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三疊紀巨型哺乳動物「表親」

2020-12-06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瑞典和波蘭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在波蘭一個村莊發現了一種生活在三疊紀晚期的二齒獸化石,這種身形似大象的巨型動物是哺乳動物的「表親」,曾與巨型恐龍共存,這表明恐龍並非當時地球陸地上唯一的龐然大物。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研究人員與波蘭科學院同行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描述了新發現的二齒獸化石的特徵。這種食草動物的體型與現代大象相當,身長約4.5米,高約2.6米。研究人員推測,其活體可能重達9噸,比此前發現的二齒獸化石的活體推測體重超出約40%。對它四肢的骨骼分析顯示,同哺乳動物和恐龍相似,它具有很快的生長速度。它的生活年代是距今2.1億年至2.05億年的三疊紀晚期。

在距今約2.5億年至2億年的三疊紀,地球陸地是連成一片的超級古大陸。恐龍在這個時期誕生,與鱷魚、哺乳動物、烏龜和青蛙類的祖先共生。古生物學界過去一直認為,在恐龍成為陸地上居統治地位的四足巨獸之前,二齒獸早已滅絕。

二齒獸屬於獸孔目,後者是一類「似哺乳動物」的爬行動物,也是包括人類在內的現代哺乳動物的祖先。所有二齒獸都是食草動物,身形介於小型穴居動物和大型食草動物之間。二齒獸從「二疊紀大滅絕」中倖存下來,生活在三疊紀中晚期的陸地上。

烏普薩拉大學研究人員熱戈日·尼茲維茨基博士說,他們新發現的二齒獸化石表明它曾與大型蜥腳類恐龍共存。這也是三疊紀除恐龍外迄今發現的最大陸生四足動物。(完)

