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大規模阿爾茨海默病蛋白組學數據!《自然-醫學》發表重要...

2020-11-30 騰訊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醫學》最新上線一篇有關阿爾茨海默病(AD)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展開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AD蛋白質組學研究,以確定在這種疾病中起作用的蛋白質和生物學過程。這份研究數據,將為AD治療提供新的藥物開發靶點,也為及早發現AD提供檢測和診斷可用的生物標記物

過去,科研人員投入了大量時間研究如何診斷和治療AD。然而,對於這種衰老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人們對其真正病因一直沒有得出確切的解釋。根據以往對AD的理解,有不少療法集中於兩種蛋白,即病理性聚集在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令人遺憾的是,這類在研療法的臨床試驗屢遭失敗,尚未能給廣大患者帶來有效幫助。

這讓科研人員們開始重新審視,還有哪些其他蛋白質在AD中起作用?它們是否可以提供新的藥物靶點?此次大規模蛋白質組學研究正可以為這些問題提供答案。

圖片來源:123RF

這項研究總共分析了2000多份人類大腦,以及近400份腦脊液。這些樣本既有來自於AD患者的,也有來自認知健康、正常衰老的個體,還包括了其他幾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患者樣本。因此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比較,找出AD特有的分子標記。

科學家們通過定量蛋白質組學的手段,測量了3000多種蛋白質的水平和表達模式。對大腦樣本的分析得出一項關鍵的發現:在與AD病理發生、臨床特徵等相關聯的幾組蛋白質中,與細胞糖代謝相關,以及與小膠質細胞、星形膠質有關的蛋白質,構成了與AD關聯最明顯的共表達模塊。而且,關係到AD遺傳風險的一些基因產物同樣包含在這個共表達模塊中,意味著這個模塊反映出的生物學過程是疾病過程的實際參與者。

對腦脊液的分析結果則進一步驗證了這組蛋白質與AD的密切關聯。在疾病早期階段,也就是,當患者的大腦有疾病跡象,但還沒有表現出認知衰退的症狀時,這個模塊中的大約20種蛋白質已經在腦脊液中出現增加

▲對兩個隊列的腦脊液樣本做蛋白質定量分析,驗證與AD關聯顯著的蛋白質共表達模塊(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主要作者之一Madhav Thambisetty博士尤其關注大腦代謝葡萄糖的方式,他和同事們曾發現,大腦從葡萄糖中獲取能量的方式出現異常,與大腦中出現澱粉樣蛋白斑塊等典型病理變化有關,也與患者發生記憶喪失等症狀有關。「這項最新分析則告訴我們,這些蛋白質也可能作為液體中的生物標誌物,在疾病早期就提示疾病存在。」他說道。

從這些蛋白質的功能關係來看,控制糖代謝的蛋白質出現變化,會促使膠質細胞產生抗炎反應。研究人員在論文提出,「膠質細胞的生物學過程很有可能是AD病理發生的因果驅動因素」。

▲與AD關聯顯著的蛋白質共表達模塊包含了膠質細胞產生的多種抗炎因子(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這項比較蛋白質組學大型研究,展現出AD發病過程中許多巨大的生物學變化,並且,為大腦能量代謝和神經炎症在疾病過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認識。」美國國家衰老研究所(NIA)負責AD藥物靶標發現項目的Suzana Petanceska 博士指出,「這個項目的數據和分析,給眾多科研人員提供了豐富的來源,從中找出能夠治療和預防AD的新靶點,或是開發液體檢測可用的生物標記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工作開始聚焦大腦糖代謝和小膠質細胞。或許,我們離成功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並不遙遠了。

