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素王子龍:醫療AI從單病種到全場景的三重門

2020-11-30 手機鳳凰網

近期,雷鋒網醫健AI掘金志邀請體素科技首席醫療官兼產品負責人王子龍,做客雷鋒網公開課,以「醫療場景下的影像人工智慧產品實踐」為題,對體素科技從單一肺結節產品邁向全病種的諸多挑戰進行了解讀。

後續將有更多課程上線,添加微信公眾號 醫健AI掘金志 回復聽課,或收看本節課程視頻回放

體素科技王子龍表示:「體素AI產品的特點就在於,以全病種為核心目標進行研發。相比於單病種,全場景產品在研發中除了要應對病種的增多,還存在數據小樣本、異常檢出、臨床驗證複雜等諸多挑戰。」

以病種數據小樣本為例,一方面因為存在大量孤立、新發的特殊病種,另一方面醫療數據中優質標記資源相對較少,導致病種數據無法滿足訓練要求。

為此,體素選擇通過Model Genesis的方式進行自監督、遷移學習,按照數據內部表徵特點,遷移到其他部分數據,使病種在小樣本情況下同樣滿足訓練要求。

以下為王子龍分享的全文內容,雷鋒網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我是體素科技王子龍,今天分享的題目是「醫療場景的影像人工智慧產品實踐——全場景的全病種醫學影像閱讀者」。

體素科技的特點就在於,致力於全病種的醫學影像相關人工智慧產品。大家對於單病種醫療影像人工智慧已經不陌生,而且很多企業在單病種產品上都做了比較充分的探索。

揚棄單病種,擁抱全場景

但是像肺結節這樣的單病種產品,僅做結節輔助檢出,雖然針對單一病種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有一定使用價值,但遠不能臨床滿足的需求。

臨床檢查中肺結節僅僅是需要處理的諸多場景狀況中的一種,現實中也不可能有任何一個醫生表示」我只看肺結節,如果想看別的毛病,先充一個VIP會員再說。」

醫療場景層面上,影像包含各種各樣的來源。其中有專業人員,專業設備採集的比如CT。也有專業人員,通過一般設備採集的情況。

像皮膚科醫生就可能會在伍德燈下,直接用手機或相機,觀察和記錄皮膚的變化。也存在一般人用普通設備採集的圖像,比如患者自己用手機拍攝的圖像。

在各種場景中,都存在夠跟專業人士分享檢查的圖像,發現異常檢出並解決問題的需求。

基於這些思考,體素科技通過全場景的方法,滿足更廣闊的需求。通過全病種覆蓋的方式,也能滿足更完整的環節,最大效率減少其他工作量。

其中體素科技的胸部CT產品就是以全病種為目標研發,致力成為低劑量CT篩查第一閱讀者,通過識別常見病灶,檢出正常和異常圖像,生成醫療自然語言報告。

為了滿足這個過程,首先就需要儘可能歸納所以常見病灶。但是這談何容易,當初提出這個戰略的時候,有人曾經問我,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疾病?

如果按照國際疾病分類第十次修訂本來看,有幾萬個疾病編碼,事無巨細,從床上跌落受傷都有單獨的編碼。但實際應用中這個編碼也依然無法滿足全部使用需要,需要使用一些拓展的編碼,把不標準部分變得更詳細。

面對數量龐大的病灶,顯然也不可能按照逐一方法,對所有疾病進行訓練。 體素按照病灶的特點,利用計算機視覺進行整合。例如按照局部性病灶、透明度變異、密度增高、密度減低、條索、線性、網格狀等形態整合分類。

病灶歸類以後,接下來就需要按照歸類,選擇訓練方法。

一種類型,如肺結節、肺大皰等,這部分病灶往往具有特定的形態,雖然在大小上可能存在一定差異,但是同類病灶的形狀特徵都比較類似,也比較適合檢測的手段實現。

而另一類像磨玻璃滲出影、胸腔積液、肺不張這樣不同成因和特徵的病灶,往往沒有固定的形態,有些邊界 也不清晰,每個病灶之間形態可能千差萬別,就比較適合分割方法,之後從病灶的角度再歸類。

