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焦慮,就要做一個積極的人,學會與不確定共舞

2020-12-04 高玉萍的心靈驛站

現在,很多人焦慮就是因為覺得自己處在不確定中,總想要一切都穩定下來,要那種不變的安全感。

就在剛剛我聽到了一句話說:你要想真的做一個聰明人,你就要學會保持不確定性,我覺得這句話太牛了。

你要學做一個聰明人,你要學會保持不確定性!

你知道我們每天擔憂的事兒主要是什麼嗎?就是怎麼樣能夠讓所有的事情都能確定,按照我們的想法、我們的希望,一切的一切都按部就班的一個一個的確定下來。

我也有在最焦慮的時候,希望一切順利,自己永遠年輕漂亮、孩子永遠聽話不要長大、老公永遠陪我愛我……

那時我竟然有一個非常奇怪的想法,我說如果有人跟我籤一個約,答應一切都按我要求的永遠不變,我可以付幾萬塊錢,甚至每年都付款。

我相信現在看這篇的人當中,依然會有很多人依然有這樣的想法,那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我們就想追求確定性,我們就希望這輩子都不變。

但是你要知道生活如果出現了確定性,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生活出現的確定性就是滅頂之災啊,因為你什麼意思都沒有了:好玩兒的、有趣兒的,它們就是來自於不確定、不知道。

來自於今天發生的不知道的事兒,你不知道今天會碰到什麼人: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兒:不知道……這才好玩兒、有趣兒,才可以看到驚喜。

以前讀《莊子》《老子》,他們始終告訴你不要試圖拯救和改變整個世界,就是要學會和不確定性共舞,你還需要能夠學會與天地合一的能力,天地怎麼改變,你在當中一樣遊刃有餘地找到你的位置。

你其實是根本不需要讓自己安穩的,要學會在不確定中找到那種確定的感覺,做一個積極樂觀的人。

孩子們長大成人就送他們去飛翔,愛人離去,就修整內心準備迎接新的感情生活……

讀書、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永遠成長自己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只有積極心態、樂觀向上的人才有可能做到:內心安穩地迎接未來的那份不確定的美好和驚喜哦。

