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學專家:規範慢阻肺治療方式 合理用藥是關鍵

2020-12-03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網北京5月28日電(肖寒)慢阻肺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近年來其發病率和病死率都居高不下,患者人群極為龐大,給臨床診療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選擇正確的藥物,對於減輕患者症狀,提高其生活質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近日,北京同仁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張弨副教授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慢阻肺不同的階段,其症狀和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均不同,在治療上,應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合理的用藥搭配選擇,防止過度用藥,提高其用藥依從性。

同仁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張弨 新華網 肖寒 攝

吸入性皮質性激素的使用應辨證看待

近些年來,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的應用已經成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療的焦點話題。醫學界專家就ICS的應用一題常常持有不同的觀點,包括:ICS抗炎機制與慢阻肺高風險患者患病機制不符;ICS不能降低死亡率,且長期使用會有很大副作用;ICS能減少急性加重的風險,能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而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等等。

那麼,ICS在慢阻肺的治療中究竟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又適用於什麼樣的症狀呢?在張弨看來,激素本身具有抗炎的作用,對於慢阻肺的症狀緩解具有一定的臨床效用,臨床中比較嚴重的患者或者處於急性發作期的患者,建議合併使用ICS進行治療。

張弨表示,激素也可以進行全身性的靜脈注射和口服使用,但考慮到不良反應等方面的影響,一般臨床上並不建議首選全身給藥的方式。「在一般情況下,應首先考慮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在症狀不能緩解的情況下,再加以ICS綜合使用。」張弨說。

很多患者擔心ICS的持續使用會不會給身體帶來副作用,張弨解釋說,吸入性激素相對於全身激素來說不良反應較少,但如果長期且大量的使用,還是有造成風險的可能,建議患者在用藥時嚴格按照醫囑使用,切勿自行停藥或更改劑量,以免影響藥物的療效或造成不良反應。

規範吸入性裝置使用方法 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

除了藥物本身以外,吸入裝置的規範操作也同等重要。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劉又寧教授日前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以往治療慢阻肺的吸入性裝置,只能夠將7%的藥物輸送到患者體內,現在通過科技水平的提升,可以改進到20%作用,但其利用率低仍然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對吸入性裝置使用常識的缺失,再加上裝備本身的利用率低等問題,讓慢阻肺在治療上又增添了一份特殊性。針對此現象,張弨表示,慢阻肺不同於一般疾病的治療方式,需要有吸入性裝置進行輔助,因此,正確使用裝置對患者而言也十分重要。她建議患者,如果是第一次使用此類藥物,要主動接受醫師或藥師的用藥教育,以確保對藥品的最大程度利用,提升治療效果。

其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藥品在裝置使用上也進行了優化和簡化,其藥物療效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在用藥方面,張弨介紹,雙支氣管擴張劑成為近年來治療重症慢阻肺的新選擇,它能夠通過作用於不同的靶點,持續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延緩病情惡化,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張弨表示,目前而言,慢阻肺的知曉程度並不高,「雙支擴」在臨床有著一定的適用人群,希望未來患者能夠在治療上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性,並學會正確合理的使用藥物,以進一步減少治療負擔。

