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貢獻這麼大,為何還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看完你就明白了

2020-12-05 點趣音樂

不管在中國的哪一個地方,只要一提及袁隆平袁老的名字,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研發的「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人對於糧食不足的一大問題,都說民以食為天,他把人們認為天大的事情都給解決了,他自然是人們心中十分敬仰的英雄級人物。因為他在糧食上所做出的巨大的貢獻,所以大家也親切的叫他「糧神」。

每當一提及「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的時候,許多人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袁隆平老爺子,是的,對於這麼一個稱號他完全擔得起,那麼他身上除了這麼一個光環之外,還有許多,比如「中國工程院院士」 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在眾多的光環之中,人們卻發現,唯獨少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這麼一個光環,於是,人們不禁問了,袁老對人類的貢獻那麼大,為何連這麼一個稱號都沒有呢?這又是什麼問題呢?

其實想要了解這個問題一點兒也不難,那我們得先來了解一下這兩個院士,這兩者的不同之處了。首先,前者指的是在工程技術這一方面上有重大成就的,而後者則指的是在科學技術領域上有重大成就的,另外,後者還有一個年齡的限定,就是在65歲以內的。對於前者,咱們的袁老肯定是符合條件的,他的成績就在「雜交水稻」的工程之上;但是對於後者呢,雜交水稻這一項的成就算與科學技術領域這一塊不太符合,再加上袁老在年齡方面的條件也不太符合。

但是不管是哪個院士、哪個稱號,袁老在糧食上給大家做的貢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不管他是何身份,他都是我們最尊重的袁老。

