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解決世界難題,為何無緣諾貝爾獎?

2020-10-06 小執學長

作為農學領域泰鬥,袁隆平院士的貢獻遠遠超越了這一學科,也不局限於中國。而是為世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畢竟人口激增,環境破壞,耕地減少,提高糧食產量是關鍵。無論是共和國勳章所體現出的分量,還是一系列頭銜所彰顯的地位,都讓我們看到了袁隆平院士對於世界的影響。

從其國際影響力來看:2004年獲得沃爾夫農業獎,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沃爾夫農業獎分量如何,作為農業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素有「農業諾貝爾獎」之稱,但是農業諾貝爾獎終究只是農業諾貝爾獎。

很多人認為做出如此重大的貢獻,為何不能獲得諾貝爾獎呢?諾獎真的是西方人操縱的把戲,科學分國界已經到了違背真實貢獻的地步嗎?那我們就有必要了解一下諾貝爾獎的獎項設定,及其評比原則。

諾貝爾獎,是指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以及文學獎。直到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至此諾獎共分6大獎項。

也就是說,諾獎的獎項是十分有限的,甚至基礎學科中的數學都沒有成為設定項目。諾貝爾獎的評選內容中,沒有農業相關學科,自然不可能無端授予諾獎。那麼立足於生物基因的雜交水稻,能否和生理學獎或醫學獎掛鈎呢?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類的授予對象,是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更多的依舊是與醫學掛鈎。

