為統計查詢條件。

二、單一病種整體統計

從表1可以看出本次統計的51家醫院共有3081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病例,平均住院日為8天,平均住院費用為55970.34元。


三、DRG病組整體統計

從表2可以看出本次51家醫院入組的3018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同被歸為一個MDC疾病大類:MDCF;被歸口入10個DRG組:FB19、FD23、FE13、FE21、FJ11、FJ13、FK19、FL29、FM13、FM17,詳見表3。

四、單一病種與DRG病組數據分析

從表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這一單一病種的病例入組統計可以看出,95%以上的病例被分入了「FM13」這一DRG組,高達3027例,相應該組的總權重也最高(FM13總權重:11914.57,具體指標見表5),因此,我們將單一病種整體情況與FM13這一病組進行對比分析,詳見表4。

從表4中,我們看到單一病種和DRG病組的平均住院天數相同,平均住院費用也相差無幾,基本相同。

因此,我們在評價醫院服務效率時,平均住院日高出8d和平均住院費用高於55646.18元以上的醫院,服務效率較低;平均住院日少於8d,且平均住院費用低於55646.18元的,醫院服務效率較高。

此外,在死亡率一欄,FM13這一病組的死亡率遠低於單一病種的整體死亡率,側面說明「經皮冠狀動脈藥物洗脫支架置入,伴有一般併發症或伴隨症」這一組的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例疾病複雜程度和手術難度較低,與其CMI:3.94在總病組中的中等的難度排名保持一致。

五、DRG組內詳細情況統計

以下DRG組表按總權重由高至低排序如下:

六、小結

病種歸口到病組,這僅是數據實驗,有待於專家做標準化研究,以應對病種過渡到病組的應用。同時,實現DRGS付費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DRG支付都將與單病種付費並行。所以,在支付驅動下,病種與病組永遠並行於發展之路上,相輔相成,互為利用、共同深入、缺一不可。