相關焦點

  • 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腫瘤專家:規範合理用藥才是關鍵
    中國肺癌精準治療從此進入3.0時代。  2018年,我國首個肺癌PD-1單抗藥物上市,中國大陸開啟了免疫治療時代,越來越多的肺癌患者有望跨越5年生存期,肺癌轉變成為慢性疾病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那麼,這兩種治療方式究竟該如何選擇?  實際上,在與肺癌做抗爭的道路上,不少人關於肺癌治療仍然存在各種認識誤區,信息依舊魚龍混雜,如何做好正確選擇已成為當下關鍵。
  • 慢阻肺患者如何合理用藥,看最新指南建議!|指南共識
    近日,《中華全科醫師雜誌》發布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合理用藥指南》,對慢阻肺治療藥物的合理應用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 慢阻肺病人如何進行「家庭氧療」?
    三甲醫院專家都在這搜索ID關注:shjtyy關注慢阻肺病人如何進行家庭氧療?氧氣治療則是糾正缺氧的重要手段之一。問何謂氧氣治療(氧療)?簡單而言,氧療就是應用氧氣治療疾病或緩解疾病狀態。很多人認為氧氣是好東西,人人需要,多吸氧身體好;也有人對其敬而遠之,認為吸氧會造成依賴。
  • 解讀歐美指南,開啟慢阻肺治療新視角
    2020年2月,《慢阻肺用藥管理:美國胸科學會臨床實踐指南》(下簡稱美國慢阻肺用藥管理指南)和《關於慢阻肺ICS撤除:歐洲呼吸學會指南》(下簡稱歐洲關於慢阻肺ICS撤除指南)對這兩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證和推薦。現通過解析這兩大指南中的相關內容,對問題進行解答,為臨床醫生提供參考。
  • 慢阻肺生活處方:控制慢阻肺發展要注意這些
    健康生活方式 立即戒菸,避免接觸二手菸。 燒柴草、煤炭、木炭做飯時,注意通風,改善排煙設施。 接觸煙霧、粉塵及刺激性氣體的職業應注意勞動防護,如戴口罩。 霧霾天外出注意戴口罩。
  • 慢阻肺治療二聯還是三聯,細分人群,實時評估很重要
    因此,如何合理劃分使用雙聯或三聯的人群,對患者的病情管理很重要。 從初治到轉換,雙聯方案「角色」靈活,適用廣泛 LABA聯合LAMA的雙支氣管擴張劑方案作為GOLD指南推薦的慢阻肺患者長期維持治療用藥方案之一,得到臨床廣泛應用。
  • 慢阻肺治療首迎「三聯療法」 ,效果更優
    據王辰院士團隊發布的CPH研究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8.6%,在2015年,我國慢阻肺患者人數便已高達約9990萬2。據悉,2016年我國因慢阻肺死亡人數87.63萬,佔我國總死亡人數的9%,佔全球慢阻肺死亡人數的30%,位居我國各單病種死亡人數第三位,僅次於缺血性心臟病和腦卒中1。
  • 阿斯利康創新三聯布地格福吸入氣霧劑中國上市,慢阻肺治療「新利器...
    我國慢阻肺患者多是中老年人,使用吸入藥物時常受到一些因素限制,如肺部吸入藥物的力氣不足、裝置使用和攜帶不方便,從而影響了維持期治療的療效。經過超過50年的探索,慢阻肺的吸入裝置也幾經更新迭代。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阻肺學組組長、深圳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陳榮昌教授介紹說:「慢阻肺是以小氣道為主要病變的疾病,吸入裝置是影響治療的關鍵因素。新一代採用共懸浮技術的令暢?
  • 陳亞紅:2020年GOLD慢阻肺診斷、治療及預防全球策略解讀
    第1版慢阻肺診斷、治療及預防全球策略於2001年發布,並於2006年和2011年分別根據已發表的研究進行了全面修訂。GOLD 2011修訂版的修訂分別於2013年1月、2014年1月、2015年1月和2016年1月發布,國內呼吸領域相關專家亦分別對其進行了解讀[1-4]。
  • 徐金富教授:注重新冠肺炎防控期間慢阻肺患者的管理,降低不良事件...
    首先要鼓勵和要求慢阻肺患者規律地使用吸入用藥:慢阻肺本身可防可治,不管疫情是否存在,我們都應該要讓慢阻肺患者規律的用藥。建議根據慢阻肺患者症狀、肺功能分級和急性加重的風險個體化選擇治療方案,如雙支擴劑和三聯治療ICS/LABA/LAMA這些藥物。
  • 疫情期間,慢阻肺患者要注意什麼?
