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捐骨髓做志願 公交車長傳播大愛

2020-12-04 廣州日報

周江瑜(左)與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合影。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尋找廣州好人

廣州人身邊的平民英雄

從一次獻血到捐獻造血幹細胞,再到成為一名為造血幹細胞工作提供志願服務的「五星級志願者」,公交車長周江瑜用最樸實的話來概括五年如一日的志願服務:「讓更多的人知道有這回事,讓更多的人有生的希望。」周江瑜常常在下班後到醫院看望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不僅如此,他還帶著兒子走近造血幹細胞的志願捐獻者,共同傳遞溫暖。在近日舉行的第七期「廣州榜樣」發布活動中,周江瑜一家被評為2019年十大「最美慈善家庭」。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盧夢謙、蘇贊

捐獻初衷:「我身體健康,希望幫到別人」

今年47歲的周江瑜,是廣州公交集團二汽溢通巴士分公司一名公交車長,同時,他還累計參加志願活動超600小時,被廣東省紅十字會授予「廣東省五星級志願者」稱號。

11年前,周師傅第一次獻血,「感覺自己身體很好,就想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到目前為止,周師傅參加無償獻血(全血)4次共1400ml,成分血(血小板)27次共54個單位(每個單位等於200ml獻血量),累計全血加成分血獻血量達12200毫升。

在獻血過程中,周師傅看到了許多患有白血病兒童的照片,「感覺他們需要我的幫助」,2010年5月,周師傅在骨髓庫中留下血樣。

2014年,周師傅接到一通電話,原來是北京一名白血病患兒的家屬通過中華骨髓庫在全國範圍內尋找移植吻合的志願者,最終找到了周江瑜。「我當時立刻就答應了,等了4年才配對成功,太難得了。」周師傅說。

為確保捐獻骨髓萬無一失,周師傅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都小心翼翼,妻子更是為他制定了專門的食譜。每天下班後,周師傅在妻兒的陪同下堅持鍛鍊身體,為捐獻健康的造血幹細胞做準備。

2014年5月19日上午,周江瑜到南方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為千裡之外一名亟待骨髓移植的白血病患兒帶去重生的希望。「不經意間得知那是個12歲的小男孩,之所以會留下血樣,就是因為看到患病孩子的照片,感覺像是圓了當初的心願。」周師傅說。

5年志願者服務生涯 用親身經歷為捐獻者加油打氣

在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周師傅的愛心之路並沒有就此止步,他成為一名奔波於醫院間的志願者,為造血幹細胞工作提供志願服務。一有志願者要捐獻造血幹細胞,周師傅就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這些志願者們加油打氣。

據周師傅回憶,有一次,一位造血幹細胞的志願捐獻者正好是他的江西老鄉,他走進病房探望時,得知這位老鄉藉口外出旅遊,瞞著家人獨自跑到廣州捐獻造血幹細胞。沒想到,家人從媒體的報導中得知他要捐獻造血幹細胞,擔心他身體受不了,不停地打電話來讓他放棄捐獻,讓這位老鄉心裡打起了退堂鼓。那時,距離周師傅捐獻造血幹細胞剛過去一年,他用親身經歷鼓勵老鄉,讓他放心。

為造血幹細胞工作提供志願服務過程中,周師傅加了很多微信、QQ群,群裡的人來自五湖四海,他們有的已成功捐獻,有的正等待配對,周師傅會跟大家分享他探望捐獻者的照片。「很多人因為不了解,會害怕,我告訴他們就像獻血小板一樣,他們就不怕了。」周師傅說。

每個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都有一個編號,周師傅說他的全國編號是4000多,而之前去探望的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的編號已經是9000多了,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並參與捐獻造血幹細胞,對此他感到很欣慰:「感覺自己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可以幫助到別人。」未來,周師傅的志願之路將會繼續走下去,實現「讓更多的人了解捐獻造血幹細胞這件事」的目標。

