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開啟單細胞組織病理學新篇章,Hyperion助力臨床腫瘤分類...

2020-12-01 生物谷


在臨床上,對腫瘤的分類是癌症診斷、判斷預後以及治療方案選擇的重要依據。目前這種分類主要是依據腫瘤組織學特徵以及少量Marker的表型進行的。近年來,隨著單細胞分析技術的發展,腫瘤患者個體間以及個體內普遍存的異質性被不斷被揭示出來,這些複雜的單細胞表型及空間信息並未反映在組織學分類中。


近日,來自蘇黎世大學Bodenmiller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這個領域獲得了突破。他們從大量包含空間信息的單細胞數據中,找到了與疾病預後相關的分類模式,可能為癌症患者的個體化

診斷

和治療提供依據。


這是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回顧性臨床研究。University Hospital Basel和 University Hospital Zurich兩所醫院為這項研究提供了總計353例

乳腺癌

病人的FFPE切片樣本,同時提供的還有其中281例病人的長期生存數據,為後續的檢測和分析打下堅實的基礎。



Fig1. 研究人員通過Hyperion獲得乳腺癌組織包含35個marker的表達數據的高維圖像,

圖中展示的是Hyperion的檢測原理,研究所使用的Panel設計,以及部分偽彩組織圖片;


利用Hyperion組織成像質譜流式系統(簡稱Hyperion),研究人員檢測了切片樣本上35個marker的表達和定位,獲得了720張高維腫瘤病理圖像。這些圖片中包含大量關於組織細胞的定位、表型的信息,如何將這些信息解析出來並與臨床數據產生聯繫,成了下一步的關鍵。研究人員的分析思路很具有啟發性,他們主要著眼於兩個方面:

腫瘤

組織細胞的表型,以及它們位置關係。


依照單細胞表型對組織細胞進行分類


細胞表型方面的分析相對簡單,研究人員首先利用Cellprofiller等單細胞化工具識別出組織圖像中的每個細胞,由此可以得到單細胞水平的marker表達數據。隨後採用一些成熟的聚類方法(例如:PhenoGraph、層次聚類)將組織細胞劃分成了27個元群(metacluster*)。他們包含了6個免疫細胞元群,6個間質(Stromal)細胞元群以及13個上皮性質(Epithelial)的

腫瘤

細胞元群。


Fig2. 圖像單細胞化後,根據單細胞表達數據聚成的27個元群(metacluster)



B. 示例圖片,展示不同元群細胞在組織中的位置


C. 示例圖片,展示組織中腫瘤和間質細胞元群所在的區域Scale bar:100μm


組織中的細胞"群落"(community)


與細胞表型同樣重要的,是它們的位置關係,因為組織細胞發揮功能往往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相互協調、相互影響產生合力的過程。為了方便描述組織中這種複雜的多細胞相互作用模式,作者引入"群落"(Community*)的概念,一個"群落"中可以包含一個或多種不同種類的細胞相互作用。


組織中的"群落"的識別方法和目前流行的社交網絡中"社區"(Social Community)識別非常類似,利用相同的算法,作者把腫瘤組織中的相互作用網絡劃分成了大小不一,組成不定的區塊,這些區塊就是一個個"群落"。依照運算時起始細胞種類的不同,作者對群落類型進行了進一步的定義。僅依照腫瘤細胞計算出的"群落",本質上是一些大小不同的密集的上皮細胞斑塊,它們被稱為"腫瘤群落"(Tumour  Community,TC),而依照所有細胞計算出來的,則是包含

腫瘤

和基質細胞成分的 "微環境群落"(Microenvironment Community)。此外,根據他們的細胞組成,研究人員還對這些群落進行了進一步的分型。


Fig3. 組織細胞群落的識別和分型


A. 組織細胞群落的識別流程     B. 根據細胞組成對群落進行分型,上圖:對腫瘤群落的tsne降維分析,一個點代表一個腫瘤群落,下圖是對各分型腫瘤群落所包含的各元群細胞數的統計


單細胞病理學亞組,更精細的臨床分類方法


接下來,作者深入研究了不同亞型的乳腺癌病例,在組織"群落"構成以及預後等方面的差異。大量數據表明,臨床上的經典分類方法不能完全反映個體間及個體內存在的細胞異質性,而現在單細胞水平上的病理學分析可以提供比經典組織學更高解析度的臨床亞型分類方法。


