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課本上,出於種種原因,中國歷史上每個大的王朝在發展過程中,都有大批普通人民從黃河、長江等地區向中國境內其他地廣人稀的地方遷徙,並把他們原住地的經濟、技術、文化等帶往遷入地,通過創辦學堂、傳播文化、同化社會風俗等方式,改造了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生活等方面的社會方方面面。
在清朝,乾隆皇帝統一了新疆之後,出於統治需要,同時為了防備沙俄的入侵,提出了向新疆移民的移民政策,清朝鼓勵內地特別是陝甘寧地區的居民向新疆移民。
從偏居一隅的莫斯科公國到統治範圍輻射歐亞的沙皇俄國,這是一個不斷對外侵略的發展史,自1856年沙俄自克裡米亞戰爭中失敗後,沙俄就將目光看向了清朝的統治範圍,虎視眈眈。
清政府與沙俄新疆移民背景與目的
1.清政府主要為新疆發展與建設考慮
清朝移民新疆是對歷代中央集權制度邊疆政策的延續和擴展,目的是為了鞏固邊防。清朝移民和屯田戍邊是緊密相連的,為了防線前移利益和對生產空間的渴望是清朝統一新疆的兩個動機,自乾隆統一新疆以來,為了解決因出兵新疆導致清政府內部的「嘉峪關外乃是人不足臣,地不可守」內部爭議。
清政府實行了移民政策:
①鼓勵內地人口向新疆流動,以緩解內地的人口壓力及因此所致的社會危機。
②努力使新疆做到自給自足。
③清政府還效仿漢唐等前代王朝統治西域之例,在新疆實行了各種類型的屯田政策。
自康熙以來,在部分地區實施兵屯,而後又逐漸實施了回屯,犯屯、民屯和旗屯,屯田的同時,大力發展新疆地區與周邊各地區特別是內地的經濟文化活動。清政府正是通過這各種政策的大力扶持,這種不遺餘力的扶持和建設是清政府移民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2、沙俄政府是以殖民思想為主導的政治移民
沙俄移民是具有殖民色彩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侵略,俄國皇帝彼得一世曾下諭旨:「哈薩克汗國雖為輕取妄動之草原民族,但唯此汗國為通向所有亞洲國家和領地的咽喉及大門。」在該項諭旨的指示下沙俄開始發起了侵吞哈薩克草原的行動。
通過不斷向哈薩克草原派兵,修建軍事堡壘,進行武力擴張,不斷擴大沙俄疆土,同時為了滿足守備長長的軍事防線和解決佔領區人口稀少的現狀,需要大量的人口。
因此沙俄帝國以俄國國內「土地資源匱乏」和「農村居住人口過密」問題以及哈薩克遊牧民族不能合理利用哈薩克草原土地的理由,大力向哈薩克草原發展移民。但是沙俄移民的真正理由是為了滿足本國貴族、地主、官吏對土地財富的貪婪欲望以及給農奴改革後發展起來的本國工商業開發新的原材料市場和商品傾銷市場。
與此同時,沙俄政府還批准新疆地區部分回民移居哈薩克斯坦,其目的在於瓦解中國新疆地區的團結與勞動力資源,以中國國內武裝來對付中國。
「從優安置政策」和「大俄羅斯主義」的對比分析
1、清朝移民新疆的政策變化
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在移民初期,清朝政府深受漢族王朝統治階級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想法影響,對在新疆本地少數民族的聚居區採取了較為消極的民族隔離政策,該政策在移民初期是為了防止移民與當地的民族「雜處」引發民族矛盾。
雖然這種政策優點是在短時間內避免了因民族、宗教等文化差異而帶來的民族間的矛盾,但是強化地區穩定卻忽視了對各個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一方面普通百姓在這種民族隔離情況下很難和政府駐疆大臣發生聯繫,所以也就對中央政府知之甚少。
另一方面民族隔離政策也很難讓駐疆軍隊和疆外移民和當地的居民成為一體,強化了各民族之間的差異性,這對清朝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認同感造成了阻礙,不利於移民後多民族的團結與清王朝的統一;此外,為了鼓勵各族人民移民新疆,清朝初期還對各民族的移民實行了從優安置政策。
