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首例!慢阻肺患者福音 往肺裡輸送水蒸汽治療肺氣腫

2021-01-15 紅星新聞

長期呼吸困難、氣緊,讓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質量極低,而目前最常用的藥物治療方式,也只能減緩慢阻肺患者病情的惡化而不能改善。

2018年1月12日,華西醫院呼吸內鏡中聯合麻醉科成功完成了亞洲首例在電子氣管鏡下熱蒸汽肺消融術,利用適當能量的水蒸汽輸送到慢阻肺患者病變的肺段,使膨脹的肺組織逐漸收縮,提高通氣功能,從而改善慢阻肺患者病情。目前,該技術主要針對因慢阻肺而導致的肺氣腫患者。

1月12日,患有慢阻肺十多年的65歲的患者周全貴(化名)接受了一個特別的手術,在電子氣管鏡的輔助下,醫生將一定體積的熱蒸汽輸送到周全貴的肺部病灶,在熱力刺激下,病變嚴重的肺組織會產生炎症反應,隨著炎症反應的消散伴隨的纖維化,膨大的肺部組織逐漸萎縮,從而改善肺部通氣功能,手術過程僅15分鐘。

「肺氣腫是慢阻肺的一個重要病理改變,主要表現就是氣緊、呼吸困難。」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羅鳳鳴介紹說,肺部組織發生了結構性改變,膨大的肺部組織失去了收縮功能,同時也擠壓了正常的其他肺組織,導致患者呼吸困難,靠藥物治療,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病情發展。而對於部分嚴重肺氣腫患者,通過傳統的外科肺減容手術切除部分嚴重充氣損毀的肺組織,可以改善患者相對正常肺組織的通氣功能,提高活動耐力,但由於圍手術期死亡率較高和術後併發症多,因此目前臨床應用較少。

「要根據肺組織的量來計算需要輸入的水蒸氣量,少了沒反應,多了會燙傷過多肺組織。」羅鳳鳴介紹說,目前,該技術主要針對慢阻肺中的非均質性肺氣腫患者,年齡在45歲到75歲之間,「主要是上肺部的病變,靶向性地針對病變最嚴重的部位。」

據相關文獻報導,做該手術後,一年之內,患者肺功能呈改善狀態,運動耐受力增加,生活質量得以提高。「一般來說,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在傳統藥物治療下,仍然是逐年下降的。」羅鳳鳴說,對醫生來說,也有了一種新的治療方式。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於遵素

