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兩次雅克薩之戰清朝都打贏了,康熙帝還是要把尼布楚割讓出去

2020-12-01 騰訊網

西伯利亞位於中國北部,是一片廣袤的土地。總面積近1300萬平方公裡,佔俄羅斯總面積70%以上,比加拿大的面積還要大。西伯利亞不僅面積大,而且資源豐富,是一塊風水寶地。世界許多國家都很豔羨,中國人更是如此,甚至可以說是耿耿於懷。

因為歷史上,中國和西伯利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清朝時期,中國丟掉了西伯利亞大片的土地。即使是被認為平等條約的《尼布楚條約》,實際上中國也割讓了貝加爾湖、尼布楚等領土。很多人感到奇怪,清政府為何要放棄尼布楚等大片土地?

清朝前期,清朝控制著貝加爾湖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直至庫頁島的遼闊土地。也就是說,在俄國人到來前,清政府只是控制了西伯利亞東南部。如果說是清政府丟掉了西伯利亞,這是不準確的,只能說丟掉了西伯利亞的一小部分。但是,為什麼要丟掉一小部分?

實際上,早在順治在位時,清俄雙方就在1646~1660年期間多次爆發衝突。戰爭多以清軍的勝利而告終。然而沙俄侵略者並非退兵,反而增派600人為支援,繼續盤踞在雅克薩城內伺機反撲。這才徹底激起康熙憤怒,並於1686年7月開始圍困雅克薩城長達數月之久。城內800餘名俄軍士兵死傷至只剩66人,俄國統治者才慌忙求和。

這時問題出現了,在軍隊人數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清軍為何攻城不下呢?其實,在那個時候,清軍裝備與西方軍隊的差距便凸顯出來了。清軍的步兵火器只是在明朝的基礎上做改良,並沒有出現實質性的進步。當火器已經普遍裝備俄軍時,清軍卻仍在大量使用弓箭等冷兵器。而被稱為「國之利器」的紅衣大炮,實際上也是處於倒退的。明末紅衣大炮出現在戰場上時,其巨大威力引起清朝統治者驚嘆。清軍不僅利用其攻破數座城市(大炮直接將城牆轟塌),還依仗它攻破了李自成軍隊據守的天險潼關。而清軍攻雅克薩城時,所謂的紅衣大炮已從明末的24磅炮退化到只有6磅。正如郎坦所說,俄軍的防禦工事僅僅是「木城」,清軍尚且久攻不下,可以看出清軍戰鬥力已經退化到何等程度了。

另外,在當時的背景下,歐洲各國都在忙著各種改革,利用先進的武器裝備軍隊,與俄國瘋狂的陸上擴張相對應的是,歐洲列強開始在海外開闢一個又一個殖民地。而以佔據絕對優勢兵力、又是主場作戰才勉強取勝的清朝,卻因為這一場「慘勝」更加堅定了「天朝大國」的信心,仍視沙俄等歐洲國家為荒蠻的民族,自己卻不思進取,以至於他們對待西方的態度更加傲慢且麻木。

可以說,清朝從鴉片戰爭之後的屈辱歷史,從雅克薩大捷開始就已經初現端倪。如果雅克薩之戰敗了,以康熙的文治武功,清朝也會知恥後勇迎頭趕上。然而一場勝利讓滿清統治者完全忽略了所有的潛在危機,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來看,薩爾滸之戰對清朝來說是一場可怕的「慘敗」。

