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和沙俄都往新疆邊界移民,兩者的目的和結果,有何不同?

2021-01-09 楓橋陌客

在歷史課本上,出於種種原因,中國歷史上每個大的王朝在發展過程中,都有大批普通人民從黃河、長江等地區向中國境內其他地廣人稀的地方遷徙,並把他們原住地的經濟、技術、文化等帶往遷入地,通過創辦學堂、傳播文化、同化社會風俗等方式,改造了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生活等方面的社會方方面面。

在清朝,乾隆皇帝統一了新疆之後,出於統治需要,同時為了防備沙俄的入侵,提出了向新疆移民的移民政策,清朝鼓勵內地特別是陝甘寧地區的居民向新疆移民。

從偏居一隅的莫斯科公國到統治範圍輻射歐亞的沙皇俄國,這是一個不斷對外侵略的發展史,自1856年沙俄自克裡米亞戰爭中失敗後,沙俄就將目光看向了清朝的統治範圍,虎視眈眈。

清政府與沙俄新疆移民背景與目的

1.清政府主要為新疆發展與建設考慮

清朝移民新疆是對歷代中央集權制度邊疆政策的延續和擴展,目的是為了鞏固邊防。清朝移民和屯田戍邊是緊密相連的,為了防線前移利益和對生產空間的渴望是清朝統一新疆的兩個動機,自乾隆統一新疆以來,為了解決因出兵新疆導致清政府內部的「嘉峪關外乃是人不足臣,地不可守」內部爭議。

清政府實行了移民政策:

①鼓勵內地人口向新疆流動,以緩解內地的人口壓力及因此所致的社會危機。

②努力使新疆做到自給自足。

③清政府還效仿漢唐等前代王朝統治西域之例,在新疆實行了各種類型的屯田政策。

自康熙以來,在部分地區實施兵屯,而後又逐漸實施了回屯,犯屯、民屯和旗屯,屯田的同時,大力發展新疆地區與周邊各地區特別是內地的經濟文化活動。清政府正是通過這各種政策的大力扶持,這種不遺餘力的扶持和建設是清政府移民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2、沙俄政府是以殖民思想為主導的政治移民

沙俄移民是具有殖民色彩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侵略,俄國皇帝彼得一世曾下諭旨:「哈薩克汗國雖為輕取妄動之草原民族,但唯此汗國為通向所有亞洲國家和領地的咽喉及大門。」在該項諭旨的指示下沙俄開始發起了侵吞哈薩克草原的行動。

通過不斷向哈薩克草原派兵,修建軍事堡壘,進行武力擴張,不斷擴大沙俄疆土,同時為了滿足守備長長的軍事防線和解決佔領區人口稀少的現狀,需要大量的人口。

因此沙俄帝國以俄國國內「土地資源匱乏」和「農村居住人口過密」問題以及哈薩克遊牧民族不能合理利用哈薩克草原土地的理由,大力向哈薩克草原發展移民。但是沙俄移民的真正理由是為了滿足本國貴族、地主、官吏對土地財富的貪婪欲望以及給農奴改革後發展起來的本國工商業開發新的原材料市場和商品傾銷市場。

與此同時,沙俄政府還批准新疆地區部分回民移居哈薩克斯坦,其目的在於瓦解中國新疆地區的團結與勞動力資源,以中國國內武裝來對付中國。

「從優安置政策」和「大俄羅斯主義」的對比分析

1、清朝移民新疆的政策變化

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在移民初期,清朝政府深受漢族王朝統治階級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想法影響,對在新疆本地少數民族的聚居區採取了較為消極的民族隔離政策,該政策在移民初期是為了防止移民與當地的民族「雜處」引發民族矛盾。

雖然這種政策優點是在短時間內避免了因民族、宗教等文化差異而帶來的民族間的矛盾,但是強化地區穩定卻忽視了對各個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一方面普通百姓在這種民族隔離情況下很難和政府駐疆大臣發生聯繫,所以也就對中央政府知之甚少。

另一方面民族隔離政策也很難讓駐疆軍隊和疆外移民和當地的居民成為一體,強化了各民族之間的差異性,這對清朝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認同感造成了阻礙,不利於移民後多民族的團結與清王朝的統一;此外,為了鼓勵各族人民移民新疆,清朝初期還對各民族的移民實行了從優安置政策。

