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雅克薩之戰的較量,《尼布楚條約》對清朝是否公平?

2020-12-01 騰訊網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和歐洲國家沙俄籤訂的第一個條約。說到條約,就會讓人想起之後籤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畢竟那些條約對中華民族近代史影響太深了,作為清朝和沙俄籤訂的第一個條約,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其影響很深,它劃定了中俄東段邊境界線,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屬於中國。但這些都被後來的沙俄給侵佔了。

而《尼布楚條約》是和雅克薩之戰分不開的。雅克薩之戰爆發於1685年,到1689年結束,是清朝對沙俄入侵進行的反擊戰。在軍民的共同努力下,清朝贏得雅克薩之戰的勝利。而沙俄是如何進行擴張的?整個西伯利亞是如何被沙俄收入囊中的?

早期的沙俄,只是歐洲東北地區的一個小公國,叫基輔羅斯,民族屬於東斯拉夫人。曾經在金帳汗國的統治下,而金帳汗國是蒙古帝國分裂後出現的一個汗國,屬於蒙古族後裔。到14世紀末,莫斯科大公國出現,便脫離金帳汗國的統治。脫離金帳汗國的統治後,開始崛起之路,之後進行一系列的擴張。

1533年,沙俄完成了歐洲整個東北地區的統一後。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幾個汗國,都成了沙俄擴張的絆腳石。到1552年,沙俄打敗喀山汗國,勢力進一步擴大,到1556年時,沙俄又消滅阿斯特拉罕汗國,到1581年,沙俄的跨過烏拉爾山脈,入侵西伯利亞。1598年,沙俄佔領了西西伯利亞上的鄂畢河。

1619年,沙俄進入葉尼塞河流域,勢力伸進到中西伯利亞,在葉尼塞河上遊建立一個據點:葉尼塞斯克城。1632年,沙俄又順利越過中西伯利亞,到達中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的勒拿河,進入東西伯利亞地區,很快,沙俄就達到黑龍江流域。到1800年,沙俄就佔領亞洲北部,中亞地區也遭到沙俄的入侵,很快就被納入沙俄的版圖中,這種無止境的擴張,帶來的是殘酷的殺怒,給其他民族帶來巨大的災難。

在向東擴張的同時,沙俄也向西擴張,從1640年至1667年,沙俄向西擴張並沒有向東那麼順利,西部的國家比東部的部落強大多了,哪有那麼容易。最終在1667年,沙俄就停止向西擴張,專注向東。這也就是沙俄為什麼東擴那麼容易的原因。遇到強國根本就無法擊敗,直到進入近代,憑著強大的國力才成為重要的一員。

當沙俄東擴到黑龍江流域時,免不了要和清朝接觸。清朝建立初期,主要目標是入住中原,面對沙俄的東侵也顧不上。沙俄也時常騷擾清朝的外興安嶺邊境,一開始清朝只是忍讓,但沙俄得進寸尺,騷擾越來越頻繁。到清朝基本統一中原後,清朝有力量抽掉出來對付沙俄。最終兩國決戰於雅克薩城,而沙俄的統治者是彼得大帝,清朝的是康熙皇帝,這是兩者間的較量。

其實《尼布楚條約》對清朝來說是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是領土的丟失。由於太過急於籤訂,原本清朝提出的邊界線並不是外興安嶺,而是勒拿河一貝加爾湖一線,由於準噶爾汗國的入侵,清朝只能做出讓步,邊界線變成了以外興安嶺一烏第河為界。就這樣,東西伯利亞和貝加爾湖東部地區與中國擦肩而過。而蘇聯時期,他們的專家認為這是對沙俄的不公平,我們還說對我們不公平呢,沙俄作為入侵者,永遠滿足不了他的胃口。

而雅克薩之戰後,清朝急於求邊境穩定,便和沙俄籤訂《尼布楚條約》,這又是什麼原因?

主要清朝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雖然清朝統一全國大部分,但並沒有統一全國,西域還有一個強大的敵人準噶爾汗國。正是有他的存在,導致清朝急於籤訂條約,失去大量的領土。就這樣,清朝和準噶爾汗國結下仇恨,接下來就是康熙三徵準噶爾,還有後來的雍正、乾隆,歷經三個帝王,一直堅持消滅準噶爾。直到乾隆年間,準噶爾汗國被清朝滅掉,最終統一西域。

還有內部的原因,清朝初期,民間的反清勢力猖獗,明朝殘餘勢力還沒消滅,吳三桂起兵造反,臺灣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等,在這些內亂問題上,清朝並不希望與沙俄為敵,如果和沙俄為敵,這樣容易拖垮清政府,對清朝不利。因此,急於籤訂條約,只要東北地區穩定,清朝就有機會來消滅這些問題。因此《尼布楚條約》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於清朝統一全國,穩定政權的條約。

