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的研發給人類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能源,但同時由於人類還未能真正的控制這股能量,所以也帶來了不少的傷害。核能的運用範圍極其廣泛,比如人類研發出來的原子彈成功在沙漠地爆炸,那股爆炸後產生的能量如今都讓人毛骨悚然。不過,就算感到害怕,人類還是抑制不住控制這股能量的欲望。確實,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人類的不斷努力下,研究人員將這股神奇的力量部分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
這股力量用到的是核燃料,其比石油燃料的密度高几千萬倍。核能是一種比較清潔、轉化率高的燃料,所以成為現代人類發電的主要選擇材料。目前為止,地球上的核電站可能十個手指頭都數不過來,數量極其驚人。但這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核能剩下的廢料該如何處理呢?它們最終的走向又是哪裡呢?
要知道,核電站的廢料不是一般的廢料,它們具有放射性,不僅對人體的健康有嚴重的危害,還會對附近的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在國際源自機構中,根據物體放射性的不同分為三種等級(低、中、高),放射性主要是原子核的不穩定衰變時釋放射線。
人類對於不同等級的放射性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但始終都會對自然有一定的副作用。對於低放射性的廢料,人們一般採用稀釋、過濾或者中和,這是最好的處理方法。如果出現了一些頑性放射性廢料,人們必須妥善處理,否則帶來的危害會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而中放射性廢料,陸地淺埋是最常用手段(深度在200-300米)。
簡而言之,就是將廢料處理冷卻後,再送到指定的位置進行掩埋,這一系列的步驟需要足夠的細心與耐心。此外,打包的過程也要專心致志,稍微出了點差錯,也許結果就是另外的故事。
還有最後高放射性的廢料,首先要將這種廢料與世隔絕數萬年,等到放射性基本消失後,再進行有效處理。不然,人們的身體健康就會受到威脅。可以說,高放射性的廢料處理起來是相當棘手的,況且現今也沒有真正可以解決的方法。
於是,有些奇思妙想的科學家提出將高放射性的廢料集中打包,然後通過火箭將它們送到外太空(月球或者是太陽系之外)。雖然這看起來是個很不錯的提議,但他們並沒有認真想過後果。假如沒有送出地球就發生爆炸?假如這些物質一直都停滯在外太空?最終影響到的還不是人類,只會帶來無法想像的後果。
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人類最好是將廢料分離,然後重複循環利用裡面可用資源,剩下可以通過加速器產生高速粒子流來減緩它們的放射壽命。而剩下不多的廢料就只能掩埋,深度固然是越深越好。並且在埋之前,先將它們固化,這主要是為了防止這些物質會移動滲透,擴散。
儘管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該能源的利用,畢竟相對於其它燃料,核能源真的很優質。如今,大多數的廢料都是存放在硼子水池裡,等待最佳處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