而僅僅通過歸類手段還不夠,體素在病灶標註和學習過程中,採用了多級流水線的方式標註和訓練,結合強監督和弱監督信息。

具體先在序列整體上進行標註,之後再按照每一層層標註,更進一步標註每一層級上的檢測框和分割掩模。整體是逐級遞進的過程,監督強度逐級增強,信息量逐層增加。體素希望通過多級流水線的方式,既滿足層級的標註、還可以結合弱監督的手段,綜合節約成本。

實現醫療圖像領域全病種的目標,還需要整合多個來源的信息內容,因此醫療相比其他人工智慧應用領域,任務工作流相對比較複雜。

以肺結節為例,既需要通過肺葉分割,了解肺部所在位置,還要通過檢測、分割將結節具體位置進行勾勒,最後還要做性質和屬性檢測,整個流程的前後依賴度非常高,就需要設計一套系統的工作流架構。

全場景產品的設計挑戰

僅僅通過這些手段,還不能應對全場景全病種的AI產品研發中的各種挑戰。在不同工作流程,不同用戶群體,不同模態數據下都有新的技術要求。尤其是全病種研發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小樣本病種的異常檢出。對於小樣本數據,往往代表這類疾病本身非常少見,從而導致樣本來源相對比較匱乏。

這個圖是對十幾萬份篩查場景下自然分布的報告結論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長尾曲線的實際案例。常見病種病灶出現在左側區域,但同時還存在大量不同種類的低頻次的病灶、病種和組合,這些低頻次狀況的數量總和又不能忽視。這部分疾病和疾病的組合的存在帶來了小樣本。

例如,圖上是一例子卡特金納症候群的影像,特點就是心臟左右是反的,心長在了右邊,這種案例雖然比較罕見,頻率大約在幾萬分之一。但是大一點的醫院可能每年都會碰到幾個,這種情況純按照數據驅動的方式完成訓練,就變得十分困難。

此外,小樣本的情況還源於標註成本的高昂,醫學圖像標記本身非常困難。許多公司和研究所通過整體歸類一下獲得十萬、百萬的數據,但是後續的標記成本會非常高。被充分標記的樣本經常是數量稀少的。

所以,即使擁有巨量的醫療數據,但實際情況中具有優質標記的數據樣本依然比較小,體素選擇了通過Model Genesis的方式進行自監督,遷移學習的嘗試。

自監督是利用無標註的數據,進行學習。其監督的信號來自於數據本身,通過學習數據內部的表徵特點,學習遷移到其他部分提供幫助。

在原始數據中,通過處理隱藏掉其中一部分,再通過深度神經網絡訓練出可以恢復被隱藏或者破壞的數據網絡。在這個網絡中就掌握一定量原始數據結構特徵。

之後將訓練的神經網絡,遷移到特定任務當中,就可以得到比從頭訓練或者其他模型遷移更好的效果。

這是一個實際案例舉例,通過亮度、局部像素的調整和內外部遮蓋的方式破壞原始圖像,之後訓練得出神經網絡的編碼器和解碼器。

從被破壞的數據恢復原始圖片,之後將恢復後的圖片和原數據圖片進行比較和學習,學到原始數據的表徵特點。

實驗中發現對於肺結節的分類、結節分割、肺栓塞分類等任務,自監督預訓練效果要高於直接訓練的情況,進而改善診斷少標記樣本的學習能力。

異常檢出也是一個亟待更好解決的難題。在現實中,每一名醫生都是先學解剖學、生理學,從正常結構和功能開始學習,再去接觸各種疾病帶來的異常變化。這和柏拉圖的觀點非常一致,「存在一個標準化的形式,個體都是這種形式的摹本。」

醫療數據中,80%病例都是正常數據,但這部分數據同樣會消耗醫生大量精力,異常數據的分布也非常廣泛且分散,包含各種各樣的疾病。

另外還可能會出現未知的數據類型,因為每一年都可能會不斷發現新的疾病,這類疾病無法通過強監督的方式訓練,也無法通過純數據驅動的方式解決遇到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體素科技進而探索異常檢測的技術方案。一種常見的異常檢測方案是單類學習,僅在正常類別的個體上訓練自編碼器,輸出的結果和原始圖像進行對比,通過差異發現異常。

