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滿清與沙俄真正的第一場戰爭!可不是雅克薩之戰!

2020-12-01 看看中國歷史

一般人一談到滿清與俄羅斯的第一次對決,都會想到清朝與沙皇俄國籤訂尼布楚條約的雅克薩之戰。然而此戰並非滿清與沙俄的第一場戰爭。1652年4月3日(俄歷三月二十四日)清軍與沙俄在黑龍江流域的烏扎拉村爆發了戰鬥。或許因為這場戰鬥的過程實在難以啟齒,清方史料僅有少許記載,更多的細節需要查詢俄方的資料。

▲雅庫茨克城

從十六世紀下半頁開始,沙皇伊凡雷帝在位時,俄國就開始了向廣袤的西伯利亞擴張的軍事行動。1581年,俄軍開始越過烏拉爾山向西伯利亞進攻。俄軍每佔領一個地方,就修築城寨並派軍駐守。俄軍於1598年前後徹底徵服了西伯利亞汗國。1619年於葉尼塞河建立了葉尼塞斯克,1632年又在勒拿河建立了雅庫茨克。從此,雅庫茨克成為沙俄繼續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的前進基地。

▲達斡爾族

1636年,俄國人第一次從一些哥薩克商人那裡聽到從雅庫茨克繼續前進就可以到達一個富裕的地方,那就是當時屬於中國的黑龍江流域。於是,雅庫茨克的長官彼得彼特羅維奇戈洛文派瓦西裡波雅科夫帶領一直遠徵隊探查黑龍江流域。這隻隊伍由132人組成,攜帶武器和槍炮於1643年7月15日出發,到了冬天侵入了精奇裡江(今俄國結雅河)。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在黑龍江流域的沙俄匪徒。

這批匪徒一踏上中國的領土就強佔當地達斡爾人的村莊,進行掠奪和屠殺,甚至包圍了一個達斡爾人的城寨,綁架了酋長以要挾達斡爾人(達斡爾人、鄂倫春、鄂溫克等黑龍江流域民族在清朝被稱作索倫部,也即明朝所稱的野人女真)。在糧食短缺時,哥薩克甚至開始吃人,「哥薩克吃掉了50個異族人」。俄國人的暴行引起了當地部族的反抗,最後波雅科夫在損失了大部分人手後,僅帶著53人狼狽的逃回了雅庫茨克。但是波雅科夫回去後匯報提出了繼續入侵黑龍江流域的計劃,並宣稱僅需300人就足以徵服他到過的地方。於是,他的匯報引起了另一個人的注意,他就是耶羅菲巴夫洛維奇哈巴羅夫。

▲哥薩克人

哈巴羅夫是個鹽商,同時也是個大農奴主,當他聽到波雅科夫的匯報時,意識到這是一個可以發大財的機會。於是哈巴羅夫自告奮勇向雅庫茨克的新任長官弗蘭茨別科夫提出入侵黑龍江流域,並承諾自掏腰包支持這次遠徵。哈巴羅夫向長官承諾,遠徵成功後,將從佔領地區向雅庫茨克貢稅。於是,哈巴羅夫的軍事行動被批准,弗蘭茨別科夫還向哈巴羅夫提供了大量武器彈藥,並且以私人資金支持哈巴羅夫,希望從這次遠徵中獲利。很明顯這是一次充滿銅臭味的官商勾結的侵略殖民行動。

▲哈巴羅夫像

1649年,哈巴羅夫率領招募的70名哥薩克出發,弗蘭茨別科夫對哈巴羅夫下達訓令:「對拉夫凱、巴託加(注,達斡爾人領袖)和其它上層人物,按其信仰,舉行宣誓,讓他們臣服於沙皇,永遠做直接納實物稅的奴隸」、「用戰爭來鎮壓他們這些不納實物稅的人」。於是哈巴羅夫帶著這一血腥訓令沿勒拿河而上,並於1650年1月越過外興安嶺侵入中國領土,來到了雅克薩以西鄂爾河口。

鄂爾河口是達斡爾領袖拉夫凱的管轄地區,拉夫凱為了探查情報,親自來見哈巴羅夫,通過翻譯與之交談。狡猾的侵略者謊稱自己是來做生意的,卻荒謬的要求達斡爾人向俄國交稅,接受沙皇的保護。拉夫凱斷然拒絕,他對哈巴羅夫說:「你欺騙什麼呢?我們了解你們這幫哥薩克……你們想把我們所有人殺死,搶走牲口,搶走我們的妻子兒女。達斡爾早已向博克多汗(清朝皇帝)交納貢稅」。對哈巴羅夫而言,這是一次失敗的談判,於是他繼續前進一連侵入了5個村莊。但是,他同時也意識到他自己人手不足,於是他於1650年5月回到雅庫茨克尋求支援。這一次,他又招募了117名獵人,並且得到雅庫茨克督軍弗蘭茨別科夫支援的21名哥薩克火槍手。弗蘭茨別科夫發給哈巴羅夫一個訓令,訓令說「要清朝皇帝率領他的氏族、部落和全體的人接受全俄沙皇統治,永遠做奴隸」。