清朝在招募到墾荒的移民時官方出錢資助、借給牲畜、代建房屋等優惠政策,新疆本地進行的局部人口遷徒,也由政府出面給予一定的資助。

2、沙俄政府的大俄羅斯主義政策

俄國政府則推行大俄羅斯主義政策,在政策和生活上扶持偏袒在哈薩克斯坦的俄羅斯移民,這不僅引起哈薩克斯坦原各民族人民的物質和精神遭受重大損失,同時也對沙皇政府殘陸統治激發了反抗之心,而且也成為了日後哈薩克草原各族人民和俄羅斯移民之間的仇恨。

俄國政府佔領哈薩克領土的策略,就是逐漸擴張邊界,同時,採取了向草原循序漸進,深入草原內地並佔用草原的政策,他們對哈克實行鎮壓和安撫一同實施的政策,使用軟硬兼施的手段,遷移大批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定居在哈薩克草原,逐步實現其統治哈薩克大草原的目標。

土耳其斯坦軍區總參謀長在他的論文裡公然地寫道:「我必須指出,總有一天他們自己會公開承認並心悅誠服於我們的事業,這完全是為了俄羅斯民族的利益,柯爾克孜(哈薩克)所佔有的土地並不是他們自己的土地,而是俄國的土地。俄羅斯在這裡的居民所建設的一切企業、機關或建築都是為了國家的需要,正如俄羅斯在奧倫堡草原修築了防衛堡壘之後將草原推移到更好的牧場和冬季牧場一樣,俄羅斯在這裡定居以後,應該將他們(指哈薩克原居民)擠出邊境或者是全部遷出」。

在移民徵集土地時,除了以武力沒收原住民「多餘土地」外,還通過同當地大地主一巴依談判的方式,1910年沙俄政府通過了一部法律,規定遊牧民向沙俄在當地的移民基金會上交多餘的「土地」-哈薩克人遊牧的草原、現成的耕地和灌溉設施都被沒收,將本地土著上交後的多餘土地改建為移民區,被分配給俄國移民,並在土地佔有、稅收和服兵役等方面對移居哈薩克草原的俄國人提供了長期的免稅、免服兵役等優惠待遇。

對於俄國當地移民可通過貸款的方式獲得物質幫助,購買初來殖民地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如免費農具、牲畜等。哈薩克草原當地民族居民不僅沒有權利享受這些服務,而且還要要繳納帳篷稅等各種賦稅,負擔各種勞役如:修路、架橋、建築、要塞修建、運輸物資以及為俄國殖民屯田、修築水利設施等。

清朝與沙俄的移民民族組成結構不同

1、大清朝以新疆本地人為主,多民族結合的相互依存。

清朝時期在新疆屯墾的移民是由包括漢族在內的疆內和疆外的多個民族構成的。清政府時期新疆的移民主要有兩種來源,一部分是新疆境內局部人口遷移,也就是清朝時期所說的「回屯」,新疆北部地區長期處於戰亂,大約只有6萬人口,而南疆的維吾爾人有25萬,出於整合勞動力分布的需要,清朝把大批的維吾爾族農民遷到北疆的伊犁進行屯墾。他們的遷入改變了維吾爾人一直以來都居佳在新疆南部的格局。

一方面解決了北疆民族長期從事遊牧工作而不會種地的現狀,另一方面也使北疆遼闊的土地得到了利用。另一部分是從我國內地遷入的疆外民族,清朝初期,沙俄侵略佔領清朝西北邊疆地區準格爾汗國的大片土地。威脅著清朝西北邊疆地區防務的安全。這一事件使清政府清楚的認識到西北邊疆地區發生的重大政治變化,立馬入手從東北,內蒙古等地向西北邊疆遷入官吏和兵丁。

此外因為軍事需要又將大批的漢族綠營兵派駐南疆。還有一部是回歸祖國的蒙古人,根據他們世代遊牧的特點,清政府把他們安置在新疆北部和南部的遊牧區。這些移民的到來不僅增加了新疆的民族成分和人口,而且從此以後新疆的十三個民族主要分布格局基本形成。

2、俄國以本國移居居民為主,對土著形成統治關係。

俄國政府為了鞏固所徵服的哈薩克土地,為了擴大在這裡俄羅斯的影響和勢力,沙俄在哈薩克草原移民是以俄羅斯人為主。

由於哈薩克草原佔領是沙俄政府通過軍事徵服的手段,對原本獨立的哈薩克斯坦民族進行侵略擴張的結果。因此為了鞏固新擴張而來的土地,沙皇最早是派他的御用急先鋒哥薩克騎兵進入這一地區的,這樣既達到了利用哥薩克騎兵對新徵服土地的軍事控制,又能防範哥薩克人他們進入莫斯科以東地區生事。

