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改變了人類的很多方面,為人類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的進步,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科學終究只是自然規律的一部分,並且因為發展時間不長,所以在現實世生活中會存在很多科學解決不了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人類疾病這一方面。
2003年非典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但關於非典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從哪裡來),如何消失的(到哪裡去),科學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以科學標榜的西醫,西藥雖然經過雙盲實驗和多個實驗檢測,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一會說這個藥很好,沒多久又說這個藥有什麼副作用,搞得人們無所適從,所以現在很多西方國家的人就對西醫不那麼信任了,連疫苗都不打了。非典時期全球患者死亡率是11%,中國是6.5%(初期只用西醫死了很多人,後期讓中醫介入治療。),中醫治療的死亡率是1.4%,加拿大是16%,中國的死亡率遠低於其他國家。中國在非典初期也是用的西醫治療方法,死亡率也比較高,是後期中醫的介入治療拉低了死亡率。包括這次的新冠病毒,同樣是中醫治療效果比較好,而以科學自居的西醫治療效果卻不理想,那麼問題就出現了,那麼發達的科學為什麼解決不了實際的病毒問題,而中醫連病毒是什麼都不知道,也沒有看到,聽起來中醫一點都不科學,怎麼可能治好疾病呢?下面說說我個人的看法。
中醫雖然沒有西醫那樣藉助自然科學的工具直接觀察到病毒,但中醫經典書籍«黃帝內經»開篇卻說了:「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中醫首重內在養生,就是強大自己的免疫力。這次新冠病毒就出現了有的人把病毒傳染給別人,別人都已經住院治療了,而他自己還是完好無損,你說氣人不氣人。然後«黃帝內經»裡面還記載了推算來年疾病的五運六氣學說思想,裡面解釋了疾病產生的原因,就是太陽系內天體運行造成的,這就牽扯到複雜的高級天文知識了,這些天文知識估計現在的天文學家都未必知道。所以說中醫雖然不知道直接的具體病毒原因,卻知道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而科學根本就認識不到這一點,所以也根本就沒有辦法找到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
關於中醫和道教裡面的很多概念,現代科學都理解不了,比如氣的概念,靈魂的概念等等,但這些概念在特定條件下都可以驗證出來,所以反證明了現代科學的不足之處。科學只是人類的一種較低級的認識活動與知識體系,所以在具體現實生活中,如果科學能解決的,就用科學解決,科學不能解決的,如果有其它的辦法,就可以試試其它的辦法,畢竟科學的本質也是一種服務的工具,科學是為人類服務的,不能活反了,活成人生的目的是為了科學,那你就活錯了。
下面摘抄網友的一段話:
今天的自然科學不是關於「自然的」科學,而是關於「客體的」科學。它不是以「自然」,而是以「客體世界」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實驗強迫「自然」以很不自然的狀態展現自己。康德說:我們對大自然的追問不是小學生對老師的提問,而是象法官審問犯人,強迫其回答我們的問題。科學對「自然」進行理想化的剪裁。科學假定:在對自然作出了如此驚人的改造和變革後,我們還能夠認識原本的自然。 「
客觀世界」是「自然」的一種很不自然的極限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主客體的相互感應很小,或者說相互感應可以忽略不計。「客觀世界」只是「自然」的一個特殊子集。科學很明智地通過限制自己的研究範圍來保證其獲得自豪的成功率。但是,如果從一個狹小的研究範圍內獲得的成果而被看成是放置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本身就是錯誤。
科學喜歡用數學的語言描述「客觀世界」。但數學是一切質的差別的死敵。崇尚數學的科學割裂了時間與空間,把時間的體驗歸於主體,使客體空間化,最終使得作為科學研究對象的時間空間化。崇尚數學的科學假定空間和時間本身都是沒有任何節奏的、各向同性的、可以隨意作對稱變換的、並可隨意決定參照點的。
但是,按古人的觀點,空間絕非各向同性的。東南西北各自代表了不同的陰陽和五行的特徵。而天幹地支的計年也絕非是任意的符號分配,計年的起始點也不是任意指定的。每一個時刻都有其獨特的個性、質的區別,體現了天地之氣運行的不同狀態。
科學的基本方法是分析。今天所謂的系統科學也依然是建立在分析基礎之上的,只不過在分析之後又做了綜合的努力。科學方法之所強調分割,是因為科學的基礎與前提是源於最大、最原始、最基本的分割:主客體之間的分割。
因為科學屬於最基礎的主客分離學範疇,所以,科學只是人類的一種較低級的認識活動與知識體系。
