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冰與火之歌:康熙大帝贏得雅克薩戰爭,輸掉的卻是百年國運

2020-12-01 騰訊網

《中俄尼布楚條約》界定了中俄合法邊界,中國東北疆域獲得了長久的安寧。

歷史上評價毀譽參半。

但有一點不爭的事實:條約籤訂之後,貝加爾湖以東,富庶的尼布楚地區被沙俄侵佔,清朝喪失四十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

康熙帝

那麼康熙帝為什麼要這麼做?

作為康乾盛世的開創者,這位雄主8歲即位,16歲除鰲拜,20歲削藩,又用8年時間平定三藩。其雄才大略,整個中國歷史上都少有比肩者。

可他為什麼要向北方的敵人低頭呢?

這還要從真實的歷史說起。

伊凡四世

沙俄是維京人的後裔,血脈中流淌著掠奪者的血液。早在15世紀,伊凡四世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自稱沙皇。同時,也是最初的沙俄原型。

此後,莫斯科公國擊敗了蒙古軍隊,成為羅斯公國中最強的國家。經過了數百年的融合吞併,建立了版圖廣袤的沙俄帝國。

早在17世紀初,沙俄就擴張到了清朝邊境,一直對遼東地區進行持續不斷的騷擾。

來自冰雪國度的沙俄人非常兇殘,他們不畏嚴寒,曾多次翻越大外興安路,侵入遼東四處燒殺搶掠,甚至出現過吃人的行徑。

生活在北方的達斡爾族險遭滅絕,很多族人都被沙俄悍匪殺死並吃掉。

當時,康熙大帝的注意力被牽制在臺灣的澎湖列島,無暇北顧。這也讓沙俄侵略者愈發猖狂,一度侵犯到了黑龍江地帶,並佔據了大片關鍵地區。並在黑龍江上遊侵佔雅克薩城,作為不斷深入黑龍江流域的據點。

這些地區資源豐富,氣候宜人,是不可多得的寶地。眼看沙俄的觸手就要伸向大清的龍興之地,康熙帝終於坐不住了。

澎湖之戰

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500餘艘戰船,水兵兩萬,壓向臺灣。最終在以戰逼和的戰略性,從鄭氏手中收回了臺灣。

東南戰事平定,他終於抽出精神去面對北方的侵襲。

然而,當時的威脅不只是在北方,西方的噶爾丹也已經統一了蒙古草原,對清廷生出了逆反之心。

腹背受敵的清廷

尋常人在30歲會幹什麼?

