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3 2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邊納涼一邊夜觀動植物是怎樣一種體驗?處暑之夜,華麗家族古北花園迎來一場別開生面的納涼晚會,大家跟隨著科普大咖一起尋找夜間精靈!
為了讓居民更輕鬆地親近自然、領略自然之美,華麗家族古北花園居委會、業主、居民以及無痕社區管理人四方聯手,合力共辦「與自然共生」納涼晚會。活動分為科普講座和夜遊探訪兩個環節,讓大朋友小朋友體驗到不一樣的夏夜大自然。
生動的科普講座,開啟神奇夜觀的大門
在「暗訪夜精靈」夜間探索前,來自上海辰山植物園的科普大咖王西敏給居民和孩子們進行了一堂生動的科普講座。大家在課堂上學習到夜行動植物的種類以及它們選擇夜晚出沒的原因及其具備的「特異功能」,認識了各種有夜行行為的動植物,比如晚上開花的植物如曇花、王蓮,夜晚才會出來捕食、求偶的小昆蟲等,並了解這些神奇現象背後的奧秘。
這樣的講座既普及了科學自然知識,又推動了自然教育的生活化。
暗訪夜間精靈,探知自然世界的奧秘
褪去了白天的炎熱和喧囂,夜間的小區裡煥發出別樣的光彩。自然研習小徑是孩子們與自然連接的秘境,那裡蘊藏著各種動植物,無疑是夜間探訪精靈的最佳觀察點。小朋友們化身小小探險家,戴上頭燈,手持電筒,跟著導賞員老師尋找植物、昆蟲、鳥類、蛙類和獸類等生物。
孩子們在工作人員陪同下,找到在紫藤長廊爬行的壁虎,結網的蜘蛛,灌木叢中的螽斯,草叢裡的澤陸蛙,聚居在石頭下的西瓜蟲,爬在樹幹上的鼻涕蟲及蟬蛻,池塘裡的小蝌蚪、小龍蝦,當然還有各種夜間活動的植物,如景觀水池邊的太陽花、水生觀察站的碗蓮、渾身是寶能驅除蚊蟲的棕櫚樹……
在將近2小時的活動中,大家一直在不斷尋找發現,像海綿一樣吸收著老師給予的自然知識。幾十種動植物的知識,新鮮有趣的生物故事,在導賞老師的娓娓道來中觸及孩子的心靈,激發他們探求自然奧秘的渴望。
運用五感,發現身邊家園的生趣
活動過程中,大家認識到,原來看似平淡無奇的小區裡,竟然有那麼多形態各異、生機勃勃的動植物鄰居~~ 孩子和家長們邊走邊尋邊嘆:哇,真沒想到在我們居住的小區裡就有這麼多小生命!
正如華麗家族自然小徑導師李柯說:「每個小區都有自己做夜觀(運用五感)的環境條件,因為有關注的眼睛,才會有更多適合夜觀的野趣被發現。」
齊心合力,共建和諧美好社區
這場小手牽大手的親子夜觀活動也加深了孩子與家長的親情溝通,調動了社區居民關愛居住環境、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夜觀活動的重點不在知識點,小區的治理和鄰裡氛圍是關鍵。」負責組織該活動的李柯老師說。
記者看到,在孩子和家長們忙著探訪「夜精靈」的同時,小區的兩名安保人員打著手電筒守護遊客安全,避免不熟悉地形的居民踩進荷花池旁邊的泥地裡或落水,或者引導隊伍避讓來往的車輛。
榮華居民區黨總支第一書記盛弘說:「我們的夜觀活動重在體驗,旨在引導居民慢慢改善小區和周邊環境的小生態,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活動沒有宣教式的灌輸,而是在實際行動中告訴大家關愛自然。這也是促進鄰裡之間和睦相處的好途徑。」
自然研習小徑是華麗家族古北花園的一道網紅地標,也是長寧區社區治理示範點。小徑從無到有,持續服務社區家庭和兒童近兩年了。今年舉辦了世界地球日社區自然探索活動(4.25)和大暑尋幽活動(7.22),在居委會支持下,自然研習徑上還進行了三處微景觀營造,嘗試拉近社區兒童與自然的距離,提升景觀水環境的小生態。華麗家族自然研習小徑從起點(大樹密語)至終點(博物小館),其中設計7個活動節點+1個博物小館,每次活動可組織10~20個孩子(家庭)參與。
猜你喜歡
本文由長寧區融媒體中心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實習記者:程清慧
原標題:《鼻涕蟲、蒙古寒蟬、壁虎、蝌蚪……找一找你家小區有這些夜間精靈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