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規模的AD蛋白組學研究;AI追蹤心臟血流

2020-12-06 騰訊網

1,Nature Medicine重磅突破,報導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阿爾茲海默症蛋白組學研究

來源:精準醫學與蛋白組學

蛋白組學揭示衰老與AD的關聯

4月13日, Allan I. Levey教授及其合作者再次在國際專業學術期刊Nature Medicine (IF =30.641)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報導了迄今為止最大的阿茲海默症相關蛋白質組學研究。研究人員運用蛋白質組學技術、共表達網絡分析、和靶向蛋白質組技術(PRM)對健康人和患有阿茲海默症患者的2,000多個人腦組織樣本和近400個腦脊液樣本進行系統分析,研究確定了反映大腦生物過程的關鍵蛋白質共表達網絡,為阿爾茲海默症的臨床診治提供了新的治療靶標和生物標誌物。

2,Nat Neurosci | 漸凍症和額顳葉痴呆患者中C9ORF72蛋白功能缺失和獲得性毒性的協同致病機制

來源:BioArt

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也稱漸凍症,是進程迅速、致死率高的運動神經元疾病。額顳葉痴呆(FTD)屬於第二大家族遺傳性認知障礙,主要影響人格、社會行為和語言功能。研究表明,在許多ALS和FTD患者中都存在六鹼基(GGGGCC)重複序列擴增變異。這個獨特的重複序列擴增發生於一個之前未被詳細研究過的9號染色體ORF72位點基因(C9orf72)的非編碼區,是迄今為止最常見的家族性ALS和FTD的致病因素。

根據病人的臨床病理數據,可能的C9orf72基因突變的致病機制主要包括C9ORF72蛋白功能缺失 (loss of function)和獲得性毒性(gain of toxicity),後者來源於包含重複序列的C9orf72 RNA及其二肽重複蛋白(dipeptide repeat proteins, DPRs)。4月13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路德維格研究所Don Cleveland團隊在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上發表題為「Reduced C9ORF72 function exacerbates gain-of-toxicity from ALS/FTD-causing repeat expansion in C9orf72」 的研究論文,證明了在ALS和FTD中,C9ORF72蛋白功能缺失會進一步加劇C9orf72重複序列的毒性。

3,AI追蹤心臟血流 |《自然-機器智能》

來源:Nature自然科研

《自然-機器智能》發表的一篇論文Deep variational network for rapid 4D flow MRI reconstruction 介紹了一種人工智慧(AI)系統可以加速對心血管血流的掃描。

這個深度學習模型有望讓臨床醫師在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掃描的同時,實時觀察血流變化,從而優化診斷工作流。這個AI系統還能在20秒左右的時間裡重建一次掃描,比目前尖端的傳統方法快30倍,比之前的深度學習方法快4.2倍。

4,抑鬱症研究重大進展——關鍵蛋白質的鑑定可能帶來更有效的抗抑鬱藥物

來源:大話精神

最近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強烈建議,一種特殊的蛋白質——GPR56——與抑鬱症的生物學和抗抑鬱藥物的作用有關。研究小組相信,這種蛋白質可以為新的抗抑鬱藥物提供一個新的靶點。這項研究由麥吉爾大學的Gustavo Turecki教授和道格拉斯精神健康大學研究牽頭。在小鼠試驗中,結果顯示了慢性應激誘導的GPR56在血液和前額葉皮層(PFC)中下調,伴隨著抑鬱樣行為,並且可以通過抗抑鬱藥逆轉。小鼠PFC中GPR56的下調與抑鬱樣行為,執行功能障礙和對抗抑鬱藥治療無應答有關。GPR56肽激動劑具有抗抑鬱樣作用,可上調AKT/GSK3/EIF4通路。該發現揭示了GPR56在抗抑鬱反應中的潛在作用。

5,超1/3新冠患者有神經系統症狀,武漢協和醫院團隊JAMA子刊發文提醒

來源:醫學新視點

除了對眼部感染和胃腸道症狀的發現討論,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團隊近日報告了新冠病毒相關的三大類神經系統表現,常見表現有頭暈、頭痛、味覺障礙、嗅覺障礙、肌肉損傷等,重症患者甚至會出現中風和意識障礙。而且,部分患者沒有其他典型首發症狀。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神經病學》。

在同期發表的社論中,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教授Sam Pleasure博士和該期刊的兩位編輯稱讚,「雖然全面了解COVID-19的神經系統疾病譜還需要大量知識和數據,但這項研究打開了一扇窗戶,提醒新冠大流行的一線診治需要關注神經系統。」

