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維進化
應對錯維競爭的出路在於升維進化。如何升維呢?通常來講,完整的升維過程會經歷四個步驟:針樣切入、線狀裂變、平臺發展和生態演進。針樣切入是「點邏輯」,線狀裂變是「線邏輯」,平臺發展是「面邏輯」,生態演進是「體邏輯」。所以,簡單來講,就是點、線、面、體的進化過程。
完美演繹升維進化的,莫過於微信的發展。微信隸屬於騰訊,掌舵者是曾經憑一己之力開發出郵箱軟體「foxmail」的張小龍,後來加入騰訊負責QQ郵箱的開發。張小龍本人的性格和騰訊的企業文化非常匹配,都是略帶嚴謹的工程師風格,低調、內斂,但做出的產品無與倫比。從2011年1月21日上線到現在,微信的月活躍用戶數超過了11.5億人,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應用」。微信的出現深刻變革了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和娛樂方式,是用戶每天早晨醒來之後的第一信息入口。
相比於微信應用的普及,張小龍及其團隊,連同整個騰訊公司,對於微信卻並沒有不切實際的大吹大擂,甚至市面上都沒有出現很多關於微信產品演進邏輯的資料,只能通過每年張小龍的公開課來一窺微信背後的產品主張。
我的研究團隊跟蹤研究了微信各個版本的迭代,試圖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逆向反推微信功能迭代背後的理念思考。根據我們的研究,微信進化至今,完美地完成了點、線、面、體的四步升維,並且在此基礎上又往前推進了兩步,也就是正在進行第五和第六步升維進化。
第一步:針樣切入
所謂針樣切入,就是準確識別用戶痛點,提出解決方案,打深打透。2011年1月微信剛剛上線的時候,主打的口號只有簡單的5個字——免費對講機。可不要小瞧了這5個字,它反映的是用戶的兩大痛點,一個是「免費」,另外一個是「對講」。
彼時的微信,對標的是運營商的應用,是對運營商簡訊、彩信業務的OTT(Over The Top,也叫過頂傳球,意指利用不同的方法滿足同樣的需求)。其實,微信也能發送文本信息,為什麼微信不強調可以發送文本信息呢?因為運營商的簡訊業務就是用來發送文本信息的。微信也能發送圖片信息,為什麼也不強調呢?因為彩信也能發送圖片。只有語音對講這個功能在運營商的業務體系裡是沒有的,相當於微信比運營商的簡訊、彩信業務提升了一個維度。此外,運營商的業務是收費的,而微信提出了免費,這就又提升了一個維度。有了這兩個維度,用戶就再也沒有理由不從短、彩信業務遷移到微信了。相當於「免費對講機」這5個字為微信爭取到了兩個層次的維度空間,準確命中了運營商短、彩信業務的維度困境,實現了對短、彩信業務的降維打擊。在微信推出之後,短、彩信業務迅速經歷了雪崩式的下滑,再也無法重新反彈,這塊利潤豐厚的業務就像陽光底下的冰激凌,止不住地融化。
微信之前,簡訊業務是運營商非話業務的支柱,簡訊溝通才是真正的國民應用。由於中國人相對比較含蓄,表情達意沒有那麼直接,所以簡訊聊天特別符合中國人的特點。尤其是年節期間,通過簡訊的方式給親朋好友發個祝福、表達一下謝意,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方式了。過年拜年發簡訊已經成了過年的一部分。可是自從有了微信,國人過年都在搶紅包,誰還有時間發簡訊啊。你要再過年拜年發簡訊的話,你的朋友都要笑話你「奧特」(out)了。
其實,運營商在微信之前還經受過一次業務OTT,那就是QQ為代表的即時通信對短、彩信的替代。但兩者涇渭分明,即時通信是PC端應用,而短、彩信是手機端應用,井水不犯河水。這邊廂,QQ的用戶數飛速增長;那邊廂,短、彩信業務生機勃勃。用戶也習慣了同時在電腦和手機上熟練使用這兩個業務。但當移動網際網路崛起,智慧型手機迅速具備了個人電腦計算能力的時候,一切就都變了。
微信的第一次升維,既是對短、彩信業務的降維打擊,也是逼迫運營商轉型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