近
代科學研究的主要目標不是追求真理而是滿足人類的私慾。 科學發源於古希臘,形成於近代歐洲,是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的成就為基礎的一種特殊的人類文化傳統。近代科學傳統奠基人之一,弗蘭西斯·培根「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的名言最清楚地表明了科學知識的性質與科學研究的主要目的。與古代希臘哲學追求真理,歐洲中世紀神學尋求拯救,中國儒家力圖治國平天下,道家企圖長生不老相比,近代科學活動的最大特點是服從於資本無限擴張與人的徵服欲,對實用性的高度系統化的追求。科學的目標不是追求真理,而是追求控制其它民族、控制事物、控制地球與宇宙的能力與權力。科學活動與技術活動的本質是滿足人類的欲望,實現人類意志的謀划行為。
具體表現在:
1、看似毫無功利目的的純粹的基礎科學研究,不僅在事實上是技術活動的基礎和準備,而且在觀念形態上已經把世界理解為外在的、現成的、機械的事物,因而把世界處理為可以宰制、改造、統治的事物。
2、準確的預測和隨心所欲的對事物、地球與宇宙的控制,被視為科學技術活動成功的最高標誌。馬克思的名言:「哲學家們總是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釋世界,重要的卻是如何改變世界」,充分地揭示了科學的價值觀本質是人類中心主義的。
3、科學技術活動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對於真理的把握和對世界的如實理解。 目前,科學技術活動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發明、發現與發展具有實用與功利意義上的正確、方便、管用的理論與方法。但是,具有實用與功利意義的正確、方便、管用的理論與方法很可能會與人類的貪、嗔、痴價值觀相關。「真理」給人們以自在、解脫,但決非是道德中立的,決不是既可以行善、也可以作惡的工具,而是提升人類素質,淨化心靈的光明和甘露。 嚴格遵守科學技術活動的前提與假定下,對事物的理解並不是「如實理解」,科學知識所反映的世界並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只有擺脫一切前提與假定的理解才是「如實理解」,所反映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所以,任何前提與假定下得出的科學結論,事實上是謬誤。 此外,科學雖然可以在一定前提與假定條件下實現不同主體之間無歧義地交流,可以準確地預測,可以有效地控制,但不可以照破無明,覺悟人生,破除一切幻相和迷信。
4、科學的昌明,技術的發達,常常是與人類高漲的貪慾、對權力的渴望、以及對現世生活的迷戀緊密相連,科學技術活動的動力中常常攙雜了人類的貪(貪愛吝嗇 欲望無度)、嗔(憤怒嫉妒 怨恨計較)、痴(渾渾噩噩 善惡不明 是非美醜)慢(傲慢狂妄 自私冷漠)。 現代如此強調發展科學技術,主要就是因為人們對物質生活的永不滿足。為了滿足人類貪慾,雖然人類生產能力提高了許多倍,今天卻比過去任何時候更加難以滿足,慾壑難填,結果使得地球資源和環境不堪重負。 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功往往使得人們視科學技術為唯一真理,嘲笑、誹謗、侮辱各種宗教(其中不包含中世紀天主教,大家可以查閱資料,中世紀天主教燒死基督教徒,對異教徒嚴刑拷打至死的事情太多),導致道德淪喪、虛無主義盛行。 實踐表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目前面臨的災難和危險卻比過去更加可怕了。如,過去人類可以隨意享用的清潔的空氣、森林、飲水、安靜的生活空間,現在都成了極其稀缺的資源。同時,毒品泛濫,戰爭的威脅時刻籠罩全人類,各種聞所未聞的怪病層出不窮,人類身心健康受到了更嚴重的威脅與挑戰。
前提與假定的存在,決定了科學知識與科學理論的低級性、相對性、有限 性、謬誤性、與矇騙性 科學活動的最基本前提與假定是:在能認識世界的主體之外存在一個不依賴於主體意志而獨立存在的客觀世界。這個假定是當代一切科學研究的基礎。 這個假定包括兩個部分的內容:
A, 與主體相對立的客觀世界的存在及其存在的狀態都與主體無關。
B, 與客觀世界相對立的純粹主體的存在及其存在狀態與客觀世界無關。
科學之所以被人們認為正確而有效,是因為科學所揭示的、所展現的世界是眾生共業所感的器世界。科學把自己的研究範圍限定在共業所感的器世界中。器世界是一個難以與人的意識發生作用的相對穩定世界,是一個可以進行主客分離的客體世界,因此,在器世界中,主客分離的客觀性假定沒有多大的錯誤,以主客分離的客觀性假定進行科學活動,可以發現對於不同的主體,在不同的時間,都能保持一致科學結論。
面對眾生共業所感的器世界,凡夫必須通過科學來與之相適應。這是真理。但是,世界不只是一個器世界,而是一個器與意識相交感的世界。從而,科學不是唯一真理,更不是最高真理。
科學本身是雙刃劍。科學既可以造福人類,又可以危害人類。如戰爭、環境汙染、高科技犯罪等。
科學是振興中國所必需的、重要的,但不是萬能的、包容一切的。走向極端就是唯科學主義,是偏頗的。
科學只能解決物質文明問題,並不能解決精神文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