例如有其他研究團隊發表於ISBI 2019的成果就曾嘗試將這種方法用於胸片異常檢測,在正常圖像上訓練,讓重建圖像更趨向於正常的原圖,縮小重建圖像和輸入圖像之間的差異。

通過這種方式,他們設計了如下實驗,對所有正常圖像進行編碼訓練,分別用編碼器的方式對測試集裡面正常和異常數據進行恢復,因為本身就學過正常圖像,所以最終恢復出來的圖像和原本圖像相似度比較高。

存在異常的圖像,因為很難對異常部分和區域進行結構恢復,圖像和原始圖像重建誤差也相對較大,所以按照正常的圖片作為訓練集,就可以判斷異常的效果。

但是將這種方法在現實場景中使用,會存在很多的困難。例如例如眼底彩照,因為是自於不同光照設備,即使沒有明顯疾病,圖像之間的差異也相對較大。

與此同時,嚴重疾病和正常的圖片的視覺差異也可能很小。像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的增殖期表現,新生血管等病變實際的面積並不大。這些都會影響單類學習的效果。

因此,寄希望於同時使用正常和異常數據進行訓練,對輸入的圖像按照以下目標設置損失函數:重建生成的圖片類似真正的圖片,重建的圖片與輸入圖片類似,重建的正常圖片與正常圖片更類似。

按照這種方式,引入了度量學習思路,可以使正常和異常圖像之間構成聯繫。

通過實驗結果可以發現,這種方法可以定位到腦部病灶位置,相比於其他單類學習方法,也能夠得到更高額的準確率,還可以更好的定位異常區域。當然,在正常和異常領域,仍然還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

除此以外,為了實現多病種的目標,其他技術挑戰還有很多,例如多任務的合併與知識蒸餾。隨著10、20個病種的增加,怎樣合理的把任務合併,在有限計算資源之內完成多病灶檢測和識別會就比較重要。

單一模態信息量非常有限,還需要多模態信息的進一步融合。融合病灶和疾病之間的相關性,往往還要包含一部分相關和因果關係,把病灶間相關性的圖網絡和圖片信息可以進一步融合提高效果。

體素基於已有的技術性探索,已經實現胸部CT多病種產品的研發,識別胸部和腹部CT中肺、肝、膽、腎等多種器官上的病灶。

像肺內的肺大皰、鈣化灶、磨玻璃等多種病變,像肝膽的脂肪肝、肝囊腫、腎囊腫、膽結石、腎結石等肺外常見病灶,都能做到逐一智能篩查和圈化,並對其中部分病灶進行量化分析。

在10萬份體檢場景報告的驗證中,體素的產品已經能夠覆蓋92.6%的常見病灶和它排列組合。而選擇體檢作為驗證的原因,就是因為其病種種類相對確定。在門診、住院和急診場景中,面對的會是完全不同的疾病譜與疾病分布。

為了讓算法和產品在實際場景中使用起來,不僅僅需要在GPU上神經網絡訓練和驗證,在真實健康診療環境中的證據收集也十分重要。

全場景的臨床驗證

體素對於醫療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的實驗驗證,也有自己的思考和設計。設計了基於回顧隊列自身對照的盲法診斷實驗,對之前輔助診斷結果進行臨床實驗驗證。

回顧性連續採集一部分患者影像數據,進行脫敏和設盲。將傳統醫生二級閱片結果和算法結果在盲選狀態下混合,之後統一交給第三方專家審核和校驗,將算法輸出結果和醫生二級閱片下的結果比較,這個過程中可以充分考量實際工作中AI和人之間的水平差異。