《尼布楚條約》的籤訂,開始了中國和世界國家以條約來制定邊界的開端。不管怎麼說,這也是一次對中國不平等的條約,雖然沒有造成實際上的損失,但也間接失去了貝加爾湖東部領土,還有東西伯利亞地區。對於東北失去的領土,將來還不知道能否要的回來,如果能,那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見證。

相關焦點

  • 乾隆朝滿洲文檔案中的雅克薩與尼布楚
    摘要:康熙二十八年( 1689年),第二次雅克薩戰爭勝利之後,中俄籤訂了《尼布楚條約》,以法律形式確立了中俄東段邊界。在《中俄尼布楚條約》籤訂的百餘年後,乾隆帝指示黑龍江將軍明亮不必貿然增設卡倫,且依舊舉行巡邊活動。
  • 尼布楚冰與火之歌:康熙大帝贏得雅克薩戰爭,輸掉的卻是百年國運
    《中俄尼布楚條約》界定了中俄合法邊界,中國東北疆域獲得了長久的安寧。 歷史上評價毀譽參半。 但有一點不爭的事實:條約籤訂之後,貝加爾湖以東,富庶的尼布楚地區被沙俄侵佔,清朝喪失四十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
  • 為什麼兩次雅克薩之戰清朝都打贏了,康熙帝還是要把尼布楚割讓出去
    因為歷史上,中國和西伯利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清朝時期,中國丟掉了西伯利亞大片的土地。即使是被認為平等條約的《尼布楚條約》,實際上中國也割讓了貝加爾湖、尼布楚等領土。很多人感到奇怪,清政府為何要放棄尼布楚等大片土地? 清朝前期,清朝控制著貝加爾湖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直至庫頁島的遼闊土地。
  • 為什麼會有「中俄待議區」?
    雅克薩之戰。因此在討論中俄待議區的問題以前,首先要對雅克薩之戰以及《尼布楚條約》的籤訂過程和內容有所了解。第一次雅克薩之戰雅克薩之戰是中俄圍繞雅克薩城進行的爭奪戰。1665年冬季,切爾尼戈夫斯基佔據並重建了雅克薩城,並以此為基地,招兵買馬,壯大勢力,為清朝的邊疆帶來了不小隱患。
  • 雅克薩之戰對於清朝:從結果上來看是大捷,從影響來看是慘敗
    中國封建社會末端的清朝,由於後半個世紀的歷史實在是太過屈辱,以至於清朝的每一場對外戰爭的勝利都變得尤為珍貴,值得吹捧。尤其是《尼布楚條約》背後的兩次雅克薩戰役,正在向遠東擴張的俄國碰上了處於康乾盛世的清朝,滿清統治者以強硬的手段維護了大國尊嚴,朝野上下也處於一片歡騰之中。然而,這場勝仗對清朝甚至接下來的中國歷史來說,並非是徹底的好事。
  • 雅克薩之戰,清軍藤牌兵大顯神威打得俄軍幾乎全軍覆沒
    雖然遭到中國軍民的堅決反抗,由於當時正處在明朝末期,明朝與後金也就是清朝處於戰爭狀態,雙方都無暇顧及當時絕對處於偏遠地區的黑龍江流域。於是俄羅斯乘機在西伯利亞東部的勒拿河流域,建立雅庫茨克城,作為南下侵略中國的主要基地。雅克薩位於黑龍江上遊的北岸,今漠河縣境內的額木爾河口對岸俄羅斯境內,地扼水陸要衝。「雅克薩」是滿語的音譯,意譯為「河岸坍塌成半圓形的河灣子」。
  • 打了勝仗,卻失了土地:清朝為何承認西伯利亞歸沙俄?
    雅克薩之戰:1685年5月,清軍約3000人在都統彭春的率領下,向據守雅克薩城的俄軍(450人)發起攻擊。由於兵力懸殊,俄軍傷亡慘重,勢不能支,被迫乞降,俄軍總指揮託爾布津遣使要求在保留武裝的條件下撤離雅克薩。得到彭春同意後,俄軍撤走,清軍平毀了雅克薩城。此為第一次雅克薩之戰。
  • 滿洲裡對中俄陸運意味著什麼?
    滿洲裡口岸是我國最大的陸路口岸,中俄之間貿易往來頻繁,兩國間65%的陸路商品運輸是通過滿洲裡口岸出入的,這裡是對俄交流的重要窗口。滿洲裡因此收穫很多美譽,如東亞之窗,歐亞第一大陸橋重要、最快捷的國際大通道等等。
  • 滿清的罪惡:此人籤訂此條約主動喪失1000萬領土,開了割地的先河