相關焦點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貢獻卓著,卻為何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在我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上到年邁的老人,下到還在上學的學生,都聽過袁隆平的鼎鼎大名。首先明確一點,袁隆平是院士,但他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而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時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雖然中科院的影響力比較大,但是工程院也毫不遜色,一個人能夠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就已經十分了不起了,為什麼我要這麼說呢?請看下文。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統稱為兩院院士,而且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的地位相當,同屬部級單位,院士待遇相同。所以,不論是中科院院士還是工程院院士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卻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拋開成就貢獻不說,光他在科研路上的幹勁就十分令人敬佩。當袁隆平到了90歲的高齡時,他還率領他的科研團隊在青海柴達木盆地試種高寒耐鹽鹼水稻(又稱海水稻)。 袁隆平於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並於2000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之一。他還於2006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老美主動評的。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老先生是院士,但並不是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對於很多學者來說這都是夢寐以求的終身榮譽,從設立以來,中國科學院的院士的人數還未超過1000人,他們是一個國家最為聰明、最有貢獻的人。
  • 袁隆平為何被中國科學院拒之門外,就是不授予袁老院士
    袁隆平是中國現代、當代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的中餐不僅解決了問題,同時也給世界人民帶來了福音,袁隆平已經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是世界上一個偉大的人,聯合國世界糧食獎授予他,我國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第一次會議的國家最高元科技獎項有資格老,在11年前的宮殿,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授予他榮譽
  • 都研究雜交水稻,為什麼中國科學院院士沒有袁隆平,有謝華安?
    雖然,這位傑出的植物遺傳育種學家,並沒有袁老那麼大的名氣,但並不妨礙他培育出「明恢63」和「汕優63」(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後者更成為了中國稻作史上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良種,至少適合16個省種植,比如四川、福建、海南、廣西、浙江和陝西等地。
  • 袁隆平為什麼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作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太多榮譽等身,他曾受邀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甚至在我國,有一個小行星還以「袁隆平」命名。毫不誇張地說,袁隆平憑一己之力,養育了大半個中國。但這位把一生傾注在土地上的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其實對於這些頭銜並沒有過多關注,就連外界對他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的事而憤憤不平,袁隆平本人也只是淡淡地回應:「不要再搞啦,把注意力放在地上。」如今的袁隆平雖然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但並不妨礙這位偉大的雜交水稻專家在其專業上繼續開疆擴土。為何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 袁隆平等為何評不上科學院院士?又如何促成中國工程院成立?
    中國科學院袁隆平等為什麼評不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因此,儘管袁隆平、郭孔輝和王夢恕等在工程技術領域內做出了開拓性的巨大成就,極高的提升了我國在某些領域的工程技術水準,但在理論上卻很難取得新的創新。舉例來說,袁老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配套了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並攻克了制種難關,對雜交水稻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成就)。
  • 鹿晗年收入2億,中科院院士袁隆平教授的收入又是多少呢
    平日在看報紙的時候,我們總能在報紙的角落上看到這麼一則訃告:中國科學院XX院士病逝,享年X歲;中國工程院院士X病逝,享年X歲……後面是幾行對該院士事跡的簡介。我想,很多人是通過訃告,才知道這些院士的名字。
  • 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科學院院士有什麼區別,誰貢獻很大卻沒有入院士
    簡單的來說,科學院是注重研究的,工程院是注重工程實踐的,極端點的認識可以是,一個重理論,一個重實踐,比如大家所熟悉的鐘南山、袁隆平都是工程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一般在一線(有實踐),科學院院士則主要在大學裡(以理論為主)。其實你看兩院的分類就知道,數學、物理、化學這些大部分都是基礎的理論,是各類研究的基礎,而工程院的分類則主要是側重於實際的。
  • 「新手遊」袁隆平為何沒評上中科院院士?
    如果說評選21世紀中國貢獻最大的科學家,其實當屬袁隆平和屠呦呦,袁隆平先生是在雜交水稻上有著突出的貢獻,他的科研成功,使得普通的水稻實現了增產增收,變相的幫助了全中國幾億人口吃飯,屠呦呦是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她發明的青蒿素,可以拯救無數被瘧疾折磨的病患,可以說屠呦呦的成就,是中國醫學界最高的榮譽成就。
  • 當代神農袁隆平,一個讓中國人吃飽的男人,為何卻進不了中科院?
    提起袁隆平老先生,那咱們中國人都得豎大拇指,作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他解決了咱們中國人餓肚子的難題。正如袁隆平先生所言: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他的雜交水稻,或許很多人連肚子都還吃不飽,更遑論去其他的事情了。所以,袁隆平對於咱們國家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堪稱當代神農氏。這樣一位人物,理應享有最高的榮譽。
  • 今天才注意到,袁隆平居然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而非中國科學院
    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九,是袁隆平90歲生日。昨天的時候,老爺子自己去理了個頭髮,還說自己理髮後,直接年輕了5歲,呵呵,好可愛的老爺子。而且不知道各位發現沒有,從圖片上看,這個理髮店太普通了,估計理個頭髮也就20元左右,你覺得呢
  • 袁隆平院士,解決世界難題,為何無緣諾貝爾獎?
    作為農學領域泰鬥,袁隆平院士的貢獻遠遠超越了這一學科,也不局限於中國。而是為世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畢竟人口激增,環境破壞,耕地減少,提高糧食產量是關鍵。無論是共和國勳章所體現出的分量,還是一系列頭銜所彰顯的地位,都讓我們看到了袁隆平院士對於世界的影響。
  • 中國最牛科學家為何沒有袁隆平
    悟空問答有一題——選出中國最牛的5名科學家,你會選誰?有一篇文章選了屠呦呦、楊振寧、鄧稼先、錢學森、于敏這五位大咖,並且每位科學大咖都配有一段為什麼選擇其為中國最牛科學家的理由,有網友問:為何沒有袁隆平?
  • 屠呦呦、袁隆平為何沒評上中科院院士?是被一硬性條件卡住
    如果說評選21世紀中國貢獻最大的科學家,其實當屬袁隆平和屠呦呦,袁隆平先生是在雜交水稻上有著突出的貢獻,他的科研成功,使得普通的水稻實現了增產增收,變相的幫助了全中國幾億人口吃飯,屠呦呦是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她發明的青蒿素,可以拯救無數被瘧疾折磨的病患,可以說屠呦呦的成就,是中國醫學界最高的榮譽成就。
  • 細數那些實力超強,卻評不上院士的超級大神,屠呦呦、袁隆平在內
    她想要將自己的精神、衣缽傳承下去,繼續為中國做出貢獻。屠呦呦因為學歷太低,遺憾落選院士2015年,屠呦呦憑藉發現青蒿素抗瘧功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在諾貝爾獲獎的時候,外國記者問到為何屠呦呦還不是院士,屠呦呦回答:衛生部長部長曾親自推薦我當院士。但是,有許多因素在起作用,情況很複雜。
  • 細數那些實力超強,卻評不上院士的超級大神,屠呦呦、袁隆平在內
    到如今,李愛珍已經是花甲老人,對中科院院士已經不再執著了,現在的李愛珍更加著重於培養下一代,因為在她看來,人會消逝,但知識不會消失。她想要將自己的精神、衣缽傳承下去,繼續為中國做出貢獻。在諾貝爾獲獎的時候,外國記者問到為何屠呦呦還不是院士,屠呦呦回答:衛生部長部長曾親自推薦我當院士。但是,有許多因素在起作用,情況很複雜。
  • 中國工程院為何成立?袁隆平等科學家為何第二輪才得以入選?
    袁隆平等為什麼評不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由於中國科學院在遴選院士中,對候選人的要求中默認在理論上要做出一定的成果。因此,一些在理論上沒有重大建樹,卻在工程技術的發展上做出巨大成果的候選人很難通過院士投票,從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但這並非是科學院的院士妒賢嫉能,而是擔心一旦開了這個口子,會造成院士質量的下降。
  • 有哪些公認貢獻很大,但卻沒有入院士?
    公認貢獻很大,但是卻沒有入選科學院院士的科學家,主要有屠呦呦和袁隆平。兩院院士是對於科學家的最高學術榮譽,我國對於院士的評選也是非常慎重和嚴謹的,但是有兩個公認貢獻巨大的科學家卻沒有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袁隆平成就能和楊振寧肩並肩嗎?對人類的貢獻,到底誰更大一些?
    ,而是如何吃好,到現在想必各位是變著法子減肥了,所以吃飯還真成了令人頭疼的問題,不是吃不飽,而是不知道吃什麼!當然國家也沒有虧待袁隆平,1995年袁隆平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8年9月8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2019年9月17日,授予袁隆平「共和國勳章」 ,可以說這個待遇也是肯定了袁隆平對於我國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