1650年底,哈巴羅夫回到黑龍江雅克薩地區,在這裡,他殺死了很多達斡爾人,並搶掠了117頭牲口,並在雅克薩修建堡壘工事建立據點。這裡的雅克薩就是後來康熙時期清軍與沙俄爆發雅克薩之戰的地方。

以雅克薩為侵略基地,哈巴羅夫不斷南侵,佔領了璦琿舊城等地,甚至侵入了松花江口,一路上燒殺搶掠。只要當地的赫哲族、虎兒哈部等民族不肯交納實物稅,哥薩克們就「砍死和刺死他們」,並把女人小孩和牲畜據為己有。哈巴羅夫和他的手下在這個地區橫行三年,俄國匪徒的暴行引起了當地部族的反抗,他們向他們的保護者清朝皇帝求援。

此時的清朝已經入關九年,黑龍江流域隸屬於寧古塔章京管轄。得到控訴的清朝官員在匯報請示得到批准後,於清順治九年(1652年3月)派兵圍剿。

▲海林寧古塔遺址

清軍由寧古塔最高軍事將領章京海色統領,他帶領了600駐寧古塔的八旗軍隊,並且攜帶攜大炮6門,火槍30枝,土雷12個。此外還有當地的500達斡爾人、420名滿涇站來的人,105名從松花江來的虎兒哈部,共同組成了這支軍隊。他們所面對的對手就是由商人哈巴羅夫所帶領的由20名哥薩克火槍手和70名哥薩克流民以及117名獵人組成的俄國侵略者。清軍擁有1225人的兵力,而俄國人只有207名由流民和獵人組成的僱傭軍,僅攜帶3門大炮。按照實力,清軍可以輕鬆愉快的贏下這場戰爭,將侵略者絞殺,清軍將領海色在出發時一定是這麼認為的,然而戰爭的結果卻出乎預料。

哈巴羅夫並不知道清軍已經出發,1652年4月3日,他剛剛搶奪了一個名叫「烏扎拉」的村莊(今俄羅斯境內宏加力河口),哈巴羅夫與所有的俄國侵略者正在村莊裡呼呼大睡。這時,接到情報的清軍已經到達了烏扎拉村。清軍此時犯下了這場戰鬥中的第一個錯誤,他們本可以讓清軍悄悄入村發起突襲,讓這群侵略者在睡夢中去見上帝。但清軍在距離烏扎拉村很遠的地方就開始鳴槍放炮,將哈巴羅夫等侵略者驚醒。俄國人迅速組織防禦,清軍用大炮和土雷炸毀了村莊的堡牆,並衝進俄國人的營地將戰旗插在堡牆上面。二百多俄國人被壓縮在堡壘負隅頑抗,他們陷入了絕望的境地,眼看就要被一舉殲滅。這時,清軍將領海色以為勝利在望,命令清軍活捉俄國人,他讓清軍停火向俄國匪徒喊話。這道愚蠢的命令給了俄國人喘息之機,他們用僅有的3門大炮火力封鎖了堡牆的缺口,向擠在一起衝上來的清軍猛轟,造成了清軍大量傷亡,並讓所有人披掛鎧甲組織反衝鋒。執著於活捉俄國人命令的清軍士兵卻束手束腳,被俄國人衝鋒之下陷入恐慌,死傷無數。於是,本可很輕鬆贏下戰鬥的清軍就這麼莫名其妙的被二百來俄國匪徒所擊敗。此役清軍和各部族共676人陣亡,俄國人繳獲清軍戰馬830匹,火槍17枝,鐵炮2門以及部分糧食。海色帶領殘軍敗逃回寧古塔。

▲哈巴羅夫紀念幣

《清實錄》記載:「以駐防寧古塔章京海塞、遣捕牲翼長希福等、率兵往黑龍江、與羅剎戰、敗績。海塞伏誅。希福革去翼長、鞭一百。仍令留在寧古塔」。海塞就是海色,因戰敗他被追責誅殺。而哈巴羅夫因以少勝多,反而成了沙俄的英雄人物。1654年當他回到莫斯科,因侵略黑龍江流域有攻,沙皇授予他「貴族之子」的光榮稱號,並且封為軍役貴族,被吹捧為 「俄羅斯英雄」,「新領土的開拓者」。

▲俄國人修建的木製城堡雅克薩城堡模型

▲尼布楚城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這麼簡單,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造未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高曉松的歌詞裡,我們除了體驗了一把文藝情結,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情懷。詩歌為我們締造了一個精神的烏託邦,而史哲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現實,我們不僅要活在現在,更要活在未來。跟著這些經典,遵循著歷史的足跡,一點點掀開面紗,還原真實的場景,感受時光的流逝,追逐著哲人的思想,一點點探究人類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我吧,歡迎評論或者吐槽!謝謝!