其次主要是移民俄羅斯本地農村人口和來自小俄羅斯(烏克蘭的舊稱)的烏克蘭人。他們大多是農民以及因種種原因被通緝的人,政府將他們大批遷移到在哈薩克草原上被搶佔的土地上,因為這些俄國移民對沙皇政府是有很大好處的。

首先可以鞏固被佔領的土地,使其俄國化,其次可以從那裡掠奪大量的財富。和清朝在新疆的移民不同,新疆各民族人民在長期的共同發展基礎上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密切關係,而對哈克草原的土著居民來講不論是俄國人還是烏克蘭人都是外族,這些外來民族和哈薩克草原上的土著民族之間經常發生爭議,甚至戰爭。

清朝和沙俄向邊疆的移民結果不一樣

1、清朝移民後新疆經濟、文化、政治、人口取得較大發展。

因為清政府在新疆北部的大力發展的移民屯墾政策的執行,讓新疆北疆的人口增長迅速,站在整體戰略的立場上也是如此。清政府1902年針對新疆地區有較全面人口統計數字,全疆人口1760年人口的38萬增加到206萬,增加了5.4倍。其中維吾爾人口超過157萬,增加了5.3倍。通過開墾土地讓北疆的耕地面積增加,促進了社會經濟發生了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幾千年來北疆落後於南疆的局面。

同時大批移民進入北疆,加強了內地與新疆的聯繫,為近現代新疆民族成分多樣化以及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奠定了基礎,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趨勢。清朝初期新疆政治格局基本穩定。

2、俄國在哈薩克草原殖民主義的實現,社會矛盾的激化。

大批俄羅斯移民的到來改變了哈薩克草原地區居民民結構和土地分配格局,也改變了當地居民的經濟文化生活。被政府強行剝奪的土地不僅僅是牧場,而且也有少數是哈薩克人和吉爾吉斯人的農耕地,他們的被當地管理者粗暴的趕出家園,它直接侵犯了當地民族的利益。

結果數十萬的哈薩克人和吉爾吉斯人離開家園,其中有一部分土著來到了中國。其中大量的土地剝奪再加上俄國政府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政策,致使當地居民生活水平低下,苦不堪言,這樣也激發了當地的社會矛盾,引發了多起反對俄國統治起義,但都被殘酷鎮壓。

經過沙俄政府上百年的經濟剝奪和政治壓迫逐漸使哈薩克斯坦的經濟和社會結構受到破壞,致使這個遊牧民族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結構枯竭殆盡,滿足了俄國政府官僚地主們們貪婪的欲望,也促進了俄國正在萌芽時期的資產階級發展。

移民初期的俄國帝國雖然落後於西歐的眾多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它在經濟和文化上卻遠遠超過哈薩克草原上的土著居民哈薩克人,所以它的殖民侵略是文明程度對較高文明對較低文明的民族的變革和同化。從正面立場上來看,俄國的侵略殖民也帶來了歐洲先進的生產方式,客觀上為該地區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科學技術,對該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總結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清朝在新疆和沙俄在沙俄在哈薩克草原的移民的基本出發點是不一樣的,清朝的移民屯墾主要是為了維護穩定,防衛邊疆,也容易被當地居民接受。沙俄則不同,它的移民政策主要是為了滿足對外擴張的需要,是強制、壓迫其他民族的殖民,遭到了當地居民的反抗。

參考文獻:

1、《中國歷代治理新疆國策研究》

2、《滿族研究》

3、《徵服中亞史》

4、《中亞地緣政治文化》

相關焦點

  • 打了勝仗,卻失了土地:清朝為何承認西伯利亞歸沙俄?
    此戰規模雖小,卻影響巨大,對中國和世界的格局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可謂小仗改變了大格局。本文試圖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儘可能客觀地探討這場戰鬥的前因後果。歡迎批評指正,歡迎討論交流。談判開始,雙方都獅子大開口,提出自己的領土主張:索額圖要求以勒拿河到貝加爾湖一線為界,以西屬於俄羅斯,以東屬於清朝;戈洛文比索額圖更狠,要求以黑龍江直到入海為界,以南屬於清朝,以北屬於俄羅斯。 兩者之中,索額圖的要求還有一些現實根據,而戈洛文則完全是個流氓,坐地起價,就等你還價了。
  • 清朝同時期和沙俄各有一隻勁旅索倫兵和哥薩克,誰更能打?
    「索倫」不單指某一族,索倫意指「生活在山林中的人」,鄂溫克(通古斯分支)達斡爾(契丹分支)錫伯(鮮卑分支)等,這些生活在黑龍江和蒙古東部交界處的人們,統稱為索倫部。「哥薩克」是突厥語:「自由自在的人」或「勇敢的人」之意,有意思的是,他們也不是單指某個民族,而是保持著哥薩克傳統的一個群落,主體為俄羅斯(斯拉夫)人,包括了烏克蘭和其他少數民族,嚴格來說,是一個軍事團體的稱呼。索倫部相比哥薩克,人口數量上要少的多,清時整個索倫部不過幾萬人,其中以鄂溫克族為主。
  • 一仗都沒打,為何清朝拱手就把外東北送給沙俄?真正原因是防漢人
    大明:我們的圖們江入海口和臺灣咋算》當中,我們介紹了清朝喪失外東北和臺灣島。那麼,面積多達100多萬平方公裡的外東北,究竟是怎麼喪失的呢? 很多人都知道,外東北丟失時,根本一仗未打。趁清王朝與英法聯軍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沙俄趁火打劫。鹹豐八年四月(1858年5月),通過恐嚇黑龍江將軍奕山,雙方籤訂《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六十多萬平方公裡土地全部劃歸俄羅斯。
  • 什麼是「晚期猿人」和「晚期智人」,兩者有何不同之處?
    人類進化史:從「晚期猿人」到「晚期智人」,進化的不僅是智力現在人類進化史都普遍認同從猿人進化而來。但猿人的進化過程中,考古專家也把猿人分為「晚期猿人」和「晚期智人」,這兩者又是什麼樣的區別呢?而我國北京猿人的化石最為豐富完整,考古學家發現了四十多個不同年齡和性別的骨化石,還有6具頭蓋骨,時間大約在四十到五十萬年前。1959年,肯亞發現了一個完整的的猿人頭蓋骨,而在東非的坦尚尼亞和北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地也有「晚期猿人」化石被發現。
  • 中俄雅克薩之戰的較量,《尼布楚條約》對清朝是否公平?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和歐洲國家沙俄籤訂的第一個條約。說到條約,就會讓人想起之後籤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畢竟那些條約對中華民族近代史影響太深了,作為清朝和沙俄籤訂的第一個條約,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其影響很深,它劃定了中俄東段邊境界線,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屬於中國。但這些都被後來的沙俄給侵佔了。
  • 為什麼有人說唐朝鼎盛時期領土看著比清朝大,實則比清朝小很多?
    導讀:關於題主這個提問小編不敢苟同:什麼叫唐朝鼎盛時期的領土實際比清朝小很多呀?請問有什麼根據嗎?唐朝鼎盛版圖出現在唐高宗李治龍朔年間,在徵服高句麗和百濟後版圖面積達到1237萬平方公裡。歷史上有多少王朝的能突破這個數字。
  • 兩者有何不同?
    「企業」與「公司」這兩個詞,在日常出現的頻率還是挺高的,但是大多數人可能都不會去深究這兩者究竟有何不同,又是不是一回事!下面將就此為大家做簡要介紹。 一、定義 企業:泛指一切從事生產、流通或者服務活動,以謀取經濟利益的經濟組織。
  • 美國EB3技術移民和美國EB3非技術移民究竟有何不同?
    隨著美國EB5的漲價,H1B抽籤的低中籤率,普通中國人想要移民美國開始選擇美國EB3移民,而據兆龍小編所知,EB3移民又分技術類和非技術類,那他們之間的區別和不同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美國EB3移民的技術類相比其他國家的技術移民,沒有語言要求,學曆本科以上或者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其中非技術類主要為解決美國勞動力緊缺,要求就更低了。這個就是EB3移民美國的優勢所在,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一步到位,一人申請全家直接拿綠卡」。技術工和非技術工在原則上都屬於職業移民第三類別,流程和方法以及規定都是一樣的。區別不同的是僱主提供的工種是技術類還是非技術類。