大概是娶妻生子,成家立業。而康熙帝當時剛滿三十歲,已經平定三藩,收復了臺灣島。

大清的國力在經過數次折騰之後,根本無力再舉大規模的戰爭。

所以,康熙選擇遣使對沙俄進行交涉和警告。但嘗到甜頭的沙俄怎麼可能輕易退兵?無奈歸無奈,康熙也認識到,惡狼需用武力才能懾服。

不得不在黑龍江流域築城屯戍,但由於戰線太長,不得不加緊造船,疏通河道,以保證戰時的兩路暢通。

直到做好準備,清軍一鼓作氣,摧毀了黑龍江下遊的所有沙俄據點,並攻下了雅克薩城,將沙俄侵略者趕出了黑龍江流域。

雅克薩之戰

但在數年之後,沙俄捲土重來,再次佔據了雅克薩。清軍多次警告無效,康熙終於決定了全力徵剿。

迫於當時草原威脅和軍備物資的不足,康熙帝隱忍了兩年之久,採用恩威並施,攻守兼備的戰略,與沙俄長期對壘,積蓄永除後患的實力。

直到康熙二十四年,名將彭春率三千清軍分水路向雅克薩城進發,史稱雅克薩戰役。

可惜的是,那一戰雖然大獲全勝,收復了失地,卻沒有一舉消除後患。只因康熙當時,說過這樣一句話,給沙俄與清廷之爭留下了火種。

康熙帝言:「兵兇戰危,朕以仁治天下,素不嗜殺。以我兵馬精強,器械堅利,羅剎勢不能敵,必獻地歸誠。爾時勿殺一人,俾還故土,宣朕柔遠至意。」

此後,雅克薩的沙俄軍隊投降,不可思議的是,清軍竟然同意他們保留武裝撤出雅克薩。

如果是面對同樣儒家薰陶下的國家,這樣的懷柔策略可能會起作用。然而,當時的沙俄已經受到了西方影響,初步進入了工業時代,對於資源和領土的渴求非同以往。

兵敗的沙俄軍隊

不出所料,在同年秋季,莫斯科派來了援軍,狼子野心的沙俄背信棄義,在清軍撤退之後,又一次侵佔了雅克薩。這一舉動惹怒了清廷,康熙下令即刻反擊。

那時,已經到了冬季。清軍圍困了雅克薩,徹底切斷了外援。八百多名沙俄士兵,最後只剩下六十餘人。

最終,沙俄認為大勢已定,急忙向清廷求和,準許沙俄殘餘的軍隊撤到了尼布楚地區。

四年之後,中俄雙方國內都出現了不穩定因素。沙俄內部出現了權力紛爭,而清廷則要面對草原上的嚴峻威脅。

在這種背景之下,雙方於尼布楚開始正式談判。經過數次激烈的爭鋒,雙方始終沒有達成一致。

尼布楚條約

但那時的噶爾丹極為猖獗,而且跟沙俄狼狽為奸。如果清廷不儘快解決雙方紛爭,一旦沙俄和噶爾丹雙方聯合,清王朝損失的領土將不只是貝加爾湖,還可能導致王朝分裂,北方的全面戰爭也將打響。

為避免顧此失彼,康熙想儘快抽出精力對付噶爾丹,不得不在尼布楚跳躍中讓步。

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至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清朝,嶺北屬於沙俄帝國。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清朝,北屬沙俄,額爾古納河南岸之黑裡勒克河口諸房舍,應悉遷移於北岸。雅克薩城被摧毀,沙俄人遷回國境。