受訪者供圖

編輯|餘孟祥

相關焦點

  • 慢阻肺肺氣腫患者用呼吸機應該選哪個模式?
    之前說過,呼吸機有很多種模式,例如BPAP-S、BPAP-ST、智能定容通氣等,那麼到底哪種模式適合慢阻肺患者呢呢?今天簡單給大家分享一下。因此,慢阻肺患者一般都建議選擇ST模式的呼吸機,確保治療效果和安全性。智能定容通氣選擇呼吸機時,一般建議選擇和普樂、瑞思邁等具備定容通氣功能的呼吸機。什麼是定容功能?
  • 陳亞紅:2020年GOLD慢阻肺診斷、治療及預防全球策略解讀
    對於有嚴重慢性高碳酸血症和急性呼吸衰竭住院史的患者,長期無創通氣可降低死亡率並防止再次住院。 對於某些晚期難治性肺氣腫患者,最佳治療可能是外科手術或支氣管鏡介入治療。 姑息治療是控制晚期慢阻肺症狀的有效方法。
  • 我國慢阻肺患者人數達9990萬 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
    慢阻肺是一種可導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漸下降的慢性肺部疾病。研究顯示,我國慢阻肺患者數量達9990萬,已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慢性疾病。「許多早期的慢阻肺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他們通常不會主動就醫,然而在疾病早期,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會迅速下降,往往在有症狀來就診時已經喪失了近一半的肺功能,因此,慢阻肺的早診早治刻不容緩。」
  • 科學家發現一種治療肺氣腫的糖分子
    近期發表於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Lung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hysiolog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通使用小鼠模型,來自RIKEN-Max Planck系統化學生物學聯合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和許多其他研究所已經確定了一種可減少肺氣腫炎症反應和進展的糖分子
  • 量體裁衣丨新亞洲數據支持合併全身感染的慢阻肺患者使用茶鹼
    對於慢阻肺患者,茶鹼作為抗炎藥物能否改善全身性感染患者預後?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布地格福吸入氣霧劑用於高風險慢阻肺患者療效顯著
    布地格福吸入氣霧劑(倍擇瑞令暢)於2019年12月獲我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用於慢阻肺患者的維持治療,並且獲批為2.3類創新藥物,這就意味著,在穩定期治療中可以通過使用創新共懸浮給藥技術單裝置給予三聯製劑,標誌著中國慢阻肺患者吸入治療新時代赫然而來。
  • 慢阻肺治療首迎「三聯療法」 ,效果更優
    據王辰院士團隊發布的CPH研究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8.6%,在2015年,我國慢阻肺患者人數便已高達約9990萬2。據悉,2016年我國因慢阻肺死亡人數87.63萬,佔我國總死亡人數的9%,佔全球慢阻肺死亡人數的30%,位居我國各單病種死亡人數第三位,僅次於缺血性心臟病和腦卒中1。
  • 解讀歐美指南,開啟慢阻肺治療新視角
    在單支擴劑無法有效控制慢阻肺病情時,可轉換為LAMA/LABA聯合治療。但是,慢阻肺患者個體特徵與病史差異較大,治療方案也應根據病情進行個體化和多樣化選擇。 對於症狀較重的患者,是否可以起始選擇LAMA/LABA聯合治療?對於接受含有ICS的二聯(ICS/LABA)或三聯(LAMA/LABA/ICS)治療的慢阻肺患者,是否撤除ICS,僅使用雙支擴治療?
  • 慢阻肺患者有了新選擇,這些藥物進入2019年國家醫保目錄
    藥物裝置的使用 信必可都保: 哮喘/慢阻肺患者,信必可都保的使用方法,您掌握了嗎? 舒利迭: 舒利迭該如何使用?
  • 浙大二院呼吸團隊找到吸菸導致慢阻肺元兇,為慢阻肺研究及治療開闢...
    確實,長期吸菸是導致慢阻肺發生的首要危險因素。慢阻肺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2018年由王辰院士牽頭、浙大二院呼吸團隊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單位參與的慢阻肺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在《柳葉刀》上發表,顯示我國慢阻肺患者已經超約1億人,約佔全世界慢阻肺患者人數的25%。研究還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則達13.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過27%。
  • 慢阻肺治療二聯還是三聯,細分人群,實時評估很重要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周敏教授 目前,全球慢性肺疾病患病率呈進一步增長趨勢,慢阻肺患者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且個體特徵與臨床表現差異較大,因此在給予治療方案時應該根據患者情況進行個體化選擇。正確評估患者的病情,是制定個性化治療策略的前提。
  • 慢阻肺患者如何合理用藥,看最新指南建議!|指南共識
    (2)胸部X線檢查:早期可無明顯變化,隨著病程進展可能出現肺氣腫的特徵。 疾病嚴重程度分層 慢阻肺主要累及肺臟,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稱肺外)的不良效應。慢阻肺病程可分為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穩定期。急性加重和合併症影響患者整體疾病的嚴重程度。
  • 慢阻肺病人如何進行「家庭氧療」?
    文/普陀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杭晶卿(主任醫師)、倪力(主治醫師,上海援鄂醫療隊員)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簡稱,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發展到了肺功能減退的不完全可逆階段。近年來,由於吸菸、環境汙染等因素,慢阻肺的患病率逐年增加。
  • 慢阻肺給藥+吸入裝置如何選擇?ERS主席這樣說……
    在近期舉辦的GOLD慢阻肺大家談會議上,來自基爾大學呼吸科教授兼 Grosshansdorf診所肺科主任的Klaus F Rabe教授和來自英國國家心肺研究所NHLI呼吸科的Omar Usmani教授分別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診斷和治療進展、慢阻肺患者吸入裝置的選擇進行內容分享,讓我們一起回顧大會精彩內容吧!
  • 我國慢阻肺患者約1億人,近7成與吸菸有關!出現這些症狀,趕緊檢查肺...
    小夥伴都知道吸菸容易得肺癌卻不知道吸菸還會引來另一位健康殺手——慢阻肺!「透不過氣,像是被掐住了脖子」,很多慢阻肺患者稍微做點體力活就覺得受不了。該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生孫瑞琳介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就是人們常說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目前我國慢阻肺患者約有1億人,慢阻肺成為僅次於腦血管疾病及缺血性心臟病的第三大殺手。40歲以上人群較為多發。孫瑞琳主任仔細詢問老趙的生活習慣,發現他有20年吸菸史,且每日吸菸量多為15支。
  • 徐金富教授:注重新冠肺炎防控期間慢阻肺患者的管理,降低不良事件...
    首先要鼓勵和要求慢阻肺患者規律地使用吸入用藥:慢阻肺本身可防可治,不管疫情是否存在,我們都應該要讓慢阻肺患者規律的用藥。建議根據慢阻肺患者症狀、肺功能分級和急性加重的風險個體化選擇治療方案,如雙支擴劑和三聯治療ICS/LABA/LAMA這些藥物。
  • 趙建平:數位化慢病管理解患者就醫難題
    近年來,隨著慢阻肺疾病治療領域創新藥物的不斷突破,慢阻肺患者也有了更多的治療選擇。2019年末,首個用於穩定期慢阻肺治療的每日一次三聯吸入製劑「氟替美維吸入粉霧劑」在中國正式上市,讓我國廣大慢阻肺患者有了更有效的三聯藥物治療選擇。
  • ...需要ICS的慢阻肺患者?生物製劑研發存在哪些挑戰?影像學也能診斷?
    90%慢阻肺患者起因於吸菸,全世界有6億慢阻肺患者,我國有近1億慢阻肺患者,德國有7百萬慢阻肺患者,美國有1千5百萬慢阻肺患者+1千2百萬慢阻肺患者未診斷/誤診,其實人口比例差不多,這是符合世界統計學數據的。慢阻肺為第三位死亡原因(在中風和心肌梗死之後)和第二位致殘原因,美國每年醫療費用500億美元。所以,發達國家也存在這些問題。戒菸是預防慢阻肺的重要措施,慢阻肺可以治療,但必須診斷。
  • 藥劑學專家:規範慢阻肺治療方式 合理用藥是關鍵
    新華網北京5月28日電(肖寒)慢阻肺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近年來其發病率和病死率都居高不下,患者人群極為龐大,給臨床診療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選擇正確的藥物,對於減輕患者症狀,提高其生活質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 新的氣管繞道治療研究將幫助肺氣腫患者更容易呼吸
    肺氣腫經常是由於抽菸所導致的,影響全世界約6千萬人,美國約有3百萬名患者。如果未經治療,這種疾病會緩慢地惡化且造成肺部不可逆的傷害。     一旦肺部天然的彈性減少且氣管崩塌,肺部就無法自動地排出空氣。患者將永遠處於氣喘的狀態,迅速且淺薄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