相關焦點

  • 雅克薩之戰對於清朝:從結果上來看是大捷,從影響來看是慘敗
    中國封建社會末端的清朝,由於後半個世紀的歷史實在是太過屈辱,以至於清朝的每一場對外戰爭的勝利都變得尤為珍貴,值得吹捧。尤其是《尼布楚條約》背後的兩次雅克薩戰役,正在向遠東擴張的俄國碰上了處於康乾盛世的清朝,滿清統治者以強硬的手段維護了大國尊嚴,朝野上下也處於一片歡騰之中。然而,這場勝仗對清朝甚至接下來的中國歷史來說,並非是徹底的好事。
  • 為什麼兩次雅克薩之戰清朝都打贏了,康熙帝還是要把尼布楚割讓出去
    戰爭多以清軍的勝利而告終。然而沙俄侵略者並非退兵,反而增派600人為支援,繼續盤踞在雅克薩城內伺機反撲。這才徹底激起康熙憤怒,並於1686年7月開始圍困雅克薩城長達數月之久。城內800餘名俄軍士兵死傷至只剩66人,俄國統治者才慌忙求和。
  • 尼布楚冰與火之歌:康熙大帝贏得雅克薩戰爭,輸掉的卻是百年國運
    澎湖之戰 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500餘艘戰船,水兵兩萬,壓向臺灣。 雅克薩之戰 但在數年之後,沙俄捲土重來,再次佔據了雅克薩。
  • 康熙朝的雅克薩大捷,真實戰況是怎樣的?
    與此同時,康熙特遣隨從侍衛關保前往雅克薩軍營,穿諭諸將: 「兵,兇器;戰,危事,古人不得已用之。 沙俄眼看雅克薩俄軍抵抗不住,繼續武力南下的圖謀已經破碎,為了防止失去既得利益,只好接受清軍和談的要求。1686年,沙皇派人通知康熙,俄國派遣戈洛文為代表,與大清舉行邊界談判,「乞撤雅克薩之圍」。 1687年,康熙下令,清軍主動後撤二十裡,停止對雅克薩的封鎖和進攻。這樣,雅克薩之戰也宣告結束。
  • 中俄雅克薩之戰的較量,《尼布楚條約》對清朝是否公平?
    而《尼布楚條約》是和雅克薩之戰分不開的。雅克薩之戰爆發於1685年,到1689年結束,是清朝對沙俄入侵進行的反擊戰。在軍民的共同努力下,清朝贏得雅克薩之戰的勝利。而沙俄是如何進行擴張的?整個西伯利亞是如何被沙俄收入囊中的?
  • 周星馳《鹿鼎記》中的虎頭帽,見證大清雅克薩之勝和鴉片戰爭慘烈
    一、初露鋒芒一代英主康熙皇帝收臺灣、平三藩、眼見天下太平之際,東北一帶卻面臨著沙俄的入侵。「羅剎國(沙俄)抗殺黑龍江、松花江一帶三十餘年」,東北本是滿族龍興之地,對政權的的象徵意義不言而喻,康熙對此深表憂慮,決定出兵反擊。
  • 打了勝仗,卻失了土地:清朝為何承認西伯利亞歸沙俄?
    但其東進線路途經的都是荒蠻、苦寒、人煙稀少之地,這些地區均在中原王朝(明清時期)的管轄之外。俄羅斯在遠東地區最早(1632年)建立的基地雅庫茨克號稱冰城,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明清交替之際,俄羅斯開始派遣武裝人員入侵中國的黑龍江流域,燒殺搶劫,極其野蠻。由於當時正處明清戰爭、滿清入主中原之際,對俄羅斯的入侵無法顧及。等到清朝平定三藩結束,俄羅斯軍隊已經佔據了黑龍江邊上的尼布楚和雅克薩。
  • 雅克薩之戰,清軍藤牌兵大顯神威打得俄軍幾乎全軍覆沒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夏,沙俄雅庫茨克長官戈洛文派波雅科夫率兵132人沿勒拿河下行南侵 ,於這年冬天越過外興安嶺,侵入中國領土。這些侵略者兇狠殘暴,四處搶掠,竟然滅絕人性地殺食達斡爾族人。雖然遭到中國軍民的堅決反抗,由於當時正處在明朝末期,明朝與後金也就是清朝處於戰爭狀態,雙方都無暇顧及當時絕對處於偏遠地區的黑龍江流域。
  • 清朝為什麼被歐美視為列強呢 只因和這一場戰爭有關
    公元1683年,在這年九月,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爆發了一場國際戰爭。原因就在於從1632年,也就是明朝崇禎帝五年起,俄羅斯就不斷嘗試入侵中國邊境地區。在公元1683年9月,在統一了中國,平定了三藩之亂後,大清皇帝康熙帝認為僅靠語言聲討並沒有卵用,必須要訴諸於武力。於是,康熙帝決定要收復雅克薩地區。
  • 乾隆朝滿洲文檔案中的雅克薩與尼布楚