相關焦點

  • 聰明人之所以活得精彩是因為學會了與不確定性共舞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颳風下雨,天地都不能長久不變,何況是我們凡人?老子用智慧告訴我們:人生就是一種不確定性。世界之所以精彩,就是人在經歷不確定的事所反映出來的人生百態。試想一下,如果生活中出現了確定性,我們知道自己將要做什麼工作,知道我們未來的他是什麼人,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一一落實,那生活中就沒有了驚喜與期待,也沒什麼意思了。生活的趣味、好玩都來自於不確定,不知道,來自無常。而生活中我們無時不刻地追求著確定性。
  • 做一個聰明人,就要學會保持不確定性
    做一個聰明人,就要學會保持不確定性。這句話實在是很牛。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身邊有太多的人在追求確定性了。比如,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多數人考公務員是為了什麼?人活著是為了什麼,為了奮鬥的意義,享受成功的樂趣。我從來都不喜歡一成不變的人生,未知的人生才更值得追求。人就活這一輩子,何不享受這未知的人生,未知的樂趣?當然,我並不否定穩定的人生就沒有樂趣,因為畢竟現在工作生活壓力這麼大,很多人還是想要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和生活的,起碼不用在這方面焦慮。
  • 人要學會與不確定性共舞
    我努力說服自己讓自己有這樣的心態,接受生活中那麼多的不完美與那麼多的不確定。我不否認,這做起來一點都不容易,但確實有效。最近新學一個詞,固定型思維模式。我就是屬於這樣模式的人。我總是在做任何事時,尋求一種確定。不知是急於證明自己,還是害怕失敗,還是缺乏安全感,總之就是要一個肯定的答案。
  • 戀愛中的不確定關係是否讓你感到焦慮?
    戀愛Q:戀愛中的不確定關係是否讓你感到焦慮A:恩,戀愛中的不確定關係特別折磨。因為,也許彼此只是有著好感、也許彼此在玩著曖昧。如果,你沒有把這段感情當真就沒這麼多麻煩。玩就好了,享受當中的刺激與快樂。但如果你想當真就忘了,一天到晚想著:他這句話什麼意思?他這個動作有什麼含義?和他一起離開公司的女人,只是同事這麼簡單嗎?諸如此類,你會不得已的胡思亂想。
  •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焦慮?如何緩解焦慮?
    根據《當代青年焦慮報告》顯示,不確定性是焦慮最大的來源,不確定明天公司的季度考核會是優秀還是不合格,不確定對心愛的姑娘表白會成功還是失敗,不確定是否要跳槽......所有的不確定都基於你希期望得到的結果和現實給你的結果之間的差異,本質上就是需求和現實之間的差異導致你的焦慮。
  • 不做人生囚徒:過了30歲一定要學會這個原則,避免焦慮
    不敢輕易辭職,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樣,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拼命,甚至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身邊的人似乎都過的挺好,內心很是焦慮,這就是人生的囚徒。為什麼會焦慮?事實上在此之前我已經連續一個星期睡眠不超過5小時了,那段時間工作變化,一大堆問題等著我處理,人也很焦慮。但是,我處理焦慮的方式就是玩手機,看娛樂視頻解壓。這樣真的能緩解我的焦慮嗎?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病態焦慮」?你需要學會識別和感知
    那麼,焦慮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如何緩解焦慮,讓它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呢?焦慮其實是大腦一種對抗潛在性危機的積極行為,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當我們的某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大腦就會啟動這個機制,表現出焦慮不安。設置小目標還有一個伴隨的好處是,我們可以在眾多細碎的工作和計劃中,依據目標來做判斷和選擇,讓我們知道什麼對我們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因為混亂感讓我們焦慮,而秩序感能讓我們感到可控、安全和放鬆。有些人就是因為完不成目標,所以焦慮。
  • 當焦慮、恐懼、羞恥感不請自來時:《生命中的不速之客》
    焦慮並非洪水猛獸,不會吞噬我們,如果我們能把握好那一個度,既不退縮迴避,亦不暴躁冒進,它也許還能給我們帶來些許益處。適度的焦慮可以促使我們做出改變,比如對身體健康狀況感到焦慮,能夠促使我們調整作息、加強鍛鍊、注意飲食、常常體檢;對工作效率感到焦慮可以促使我們調整計劃、合理規劃、加強動力;對一個即將到來的公開演講感到焦慮,可以促使我們提前準備、多番演習,最終做到行雲流水。
  • 做不了愛人,就要學會放手