相關焦點

  • 最大規模的AD蛋白組學研究;AI追蹤心臟血流
    1,Nature Medicine重磅突破,報導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阿爾茲海默症蛋白組學研究 來源:精準醫學與蛋白組學
  • 阿爾茨海默病亞型或與tau蛋白的不同修飾有關
    近日,美國麻省總醫院的一項研究發現了可能影響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表現和疾病進展速度的生物學原因。該研究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此前已有研究顯示,患者大腦中的tau蛋白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成正比。
  • 《自然》熱議:阿爾茨海默病的根源是微生物感染?
    在澱粉樣蛋白理論不斷遭受挑戰的同時,阿爾茨海默病「感染論」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關注。這種理論認為阿爾茨海默病的根源在於微生物感染,越來越多的證據也符合這一理論。近日,《自然》雜誌發表長篇報導,對這一話題進行了詳細探討。
  •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 有助深入認識基因功能發現...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有助深入認識基因功能 發現疾病相關基因141456個外顯子組和基因組序列的匯總(圖a)。圖片來源:《自然》網站英國《自然》《自然·通訊》《自然·醫學》雜誌近日同時發表來自多家研究機構的一系列報告,集中描述了對一個匯集了逾14萬人樣本的資料庫——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的應用,該資料庫擁有迄今最大規模的人類遺傳變異體公開目錄,是我們深入認識人類基因功能、發現新疾病相關基因的寶貴資源。
  • 阿爾茨海默病與tau蛋白
    哈佛大學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健康受試者大腦中掃描 tau蛋白,這種標誌性蛋白會形成有害的神經纖維纏結,這是與這種致命疾病相關的。新完成的掃描是所謂的無症狀阿爾茨海默氏症抗澱粉樣蛋白藥物(或簡稱 A4)大型臨床試驗的一部分,這是第一個旨在發現和治療記憶力衰退開始前的早期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試驗。  哈佛大學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健康受試者大腦中掃描 tau蛋白,這種標誌性蛋白會形成有害的神經纖維纏結,這是與這種致命疾病相關的。
  • 「PLOS子刊」AI融合基因組學研究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分子標記
    近期,韓國腦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深度學習技術,利用人工智慧(AI)融合基因組學研究預測阿爾茨海默氏病(AD)的早期分子標記。近年來,深度學習技術不斷推動著人工智慧(AI)技術革命。受下一代測序(NGS)技術進步的啟發,基於組學的研究數據已經變得易於訪問和標準化。近日,韓國腦科學研究所的一項研究使用先進的對抗性生成網絡(GANs)的深度學習技術分析了阿爾茨海默氏病(AD)小鼠模型的大腦皮質組織數據。結果發現,β澱粉樣蛋白在疾病的早期含量增加並改變膽固醇的生物合成。
  • 《自然》封面:迄今最大規模最全面的微生物與人類疾病研究數據發布
    開始於2014年的iHMP,全名叫做綜合人類微生物組計劃,重點關注微生物與三類疾病:懷孕和早產、炎症性腸病以及前驅糖尿病的關係,有4篇研究分別發表在了今天的《自然·醫學》和《自然》雜誌上。而且《自然》雜誌還開闢了專欄,匯總了兩個階段人類微生物組計劃(HMP)的全部研究成果,以及7篇社論/觀點文章/評論文章,足可見對HMP的重視程度。
  • 阿爾茨海默病的根源究竟是什麼?《自然》熱議「微生物感染論」
    在澱粉樣蛋白理論不斷遭受挑戰的同時,阿爾茨海默病「感染論」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關注。這種理論認為阿爾茨海默病的根源在於微生物感染,越來越多的證據也符合這一理論。今日,《自然》雜誌發表長篇報導,對這一話題進行了詳細探討。
  •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有助發現新疾病基因
    圖片來源:《自然》網站英國《自然》《自然·通訊》《自然·醫學》雜誌近日同時發表來自多家研究機構的一系列報告,集中描述了對一個匯集了逾14萬人樣本的資料庫——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的應用,該資料庫擁有迄今最大規模的人類遺傳變異體公開目錄,是我們深入認識人類基因功能、發現新疾病相關基因的寶貴資源。
  • ...發文,首次揭示小分子藥物識別阿爾茨海默病重要蛋白的結構基礎
    由於γ分泌酶是一種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蛋白複合物,這項工作為指導新療法的發現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發生中,γ分泌酶已知能和其他酶一起,對澱粉樣蛋白的前體(APP)進行切割,產生β澱粉樣蛋白,後者則會聚集形成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性蛋白沉積。 因此,開發γ分泌酶抑制劑(GSI)或活性調節劑(GSM),通過控制這種關鍵蛋白的切割活性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一度被人們寄予厚望。
  • 炎症反應與阿爾茨海默病關鍵蛋白的聯繫