相關焦點

  • 三疊紀時候已經有大型哺乳動物
    大象大小的哺乳動物近親二齒獸Lisowicia bojani在晚三疊世出現,當時恐龍才剛進化出巨大體型瑞典和波蘭研究人員在波蘭一個村莊發現了一種生活在三疊紀晚期的二齒獸化石,這種身形似大象的巨型動物是哺乳動物的「表親」,曾與巨型恐龍共存,這表明恐龍並非當時地球陸地上唯一的龐然大物。
  • 人類的"遠親"體型賽大象 "直系表親"小且像鼩鼱
    然而,蘇萊賈和同事發現的二齒獸骨骼化石更大,其股骨長度超過80釐米。涅德威茲基說:「獲得這一考古發現之後,更加清晰地表明我們正在研究一種體型巨大的遠古物種。我們認為這是三疊紀歐洲地區最意想不到的考古發現之一,誰會想到這裡會發現接近大象大小的哺乳動物遠親物種化石證據?」事實上,類似大象體型的二齒獸體重達到9噸,這種四腿遠古動物正在改寫進化歷史。
  • 人類的"遠親"體型賽大象,"直系表親"小且像鼩鼱
    然而,蘇萊賈和同事發現的二齒獸骨骼化石更大,其股骨長度超過80釐米。涅德威茲基說:「獲得這一考古發現之後,更加清晰地表明我們正在研究一種體型巨大的遠古物種。我們認為這是三疊紀歐洲地區最意想不到的考古發現之一,誰會想到這裡會發現接近大象大小的哺乳動物遠親物種化石證據?」
  • 人類的出現造成了巨型哺乳動物的滅絕?
    近年來,科學家們利用各種方法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結果。 人類是罪魁禍首? 2018年,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科研人員記錄了過去12.5萬年間,哺乳動物的體型、滅絕狀況、所在地理位置、氣候等數據,以及早期人類離開非洲後哺乳動物發生的變化情況,分析巨型哺乳動物滅絕的原因。
  • 一生難求的發現?生活在恐龍時代的龐然大物
    圖片:KAROLINA SUCHAN-OKULSKA在古生物學的課堂上,你會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在2.4億年前到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隨著恐龍的崛起和體型的壯大,早期哺乳動物和它們的近親都只能對其避而遠之。「但是,一篇發表於《科學》期刊上的論文給這則簡單的故事潑了一盆冷水。
  • 美國科學家發現新的鯨魚種類:喙鯨將成為巨型哺乳動物新成員
    -12 10:02:40 來源: 全球每日趣聞 舉報   據《都市報》12月11日消息,研究人員三周前在墨西哥西海岸發現的新物種
  • 三疊紀張氏幻龍化石在雲南出土 合工大專家參與研究
    幾年前,科學家們在雲南發現了迄今為止在三疊紀鰭龍中最龐大的一種海洋頂級掠食者的化石,它被命名為「張氏幻龍」。 合肥工業大學專家與中國地質調查局、美國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北京大學等科研機構的學者針對這種巨型幻龍進行研究,並於近日把研究成果發表在世界知名刊物《ScientificReports 》上。□小科普 什麼是幻龍?在看這篇文章前,先讓記者小小科普一下有關知識。
  • 中國科研團隊發現三疊紀昆蟲演化新證據
    據新華社華盛頓電  (記者周舟)一個中國科研團隊日前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發現大約2.37億年前全變態昆蟲和水生昆蟲曾經歷生物多樣性大發展。這一發現有助於三疊紀昆蟲復甦事件研究及油氣資源勘探。
  • 準噶爾盆地發現三疊紀大型原蜻蜓目化石
    準噶爾盆地三疊紀地層對比和昆蟲群記錄 二疊紀末期的生態危機造成了三疊紀初期昆蟲多樣性和豐度的急劇降低,直到中-晚三疊世昆蟲才走出低迷,進入輻射期。昆蟲綱蜻蜓總目受二疊紀末和三疊紀末滅絕事件的影響尤為明顯,其中的原蜻蜓目出現於晚古生代晚期,在中-晚三疊世進入輻射期,但於三疊紀末滅絕。原蜻蜓目的Triadophlebiomorpha支系代表了古生代巨型蜻蜓和現代蜻蜓的形態學「連結」,然而關於該支系的身體結構和生物古地理研究較少。
  • 天天學普地||三疊紀
    三疊紀中生代開始,生物界的面貌發生重大變化,除前述的海洋各脊椎動物以外,二疊紀時已發展到204屬的陸上四足動物,到三疊紀時只剩下48屬。早三疊世,海生菊石類普遍發育。以前繁榮的植物界蕨類、石松類、有節類,在三疊紀大為衰減,而被子植物則蓬勃興起。
  • 考古學家發現200萬年前古人類表親羅百氏傍人的頭骨
    據外媒報導, 由澳大利亞主導的一個考古挖掘團隊在南非一個洞穴系統深處發掘出了一個200萬年前的大齒古人類表親的頭骨 。樂卓博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是已知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小腦人族的例子,稱為羅百氏傍人(Paranthropus robustus)。
  • 考古學家發現200萬年前的古人類表親羅百氏傍人的頭骨
    據外媒報導,由澳大利亞主導的一個考古挖掘團隊在南非一個洞穴系統深處發掘出了一個200萬年前的大齒古人類表親的頭骨。樂卓博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是已知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小腦人族的例子,稱為羅百氏傍人(Paranthropus robustus)。
  • 研究稱:哺乳動物最早起源於2.08億年前
    新華網北京9月11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11日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畢順東、王元青和孟津等研究人員通過對在我國發現的、年代為一億六千萬年前的6件相當完整的哺乳動物化石進行研究,提出哺乳動物起源於至少2.08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並首次命名了神獸、仙獸兩個新屬以及陸氏神獸、玲瓏仙獸和宋氏仙獸三個新種。
  • 考古學家發現200萬年前的古人類表親羅百氏傍人的頭骨 - 科學探索...
    據外媒報導,由澳大利亞主導的一個考古挖掘團隊在南非一個洞穴系統深處發掘出了一個200萬年前的大齒古人類表親的頭骨。
  • 哺乳動物演化簡史!
    據科學家研究,最早的哺乳動物出現在2.25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標誌著古生代的結束和中生代的開始。 多達75%的物種,包括許多早期哺乳動物,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中滅絕。滅絕事件的可能原因包括小行星撞擊和大規模火山爆發。 一些二齒獸類動物倖存了下來,包括一頭豬大小的水龍獸,它有喙和兩顆獠牙。水龍獸是三疊紀早期最常見的陸地動物。
  • 古脊椎所發現三疊紀海洋主龍類
    古脊椎所發現三疊紀海洋主龍類 2016-11-23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據悉,該化石發現於三疊紀中期的石灰巖地層,近乎完整的骨架代表著一種全新的半水生主龍類。這種動物長約兩米,全身被甲,頸粗尾長,口中利齒參差,四肢短小壯碩並且具蹼,是史前近岸海洋環境中兇猛的掠食動物。研究顯示這種動物屬於非常原始的主龍類,並且與一個北美的罕見類群具有較近的親緣關係。
  • 三疊紀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三疊紀位於二疊紀和侏羅紀之間,距今約兩億多年前,分為早、中、晚三個世。當時的氣候比較溫暖乾燥,沒有任何冰川的跡象。今天一般認為當時在兩極沒有陸地或覆冰。因為當時地球上只有一個大陸,因此當時的海岸線比今天要短得多。
  • 恐龍不是三疊紀唯一稱霸者?曾有巨獸與恐龍「一決雌雄」
    參考消息網11月24日報導英媒稱,科學家們11月22日說,在距今約2.05億年至2.10億年的三疊紀,一種健碩的體形類似大象的食草巨獸曾與恐龍在歐洲大陸同時遊蕩。據路透社11月22日報導,科學家們稱,在波蘭意外發現這些四足巨獸的化石表明,恐龍並非當時地球上生存的唯一龐然大物,同時存在的還有這種此前被誤認為早已滅絕的類似哺乳動物的爬行動物犬齒獸類。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格熱戈日·尼茲維茨基說:「我們認為這是歐洲三疊紀時期最出人意料的化石發現之一。」
  • 雲南發現暴魚化石,見證三疊紀海洋生物復甦
    它體長34釐米,是2.44億年前(中三疊世安尼期)羅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肉食性基幹新鰭魚類,在食物網中佔據較高的位置。雲南暴魚的發現和研究更新了人們對羅平生物群的食物網結構和三疊紀生物復甦的認識。這一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PeerJ》發表。
  • 中生代,三疊紀,爬行動物的王朝
    在19世紀初德意志地質學家阿爾伯特發現南德地區的一段沉積巖可分三層不同結構,分別是海相石灰巖層,陸相泥巖層和砂巖層,於是阿爾伯特於1834年正式將該地層命名為三疊紀(Triassic)「Tri-」是希臘語中代表「3」的詞根。恐龍時代的開端。經歷了二疊紀末期的大滅絕事件,地球進入了下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