    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廣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冉丕鑫表示,「全國有1億人以上的慢阻肺患者。初步觀察發現,慢阻肺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更容易向重症轉化,預後更差,病程與機體基礎疾病、與免疫系統受損有關係,臨床醫生要密切關注這部分群體。」疫情期間,慢阻肺患者要注意什麼問題?患者如何防止急性加重?
  • 藥劑學 | 緒論
    因此,有必要將這些粉末狀的、結晶狀的或者是浸膏狀態的藥物加工成便於病人使用的給藥形式(如丸劑、衝劑、片劑、膜劑、栓劑、軟膏劑、膠囊劑、氣霧劑、滴鼻劑、乳劑等),這些為適應治療、診斷或預防的需要而製成的藥物應用形式,稱為藥物劑型,簡稱劑型(dosage form)。
  • 2017年GOLD慢阻肺策略更新:支持在LAMA基礎上合併LABA治療的核心地位
    ,2016年11月16日-勃林格殷格翰對更新的2017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議(GOLD)策略表示歡迎,本版GOLD支持將LAMA(長效抗膽鹼能藥)與LABA(長效β2激動劑)的聯合用藥用作GOLDB-D組慢阻肺(COPD)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
  • 阿斯利康:慢阻肺治療三聯新藥「布地格福吸入氣霧劑」中國上市
    布地格福吸入氣霧劑採用創新的共懸浮給藥技術,聯合遞送布地奈德(吸入糖皮質激素ICS)/格隆溴銨(長效抗膽鹼能藥物LAMA)/富馬酸福莫特羅(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三種藥物成分,為穩定期的慢阻肺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療選擇。
  • 哮喘、慢阻肺的吸入治療,這些坑您避開了嗎?
    哮喘、慢阻肺是慢性氣道病,需要長期治療長期管理。由於治療藥物以吸入藥物為主,操作較複雜,不容易掌握。同時廣大病患還對吸入治療存在一定誤區,此類疾病的管理比較困難,疾病控制情況也不夠理想。規範的肺功能檢測、準確的診斷、精準合理的用藥是疾病長期控制的關鍵,臨床藥師的參與可以更好地監護和教育病患規範用藥。
  • ...需要ICS的慢阻肺患者?生物製劑研發存在哪些挑戰?影像學也能診斷?
    我國目前大、中醫院停留在國際上15年前慢阻肺藥物治療水平,缺乏某些新型、重要的治療藥物。我國農村基層的慢阻肺藥物治療水平更低,處於國際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水平。慢阻肺治療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依從性差。
  • 家庭氧療和無創呼吸機,慢阻肺病人怎麼規範使用?
    大家都知道慢阻肺病人會出現氣喘,是因為有毒物質損傷了氣道和肺組織,導致氣道狹窄,有效肺組織減少,進一步導致了肺泡通氣不足、肺通氣/灌注(V/Q)比例失調和彌散功能障礙缺氧,結果就是氧氣不夠用了,就要通過多呼吸來增加氧氣的吸入。
  • 慢阻肺患者福音 往肺裡輸送水蒸汽治療肺氣腫
    長期呼吸困難、氣緊,讓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質量極低,而目前最常用的藥物治療方式,也只能減緩慢阻肺患者病情的惡化而不能改善。2018年1月12日,華西醫院呼吸內鏡中聯合麻醉科成功完成了亞洲首例在電子氣管鏡下熱蒸汽肺消融術,利用適當能量的水蒸汽輸送到慢阻肺患者病變的肺段,使膨脹的肺組織逐漸收縮,提高通氣功能,從而改善慢阻肺患者病情。目前,該技術主要針對因慢阻肺而導致的肺氣腫患者。
  • 浙大二院呼吸團隊找到吸菸導致慢阻肺元兇,為慢阻肺研究及治療開闢...
    確實,長期吸菸是導致慢阻肺發生的首要危險因素。慢阻肺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2018年由王辰院士牽頭、浙大二院呼吸團隊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單位參與的慢阻肺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在《柳葉刀》上發表,顯示我國慢阻肺患者已經超約1億人,約佔全世界慢阻肺患者人數的25%。研究還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則達13.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過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