相關焦點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貢獻卓著,卻為何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在我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上到年邁的老人,下到還在上學的學生,都聽過袁隆平的鼎鼎大名。首先明確一點,袁隆平是院士,但他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而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時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想要弄清袁隆平為什麼沒有被選為中科院院士,就必須要先了解中科院和工程院的區別在哪裡。我們先說說工程院,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技術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於1994年成立,總共有院士902人,分成9個學部,袁隆平就屬於農業學部。
  • 「新手遊」袁隆平為何沒評上中科院院士?
    如果說評選21世紀中國貢獻最大的科學家,其實當屬袁隆平和屠呦呦,袁隆平先生是在雜交水稻上有著突出的貢獻,他的科研成功,使得普通的水稻實現了增產增收,變相的幫助了全中國幾億人口吃飯,屠呦呦是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她發明的青蒿素,可以拯救無數被瘧疾折磨的病患,可以說屠呦呦的成就,是中國醫學界最高的榮譽成就。
  • 袁隆平為何被中國科學院拒之門外,就是不授予袁老院士
    袁隆平是中國現代、當代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的中餐不僅解決了問題,同時也給世界人民帶來了福音,袁隆平已經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是世界上一個偉大的人,聯合國世界糧食獎授予他,我國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第一次會議的國家最高元科技獎項有資格老,在11年前的宮殿,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授予他榮譽
  • 屠呦呦、袁隆平為何沒評上中科院院士?是被一硬性條件卡住
    如果說評選21世紀中國貢獻最大的科學家,其實當屬袁隆平和屠呦呦,袁隆平先生是在雜交水稻上有著突出的貢獻,他的科研成功,使得普通的水稻實現了增產增收,變相的幫助了全中國幾億人口吃飯,屠呦呦是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她發明的青蒿素,可以拯救無數被瘧疾折磨的病患,可以說屠呦呦的成就,是中國醫學界最高的榮譽成就。
  • 袁隆平貢獻這麼大,為何還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看完你就明白了
    不管在中國的哪一個地方,只要一提及袁隆平袁老的名字,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研發的「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人對於糧食不足的一大問題,都說民以食為天,他把人們認為天大的事情都給解決了,他自然是人們心中十分敬仰的英雄級人物。
  • 袁隆平為什麼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作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太多榮譽等身,他曾受邀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甚至在我國,有一個小行星還以「袁隆平」命名。毫不誇張地說,袁隆平憑一己之力,養育了大半個中國。但這位把一生傾注在土地上的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其實對於這些頭銜並沒有過多關注,就連外界對他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的事而憤憤不平,袁隆平本人也只是淡淡地回應:「不要再搞啦,把注意力放在地上。」如今的袁隆平雖然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但並不妨礙這位偉大的雜交水稻專家在其專業上繼續開疆擴土。為何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 袁隆平院士,祝賀!
    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生命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由三人平分,使用方式不受限制。而就在昨天(9月7日),袁隆平院士剛剛過完他88歲生日。未來科學大獎迄今已頒發兩屆這三位獲獎的原因是——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
  • 封面中美比拼2:377,為何70年來中國總是無緣諾貝爾獎?
    為何70年來中國總是無緣諾貝爾獎?因為科技落後,中國由世界超級大國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受盡屈辱。1949年中國人終於站立了起來,不過當時的情況是「一窮二白」來形容毫不為過,特別是在科技領域,科技人才嚴重缺乏。洋火柴、洋釘這些是那時候的人們常用的產品,為啥加個「洋」字?因為國內生產不出來,是進口的。中國的科技發展到今天也是非常的不容易,成績巨大,畢竟發展的時間擺在這。
  • 都研究雜交水稻,為什麼中國科學院院士沒有袁隆平,有謝華安?
    具體來說:早在1986年的時候,袁隆平就將雜交水稻育種戰略劃分為一系法、兩系法和三系法,讓雜交水稻育種的程序化繁為簡;過去的三系法雜交稻研究一直有三大難題,雄性不育系的培育途徑、水稻雜種優勢的利用和如何突破制種關,但這一系列難題都被袁隆平先生成功解決;在2018年的時候,就在三亞水稻國家公園,示範田高達1065.3公斤的畝產量創下整個海南省水稻單產歷史上的最高紀錄
  • 袁隆平等為何評不上科學院院士?又如何促成中國工程院成立?
    院士作為科研人員的最高奮鬥目標,是國際通用的榮譽稱號,世界上的主要國家都有院士這一群體。如美國的國家科學院和工程院、德國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和工程院以及澳大利亞科學技術與工程院等。參照世界通行標準,我國在1949年11月成立了中國科學院,代為行使管理全國科學研究事業的職能,並任命郭沫若為第一任院長。並在1955年6月成立了學部,準備遴選院士。但考慮到那個時候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與世界上的先進水平具有較大差距,因此沒有使用院士稱號而是採用了學部委員稱號。此後又多次增選,豐富了這一隊伍。
  • 三瑞農科與袁隆平院士專家團隊開展研發合作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盛波)12日,新三板公司三瑞農科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加強向日葵優良品種選育工作,突破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點和研發瓶頸,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推動產業快速及高效發展,公司擬與袁隆平院士及其專家團隊就產學研合作機制建設及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立事項籤署《向日葵院士專家工作站合作協議書》(以下簡稱「《合作協議》
  • 細數那些實力超強,卻評不上院士的超級大神,屠呦呦、袁隆平在內
    在諾貝爾獲獎的時候,外國記者問到為何屠呦呦還不是院士,屠呦呦回答:衛生部長部長曾親自推薦我當院士。但是,有許多因素在起作用,情況很複雜。袁隆平落選院士,理由更加奇葩袁隆平教授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研究出的超級水稻,解決了數十億人的溫飽問題,不僅如此,袁隆平教授受邀到杜拜,幫助杜拜研究出了抗旱水稻,是的沒錯,在超級乾旱,水比油貴的杜拜,研究出了抗旱水稻。
  • 細數那些實力超強,卻評不上院士的超級大神,屠呦呦、袁隆平在內
    在諾貝爾獲獎的時候,外國記者問到為何屠呦呦還不是院士,屠呦呦回答:衛生部長部長曾親自推薦我當院士。但是,有許多因素在起作用,情況很複雜。袁隆平落選院士,理由更加奇葩袁隆平教授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研究出的超級水稻,解決了數十億人的溫飽問題,不僅如此,袁隆平教授受邀到杜拜,幫助杜拜研究出了抗旱水稻,是的沒錯
  • 敢拿14億人的衣食父母袁隆平院士開玩笑,這禍惹得不小啊
    #為何這個帳號受到如此之多粉絲的追捧呢?原因很簡單:只因這個帳號的認證是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作為我國的國寶級科學家,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我國的農業科學發展、糧食安全、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高產量的雜交水稻技術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問題,還使得100多個國家的糧食產量得以大幅度提升。袁老的禾下乘涼夢、雜交稻覆蓋全球夢已經在一步步實現。
  • 慶袁隆平院士90歲生日
    2020年9月7日,是袁隆平院士90歲生日。為了老百姓吃的飽吃的好吃的安全,袁隆平院士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半個世紀,不畏艱難,甘於奉獻,嘔心瀝血,苦苦探索,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傑出成就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影響世界。
  • 當代神農袁隆平,一個讓中國人吃飽的男人,為何卻進不了中科院?
    提起袁隆平老先生,那咱們中國人都得豎大拇指,作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他解決了咱們中國人餓肚子的難題。正如袁隆平先生所言: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他的雜交水稻,或許很多人連肚子都還吃不飽,更遑論去其他的事情了。所以,袁隆平對於咱們國家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堪稱當代神農氏。這樣一位人物,理應享有最高的榮譽。
  • 袁隆平院士獲「紀念麥哲倫海峽500周年獎」
    ,向袁隆平院士表達我們的敬意,我們希望與世界各國分享他的成就。」今天下午,智利駐華大使路易斯.施密特.蒙特斯及代表團專程來到長沙,代表智利外交部國家形象委員會將「紀念麥哲倫海峽500周年獎」頒發給袁隆平院士。農業農村部、省外事辦、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出席頒獎儀式。
  • 袁隆平再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卻被美國搶去當外籍院士,真是滑稽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他用佔世界7%的耕地面積,養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他不僅是中國的國寶,也是世界的驕傲。早在2006年,他就已經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而在中國,他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落選中科院士。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卻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歷史課本中就有他的事跡。袁隆平出生於1930年,現在已經91歲高齡了。
  • 袁隆平院士 今天是您的生日
    在90年前的今天,1930年9月7日(農曆1930年7月15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祖籍江西德安。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神農」、「米神」等。 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