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一直都是我們心目中的大明星。因為他在水稻上的研究成果,將億萬任的溫飽問題解決,可以說是我們國家,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福祉。但是,擁有著至高榮耀的袁隆平,為何會和諾貝爾獎無緣?這是很多人都覺得很疑惑的事情。
袁隆平出生在1930年,現在已經90歲高齡了,但是還一直堅持在自己的研究崗位上。從1960年開始,袁隆平便開始投身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在1960年的時候,袁隆平在自己任教學校的一試驗田中,發現了一株長得有些不一樣的水稻,於是,便引發了袁隆平的好奇心。
在那之後,袁隆平便對這株水稻「特殊」對待起來,後來,在這株水稻成熟之後,他便開始試著種植,最後發現,這株水稻種出來因為是天然授粉的,所以後來孕育出來的品種,品質相當的好。於是,袁隆平開始對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研究。
在袁隆平的實驗中,其實也經歷過很多的失敗,但是,他都積極樂觀的面對著,也沒放棄。在那麼久的研究中,袁隆平最後終於取得了成功,將雜交水稻研發出來了,到達提升了水稻的產量。在當時,中國很多的地方都面臨著饑荒的問題,而袁隆平在這上面的研究,對於當時國內的現狀來說,無疑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在那之後,這項研究成果也推向了世界各地。不過,袁隆平在水稻上的研發,並沒有止步於水稻的產量。近年,袁隆平所帶領的團隊,還研製出了「海水稻」,這種水稻,是可以在鹽鹼地進行種植的,因此,很多因為土壤而種植不了莊稼的地區,自此也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那為何,袁隆平未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呢?
關於諾貝爾獎,其實也是有一定的獲獎要求的。在諾貝爾獎的獲獎規則,明確規定,取得諾貝爾 獎項的人,必須是在科學界有開創意義的科學家。所謂的「開創」意義,其實就是指,在某個領域是最開始的研究者。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屠呦呦,在2015年的時候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就是因為她是最先發現青蒿素的人。
關於雜交水稻,最開始被提出是在上世紀,由美國的農學家 Henry Beachell首次提出來。為此,當時他還憑藉著這一項科研成果,獲得了1996年的「世界糧食大獎」。只是,他並沒有將雜交水稻研發得特別成功,只是一直在實驗的階段罷了。
所以,袁隆平雖說是在雜交水稻的研究上有所建樹,但是,由於他不是第一個開始研究雜交水稻的,所以,也就不符合諾貝爾獎項的獲得標準。不過,不管袁隆平老先生是否獲得諾貝爾獎,這對我們來說並不重要。在大家的心裡,袁隆平老先生早就已經是我們心中的偉人,他所做的一切,並不是一個諾貝爾獎就可以衡量的,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