研究人員計算了每個病例中各個元群細胞的比例,並據此進行聚類,將所有病例劃分為18個SCP亞組(single cell pathology subgroup,即單細胞病理學亞組*)。相比經典的分類方法,這種分類更加精細:HRhi/+細胞富集的病例被分為6個不同的SCP 亞組(SCPs 1~5,12)而對於另一些僅具有少量的HRhi/+細胞的病例,目前他們在臨床上並沒有被很好的分類,在這裡也被分成了6個不同的SCP亞組(SCPs 6~10,11)。


結合臨床上收集的長期生存數據,研究人員發現很多SCP亞組表現出獨特的臨床預後特徵。例如SCP 1主要由23號元群(表型為CK+ HRhi的腫瘤細胞)的細胞構成,這部分患者完全不屈服於疾病。與此相反,SCP3雖然包含相同的元群,但22和25兩個元群的比例較高,結構上也由較小的

腫瘤

群落構成,則預後相對較差)(Fig4B)。


如果從腫瘤群落的構成的角度分析各個SCP的組織結構,可以明顯看出一些規律。多數腫瘤構成上相對單一,主要由很少的幾型

腫瘤

群落構成,而少數在群落構成上具有較高異質性的亞組,例如SCP8,則往往具有較差的預後。



Fig4. 單細胞病理學亞組表現出獨特的臨床預後特徵


A. 經典臨床分類下生存期曲線、B. 部分SCP亞組的生存期曲線


(註:黑色曲線為所有樣本)


主持這項研究的是蘇黎世大學定量生物醫學系主任--Bernd Bodenmiller教授。他總結道,"單細胞分析表明,癌症患者個體間和個體內存在很大差異,但是目前基於組織病理學的癌症亞型鑑定方法並未考慮到這些分析得出的數據。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與目前基於組織學的方法相比,組織成像質譜流式(IMC)提供了一種更高級的技術手段,可以識別與臨床結果相關的單細胞特徵。我們的發現揭示了多通道細胞空間信息的醫學相關性,在未來,它將在推進精準醫療的發展過程中發揮潛力。"


這項研究的成功開展,得益於Fluidigm的Hyperion組織成像質譜流式系統的出色表現。與傳統的免疫組化或者免疫螢光不同,Hyperion主要採用金屬元素作為抗體的標籤,利用質譜系統進行信號的檢測。從原理上避免了螢光串色、組織背景等對於結果的影響,可在一次掃描中同時檢測幾十種蛋白質,是觀察和研究健康和疾病組織的理想手段。


Fluidigm總裁兼CEO,Chris Linthwaite表示:"單細胞空間圖像和有關

腫瘤

微環境特徵的數據為我們帶來全新的思路,我們相信這項研究將進一步增加IMC技術在轉化醫學和臨床研究中的應用,從而為將來癌症診療提供更好的預測方法以及個性化治療方案。"


編者註:


•文中涉及大量關於細胞的分組以及樣本的分組詞彙,為了理解方便進行了靈活意譯:


•Metacluster:本意是細胞的cluster再次聚類後產生的較大的cluster,這裡將其稱為"元群";


•Subgroup:是指對樣本分組的細化,這裡稱為亞組,以便和前面細胞分群的概念相區別。


•Community:依照習慣,社交網絡裡的community稱為"社區",而為了理解方便,文獻中提到的細胞組成的community被翻譯為"群落";


參考文獻:


1 Jackson, H.W., Fischer, J.R., Zanotelli, V.R. et al. "The single-cell pathology landscape of breast cancer." Nature. 20 January 2020, DOI: 10.1038/s41586-019-1876-x.