在臨床實驗設計過程中,也面臨很多的挑戰,因為即使納入非常多的病種,也面臨很多設計外的疾病幹擾。

全病種AI產品面對正常異常檢出實驗的目標設計也存在困難,因為目前多數臨床實驗的目標都指向單一的病種和目標,此外實際數據分析過程中,閱讀者之間差異也十分巨大。

所以即使肺部CT滿足了輔助診療的場景,還依然存在多種需求沒有被滿足。包括檢前、檢中、檢後的個人需求,將自己影像數據分享給其他人,就需要為個人建立影像雲篩查健康檔案,甚至為了更好管理自己的 情況,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的健康管理。

下一步,體素科技也希望通過人工智慧增強醫療健康管理的質量和可及性,改善診療完整健康狀態。

這是體素科技首席醫學指導Eric Topol教授在 nature medicine發表的文章,裡面就總結和整合了目前人工智慧的應用形式,AI如何在工作中和人做有機的結合。

可以看到,從出生,到成長之後使用的可穿戴智能硬體,後面發生疾病所需要的檢查篩查、診斷鑑別、住院等等過程中,都存在廣闊的應用場景。

全場景下,AI也可以滿足更廣闊的需求,面向醫生、面向醫療系統、面向病人和家用等,都存在多種產品形態,每一種形態都是為了實現和滿足大家的需求。

體素科技希望以全病種的方式,將傳統CAD或者單病種人工智慧輔助產品,擴展向為多個資源打造新的服務模式和需求。

以胸部體檢篩查為例,一旦能夠滿足多病種人工智慧篩查手段,分揀出正常和異常案例,再自動化生成大部分報告,不僅可以提升醫生工作效率,還可以同時使難以實現篩查的方式,成為每個人直接可以享受到的醫療資源,已經有充足的數據證明,對高危人群進行IDCT篩查可以降低20%的肺癌相關死亡率。

但現在CT篩查並沒有達到應有的普及率和覆蓋程度。體素科技研發的全場景產品,期望可以在病人、醫生的各方分別實現產品的價值。

篩查不僅限於胸部CT、還有眼科、皮膚科通過手機影像的篩查、兒童視力障礙的篩查等情況。

體素的全場景,不至於影像

這是眼底彩照的多病種篩查案例,雖然在同一模態,多病種的方式可以歸併和檢出更多病灶目標,目前識別的眼底疾病已經達到40種,除此之外,還可以對裡面的結構進行測量,並對常見和未知病灶進行展示。

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卓醫」挑戰賽上,體素科技在12種病灶的檢出結果均獲得技術上的領先。

體素的眼科AI產品已經服務接近300家MMC中心,為9萬多名患者提供眼底智能篩查服務,未來將通過助力基層篩查的方式,提高慢病患者篩查的依從性,實現更好的慢病管理和愈後。

此外,體素科技還和眼底相機企業合作研發了人工智慧眼底一體機,簡化篩查流程,實現全自動拍照和上傳,擴展全場景理念。

這是體素「膚知匯」產品,基於手機圖片對皮膚疾病做篩查和分診,在難以取得皮膚科專業醫生結果之前,可以通過自我拍照的方式對皮膚狀況進行了解。疫情期間,小程序服務了數百人次的自我檢查,此外還通過遠程醫療為醫生提供了轉歸參考結果。

兒童視力篩查項目,也是基於視頻的手機篩查小程序,通過採集兒童觀察動畫的面部和眼睛運動狀態。通過對視頻的算法分析對常見兒童視力障礙進行早期的被動篩查,從中發現眯眼、斜視等常見早期視力障礙。這個項目成果,也和合作單位合作發表在了Nature的子刊的封面上。

任天堂前社長巖田聰曾經的演說中有一句話非常觸動我,「On my business card, I am a corporate president. In my mind, I am a game developer. But in my heart, I am a gamer」。

這句話應該非常適合絕大多數跨界到醫療AI的同僚,大家在名片上可能寫的是是研究員、算法工程師、市場經理,但是在自己的心中,仍然保持一個醫生的心。

每個人心中的致力方向,都是希望把醫療提升到更好的一個層面,讓更多人可以更方便的享受醫療服務,儘管已經在多病種、其他疾病上付出諸多努力,但是也同樣深知這條道路的前方,還有這更遠、更深的未知領域,需要大家一齊去努力和探索。

