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何在清朝鼎盛時期,放棄貝加爾湖?

2020-11-24 付方言yan

貝加爾湖地區風景迤邐,非常漂亮,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泊,被譽為「西伯利亞明珠」,是漠北草原的後花園,曾幾何時,這塊地方還是中國的領土,而如今,中國國民卻只能在他人的國土上領略「異域風情」。在清朝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統治的強盛時期,貝加爾湖被清政府拋棄了,先是同沙俄籤訂了《尼布楚條約》,後來又是《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永久地承認了沙俄對於貝加爾湖地區的所有權,在強盛時期放棄領土,在我們現在看來是不可想像的,但統治者或許有自己的考量。對貝加爾湖的管控中國對於貝加爾湖的認識要遠遠早於今天的俄羅斯,從漢代開始,在這裡繁衍出沒的丁零人與匈奴人就進入了中原王朝的視野,傳說蘇武曾經在此(中國古時候稱貝加爾湖為北海)牧羊十九年,孤身守望漢家氣節。

後來漢武帝的大將霍去病封狼居胥,搞得匈奴漠南無王廷,但是漢代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接管貝加爾湖,仍然被逃到漠北的匈奴人控制,接著又是鮮卑、柔然、突厥輪番掌控,一直到唐朝初期滅亡了東突厥在漠北設立了燕然都護府,貝加爾湖才直屬於唐王朝的管轄之下。唐帝國沒落後,貝加爾湖地區得而復失,幾經易手,直到十三世紀,成吉思汗與他的子孫成為了世界的徵服者,貝加爾湖才第二次被直接統治,朱元璋推翻元朝後,漠北一直被北元的勢力所割據,隨後又被韃靼和瓦剌所控制。後來清朝以滿蒙聯盟為基礎入主中原,貝加爾湖地區的蒙古部落與漠北、漠南及漠西的蒙古部落一起進入清王朝統治下的滿蒙漢大家庭中,貝加爾湖第三次受到了中央政府的管轄。

沙俄踏足貝加爾湖然而就在此時,逐漸強大的北極熊沙俄的腳步就開始踏足西伯利亞,不斷地向這些地區的蒙古部落的集聚地進行偵查與滲透,步步蠶食他們的土地。公元1661年,沙俄在貝加爾湖西岸建立了行政機構及軍事設施,而此時的清王朝卻在混亂的三藩問題中難以抽身,只能坐視沙俄對貝加爾湖的實際佔領。公元1689年,康熙皇帝派索額圖與沙俄進行邊界談判,康熙給出了這次談判的大致要求,就是以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的一河一溪都是我方之地,不可少之於沙俄,康熙只主張要求貝加爾湖以東的土地,對於以西的土地隻字不提實際也就默許了沙俄的佔領。

對於本次談判,清王朝本來是有勝算的,此時勾結沙俄的噶爾丹發動叛亂,漠北蒙古的中心城市庫倫陷落,清朝控制下的外蒙地區遭受了重大的戰略危機面臨著被噶爾丹和沙俄兩面包圍的局面。這一突如其來的事件讓清王朝的談判局面急轉直下,非常的被動,此時的康熙皇帝考慮到西北戰局,希望儘早與沙俄劃定國界,騰出手來好對付噶爾丹,故一再做出了重大的讓步將貝加爾湖周邊地區當作了隨意處置的棄子。然而沙俄仍不滿足,在談判過程中,不斷地向索額圖施壓,提出以黑龍江為界,索額圖據理力爭,雙方僵持不下,後來沙俄以武力相威脅恐嚇索額圖,索額圖在無奈之下,只得一退再退,選擇保住康熙的底線交差了事,最後與沙俄籤訂了劃定東部邊界的《尼布楚條約》,後來在1727年(雍正五年)與沙俄籤訂了《布連斯奇.恰克圖條約》,最終將美麗的貝加爾湖拱手讓與他人。