清朝在招募到墾荒的移民時官方出錢資助、借給牲畜、代建房屋等優惠政策,新疆本地進行的局部人口遷徒,也由政府出面給予一定的資助。
2、沙俄政府的大俄羅斯主義政策
俄國政府則推行大俄羅斯主義政策,在政策和生活上扶持偏袒在哈薩克斯坦的俄羅斯移民,這不僅引起哈薩克斯坦原各民族人民的物質和精神遭受重大損失,同時也對沙皇政府殘陸統治激發了反抗之心,而且也成為了日後哈薩克草原各族人民和俄羅斯移民之間的仇恨。
俄國政府佔領哈薩克領土的策略,就是逐漸擴張邊界,同時,採取了向草原循序漸進,深入草原內地並佔用草原的政策,他們對哈克實行鎮壓和安撫一同實施的政策,使用軟硬兼施的手段,遷移大批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定居在哈薩克草原,逐步實現其統治哈薩克大草原的目標。
土耳其斯坦軍區總參謀長在他的論文裡公然地寫道:「我必須指出,總有一天他們自己會公開承認並心悅誠服於我們的事業,這完全是為了俄羅斯民族的利益,柯爾克孜(哈薩克)所佔有的土地並不是他們自己的土地,而是俄國的土地。俄羅斯在這裡的居民所建設的一切企業、機關或建築都是為了國家的需要,正如俄羅斯在奧倫堡草原修築了防衛堡壘之後將草原推移到更好的牧場和冬季牧場一樣,俄羅斯在這裡定居以後,應該將他們(指哈薩克原居民)擠出邊境或者是全部遷出」。
在移民徵集土地時,除了以武力沒收原住民「多餘土地」外,還通過同當地大地主一巴依談判的方式,1910年沙俄政府通過了一部法律,規定遊牧民向沙俄在當地的移民基金會上交多餘的「土地」-哈薩克人遊牧的草原、現成的耕地和灌溉設施都被沒收,將本地土著上交後的多餘土地改建為移民區,被分配給俄國移民,並在土地佔有、稅收和服兵役等方面對移居哈薩克草原的俄國人提供了長期的免稅、免服兵役等優惠待遇。
對於俄國當地移民可通過貸款的方式獲得物質幫助,購買初來殖民地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如免費農具、牲畜等。哈薩克草原當地民族居民不僅沒有權利享受這些服務,而且還要要繳納帳篷稅等各種賦稅,負擔各種勞役如:修路、架橋、建築、要塞修建、運輸物資以及為俄國殖民屯田、修築水利設施等。
清朝與沙俄的移民民族組成結構不同
1、大清朝以新疆本地人為主,多民族結合的相互依存。
清朝時期在新疆屯墾的移民是由包括漢族在內的疆內和疆外的多個民族構成的。清政府時期新疆的移民主要有兩種來源,一部分是新疆境內局部人口遷移,也就是清朝時期所說的「回屯」,新疆北部地區長期處於戰亂,大約只有6萬人口,而南疆的維吾爾人有25萬,出於整合勞動力分布的需要,清朝把大批的維吾爾族農民遷到北疆的伊犁進行屯墾。他們的遷入改變了維吾爾人一直以來都居佳在新疆南部的格局。
一方面解決了北疆民族長期從事遊牧工作而不會種地的現狀,另一方面也使北疆遼闊的土地得到了利用。另一部分是從我國內地遷入的疆外民族,清朝初期,沙俄侵略佔領清朝西北邊疆地區準格爾汗國的大片土地。威脅著清朝西北邊疆地區防務的安全。這一事件使清政府清楚的認識到西北邊疆地區發生的重大政治變化,立馬入手從東北,內蒙古等地向西北邊疆遷入官吏和兵丁。
此外因為軍事需要又將大批的漢族綠營兵派駐南疆。還有一部是回歸祖國的蒙古人,根據他們世代遊牧的特點,清政府把他們安置在新疆北部和南部的遊牧區。這些移民的到來不僅增加了新疆的民族成分和人口,而且從此以後新疆的十三個民族主要分布格局基本形成。
2、俄國以本國移居居民為主,對土著形成統治關係。
俄國政府為了鞏固所徵服的哈薩克土地,為了擴大在這裡俄羅斯的影響和勢力,沙俄在哈薩克草原移民是以俄羅斯人為主。
由於哈薩克草原佔領是沙俄政府通過軍事徵服的手段,對原本獨立的哈薩克斯坦民族進行侵略擴張的結果。因此為了鞏固新擴張而來的土地,沙皇最早是派他的御用急先鋒哥薩克騎兵進入這一地區的,這樣既達到了利用哥薩克騎兵對新徵服土地的軍事控制,又能防範哥薩克人他們進入莫斯科以東地區生事。