相關焦點

  • 五十二種疾病被納入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定病種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近日,根據廣東省醫療保障局關於印發《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定病種管理辦法》的通知》(粵醫保規〔2020〕4號),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制定並發布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定病種準入標準(試行),通知要求各地級以上市醫療保障局開始貫徹實行。
  • 助力初篩和分診 體素科技丁曉偉破題全病種AI | 博鰲·健康界峰會
    「醫療系統裡的預防主要就是重病、大病的篩查,全病種區別於單一病種診斷的AI系統,篩查需要全面,這樣才能真正解決醫療資源。」以眼科為例,體素科技研發的「視網膜全病種解決方案」通過眼底彩照,不僅反映眼部疾病,還能反映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累積,這樣的檢查被大大低估。
  • 病種成本核算「焦點和難點」探討
    2.醫療服務項目成本核算指以臨床服務類、醫療技術類科室開展的醫療服務項目為對象,歸集和分配各項支出,計算各項目單位成本的過程。醫療項目是醫院在醫療服務過程中所採取的醫療服務措施。每項措施都要按國家規定收取一定的費用,它已含醫院所有的醫療收費的內容,這些收費的高低直接關係到醫療的再生產。只有準確地核算每種醫療服務的費用支出,才能為制定相應的收費標準提供依據。
  • 四川省年內不少於100個病種按病種付住院費
    原標題:全省年內不少於100個病種按病種付住院費   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按病種收費、大學生就業……27日,四川省人社廳就市民們關心的醫保、就業等熱點問題進行解讀,並表示,年內全省167家三級醫院全部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按病種付費的將達不少於100個病種。
  • 「按病種分值收費」是什麼意思?
    日前,國家醫療保障局頒發文件《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關於印發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醫保辦發〔2020〕45號](以下簡稱《試點工作方案》)。 按病種分值付費似乎是忽然躍入大家的視野。
  • 臺灣《按病種付費DRG原理》讀後感
    陳宏勳老師是我2005年到上海交大求學認識的,當時陳宏勳老師在交大安泰管理學院負責醫院管理班,我自費到上海學習,是陳宏勳老師給我開綠燈分期交學費,有了機會深入學習醫院管理的機會,我也非常感謝和尊敬陳宏勳老師,我們在一起為醫院做績效諮詢輔導,陳老師嚴謹治學的態度、執著的對醫院管理追求,也深深的影響了我,從陳老師身上我學到了許多,非常感謝我的老師:陳宏勳,對我學習和工作上的幫助和支持。
  • 36個病種納入內蒙古自治區
    為進一步保障參保患者的切身利益,切實減輕參保患者的經濟負擔,近日,經自治區人社廳批准,阿爾茲海默症等15個病種納入自治區本級門診特殊慢性病管理範圍。截至目前,已有36個病種被納入到自治區本級門診特殊慢性病管理範圍。
  • 按病種付費緩解群眾「看病貴」
    本報訊 2019年以來,石獅市總醫院全面推行醫保基金支付總額包幹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其中,按病種付費成效明顯,截至11月16日,該院按病種付費出院病人佔比達到45.66%,相較2019年提升了12個百分點,節省患者住院治病成本,倒逼醫院提升整體醫療服務水平。
  • 醫療新基建浪潮下,我們為何看好這些醫療 AI 公司?
    醫療和人們生活健康息息相關,「醫療+新基建」自然也受到特別關注。人工智慧是新基建的重要一環,以人工智慧切入醫療行業的頭部企業,例如科亞醫療、推想科技、匯醫慧影、體素科技,自然成為這股建設浪潮的「中堅力量」。這些企業的一個共同特徵是,幾乎都在同一時間(2016年)成立,而2016年被成為人工智慧元年。吹盡狂沙始到金,四年多的時間,它們向行業證明了自身的技術和商業實力。
  • 衛生部制定6個(第一批)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並印發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第一批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單病種質量控制是規範臨床診療行為,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的重要措施。部分地區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學(協)會結合臨床實際情況,以規範臨床診療行為為基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一些單病種質量控制的研究與探索。    在總結有關經驗的基礎上,我部委託中國醫院協會制定了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腦梗死,髖、膝關節置換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等6個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現印發給你們,供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在醫療質量管理工作中參照執行。