訪問 Fluidigm.com/IMC, 了解更多信息



相關焦點

  • 2019口腔組織病理學重點:涎腺腫瘤分類
    2019口腔組織病理學重點:涎腺腫瘤分類 涎腺腫瘤分類1.腺瘤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基底細胞腺瘤;Warthin 瘤或腺淋巴瘤;2.癌腺泡細胞癌;粘液表皮樣癌(好成績化、低分化);腺樣囊性癌;肌上皮癌
  • 復用單細胞形態學可用於血液病理學診斷
    復用單細胞形態學可用於血液病理學診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5 13:00:45 美國史丹福大學Sean C. Bendall團隊研究提出復用單細胞形態學可用於血液病理學診斷。
  • 脊索瘤臨床病理學特徵
    去分化脊索瘤切面腫瘤組織部分呈現經典脊索瘤表現,呈灰白色、黏液樣或膠凍樣、結節狀,質軟;部分呈現肉瘤結構,表現為魚肉樣成分,可見島狀黏液樣成分陷於肉瘤成分中,腫瘤周圍見假包膜。可見出血、壞死。Figure. Low-power view of a lobular growth pattern in a chordoma.
  • 肝穿刺活組織檢查及病理學診斷中的相關技術及應用|病理學|肝組織|...
    來源: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年第32卷第23期作者:張玲,天津市南開醫院病理科摘要:肝臟病理學檢查對於疑難肝臟疾病的確診以及指導臨床治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2 肝組織活檢術的分類在臨床實際工作中,醫護人員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肝組織活檢術,但總體來說,主要包括皮下肝穿刺活組織檢查、外科腹腔鏡肝活組織檢查、超聲內鏡引導下肝穿刺活組織檢查等5類。
  • 最新型的低成本、便攜設備助力單細胞測序臨床應用已被開發出來
    打開APP 最新型的低成本、便攜設備助力單細胞測序臨床應用已被開發出來 發表於 2019-05-20 15:36:58 日前,在一項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最新研究中,來自紐約基因組中心(NYGC)和紐約大學(NYU)的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種低成本、可攜式的新型3D列印微流控設備,並成功應用於臨床實踐,進一步推動了單細胞測序技術的廣泛應用。
  • 2020年後,WHO婦科病理學變化的格局
    Berney教授及其同事對睪丸和卵巢的生殖細胞腫瘤進行比較,指出了兩者的差異和相似之處,提出對卵巢癌分類的修改意見,使其與睪丸惡性生殖細胞腫瘤分類保持一致。 女性生殖系統表現獨特,相當一部分病例儘管腫瘤局限,處於早期階段,卻出現生殖器官多發轉移。
  • 09西醫考試大綱解析之病理學
    這一節我們將繼續為大家進行大綱解析系列中的病理學。病理學09年大綱基本沒有變化,但是同學們也不要掉以輕心,病理學的內容和其他學科會有較緊密的聯繫。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對病理學中大綱所涉及的內容進行解析。
  • 繪製肝臟單細胞圖譜開啟肝臟疾病的精準治療-解讀Nature最新研究
    總之,通過實驗和計算單細胞分析方法讓科學家能夠以高解析度檢測分析某個組織中的單個細胞,能分辨、捕捉到細胞類型和細胞狀態的「多樣性」,以了解它們在發育過程中或疾病進展中的微妙變化[2,3]。三.精準繪製開啟精準肝病治療1.肝臟疾病的危害肝臟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危害性極大的疾病,是世界範圍內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 3D腫瘤顯微鏡可對腫瘤組織進行三維角度分析,簡化腫瘤診斷
    為了改善這種狀況,維也納工業大學和慕尼黑工業大學一起開發了一項新技術:不僅可以查看腫瘤周圍組織健康程度、切割乾淨程度以及判斷後續是否需要手術或放療。目前臨床中病理檢查主要使用玻片成像技術(WSI),該技術可以掃描整個玻璃安裝的H&E染色切片。生成的圖像可以使用專門設計的軟體進行分析。
  • 【新技術】3D腫瘤顯微鏡可對腫瘤組織進行三維角度分析,簡化腫瘤...
    導言:傳統的腫瘤診斷是玻片成像技術,容易耗損病例組織,也不能全方面檢查病理組織,且處理周期長。為了改善這種狀況,維也納工業大學和慕尼黑工業大學一起開發了一項新技術:不僅可以查看腫瘤周圍組織健康程度、切割乾淨程度以及判斷後續是否需要手術或放療。目前臨床中病理檢查主要使用玻片成像技術(WSI),該技術可以掃描整個玻璃安裝的H&E染色切片。
  • 單細胞測序技術「遍地開花」 精準醫療「如虎添翼」!