  • 月食和月相:都是滿月和月牙,兩者有何不同?
    有好奇心重的小夥伴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月食和月相都是月亮的陰晴圓缺,這兩者有什麼不一樣呢?月食我們先來看月食,這個我們小的時候都知道,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古人叫天狗,簡單點說,就是在農曆十五十六時,當月球,地球和太陽三者處於一條直線時時,地球在中間,而月球本接收的太陽光被地球擋住了,地球在月球上投下的影子,
  • 康熙為何在清朝鼎盛時期,放棄貝加爾湖?
    在清朝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統治的強盛時期,貝加爾湖被清政府拋棄了,先是同沙俄籤訂了《尼布楚條約》,後來又是《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永久地承認了沙俄對於貝加爾湖地區的所有權,在強盛時期放棄領土,在我們現在看來是不可想像的,但統治者或許有自己的考量。
  • 日語版的清朝擴張版圖:你能看出日本人的別有用心嗎?
    今天我展示的一個系列日本製作的清朝擴展版圖,應該算是比較好的,現在給大家介紹下。第一幅地圖是清朝擴展的背景,也就是明朝的地圖。地圖中展示了當時亞歐大陸上的主要傳統帝國,有明帝國、莫臥兒帝國、波斯和俄羅斯帝國。在大漠有韃靼(漠南和漠北蒙古)和瓦剌(漠西蒙古)。在西域有察合臺汗國。明朝的疆域基本在長城以內(褐色的線條就是長城)。
  • 近300年來,沙俄侵佔了中國多少領土?相當於半個中國
    一、被吹的神乎其神的《尼布楚條約》在中國的中學教科書裡,肯定會講到中國和沙俄籤訂了第一個雙方平定的條約,也就是《中俄尼布楚條約》。但是事實上,這個條約將中國東北部的傳統疆域喪失殆盡。當時沙俄的底線是控制西伯利亞中部,並沒有進一步控制遠東地區的企圖。現在俄羅斯檔案中,可以查到當時俄國談判的底稿和繪製的地圖。
  • 清軍沒有那弱:北收新疆南揍法軍意氣風發
    清軍甚至還重傷了法軍的尼格裡將軍,尼格裡將軍對他的部下說,我從沒有想到中國軍隊有這麼堅強的組織,打得這麼好,現在誰都不能懷疑這事了。當法軍從瓊山後撤時,因為過於倉促把13萬銀元和一些大炮和炮彈都扔進了河裡。一直一口氣後退到了150裡以外。1884年,清朝開始了增強邊境省份要塞化,保衛邊疆的練兵行動。要求一定要選練精實,能戰能守,一兵得一兵之用,不能以疲弱應汰之兵,濫竽充數。
  • 左宗棠「抬棺出徵、誓死收回」的新疆,是「三山夾兩盆」的寶地
    新疆的東西寬度,從喀什到哈密地區的最東端大概有1800公裡左右,這個距離往西走,你就可以直接到海裡去遊泳了,而喀什和我國最東部的省為城市哈爾濱的距離超過了4100公裡。雖然新疆非常大,但由於其內部適合人類居住的面積,相對於166萬平方公裡的面積卻是非常小的.
  • 沙俄侵佔庫頁島時,為何兵強馬壯的乾隆會無動於衷,任憑被割肉?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初年,中原地區對庫頁島的地理情況就有了粗略的了解。在晉代,中國中原地區的人已經清楚地知曉了庫頁島是黑龍江口外的島嶼。 這些衛所都是隸屬於奴爾幹都司的軍政機關。 大明王朝還在此建立了永寧寺,樹立《敕修永寧寺碑記》和《重建永寧寺碑記》兩塊石碑,以記載管理當地之事。
  • 新疆自治區谷歌地球高程DEM等高線下載
    新疆現有47個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柯爾克孜、錫伯、塔吉克、烏茲別克、滿、達斡爾、塔塔爾、俄羅斯等民族,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新疆這個名稱,有另外一層意思。繼公元1878年左宗棠自阿古柏手中收復了新疆之後,1882年沙俄侵略者也被迫歸還了伊犁地區。於是,左宗棠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
  • 雅克薩之戰對於清朝:從結果上來看是大捷,從影響來看是慘敗
    中國封建社會末端的清朝,由於後半個世紀的歷史實在是太過屈辱,以至於清朝的每一場對外戰爭的勝利都變得尤為珍貴,值得吹捧。尤其是《尼布楚條約》背後的兩次雅克薩戰役,正在向遠東擴張的俄國碰上了處於康乾盛世的清朝,滿清統治者以強硬的手段維護了大國尊嚴,朝野上下也處於一片歡騰之中。然而,這場勝仗對清朝甚至接下來的中國歷史來說,並非是徹底的好事。
  • 為何說這次大遷徙不僅化解了清朝的危機,還改變了我國今後的格局
    但在清朝,有2500人冒著違抗禁令的風險大舉遷徙,並從此改變了清朝乃至整個歐亞大陸的形勢,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大遷徙背後所隱藏的秘密無論是秦漢,還是後來的唐宋元明清,每次改朝換代都伴隨著強制性的大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