6,Nature Biotechnology: EEG特徵預測重度抑鬱症的抗抑鬱藥反應

來源:思影科技

華南理工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在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發表文章,試圖識別抗抑鬱藥治療反應的神經生物學特徵(與安慰劑相比)。本研究開發了一個適用於靜息態EEG(rsEEG)的潛在空間機器學習算法(latent-space machine-learning algorithm),並將其應用到安慰劑-對照抗抑鬱藥研究的數據中(n=309)。抗抑鬱藥舍曲林rsEEG模型(與安慰劑相比)可以穩健預測症狀改善,並且應用於不同的研究地點和EEG設備上。這種舍曲林-預測的EEG特徵可推廣到另外兩個抑鬱樣本,它反映了普遍的抗抑鬱藥物反應,並與rTMS治療結果有相關。此外,通過同步TMS和EEG測量,研究者發現舍曲林rsEEG特徵表徵前額葉的神經反應。該研究通過EEG計算模型促進了對抗抑鬱藥治療的神經生物學理解,並為抑鬱症的個性化治療提供了臨床手段。

7,Neurocase:冥想竟然可以延緩衰老!

來源:轉化醫學

來自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和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有證據表明,每天冥想可能會延緩大腦衰老。在他們發表在《Neurocase》雜誌上的論文中,該小組描述了他們對一名每天冥想的佛教僧侶的研究,以及他們從他身上學到了什麼。

8,4500萬美元助力挖掘大腦新靶點,武田、GV、蓋茨都看好它

來源:創鑑匯

NETSseq平臺

4月15日,Cerevance公司宣布完成4500萬美元B輪融資,以推進其治療帕金森病的首款候選藥物CVN24進入2期臨床開發階段,並推進多款處於早期階段的候選藥物進入臨床。

CVN424可以選擇性地靶向與帕金森病相關的多巴胺D2受體依賴的間接通路,旨在產生左旋多巴和腦深部電刺激的積極作用,而不產生不良影響。左旋多巴和腦深部電刺激是目前治療帕金森病的標準療法。