    2015年以來,10X Genomics、Drop-seq、Micro-well、Split-seq等技術的出現,徹底降低了單細胞測序的成本門檻。自此,單細胞測序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基礎科研和臨床研究。單細胞測序是從單個細胞水平對基因組和轉錄組進行的研究。通過全基因組或轉錄組擴增,進行高通量測序,能夠揭示單個細胞的基因結構和基因表達狀態,反映細胞間的異質性。
  • 【三軍大Nature子刊】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與腫瘤幹細胞...
    圍繞CSC(「種子」)與免疫微環境(「土壤」)的相互作用和治療學意義這一科學問題,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全軍臨床病理學研究所卞修武教授帶領「腫瘤幹細胞研究」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從1997年開始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和863計劃等項目資助下,開展了系列而深入的研究。
  • 腫瘤成像AI:臨床應用與挑戰
    隨著治療後體積增大的病變的影像學外觀,必須區分腫瘤或組織對損傷的反應。復發時,已顯示腫瘤性病變具有不同於原發性腫瘤的新分子畸變,這可能賦予對醫學或放射療法的抵抗。初始診斷時腫瘤固有的腫瘤內異質性使其更加複雜,研究越來越多地證明了這一點,但在常規臨床病理學取樣和分析中很難捕獲。作為追蹤治療反應和提示腫瘤本身的關鍵信息的最常用方法,無創成像的需求從未如此之大。
  • Hyperion 組織質譜成像系統榮登「2017分析科學家創新獎」榜首
    在剛剛結束的由英國《分析科學家》(The Analytical Scientist)雜誌舉行的「分析科學家創新獎」(The Analytical Scientist Innovation Awards,簡稱TASIAs) 2017年度評選中,美國Fluidigm公司的Hyperion組織質譜成像系統因其出色的性能和創新性從眾多技術和產品中脫穎而出
  • 盤點| 淺談腫瘤異質性
    結果顯示,變異數值取決於所檢測的基因,但總體上,進行3次活組織檢查較單次活組織檢查可顯著減少變異性。再者,來自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分子遺傳學家Nicholas Navin及其同事們開發了一種單細胞測序技術,能用於繪製腫瘤圖譜。研究人員利用這一技術追查了癌症的進化,追蹤了癌症隨時間和擴散越來越普遍時不同的細胞亞群。當前的方法是分析整個腫瘤,由此獲得來自細胞群體的平均信號。
  • 生輝 · 生命科學大會嘉賓新格元方南開啟單細胞測序「江湖」
    自此,單細胞測序開啟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代。近日,新格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 「新格元」)剛剛宣布完成了 3000 萬美元的新一輪融資。雖然這兩家公司都擁有海量單細胞測序技術,但與 10x Genomics 的「液滴法」 不同,新格元採用的「微孔法」。相比較而言,微孔法更容易自動化,更適用於臨床應用。
  • 「新技術」3D腫瘤顯微鏡可對腫瘤組織進行三維角度分析,簡化腫瘤診斷!價格便宜易操作
    為了改善這種狀況,維也納工業大學和慕尼黑工業大學一起開發了一項新技術:不僅可以查看腫瘤周圍組織健康程度、切割乾淨程度以及判斷後續是否需要手術或放療。目前臨床中病理檢查主要使用玻片成像技術(WSI),該技術可以掃描整個玻璃安裝的H&E染色切片。生成的圖像可以使用專門設計的軟體進行分析。
  • 腫瘤相關巨噬細胞的預後意義:過去、現在和未來
    2.2 腫瘤組織中巨噬細胞作為治療靶點  越來越多證據證實了巨噬細胞存在的促腫瘤作用,以巨噬細胞作為治療靶點的策略正逐漸在臨床中應用。這些以巨噬細胞為靶點的治療策略根據其目的(幹擾巨噬細胞的招募,存活或是功能)可以進行分類。
  • 第五節 上皮組織腫瘤免疫細胞化學
    因此,出於在腫瘤病理學診斷中實際應用的目的,本節 將重點介紹角蛋白在上皮組織腫瘤免疫細胞化學診斷中的有關問題,對某些器官特異性標記物和近年報導的新的上皮組織腫瘤標記物也作扼要介紹。   一、角蛋白   關於角蛋白(Keratin)的分子生物學特性本節 不作詳述。考慮到臨床病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只作扼要介紹。
  • 泛腫瘤單細胞RNA-seq可鑑定導致細胞異質性的常見程序
    泛腫瘤單細胞RNA-seq可鑑定導致細胞異質性的常見程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4 16:45:44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Itay Tirosh團隊利用泛腫瘤單細胞RNA-seq鑑定出導致細胞異質性的常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