    直教人生死相許。愛情,像是一甘冽的酒,飲得太快會醉人,飲得太慢會著魔。無論是醉了,還是著魔了,都是讓人瘋狂的事。我其實都知道,這世間沒有天長地久的愛情,也沒有海枯石爛的情感。可是,總有些嚮往會在心頭生根,渴望永恆,這並沒有錯。但如果那個人終究不是你的良人,就要學會放手。愛到盡頭,覆水難收。愛到極致,唯有放手,才是救贖。
  • 爬樓梯實驗:教你做不焦慮家長
    孩子把做家務當娛樂了,怎麼不行不好不準呢?以「孩子太小」、「孩子要做功課」為理由,不讓孩子參與家務,你的「不準」,養出了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讀書郎」。可在現在的家庭中,以及他將來的家庭生活中,會不會低能、不能自理、手忙腳亂,或者變成懶惰到底了呢?
  • INFJ自我成長|尋找可能性,接受不確定
    文圖來源網絡「我們總是幻想著有一個目的,或是一個更深遠的意義、一個計劃在等著我們,它讓我們走在路上,做一些事情,感覺我們所做的事情很重要。縱使我真的不相信會有什麼了不起的事情發生,但重要的是擁有那種動力。」
  • 《跳出猴子思維》:為什麼我們越想不負此生,卻越焦慮?
    我們無法完全消除焦慮,但應該學會如何不被焦慮情緒綁架。02 哪三種人容易焦慮?·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變化,是唯一不變的東西。有人想要寫小說,可是卻遲遲無法動筆,因為他想要百分百確定好了再動筆。有人想要學英語,可是收藏了很多學習方法都沒有開始,因為他不確定哪種最好。有人身上有一點不舒服,就上網搜索症狀,把自己搞的緊張兮兮,總怕萬一是絕症怎麼辦?
  • 職場做一個聰明人,要學會保持不確定性,只有1%的人能聽懂
    不管是在在職場或生活中, 很多時候你要學會保持不確定性, 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一切東西, 都按照我們的想法按部就班的一個一個的實現,
  • 運用NLP「理解層次貫通法」,從困惑中突破:職場學會與焦慮共存
    這是因為只有少部分人是真實的努力,而大部分人,只是沉浸在「努力」的焦慮中。真實努力的人,其實是不會在乎自己努力還是不努力,他們往往會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眼前的事情本身,然後專注投入。02我『越努力越焦慮』,卻每天給自己加油打氣『越努力越幸運』想起一篇文章《凌晨3點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很多人天天加班到深夜,凌晨三點還在工作,甚至還有人直接加班到天亮,一個比一個拼命。
  • 聰明的人要學會保持不確定性
    每天早晨一睜開眼,就對接下來的一天充滿了好奇,充滿了疑問:「今天會不會從東區走到中區去參加突如其來的一個記者會呢?」「今天會不會被班長安排去參加活動呢?」「今天的餐廳裡會不會有我喜歡的鍋包肉呢?」正是這些不確定性才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生機和趣味。
  • 研究將恐懼反應神經元確定為潛在的焦慮治療靶點
    但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這種感覺往往表現為一系列的焦慮症,令人不快的生物反應與恐懼的觸發因素不成比例地產生,或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數年。找到抑制這種過度活動的方法可以幫助人們緩解這些症狀,但它是一個挑戰。利用雙光子顯微鏡,研究人員觀察了小鼠中Pnoc神經元的活動,而動物正暴露在愉快或不愉快的氣味中。研究小組觀察到,在對這兩種氣味的反應中,這些神經元會發射,小鼠的瞳孔會迅速放大--這可能是一種焦慮和獎賞反應,視情況而定。在接下來的實驗中,研究人員採取了更積極的方法。
  • 想做人生贏家,就要懂得在這3類人面前「低頭」。學會容忍
    想要在人生當中做贏家,就要學會低頭。我們都知道做到低頭是很困難的,因為人本身就是固執的,如果可以懂得在現實面前適當的低頭,我們也可以實現一些大的成就,低頭也是一種巧妙的智慧。如果你總是一味的昂著頭,就會給人一種趾高氣昂的感覺,讓人敬而遠之,久而久之就會遭到別人的排擠,然而在人生當中,想要做的更好,就要懂得在以下這3類人面前低頭。【1】小人型同事人生當中,有的時候爭辯個沒完沒了,是沒有必要的,不僅傷和氣,還會拉遠與同事之間的距離,甚至會讓對方下不來臺。
  • 生活在城市,我們如何面對焦慮
    因此,「我焦慮故我存在」,我們只能與焦慮共處,正確對待它,儘量舒緩它,當然也不妨好好運用它,而這正是人生的智慧所在。  唐亞林:人有一個成長過程。要學會什麼時候幹什麼事情,如果把未來要做的事情拿到現在來做,容易讓自己和家人背負很多不必要的壓力。時代在發展,人們的思路也應該適應當下。
  • 如何幫娃擺脫焦慮?避開3個誤區,用上這5種方法,效果事半功倍
    我們還要看到,容易焦慮的孩子面對自己不確定、無法掌控的事物時,往往比一般人更緊張,也更容易產生逃避現實的「鴕鳥心態」心理。一旦孩子的自我控制感提高了,面對不確定、沒把握的事情時,就不會像從前那麼焦慮了。2、做好焦慮總量的管理壓力事件常常是焦慮的來源,雖然每個人應對壓力的能力和耐力不同,但能承受的壓力都有各自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