康熙放棄貝加爾湖的考量在《尼布楚條約》中,與其說是康熙將貝加爾湖讓給沙俄,還不如說這是一種主動的戰略放棄,至於清政府為何這樣做,其實也很簡單。首先,在整個的歷史進程中,貝加爾湖的歸屬性並不強,由於它離中原太遠,在當時落後的交通和通訊條件下,清政府要想完全實現對它的管控其實是很難的,說不定它時不時的還會出現內部反叛的事情,分散清政府的精力。其次,貝加爾湖地區氣候條件惡劣,很少有人在那裡居住,並不是富足之地,對於當時的清政府來說,就是一文不值的不毛之地,不具備奮力爭取的價值。還有,準噶爾的叛亂把清政府搞得焦頭爛額,這裡居住著鮮卑和其他很多的少數民族,他們的危險性很高,清政府希望能儘早的從跟沙俄的僵持中脫身出來,早日劃清界限,能更多地集中精力去處理棘手的準噶爾叛亂,如果在當時分散了精力,這兩個地方很有可能都保不住。

作為皇帝,領土當然是越多越好,不過當時康熙皇帝的主要精力還是要平定準噶爾維護國家統一,與沙俄的關係還是維持穩定的局面就好,所以不願意繼續與其對峙下去,寧願犧牲一塊「不毛之地」來換取和平。