    摘要:康熙二十八年( 1689年),第二次雅克薩戰爭勝利之後,中俄籤訂了《尼布楚條約》,以法律形式確立了中俄東段邊界。在《中俄尼布楚條約》籤訂的百餘年後,乾隆帝指示黑龍江將軍明亮不必貿然增設卡倫,且依舊舉行巡邊活動。
  • 雅克薩城居民的後人去哪了?還有500多人,北京、長春都有!
    熟悉清朝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雅克薩戰役。正是清政府打贏了這場戰爭,才迫使沙俄帝國籤訂了《尼布楚條約》。不過,後來雅克薩也被沙俄掠走。那麼,原來居住在雅克薩的中國人去哪了?雅克薩舊景雅克薩在通古斯語中的意思,是河流衝刷形成的河灣。那裡,本是索倫部達斡爾人的領地。
  • 喀什的人頭骷髏塔,滿清即將迎來一場「暴風驟雨」般的大變亂
    如果說波羅尼都算是第一代叛亂者,薩木薩克是第二代,張格爾是第三代,七和卓就應算是第四代分裂分子。但是前面三代人鼓動騷亂時由於宗教關係,還經常能裹挾大批白山派信徒參與起事,但到了七和卓之亂以後,由於倭裡罕等人的恐怖血腥行為,當地民眾不僅漢人而且維、回各族也視之為禽獸。
  • 明末高光時刻,比起清初雅克薩之戰為何勝之不武?屯門海戰了解下
    編者按:1521年,一場鯨濤席捲了大明帝國的外洋,這就是網絡上爭議殊多的明葡屯門海戰。有人說是大明帝國的光輝勝利,有人說比起清初雅克薩之戰更加勝之不武。事實如何?且看本文為各位看官解答。我們先來介紹一下此戰發生前的背景。屯門海戰前夕,明帝國的海禁已經有所放鬆,正德時代完成了對東南亞諸國的正式開禁,但對於來意不明的西洋列強,大明王朝仍然充滿警惕,無法信任。
  • 一仗都沒打,為何清朝拱手就把外東北送給沙俄?真正原因是防漢人
    由於外東北當時幾乎沒有駐軍,沒有建立像樣的行政機構,甚至沒有多少人口,所以被沙俄輕鬆割走,如同拾芥。而順治朝起,東北被視作滿清龍興之地,禁止漢人進入。遼寧地區由於經過明朝的經營,本身就有大量漢人,因此防控得還稍松一點,吉林、黑龍江長期處於徹底禁止關內漢人進入的狀態。
  • 滿清殺了真正的「朱三太子」,為何不敢承認?
    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當屬屢屢被反清人士奉為旗幟的「朱三太子」一事,更是讓滿清統治者近百年難以安穩。我們知道,滿清統治者入關後,打的旗幟是「撥亂反正」,消滅李自成,為大明報仇。為此,滿清入關,攻入北京,四處尋找崇禎皇帝後代,聲稱要善待明朝宗室以及崇禎帝的後代。為了作秀,康熙還不止一次拜謁明孝陵,昭告天下,尋找崇禎後代。
  • 一張殘忍照片引發的人性思考:二戰究竟是一場怎樣的戰爭?
    雖然這樣的情況非常有趣,但「紳士戰爭」被視為一種高尚的品德,一直影響到了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一戰的慘烈已經超乎了各國對戰爭的認知,各種新出臺的國際公約也在嚴格約束交戰各方的行為;然而,接踵而來的二戰則徹底打破了人們的底線,戰場上發生的一些事不由讓如今的我們懷疑:口口聲聲宣揚人性的西方世界都做了什麼?二戰到底是一場怎樣的戰爭?
  • 歷史上有五場戰爭,決定了華夏的光明與黑暗,第五次至今讓人痛心
    子淵之前為大家介紹過許多古代著名的戰爭,引發了讀者熱議,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五場決定中國歷史走向的重要戰爭,每一場都帶來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交流,雖然可能有進步也可能後退,但都成為了我們心中的歷史。▲炎帝黃帝雕像1.涿鹿之戰第一場就是距今6500年前的涿(zhuō)鹿之戰。為了爭奪黃河流域的肥沃土壤和適於耕作放牧的中原地帶,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和蚩尤率領的九黎部落進行了一場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