至此,大清帝國和沙俄帝國的數十年的碰撞告終,中國東北邊境持續了一個半世紀的安定。

康熙帝在結束了這場戰爭之後,又用了八年消滅了噶爾丹,平息了蒙古草原上的騷亂。整個國家終於恢復了安定。

但有一點非常可惜。清朝和沙俄的爭端本來非常具有學習意義,然而康熙卻沒有認識到其中的重要性。

此後的百年中,沙俄學習西方諸國,逐步完成了工業化。而清朝卻始終固步自封,以至於晚清面對列強入侵而不堪一擊。

大清帝國進入了遲暮黃昏。

等到沙俄再犯東北邊境時,康熙帝已經作古百年。他的懷柔思想造就了後世的自負和軟弱,那時,再也沒有人能扛起國家重擔,抵抗惡虎群狼的侵襲。

相關焦點

  • 乾隆朝滿洲文檔案中的雅克薩與尼布楚
    摘要:康熙二十八年( 1689年),第二次雅克薩戰爭勝利之後,中俄籤訂了《尼布楚條約》,以法律形式確立了中俄東段邊界。在《中俄尼布楚條約》籤訂的百餘年後,乾隆帝指示黑龍江將軍明亮不必貿然增設卡倫,且依舊舉行巡邊活動。
  • 康熙朝的雅克薩大捷,真實戰況是怎樣的?
    他曾對身邊臣子做動員工作時說: 「羅剎擾我黑龍江、松花江一帶,三十餘年,其所竊據,距我朝發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邊徼之民,不獲寧息。朕親政之後,即留意於此——《清聖祖實錄》」 康熙二十三年五月,清軍將領薩布素向朝廷建議:割取俄方田禾,然後「量遣輕騎剿滅似易」。康熙批准。
  • 中俄雅克薩之戰的較量,《尼布楚條約》對清朝是否公平?
    而《尼布楚條約》是和雅克薩之戰分不開的。雅克薩之戰爆發於1685年,到1689年結束,是清朝對沙俄入侵進行的反擊戰。在軍民的共同努力下,清朝贏得雅克薩之戰的勝利。而沙俄是如何進行擴張的?整個西伯利亞是如何被沙俄收入囊中的?
  • 為什麼兩次雅克薩之戰清朝都打贏了,康熙帝還是要把尼布楚割讓出去
    即使是被認為平等條約的《尼布楚條約》,實際上中國也割讓了貝加爾湖、尼布楚等領土。很多人感到奇怪,清政府為何要放棄尼布楚等大片土地? 清朝前期,清朝控制著貝加爾湖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直至庫頁島的遼闊土地。也就是說,在俄國人到來前,清政府只是控制了西伯利亞東南部。如果說是清政府丟掉了西伯利亞,這是不準確的,只能說丟掉了西伯利亞的一小部分。但是,為什麼要丟掉一小部分?
  • 康熙時代最嚴重間諜案,嚴重損害中國利益,至死未被康熙發現
    作為歷史上有為之君,康熙帝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學者閻崇年等稱之為千古一帝,但鮮為人知的是,康熙在防範間諜上卻出現嚴重失誤,以至讓西方間諜多次竊取中國機密,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是中俄戰爭,傳教士利用康熙對他們的信任,洩露了大量機密給俄羅斯,嚴重損害了中國利益,至死未被康熙發現。
  • 論滿清與沙俄真正的第一場戰爭!可不是雅克薩之戰!
    一般人一談到滿清與俄羅斯的第一次對決,都會想到清朝與沙皇俄國籤訂尼布楚條約的雅克薩之戰。然而此戰並非滿清與沙俄的第一場戰爭。1652年4月3日(俄歷三月二十四日)清軍與沙俄在黑龍江流域的烏扎拉村爆發了戰鬥。或許因為這場戰鬥的過程實在難以啟齒,清方史料僅有少許記載,更多的細節需要查詢俄方的資料。
  • 雅克薩之戰,清軍藤牌兵大顯神威打得俄軍幾乎全軍覆沒
    雖然遭到中國軍民的堅決反抗,由於當時正處在明朝末期,明朝與後金也就是清朝處於戰爭狀態,雙方都無暇顧及當時絕對處於偏遠地區的黑龍江流域。於是俄羅斯乘機在西伯利亞東部的勒拿河流域,建立雅庫茨克城,作為南下侵略中國的主要基地。雅克薩位於黑龍江上遊的北岸,今漠河縣境內的額木爾河口對岸俄羅斯境內,地扼水陸要衝。「雅克薩」是滿語的音譯,意譯為「河岸坍塌成半圓形的河灣子」。
  • 原來康熙和牛頓是同時代的人,這一時期的世界還有哪些名人?
    1、那麼此時中國的康熙在做什麼呢?公元1683年,康熙以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收復臺灣。公元1683年,清將薩布素在璦琿擊敗沙俄。公元1686年,康熙命都統彭春圍攻雅克薩,沙俄軍隊投降。公元1686年,康熙御賜嶽麓書院等處「學達性天」的匾額,稱頌理學大師朱熹。
  • 雅克薩之戰對於清朝:從結果上來看是大捷,從影響來看是慘敗