相關焦點

  • 康熙為何在清朝鼎盛時期,放棄貝加爾湖?3大原因令人佩服
    最後一點就是:清朝在康熙時期雖然軍力上達到了鼎盛,但政治上還不是十分穩定,畢竟入主中原僅僅百年,內部還有很多不穩定因素存在。 在中國古代,一直有著「四海昇平」之說,說起它的由來,是因為古代中國確實有著東、西、南、北,四大海域,只是與現在人們印象裡的四海有些許不同。
  • 為什麼有人說唐朝鼎盛時期領土看著比清朝大,實則比清朝小很多?
    即使是清朝也只有在鼎盛時期(乾隆、嘉慶時期)的1316萬平方公裡的略微超過了鼎盛時期的唐朝版圖,題目中這個小很多又從何說起呢?況且唐朝時吐蕃不包含在國土範圍內,所以唐朝在西部中亞、北部邊界、南部交趾以及東部的朝鮮半島控制區域都大於清朝控制範圍。什麼叫看著的大?那是真的很大,只不過邊疆地區多實行以都護府形式存在的羈縻政策,控制力度不是那麼強大罷了。
  • 貝加爾湖是淡水湖,為何生活著海豹?它們是靠什麼活下來的?
    貝加爾湖是目前人類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處於西伯利亞南部布裡亞特共和國的伊爾庫茨克州境內,而它實際上和中國,也有著不小的淵源和讓人感到唏噓的歷史,在古代的時候,這裡曾經被中國曆朝歷代稱之為北海、柏海、小海、菊海、於尼陂、柏海兒湖、白哈爾湖等多個稱呼,西漢時期,它是匈奴的土地,蘇武曾經被放逐到這裡牧羊
  • 為什麼兩次雅克薩之戰清朝都打贏了,康熙帝還是要把尼布楚割讓出去
    因為歷史上,中國和西伯利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清朝時期,中國丟掉了西伯利亞大片的土地。即使是被認為平等條約的《尼布楚條約》,實際上中國也割讓了貝加爾湖、尼布楚等領土。很多人感到奇怪,清政府為何要放棄尼布楚等大片土地? 清朝前期,清朝控制著貝加爾湖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直至庫頁島的遼闊土地。
  • 貝加爾湖淡水資源佔全球20%,距海2千多公裡,卻為何有海洋生物?
    眾所周知貝加爾湖就是我國歷史上四海之一的「北海」,曾為我國北方遊牧民族主要活動地區,並留下了「蘇武牧羊」的佳話。由於歷史原因,在1869年(聖祖康熙二十八年)清朝政府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定的第一份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中,包括貝加爾湖在內的廣大地區被劃給了俄羅斯帝國。
  • 清朝最有為的皇帝:不是康熙乾隆,若照他路線走,清朝不止二百年
    清朝最有為的皇帝:不是康熙乾隆,若照他路線走,清朝不止二百年清朝是從後金過渡而來,從後金建立,到清朝滅亡,一共經歷了12位皇帝,其中10位皇帝是大統皇帝,坐朝北京,統治全國。在這12位皇帝中,誰是最開明的皇帝呢?是康熙還是雍正?
  • 貝加爾湖是不是清朝弄丟的?看完這段歷史,你就明白了!
    提到貝加爾湖,很多人會想到那裡曾經是中國的土地,被清朝給弄丟了。那麼,貝加爾湖是不是清朝弄丟的?看完這段歷史,你就明白了! 公元1世紀後,外貝加爾先後活躍著鮮卑、高車、鐵勒等部,漢朝時期南匈奴在呼韓邪單于領導下,復立庭於今鄂爾渾河西岸喀喇巴爾嘎遜地方,統治匈奴及其所屬各部,並上書朝廷自請「世世保塞」茹為漢守衛北方領土,匈奴成為漢王朝的屬部,其統治下的包括貝加爾湖地區在內的北方領土是漢王朝的屬地。
  • 清朝滅亡一點不冤,看看康熙皇帝的一道聖旨,滅亡是遲早的事
    現如今人們對於清朝基本都是非常了解的,只不過大家更為熟悉的是清宮劇,在這樣的電視劇中人們依然可以學習很多歷史知識。不過很多內容是沒有通過清宮劇展現出來的,大部分內容依然是記載在史書中。康熙畫像清朝時期出現了很多耳熟能詳的皇帝,比如說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等,從乾隆帝之後,清朝就走了下坡路。
  • 1600萬噸黃金沉入貝加爾湖,為何無人打撈?專家道出實情:不敢
    因此各個國家也非常的重視它,一聽說哪裡有黃金,肯定會吸引大量的人前去打撈,但有個地方非常的特別,1600萬噸黃金沉入貝加爾湖,為何無人打撈?專家道出實情:不敢,這究竟什麼原因呢?說到貝加爾湖,幾乎位於亞洲中心,目前處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在布裡亞特共和國和伊爾庫茨克州境內。它的長度為636公裡,最大寬度為81公裡,海岸線長度為大約2千公裡。
  • 古代嬪妃有宮女伺候,為何還要太監?因為有3件事宮女想做做不了
    喬家大院如此富裕,為何日軍侵華時卻不敢打劫?康熙為何在清朝鼎盛時期,放棄貝加爾湖?3大原因令人佩服參考資料《清史稿》《漢唐史論稿》等題/古代嬪妃有宮女伺候,為何還要太監,