  • 醫保按病種付費的學問: 測算「分值」如何統籌與兼顧
    明確指出:各地要選擇一定數量的病種實施按病種付費,國家選擇部分地區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試點,鼓勵各地完善按人頭、按床日等多種付費方式。點數法優勢:第一、能夠制約過度醫療。醫保基金是按病種的平均醫療成本(即病種分值)支付費用的,過度醫療所產生的不合理費用則要由醫療機構自己來承擔。第二、能夠產生競爭效果。
  • DRGs 病種付費與成本核算「八步法」
    點擊查看 DRGs是當前國際上公認的比較先進和科學的付費方式,國辦發〔2015〕33號《關於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17年,全面實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付費、按床日付費等複合型付費方式。
  • 我省為縣級醫院分級診療病種目錄定「標準」
    本報訊(記者王平)9月13日,記者從省衛計委獲悉,為進一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降低縣域內患者外轉率,省衛計委近日下發《河南省縣級醫療機構分級診療基本病種目錄(試行)》(以下簡稱《目錄》),引導縣級醫療機構提升診療服務能力,推廣適宜醫療技術,推動分級診療制度有效落地。
  • 重大疾病病種增至24個
    籌資水平也從最早的人均30元提高到了2012年290元,報銷額度和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1月到11月,全省新農合累計報銷醫療費用201.89億元,其中住院報銷163.25億元,享受新農合報銷的參合人員12440.09億人次,住院報銷721.64萬人次,實際住院報銷比例3.88%,比上年提高9.42個百分點。
  • 單病種質量評價納入三級醫院評審
    「醫療治療的變化要從單純發展量轉變成『質量並重』,不僅在發展量上要限制規模,更要提高質量,這是醫療真正的發展趨勢。」在「心血管專業急性冠脈症候群(ACS)質量評價項目」活動中,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大一院心內科主任霍勇表示,提高醫療質量才是醫務工作中要做到的。
  • 明年起湖南43類疾患可享城鄉居民醫保特殊病種門診待遇
    城鄉居民醫保又有好消息43類疾患可享特殊病種門診待遇2018年1月1日起實施華聲在線12月8日訊(湖南日報記者 劉銀豔 通訊員 易巧君 王勇)對於一些患有重大疾病、慢性病、罕見病的患者來說,特殊病種門診待遇是他們接受持續治療的重要保障。
  • 關於更換《門診慢特病病種待遇認定申請表》的通知
    各參保單位、定點醫藥機構: 根據《河北省醫療保障局關於印發河北省醫療保障經辦政務服務事項清單的通知》(冀醫保字【2020】36號)和《石家莊市醫療保障經辦政務服務事項清單》通知要求。
  • 我省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病種增至50種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近日,省衛生計生委、省民政廳聯合發文,調整並新增了部分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病種,使我省納入新農合重點保障的重大疾病達到50種。參合大病患者可就近選擇三級定點醫院就診,不超過最高限額的實際治療費用由新農合基金直補70%,之後,符合相應救助條件者,還可以申請大病保險和民政醫療救助。
  • 如何設計醫院科室、項目及病種成本管理方法
    國家「十二五」衛生發展規劃暨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醫療支付方式將推行總額預付、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等綜合付費方式,對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重點在費用總額、增長幅度、藥品比例、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公立醫院、社會資本非營利醫院以及部分營利性醫院需要在經營模式、績效管理指標等方面做重大調整。科室、項目和病種成本管理諮詢就是這種調整提供數據指導。
  • Nature:解析出血清素轉運體三維結構
    這項研究對西酞普蘭(citalopram)和帕羅西汀(paroxetine)---最為廣泛使用的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中的兩種---如何與血清素轉運體相互作用和抑制這種轉運體提供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