相關焦點

  • 中俄雅克薩之戰的較量,《尼布楚條約》對清朝是否公平?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和歐洲國家沙俄籤訂的第一個條約。說到條約,就會讓人想起之後籤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畢竟那些條約對中華民族近代史影響太深了,作為清朝和沙俄籤訂的第一個條約,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其影響很深,它劃定了中俄東段邊境界線,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屬於中國。但這些都被後來的沙俄給侵佔了。
  • 尼布楚冰與火之歌:康熙大帝贏得雅克薩戰爭,輸掉的卻是百年國運
    康熙帝 那麼康熙帝為什麼要這麼做?其雄才大略,整個中國歷史上都少有比肩者。 可他為什麼要向北方的敵人低頭呢? 這還要從真實的歷史說起。
  • 乾隆朝滿洲文檔案中的雅克薩與尼布楚
    一 在清朝歷史中,若提到雅克薩與尼布楚,人們最先想到的是發生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至康熙二十七年( 1688年)的兩次雅克薩之戰,以及於康熙二十八年( 1689年)中俄籤訂的《尼布楚條約》。
  • 清朝為什麼被歐美視為列強呢 只因和這一場戰爭有關
    哈巴羅夫一看,大清土地很好佔領,就在雅克薩修築城堡,作為入侵中國的基地。 此後,清朝不斷下令勒令俄羅斯人撤離中國,然而,盤踞在此的侵略軍不予理睬。在公元1683年9月,在統一了中國,平定了三藩之亂後,大清皇帝康熙帝認為僅靠語言聲討並沒有卵用,必須要訴諸於武力。於是,康熙帝決定要收復雅克薩地區。
  • 康熙為何在清朝鼎盛時期,放棄貝加爾湖?3大原因令人佩服
    唐朝滅亡後,貝加爾湖地區幾經易手,到了清朝時期又被收歸大清管轄。 康熙二十八年,清軍在雅克薩之戰中戰勝沙俄後,兩國於尼布楚籤訂雙方議和條約,史稱《尼布楚條約》。條約中正式規定了中俄兩國的國界線為包括大興安嶺、庫頁島等地區的外興安嶺以南,額爾古納河以東為中國領土,外興安嶺以北,額爾古納河以西歸屬沙俄。
  • 雅克薩之戰對於清朝:從結果上來看是大捷,從影響來看是慘敗
    中國封建社會末端的清朝,由於後半個世紀的歷史實在是太過屈辱,以至於清朝的每一場對外戰爭的勝利都變得尤為珍貴,值得吹捧。尤其是《尼布楚條約》背後的兩次雅克薩戰役,正在向遠東擴張的俄國碰上了處於康乾盛世的清朝,滿清統治者以強硬的手段維護了大國尊嚴,朝野上下也處於一片歡騰之中。然而,這場勝仗對清朝甚至接下來的中國歷史來說,並非是徹底的好事。
  • 康熙朝的雅克薩大捷,真實戰況是怎樣的?
    清朝初年,迫於形勢,朝廷儘量克制,並對沙俄以禮相待。康熙曾兩次接見沙俄使者,召至御前賜酒賜茶,期待與沙俄握手言和。 與此同時,康熙特遣隨從侍衛關保前往雅克薩軍營,穿諭諸將: 「兵,兇器;戰,危事,古人不得已用之。
  • 打了勝仗,卻失了土地:清朝為何承認西伯利亞歸沙俄?
    中蘇珍寶島之戰的前因後果1 作者:桅杆 按:1969年的中蘇珍寶島之戰,是大國博弈背景下一次並非偶然發生的衝突。此戰規模雖小,卻影響巨大,對中國和世界的格局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可謂小仗改變了大格局。
  • 雅克薩之戰,清軍藤牌兵大顯神威打得俄軍幾乎全軍覆沒
    雖然遭到中國軍民的堅決反抗,由於當時正處在明朝末期,明朝與後金也就是清朝處於戰爭狀態,雙方都無暇顧及當時絕對處於偏遠地區的黑龍江流域。於是俄羅斯乘機在西伯利亞東部的勒拿河流域,建立雅庫茨克城,作為南下侵略中國的主要基地。雅克薩位於黑龍江上遊的北岸,今漠河縣境內的額木爾河口對岸俄羅斯境內,地扼水陸要衝。「雅克薩」是滿語的音譯,意譯為「河岸坍塌成半圓形的河灣子」。
  • 可不是雅克薩之戰!
    一般人一談到滿清與俄羅斯的第一次對決,都會想到清朝與沙皇俄國籤訂尼布楚條約的雅克薩之戰。然而此戰並非滿清與沙俄的第一場戰爭。1652年4月3日(俄歷三月二十四日)清軍與沙俄在黑龍江流域的烏扎拉村爆發了戰鬥。或許因為這場戰鬥的過程實在難以啟齒,清方史料僅有少許記載,更多的細節需要查詢俄方的資料。
  • 雅克薩城居民的後人去哪了?還有500多人,北京、長春都有!
    熟悉清朝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雅克薩戰役。正是清政府打贏了這場戰爭,才迫使沙俄帝國籤訂了《尼布楚條約》。不過,後來雅克薩也被沙俄掠走。那麼,原來居住在雅克薩的中國人去哪了?雅克薩舊景雅克薩在通古斯語中的意思,是河流衝刷形成的河灣。那裡,本是索倫部達斡爾人的領地。
  • 地圖看世界;苦寒之地西伯利亞
    ,今皆賦役之,比於內地。」 d,明代東北地區屬奴兒幹都司管轄。 e,17世紀外東北地區納入清朝版圖,17世紀前期俄羅斯入侵外興安嶺和以北地區,清康熙帝組織軍民抵抗1685
  • 為什麼會有「中俄待議區」?
    雅克薩之戰。因此在討論中俄待議區的問題以前,首先要對雅克薩之戰以及《尼布楚條約》的籤訂過程和內容有所了解。第一次雅克薩之戰雅克薩之戰是中俄圍繞雅克薩城進行的爭奪戰。1665年冬季,切爾尼戈夫斯基佔據並重建了雅克薩城,並以此為基地,招兵買馬,壯大勢力,為清朝的邊疆帶來了不小隱患。
  • 周星馳《鹿鼎記》中的虎頭帽,見證大清雅克薩之勝和鴉片戰爭慘烈
    林興珠是福建人,早年追隨鄭成功反清復明,後來率軍歸降清朝,又在平定「三藩之亂」中立下戰功,其人素有謀略,深得康熙的信任。公元1684年冬天,康熙召見林興珠,商討抵抗沙俄火器之法,林興珠向康熙推薦了虎衣藤牌兵這一兵種。
  • 康熙為何在清朝鼎盛時期,放棄貝加爾湖?
    在清朝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統治的強盛時期,貝加爾湖被清政府拋棄了,先是同沙俄籤訂了《尼布楚條約》,後來又是《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永久地承認了沙俄對於貝加爾湖地區的所有權,在強盛時期放棄領土,在我們現在看來是不可想像的,但統治者或許有自己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