前文閱讀

1,

2,腦科學日報|超聲波助力老年痴呆治療;5-羥色胺平衡大腦內部交流

相關焦點

  • 迄今最大規模阿爾茨海默病蛋白組學數據!《自然-醫學》發表重要...
    科學家們展開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AD蛋白質組學研究,以確定在這種疾病中起作用的蛋白質和生物學過程。這份研究數據,將為AD治療提供新的藥物開發靶點,也為及早發現AD提供檢測和診斷可用的生物標記物。根據以往對AD的理解,有不少療法集中於兩種蛋白,即病理性聚集在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令人遺憾的是,這類在研療法的臨床試驗屢遭失敗,尚未能給廣大患者帶來有效幫助。 這讓科研人員們開始重新審視,還有哪些其他蛋白質在AD中起作用?它們是否可以提供新的藥物靶點?此次大規模蛋白質組學研究正可以為這些問題提供答案。
  • 「PLOS子刊」AI融合基因組學研究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分子標記
    近期,韓國腦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深度學習技術,利用人工智慧(AI)融合基因組學研究預測阿爾茨海默氏病(AD)的早期分子標記。近年來,深度學習技術不斷推動著人工智慧(AI)技術革命。受下一代測序(NGS)技術進步的啟發,基於組學的研究數據已經變得易於訪問和標準化。近日,韓國腦科學研究所的一項研究使用先進的對抗性生成網絡(GANs)的深度學習技術分析了阿爾茨海默氏病(AD)小鼠模型的大腦皮質組織數據。結果發現,β澱粉樣蛋白在疾病的早期含量增加並改變膽固醇的生物合成。
  • Cell上的經典蛋白組學、磷酸化蛋白組學、WES多組學聯合分析文獻
    今天小鹿為大家整理了近期發表在Cell上的一篇極為經典的蛋白組學、磷酸化蛋白組學、WES相關的多組學聯合分析文獻,希望能助您打開思路,找到新的挖掘點。發表時間:2020.07第一作者單位: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運用生物技術:蛋白組學和磷酸化蛋白組學
  • 「蛋白晶片法or質譜法」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的選擇及比較
    那麼,研究蛋白質組學應該如何選擇更合適的研究方法呢?以下將從六個主要方面進行比較和推薦。近年來,高通量技術平臺的開發大大推動了蛋白質組學研究工作。這些適用於蛋白質分析和標誌物開發的平臺讓研究人員能夠在單次分析中檢測數千種蛋白質。不過,您可能又會面臨甜蜜的負擔,不知道應該選擇哪個平臺。
  • 「快訊」迄今最大規模血漿蛋白質組學分析!英國生物銀行與多家生物製藥巨頭組成聯盟
    、最全面的生物醫學資料庫和研究資源之一——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表示,正在與十家生物製藥公司組成聯盟以進行一項研究,檢測約5.3萬英國生物銀行參與者中近1500種血漿蛋白的濃度。這將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血漿蛋白質組學研究之一,旨在顯著擴大「蛋白質組學」的領域研究,使人們對疾病過程有更好的了解,並對創新藥物的研發提供支持。
  • 必讀乾貨:蛋白組學/修飾蛋白組學樣本準備指南
    樣品量要求: 常規動物組織(心、肝、脾、肺、腎、腸、腦、肌肉等)-定量蛋白組學>200mg;修飾磷酸化蛋白組學>500mg植物篇 大本植物莖、葉、花等PBS清洗樣品表面泥土或明顯汙染物樣品量要求: 常規植物組織(幼嫩的根、葉、花、愈傷組織等)-定量蛋白組學>500mg;修飾磷酸化蛋白組學>2g微生物篇 細菌(菌體沉澱)4℃,3000-5000×g離心10 min
  • 基因頭條 | 最大規模巴豆醯化修飾組學揭示其在DNA損傷修復中重要...
    科研進展 1、最大規模巴豆醯化修飾組學分析揭示其在DNA損傷修復中的重要作用 巴豆醯化在生殖發育、腫瘤發生、轉錄調控、抗逆脅迫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 生信組學思路:蛋白組學挖掘腎炎診斷標記
    LN患者適配體蛋白質測序結果及分析研究人員將1129個蛋白適配體標記的磁珠加入測試尿液樣本中,通過兩步洗脫後得到的適配體進行DNA測序,並且將數據與尿肌酐水平進行比對從而標準化。結果顯示LN與SLE不伴隨腎臟病變組比較,有284個蛋白水平明顯上升;SLE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有326個蛋白水平明顯上升(FIG1A)。
  • eLife|Aβ纖維引發的AD小鼠小膠質細胞的蛋白組變化和功能障礙
    作者對澱粉樣蛋白β(Aβ)病理學的兩個小鼠模型(過表達APPPS1和敲入APP-NL-G-F(APP-KI))中小膠質細胞進行了深入和時間分辨的蛋白質組學表徵。標註了一組小膠質細胞Aβ反應蛋白群(MARPs),它們反映了Aβ沉積早期、中期和晚期階段小膠質細胞變化的異質性,並在APPPS1小鼠中出現較早。
  • 國家基因庫發最大規模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南方人免疫力更強
    10月10日,華大在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這是由中國科學家主導,歷時兩年,對14餘萬中國人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數據進行深入研究後,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的科研成果,也是由華大主導的「百萬人群基因大數據研究」項目的首秀。