    中國封建社會末端的清朝,由於後半個世紀的歷史實在是太過屈辱,以至於清朝的每一場對外戰爭的勝利都變得尤為珍貴,值得吹捧。尤其是《尼布楚條約》背後的兩次雅克薩戰役,正在向遠東擴張的俄國碰上了處於康乾盛世的清朝,滿清統治者以強硬的手段維護了大國尊嚴,朝野上下也處於一片歡騰之中。然而,這場勝仗對清朝甚至接下來的中國歷史來說,並非是徹底的好事。
  • 康熙為何在清朝鼎盛時期,放棄貝加爾湖?3大原因令人佩服
    最後一點就是:清朝在康熙時期雖然軍力上達到了鼎盛,但政治上還不是十分穩定,畢竟入主中原僅僅百年,內部還有很多不穩定因素存在。 在中國古代,一直有著「四海昇平」之說,說起它的由來,是因為古代中國確實有著東、西、南、北,四大海域,只是與現在人們印象裡的四海有些許不同。
  • 清朝為什麼被歐美視為列強呢 只因和這一場戰爭有關
    在公元1683年9月,在統一了中國,平定了三藩之亂後,大清皇帝康熙帝認為僅靠語言聲討並沒有卵用,必須要訴諸於武力。於是,康熙帝決定要收復雅克薩地區。 薩布素統兵將侵略軍擊敗,並將俄羅斯人在黑龍江建立的據點焚毀,使雅克薩成為孤城。不久之後,也就是1685年正月23日,為了徹底消滅俄羅斯的侵略,康熙皇帝命令彭春去收復雅克薩。
  • 雅克薩城居民的後人去哪了?還有500多人,北京、長春都有!
    熟悉清朝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雅克薩戰役。正是清政府打贏了這場戰爭,才迫使沙俄帝國籤訂了《尼布楚條約》。不過,後來雅克薩也被沙俄掠走。那麼,原來居住在雅克薩的中國人去哪了?雅克薩舊景雅克薩在通古斯語中的意思,是河流衝刷形成的河灣。那裡,本是索倫部達斡爾人的領地。
  • 解讀冰與火之歌06:盤點一下冰與火之歌裡的神奇生物:森林之子
    冰與火之歌作為一個低魔世界觀的小說,主要描述人與人之間的鬥爭和在不同境遇下的不同選擇。但是作為一個奇幻類作品,作者喬治馬丁還是在其中加上了不少有趣古怪的生物。今天就讓我們懷著獵奇的心態來聊聊冰與火世界中的奇怪生物之一森林之子(Children of the Forest)。森林之子並不是人類,他們甚至出現在人類之前,在遠沒有人類到來的時候,森林之子就和巨人等生物生活在維斯特洛大陸上了。
  • 周星馳《鹿鼎記》中的虎頭帽,見證大清雅克薩之勝和鴉片戰爭慘烈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滄海明月生當紅小生張一山主演的《鹿鼎記》未播先火,這是這部作品已經被多次翻拍。無奈之下,康熙想到了一個人——鑾儀衛鑾儀使林興珠。林興珠是福建人,早年追隨鄭成功反清復明,後來率軍歸降清朝,又在平定「三藩之亂」中立下戰功,其人素有謀略,深得康熙的信任。
  • 冰與火之歌:無與倫比的奇幻盛宴
    我想很多人喜歡上《冰與火之歌》,應該是源自根據它改編的美劇《權力的遊戲》。不可否認,《權力的遊戲》製作精良,堪稱匠心之作,特別是前七季。然而,在萬眾期待中,它爛尾了,令人痛心疾首痛徹心扉肝腸寸斷心如死灰,令眾多冰火迷怎能不更加期待馬丁老爺子的豹尾結局!
  • 康熙為何在清朝鼎盛時期,放棄貝加爾湖?
    在清朝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統治的強盛時期,貝加爾湖被清政府拋棄了,先是同沙俄籤訂了《尼布楚條約》,後來又是《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永久地承認了沙俄對於貝加爾湖地區的所有權,在強盛時期放棄領土,在我們現在看來是不可想像的,但統治者或許有自己的考量。
  • 北境之光:北歐神話中的冰與火之歌
    ——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節選自Wiki黑內容北境之光:北歐神話中的冰與火之歌方形貓火卷首語:《冰與火之歌》的靈感來自「玫瑰戰爭」,但維斯洛特世界魔法的一面仍然有北歐神話的影子。諸神的時代沒落,人類之子崛起,這是地球上的冰火頌歌。冰島上有200多座火山,堪稱「冰與火之地」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特殊的生存環境造就了北歐居民的生活狀態。
  • 《冰與火之歌》中的冰原狼到底是何方神聖?
    《冰與火之歌》中的冰原狼到底是何方神聖?今天是大年初一,小盜龍給大家拜年啦,祝各位在新的一年裡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圖註:《冰與火之歌》中的冰原狼頭像,圖片來自網絡 今年是狗年,大年初一發的科普文即便不寫狗,也要寫與狗相關的旺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