相關焦點

  • DRGs 病種付費與成本核算「八步法」
    國辦發〔2015〕38號《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建立以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付費、按服務單元付費等複合型付費方式,逐步減少按項目付費。鼓勵推行按疾病診斷相關組(DRGs)付費方式。實行按病種付費的病種不少於100個。如何進行基於DRGs病種成本核算,對於制定醫保支付價格以及醫院病種成本控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DRGs病種成本核算與醫保支付結算政策研究
    作者:秦永方 陳閔DRGs醫保支付結算政策改革,是基於行業平均成本測算而定的相關疾病組支付結算價格,必須研究DRGs病種成本核算才能為醫保支付結算政策提供科學合理的決策參考。
  • 「按病種分值收費」是什麼意思?
    其實,按病種分值付費,是基於一種分組方法,叫做大數據病種組合(Big Data 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 DIP)。即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改變樣本推算總體的仿真、預測乃至精算模式,利用真實、全量數據客觀還原病種變化的顯示,通過對疾病共性特徵乃至個性變化規律的發現,建立的病種組合體系。所以,按病種分值付費是按照DIP方法,對病種分組體系賦值,並給與支付的一種方法。
  • 病種成本核算「焦點和難點」探討
    病種成本是以單病種為核算對象,計算出單一病種的全部耗費,計算病種成本既有利於醫院的經濟管理,又有利於制定長期、中期、短期的衛生規劃,有利於建立按病種付費的醫療保險制度,病種成本也是評價醫院技術水平高低、經營管理優劣的重要指標,也可以用來考核每個醫院對某一病種治療的消耗水平,4.均次門診和床日成本核算指以診次、床日為核算對象,將科室成本進一步分攤到門急診人次和住院床日,計算出診次成本和床日成本的過程
  • 臺灣《按病種付費DRG原理》讀後感
    一、醫療項目付費制度分析該書總結了按照醫療項目付費的四大本質:論量取酬、成本加成、絕對公平、資源使用不受限制。按照醫療項目付費,是幾千年約定成俗的習慣,這與以生產為主的要的經濟形態社會相適應,主要靠醫患之間的信賴關係。
  • 體素王子龍:醫療AI從單病種到全場景的三重門
    相比於單病種,全場景產品在研發中除了要應對病種的增多,還存在數據小樣本、異常檢出、臨床驗證複雜等諸多挑戰。」以病種數據小樣本為例,一方面因為存在大量孤立、新發的特殊病種,另一方面醫療數據中優質標記資源相對較少,導致病種數據無法滿足訓練要求。
  • 不低於60城,醫保局新推的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
    新政策醞釀已久 早在去年10月,國家醫保局在對一份政協委員提案的回覆中就說:「我局積極組織相關專家在研究分析相關地區開展按病種分值付費工作的基礎上,探索基於大數據的方法,推動原來的按病種分值付費方式進一步往前發展。」
  • 按病種付費緩解群眾「看病貴」
    按病種付費,簡單來說就是社保機構明確規定某一種疾病該花多少錢,避免醫療機構濫用醫療服務項目、重複項目和分解項目,防止醫院小病大治。以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行闌尾切除手術為例,醫保機構規定該種疾病在市總醫院行闌尾切除術最高治療費用限額為8000元,也就是患者的住院費用是以8000元來結算(其中,新農合報銷75%、退休職工醫保報銷90%、在職職工醫保報銷85%)。
  • 關於更換《門診慢特病病種待遇認定申請表》的通知
    現將石家莊市參保人員工申請慢特病表更換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參保人員原來申請慢特病填寫的《石家莊城鎮職工(居民)醫療保險特殊病病種認定表》、《石家莊市城鎮職工慢性病病種認定表》、《石家莊市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特殊病病種認定表》、《石家莊市城鎮職工(居民)醫療保險特殊病種認定表》以上四種表格更換為《門診慢特病病種待遇認定申請表》:
  • 宏病毒組分析揭示炎症性腸病中的「暗物質」
    Whole-Virome Analysis Sheds Light on Viral Dark Matter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宏病毒組分析揭示炎症性腸病中的「暗物質」作者:Adam G.
  • 數據分析(1):對比分析法
    在平時工作中,遇到簡單的業務問題,你可以直接查看數據,驗證並解決掉,但遇到複雜的問題時,你可能都不知道要什麼數據,看到數據都無從下手,拿到數據也看不出什麼問題。本篇文章中,作者介紹了常見又比較通用的幾種數據分析方法,希望這些數據分析方法能夠成為你利用數據和解決業務問題的利器。數據分析有哪些價值呢?
  • 第一講 | DRGs是什麼?
    簡單的說,DRGs通過一個分組工具,分出N個疾病組,並產出N個數據指標。標準說法:DRG是指以出院患者信息為依據,綜合考慮患者的主要診斷和主要治療方式,結合個體體徵如年齡、併發症和伴隨病,將疾病的複雜程度和費用相似的病例分到同一個(DRG)組中,從而讓不同強度和複雜程度的醫療服務之間有了客觀對比依據。
  • 醫學領域大數據科研平臺應用依靠它實現
    通過建立大數據科研平臺,提高臨床科研的效率及質量,並促進研究成果有效轉化。根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實際情況,建立以智能醫學數據中臺為核心的大數據科研平臺,通過專病庫建立、描述性統計分析、統計挖掘、單病種分析及疾病預測等,優化科研流程,提升科研質量,實現科研成果的臨床應用。
  • 如何設計醫院科室、項目及病種成本管理方法
    國家「十二五」衛生發展規劃暨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醫療支付方式將推行總額預付、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等綜合付費方式,對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重點在費用總額、增長幅度、藥品比例、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公立醫院、社會資本非營利醫院以及部分營利性醫院需要在經營模式、績效管理指標等方面做重大調整。科室、項目和病種成本管理諮詢就是這種調整提供數據指導。
  • 國家衛健委修訂19個學科、涵蓋224個常見病病種臨床路徑...
    34:50 來源: 大河健康報 舉報   1月2日,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發布《關於印發有關病種臨床路徑
  • 李蘭娟:通過大數據分析可追溯感染源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13日訊(趙芙瑤)12月13日,在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蘭娟發表了有關人工智慧、5G、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抗疫中的作用的演講。
  • 迄今最大規模阿爾茨海默病蛋白組學數據!《自然-醫學》發表重要...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醫學》最新上線一篇有關阿爾茨海默病(AD)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展開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AD蛋白質組學研究,以確定在這種疾病中起作用的蛋白質和生物學過程。
  • 我省為縣級醫院分級診療病種目錄定「標準」
    本報訊(記者王平)9月13日,記者從省衛計委獲悉,為進一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降低縣域內患者外轉率,省衛計委近日下發《河南省縣級醫療機構分級診療基本病種目錄(試行)》(以下簡稱《目錄》),引導縣級醫療機構提升診療服務能力,推廣適宜醫療技術,推動分級診療制度有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