其次主要是移民俄羅斯本地農村人口和來自小俄羅斯(烏克蘭的舊稱)的烏克蘭人。他們大多是農民以及因種種原因被通緝的人,政府將他們大批遷移到在哈薩克草原上被搶佔的土地上,因為這些俄國移民對沙皇政府是有很大好處的。
首先可以鞏固被佔領的土地,使其俄國化,其次可以從那裡掠奪大量的財富。和清朝在新疆的移民不同,新疆各民族人民在長期的共同發展基礎上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密切關係,而對哈克草原的土著居民來講不論是俄國人還是烏克蘭人都是外族,這些外來民族和哈薩克草原上的土著民族之間經常發生爭議,甚至戰爭。
清朝和沙俄向邊疆的移民結果不一樣
1、清朝移民後新疆經濟、文化、政治、人口取得較大發展。
因為清政府在新疆北部的大力發展的移民屯墾政策的執行,讓新疆北疆的人口增長迅速,站在整體戰略的立場上也是如此。清政府1902年針對新疆地區有較全面人口統計數字,全疆人口1760年人口的38萬增加到206萬,增加了5.4倍。其中維吾爾人口超過157萬,增加了5.3倍。通過開墾土地讓北疆的耕地面積增加,促進了社會經濟發生了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幾千年來北疆落後於南疆的局面。
同時大批移民進入北疆,加強了內地與新疆的聯繫,為近現代新疆民族成分多樣化以及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奠定了基礎,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趨勢。清朝初期新疆政治格局基本穩定。
2、俄國在哈薩克草原殖民主義的實現,社會矛盾的激化。
大批俄羅斯移民的到來改變了哈薩克草原地區居民民結構和土地分配格局,也改變了當地居民的經濟文化生活。被政府強行剝奪的土地不僅僅是牧場,而且也有少數是哈薩克人和吉爾吉斯人的農耕地,他們的被當地管理者粗暴的趕出家園,它直接侵犯了當地民族的利益。
結果數十萬的哈薩克人和吉爾吉斯人離開家園,其中有一部分土著來到了中國。其中大量的土地剝奪再加上俄國政府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政策,致使當地居民生活水平低下,苦不堪言,這樣也激發了當地的社會矛盾,引發了多起反對俄國統治起義,但都被殘酷鎮壓。
經過沙俄政府上百年的經濟剝奪和政治壓迫逐漸使哈薩克斯坦的經濟和社會結構受到破壞,致使這個遊牧民族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結構枯竭殆盡,滿足了俄國政府官僚地主們們貪婪的欲望,也促進了俄國正在萌芽時期的資產階級發展。
移民初期的俄國帝國雖然落後於西歐的眾多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它在經濟和文化上卻遠遠超過哈薩克草原上的土著居民哈薩克人,所以它的殖民侵略是文明程度對較高文明對較低文明的民族的變革和同化。從正面立場上來看,俄國的侵略殖民也帶來了歐洲先進的生產方式,客觀上為該地區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科學技術,對該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總結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清朝在新疆和沙俄在沙俄在哈薩克草原的移民的基本出發點是不一樣的,清朝的移民屯墾主要是為了維護穩定,防衛邊疆,也容易被當地居民接受。沙俄則不同,它的移民政策主要是為了滿足對外擴張的需要,是強制、壓迫其他民族的殖民,遭到了當地居民的反抗。
參考文獻:
1、《中國歷代治理新疆國策研究》
2、《滿族研究》
3、《徵服中亞史》
4、《中亞地緣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