    《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研究論文。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李月明教授團隊發現,一種參與先天免疫反應的蛋白質,能夠影響阿爾茨海默病關鍵病理蛋白——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該機構的新聞稿也指出,這項研究首次表明免疫反應能促進產生這種關鍵病理蛋白。
  • 自然醫學雜誌:運動可保護記憶力 防阿爾茨海默病
    原標題:自然醫學雜誌:運動可保護記憶力 防阿爾茨海默病   劇烈運動可以釋放大量的內啡肽,可以產生快感、改善情緒。近日,由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研究員Ottavio Arancio和Taub阿爾茨海默病與腦老化研究所共同牽頭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運動還可以產生一種能夠改善記憶並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激素。該項研究近日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誌上。
  • 關鍵蛋白介導過量飲酒引發阿爾茨海默病
    大型真人秀綜藝節目《忘不了餐廳2》自播出以來,引起了不少關注和熱議,這個節目最重要的目的是向觀眾普及阿爾茨海默病。作為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阿爾茨海默病最主要的症狀是記憶喪失和執行功能減弱。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DI)發布的《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顯示,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萬的痴呆患者。到了2050年,這個數字預計將達到1.52億。
  • 腦血流受損讓阿爾茨海默病雪上加霜
    一項新的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發現,大腦中受損的血流與tau蛋白纏結的形成有關,而tau蛋白纏結是認知能力下降的標誌。研究人員想了解大腦中受限的血流與阿爾茨海默病特有的tau蛋白堆積之間的關係。為此,研究小組在兩組受試者中檢查了MRI和PET圖像以及腦脊液:認知正常的個體和處於痴呆各個階段的個體,包括輕度認知障礙和阿爾茨海默病。Pa和她的同事發現,在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腦區,血管功能障礙和tau病理學之間有強烈重疊的區域,會有更糟糕的認知症狀。
  • Cell | 阿爾茨海默病的空間轉錄組測序
    影響因子:38.637背景介紹阿爾茨海默病是發生於老年和老年前期的神經系統疾病目前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的一個中心問題是澱粉樣斑塊與神經退行性過程的關係,儘管在阿爾茨海默氏病(AD)的澱粉樣斑塊周圍觀察到複雜的炎症樣變化,但對其特徵的分子變化和細胞相互作用知之甚少。
  • 陳潤生院士:精準醫學本質是組學大數據與醫學的結合
    我們就是通過數據的分析得來的。我們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可以測每個人的遺傳密碼,還有各樣各種的大數據,如蛋白質的大數據等等,以遺傳密碼為代表的組學數據,這些組學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以後獲得知識,構建資料庫可以用來對人類的疾病進行判斷。這樣的結合實際上就是當前精準醫學的本質。你說精準醫學比過去醫學增加了什麼東西?就是增加了組學大數據,加在臨床醫學當中。
  • 突觸修剪失控: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
  • 阿爾茨海默病會傳染?
    這一疾病的罪魁禍首即為朊蛋白,一種發生錯誤摺疊的蛋白,它能誘導周圍的正常蛋白質也發生同樣的錯誤摺疊,並不斷自我複製,成群聚集。科學家已經知道,這類可自我複製的致病蛋白,會引發罕見的大腦功能紊亂性疾病,如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發現的庫魯病。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朊蛋白幾乎對所有,或者說對至少包括阿爾茨海默病、亨廷頓病、帕金森病等疾病在內的、由錯誤摺疊蛋白聚集而引發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皆有影響。
  • LC-MS代謝組學對阿爾茨海默病腸道微生物資料庫全面研究
    腸道微生物在宿主健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與很多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肥胖、神經發育障礙等)的發生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寄主和共生腸道微生物在食物和異物物質的代謝過程中共同產生大量的代謝物。腸道微生物的種類以及功能的不同會對存在於宿主的體液以及組織中的小分子代謝物的種類和數量產生重要的影響。
  • RNA測序數據揭示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三種主要分子亞型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RNA測序數據確定了阿爾茨海默病(AD)的三種主要分子亞型。這項研究有助於我們理解AD的發病機制,並為開發新的、個性化的治療方法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