  • 蛋白組學/代謝組學如何快速從主流資料庫中獲取人/小鼠數據?
    我們就從物種的DNA或蛋白質序列說起,在我們的科學研究中下載序列是一件簡單不過的事情,無非就是聯網NCBI等主頁上,選擇資料庫後輸入AC號或GI號後直接下載。 點擊下載基因組或蛋白組 可以看到該蛋白主要分布在細胞基質中,是細胞的動力蛋白;
  • 蛋白組學/代謝組學如何快速從主流資料庫中獲取人/小鼠數據?
    生物信息學的應用變得尤為重要,在生物領域從基因測序,到基因編輯,再到基因療法的精準醫療,由生物科技引發的又一場變革正悄然而至。試問大家做好準備迎接它到來了嗎?本次分享的主題為:如何快速獲取海量數據?Reference Sequence: NC_000022.11,起個合適的文件名,推薦使用基因名或者資料庫登錄號;(5)物種基因組和蛋白組序列的下載選擇Genome子資料庫,同樣在搜索框輸入物種英文名或拉丁學名,例如,輸入human,我們查找人的基因組數據,如下所示:點擊下載基因組或蛋白組
  • 運用定量蛋白組學對種群特異進化的基因新型互作網絡研究
    本文由鹿明生物合作客戶華中農業大學塗金星博士研究團隊在NEW PHYTOLOGIST發表的題為:「Two Young Genes Reshape a Novel Interaction Network in Brassica napus「的研究,本文作者運用iTRAQ定量蛋白質組學、轉錄組學研究篩選到甘藍型油菜中Bnams4b和BnaMs3的相互作用蛋白,對兩個種群特異性共同進化的年輕基因在植物中重塑了一個新型互作網絡
  • 賽默飛:蛋白質組學技術在病毒感染致病機制的亮點研究
    基於此,儀器信息網推出了「組學技術在病毒感染致病機制中的亮點研究及技術進展」專題,為廣大業內專家及用戶介紹基於蛋白組學或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技術在病毒感染致病機制中的研究應用及技術進展,增強業界專家與儀器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提供更豐富、更專業的技術文章,謹以此致敬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以及幕後深耕的研究學者。
  • iTRAQ蛋白組學助力寧波大學越冬期間擬穴青蟹代謝變化研究
    ,通過iTRAQ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以探索揭示越冬期間不同光照強度下擬穴青蟹的代謝變化。先前關於光強度對動物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膚色,行為,存活和生長,蛻皮和幼體變態,荷爾蒙分泌和應激反應,尚未研究光強度對擬穴青蟹的潛在分子機制。本研究採用iTRAQ蛋白組技術,比較了不同光強度下室內越冬後肝胰腺蛋白質組的定量變化。
  • 「蛋白組學研究」熱門DIA技術3篇文章總計IF:66分
    質譜DIA技術適合大規模臨床樣本的檢測,抗體微陣列技術可補充質譜無法鑑定到的血清低豐度蛋白,本文結合DIA技術和抗體微陣列技術研究血液生物標誌物的思路值得借鑑。鹿明生物自2017年初建立了DIA、PRM等蛋白組學技術平臺,是國內早期開展DIA/PRM技術服務的領跑者;近2餘年來,鹿明生物積累了豐富的DIA、PRM蛋白組學等組學項目經驗,公司採用高端精密的儀器設備Thermo QE-HF等,迄今為止,鹿明生物已處理DIA+PRM項目樣品3000+例,擁有豐富完善的項目經驗;目前鹿明生物也已經自主研發了大容量水稻DIA資料庫及深度水稻磷酸化DIA
  • EMBO reports | 廣東省人民醫院餘學清團隊蛋白組學研究揭示Smad4...
    景傑生物為該研究的蛋白質組學定量提供了技術支持。為了明確Smad4在正常和糖腎足細胞中的表達量是否有差異,研究者分別檢測了人和小鼠足細胞在病理和生理情況下Smad4的表達。發現Smad4在糖腎足細胞中高表達(Figure 1a),並且Smad4缺乏可顯著降低糖腎患者蛋白尿並改善腎功能。
  • 【盤點】定量蛋白組學將在未來10年飛速發展!
    對一種細胞、組織或完整生物體所擁有的全套蛋白質為特徵的蛋白組學在生命科學領域將會發揮重要作用!目前,我們對蛋白組學的了解需要更清楚、完整的信息,比如說確定在細胞、組織或生物體內的蛋白質種類的數目,以及所有蛋白組分在不同條件下的表達水平等等。儘管在生命科學領域,定量蛋白質組學開始顯現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對科學工作者和醫學研究人員來說,技術上仍存在著巨大的挑戰。
  • Matthias Mann:快速高深度DIA蛋白組學全面表徵酵母蛋白質組
    研究材料:釀酒酵母細胞(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技術方法:快速高深度DIA蛋白質組+轉錄組實驗路線圖:研究結果:1、快速高深度DIA檢測技術方法開發研究者在Orbitrap質譜儀上對DIA整體流程進行了探索。
  • Nat immunol:轉錄組+蛋白組學揭示免疫T細胞迅速激活分子機制
    作者通過轉錄組+蛋白組學技術揭示了人類天然和活化T細胞的mRNA翻譯動力學和蛋白質更新動力學。蛋白組學分析初始T細胞中組成型蛋白質的更新過程首先,從4位健康供體的外周血單核細胞中分離出高純度的初始CD5RA+CCR7+CD4+T細胞,無刺激條件下在含有同位素標記胺基酸的培養基中培養。作者對培養0、6、12、24、48h細胞樣本進行蛋白組學分析,共定量到7029種蛋白質,並計算了1822種蛋白質更新率(基於總蛋白和新合成蛋白質的MS信號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