    1689年9月7日(清康熙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四日),中俄兩國籤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條約共六款,明確規定中俄兩國東段邊界以外興安嶺(即今斯塔諾夫山脈)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界,凡嶺南一帶土地和流入黑龍江的河川,全屬中國;以北一帶土地及河流,全屬俄國,烏第河流域劃為待議地區
  • 康熙為何在清朝鼎盛時期,放棄貝加爾湖?3大原因令人佩服
    最後一點就是:清朝在康熙時期雖然軍力上達到了鼎盛,但政治上還不是十分穩定,畢竟入主中原僅僅百年,內部還有很多不穩定因素存在。 在中國古代,一直有著「四海昇平」之說,說起它的由來,是因為古代中國確實有著東、西、南、北,四大海域,只是與現在人們印象裡的四海有些許不同。
  • 清朝為什麼被歐美視為列強呢 只因和這一場戰爭有關
    此前,在長達50年的時間內,中國無暇顧及俄羅斯人在黑龍江沿岸的入侵活動,一方面清軍與大明以及南明政權作戰,另一方面以吳三桂為首的清朝三大藩王叛亂。如此,縱容了俄羅斯人的入侵行徑。 公元1650年,俄羅斯人哈巴羅夫侵佔了黑龍江省漠河市以東黑龍江北岸的雅克薩地區,世居此地的達斡爾族敖拉氏,不堪其擾甚至殺害,被迫遷到嫩江流域。
  • 康熙朝的雅克薩大捷,真實戰況是怎樣的?
    清朝初年,迫於形勢,朝廷儘量克制,並對沙俄以禮相待。康熙曾兩次接見沙俄使者,召至御前賜酒賜茶,期待與沙俄握手言和。 與此同時,康熙特遣隨從侍衛關保前往雅克薩軍營,穿諭諸將: 「兵,兇器;戰,危事,古人不得已用之。
  • 可不是雅克薩之戰!
    一般人一談到滿清與俄羅斯的第一次對決,都會想到清朝與沙皇俄國籤訂尼布楚條約的雅克薩之戰。然而此戰並非滿清與沙俄的第一場戰爭。1652年4月3日(俄歷三月二十四日)清軍與沙俄在黑龍江流域的烏扎拉村爆發了戰鬥。或許因為這場戰鬥的過程實在難以啟齒,清方史料僅有少許記載,更多的細節需要查詢俄方的資料。
  • 雅克薩城居民的後人去哪了?還有500多人,北京、長春都有!
    熟悉清朝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雅克薩戰役。正是清政府打贏了這場戰爭,才迫使沙俄帝國籤訂了《尼布楚條約》。不過,後來雅克薩也被沙俄掠走。那麼,原來居住在雅克薩的中國人去哪了?雅克薩舊景雅克薩在通古斯語中的意思,是河流衝刷形成的河灣。那裡,本是索倫部達斡爾人的領地。
  • 地圖看世界;苦寒之地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名源自蒙古語「西波爾」(泥土或泥濘的地方),意為「寧靜之地」 ,今皆賦役之,比於內地。」 e,17世紀外東北地區納入清朝版圖,17世紀前期俄羅斯入侵外興安嶺和以北地區,清康熙帝組織軍民抵抗1685
  • 康熙為何在清朝鼎盛時期,放棄貝加爾湖?
    在清朝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統治的強盛時期,貝加爾湖被清政府拋棄了,先是同沙俄籤訂了《尼布楚條約》,後來又是《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永久地承認了沙俄對於貝加爾湖地區的所有權,在強盛時期放棄領土,在我們現在看來是不可想像的,但統治者或許有自己的考量。
  • 周星馳《鹿鼎記》中的虎頭帽,見證大清雅克薩之勝和鴉片戰爭慘烈
    翻閱史料才得知,原來這處鏡頭並非導演的胡編亂造,它確實源自清朝的一支特種部隊--虎衣藤牌兵。而螢屏上那頂讓觀眾笑出內傷的虎頭帽,既是這支特種部隊的秘史,也是大清帝國走向衰落的緣由。林興珠是福建人,早年追隨鄭成功反清復明,後來率軍歸降清朝,又在平定「三藩之亂」中立下戰功,其人素有謀略,深得康熙的信任。公元1684年冬天,康熙召見林興珠,商討抵抗沙俄火器之法,林興珠向康熙推薦了虎衣藤牌兵這一兵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