  • 歷代王朝中,為何只有清朝不立太子,看完發現清朝統治者真聰明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王朝都是有太子的,有些王朝就沒有太子,比如清朝。清朝是所有的封建王朝中唯一不立太子的王朝。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這是清朝的前身。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清朝正式出現。1644年,清軍入關,開始統治中原地區。1912年,清帝遜位,清朝正式滅亡。從努爾哈赤開始到溥儀結束,清朝一共有12個皇帝。按理說會有很多太子的,不過清朝卻非常特殊,幾乎沒有太子。
  • 康熙皇帝心中永遠的噩夢——論天花惡疾在清初時期的肆虐及預防
    清朝時期,尤其清朝入關以後,清朝皇室成員的最大噩夢並不是中原地區的強力反抗,也不是皇位傳承過程中的勾心鬥角,而是肆虐在北方地區的天花病毒。在清朝皇室成員中,單就皇帝而言,12位清朝帝王中就有4位得過天花惡疾,其中順治皇帝和同治皇帝直接死於天花;康熙皇帝和鹹豐皇帝雖然僥倖逃過一劫,但在他們的臉上都留下天花肆虐過後的痕跡——麻子,並伴隨其一生。
  • 深藏在貝加爾湖的秘密,到底是人間慘劇還是治癒天堂?值得一探!
    試想,清晨起來推開窗向外望去,看到一望無際的藍天,清新的空氣,鳥語花香,好像進入仙境一般,眺望遠處的貝加爾湖,靜靜地湖面讓人的心裡無比放鬆。望著碧藍的湖面,引起無限遐想,這麼寧靜的貝加爾湖到底有何秘密呢?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它和我們祖國有著太多的淵源,在漢代時這裡被稱為「北海」,是世界上年齡最大的湖,也是世界第七大湖,它的形狀呈月形,十分漂亮。
  • 中俄雅克薩之戰的較量,《尼布楚條約》對清朝是否公平?
    清朝建立初期,主要目標是入住中原,面對沙俄的東侵也顧不上。沙俄也時常騷擾清朝的外興安嶺邊境,一開始清朝只是忍讓,但沙俄得進寸尺,騷擾越來越頻繁。到清朝基本統一中原後,清朝有力量抽掉出來對付沙俄。最終兩國決戰於雅克薩城,而沙俄的統治者是彼得大帝,清朝的是康熙皇帝,這是兩者間的較量。 其實《尼布楚條約》對清朝來說是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是領土的丟失。
  • 假若康熙傳位於他,清朝很可能成超級大國,八國聯軍恐怕不是對手
    ——康熙 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在清朝的康雍乾時期,康熙開創了盛世,雍正改革了康熙留下的弊端,乾隆則是將自己父親和爺爺的基業發揚光大。這三位皇帝也一直是清宮戲當中的主角,大部分的清朝歷史電視劇都圍繞著這三位皇帝而展開。 康熙絕對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君主,彼時的清朝才剛剛入關不久,統治還不夠鞏固。
  • 清朝抗擊天花三百年,已經取得重大成果,為何同治還是死於此病?
    既然,同治皇帝死於天花,為何清朝史官卻沒有公開說明呢?原因就是,清朝的皇帝死於天花比死於梅毒還丟人!看看清朝統治者三百年的抗擊天花歷程就可以知道,同治皇帝死於天花是有多麼丟人了。滿族人在東北時不得天花,為何入關之後就大面積爆發了?
  • 收復臺灣以後,施琅想進攻日本,為何康熙皇帝不同意?
    施琅是我國的民族英雄,他在清朝康熙年間,通過一系列海戰收復臺灣。為我國統一大業和確定基本的領土版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施琅在收復臺灣以後,曾經向康熙皇帝上奏,希望趁著士氣大振,進攻日本,徹底解決自明朝以來倭寇的危害。
  • 康熙誅殺的崇禎三太子到底是何人?朱慈煥為何躲藏64年才被發現?
    但是64年之後,也就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的九月份,康熙帝卻下令處死了一個被稱為三太子的人,這一事件也因此成為了明末清初的歷史懸案。被處死的這個人據說是朱由檢的三皇子朱慈煥,康熙處死他的時候他已經70多歲了,此時距離明朝滅亡已經過去了64年。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裡,他是如何逃過清朝搜查的?又為何在古稀之年引來殺身之禍,不得善終?
  • 打了勝仗,卻失了土地:清朝為何承認西伯利亞歸沙俄?
    建國後,羅斯公國即開始對外擴張,於882年佔領第聶伯河中遊的基輔城,隨即把首都遷到基輔,開始了基輔羅斯公國時期。至公元10世紀末,基輔羅斯公國達到鼎盛時期,成為東歐強國。之後開始衰退,在11世紀中葉分為十八個公國,陷於封建混戰。13世紀初,基輔羅斯及東歐的眾多公國被蒙古大汗拔都(成吉思汗之孫)建立的欽察汗國(金帳汗國)所徵服,成為其附庸。
  • 清朝科技落後?康熙有一臺計算器,可以計算複雜的數學題
    讀過歷史的都知道,晚清政府腐敗落後,科學技術落後西方國家數百年,人家早已是堅船利炮,而我們仍然是大刀長矛,這直接導致了清朝的滅亡,造成了近代中國長達一個世紀的屈辱歷史,究其原因是當朝統治者不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不過有一人例外,那就是康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