相關焦點

  • 從「骨髓捐獻人」到「五星級志願者」:想讓更多人知道這回事
    從一次獻血到捐獻造血幹細胞,再到成為一名為造血幹細胞工作提供志願服務的「五星級志願者」,「讓更多的人知道有這回事,讓更多的人有生的希望」,公交車長周江瑜用最樸實的話來概括5年如一日的志願服務。在近日第七期「廣州榜樣」發布活動中,周江瑜一家被評為2019年十大「最美慈善家庭」。
  • 八成患者急待骨髓救命 廣東呼籲市民捐骨髓
    昨日廣東省紅十字會、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呼籲市民「用獻血的方式捐骨髓」 八成患者急待骨髓救命  時報訊 (記者 王道斌 實習生 楊小粵 通訊員 宋忠雷 林豔芬) 昨日上午,廣東省紅十字會、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聯合舉辦「用獻血的方式捐骨髓」採集活動。
  • 捐造血幹細胞像獻血一樣簡單
    2003年8月,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雲南省分庫成立,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從零開始起步,經過17年努力,在全省各州市成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分站工作站,逐年大力開展宣傳、動員、採集等工作,報名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不斷增多,成功捐獻案例也在逐年增多,不斷傳遞著一種人間大愛精神
  • 日本「周星馳」:逼龜梨和也住兇宅,獻血獻骨髓,決定捐贈遺體
    「喜劇之王」周星馳,曾默默做過一件大好事:向癌症中心捐獻骨髓,成為可查的第一個為陌生人無償捐獻骨髓的華人明星!在日本,也有一位明星——1964年的木下芳賀,不僅和1962年的周星馳同時代,而且也是諧星出身,非常有個性,參演過很多電視劇、電影和綜藝節目。
  • 「90」後女孩瞞著家人捐骨髓救人 值得贊一下
    捐髓後第七天,張珊珊的臉色還是略顯蒼白。就是這個「90後」女孩,在他人生命受到死亡威脅的時候,她選擇瞞著家人、老師,將造血幹細胞無償捐獻給了浙江嘉興一名身患白血病的12歲小姑娘。小姑娘的名字,至今她都不知道,「我的血能救她的命,這就夠了!」
  • 一個電話,湖北農婦丟下滿山的橙子,從山裡跑到武漢去捐骨髓!
    可秭歸橙農郝紅梅(化名)此刻卻顧不上自家的橙子,因為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捐髓救助一名素不相識的患有血液病的男孩。因為能救人她登記成為志願捐獻者今年37歲的郝紅梅,來自秭歸縣一個偏遠山村,和丈夫以種植臍橙為生。由於孩子從小在宜昌市區上學,她經常往來於老家和宜昌之間。2013年的一天,她路過一輛流動採血車,聽說適量獻血有利於身體健康,便第一次義務獻血。
  • 為救陌生白血病人捐骨髓 捐骨髓對身體有害嗎
    人間到處都有大愛,一位捐獻幹細胞的女士,在四年後配對成功,當她得知這個消息也非常的開心,因為幹細胞陌生人配對的成功率很低,這次是為了挽救一個陌生的白血病的患者,而且,為了捐獻骨髓,這位陳女士還停掉了自己的生意,她很深情的說到: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是幹細胞將我們聯繫在一起,這也是一種緣分,而且,還給患病的人送去祝福。
  • 周蓬安:捐個骨髓怎成換命?無知的煽情將加重悔捐
    周蓬安:捐個骨髓怎成換命?無知的煽情將加重悔捐湖南永州,可馨和妹妹可愛是雙胞胎。2016年可馨被查出患白血病,家裡四處借錢花費約50萬治療。2019年1月,可馨白血病復發需移植骨髓。妹妹稱希望自己的骨髓能和姐姐匹配,就算用自己的生命都要換姐姐的命。
  • 一個電話,湖北農婦丟下滿山的橙子,從山裡跑到武漢去捐骨髓!結局讓...
    2013年的一天,她路過一輛流動採血車,聽說適量獻血有利於身體健康,便第一次義務獻血。 此後,只要碰到合適的機會,她就會義務獻血。2014年底,郝紅梅獻血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問她,是否願意加入中華骨髓庫。
  • 小夥棄職捐髓救女童 捐贈骨髓有危害嗎
    這樣的大愛之舉正是現代社會所欠缺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小夥的「英雄」之舉。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對王先生的具體情況還不是很了解,其實,王先生是一位非常善良和有大愛之人,從他18歲第一次獻血開始,到目前為止他的獻血量已經累計達到了二百多個治療量。為此還獲得了二個國內無償獻血金獎,知道嗎?他可是湖北省第一個無償獻血超過百次的捐髓志願者哦。其實,讓家裡人反對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們擔心捐骨髓會影響兒子的身體健康,相信這也是廣大群眾對骨髓捐獻的疑慮。
  • 7年32人成功捐骨髓
    33歲的她是東莞第一例在第三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來臨之際,東莞市紅十字會對7年來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部分志願者進行隨機回訪。吳雪瑩,女,33歲,東莞人,捐獻日期:2011年4月。東莞第一例。紅十字志願者,堅持無償獻血超過10年,累計獻血超過4萬毫升。捐獻成功後,仍堅持無償獻血,並身體力行推動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目前擔任廣東省紅十字會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服務大隊副隊長。廖海波,男,33歲,江西贛州人,捐獻日期:2015年6月。 「至今家人還不知道這件事」。他當時在塘廈的一家企業上班,現在惠州一企業上班。
  • 北航學子,大愛點亮生命之光!
    汪喻坤認為,北航的志願體系對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每學期十多個小時志願時長的要求看似簡單,卻在無形之中給了他參加志願活動的動力。「「一開始可能只打算完成任務,可是時間長了就真的喜歡上了做志願。花費不多的時間成本,提升自己的見識、還能幫助別人,何樂而不為?」汪喻坤如是說。
  • 星爺捐骨髓變老了?說說骨髓移植那些事
    翻了一下嚇一跳,認為「星爺顯得老是因為捐過骨髓」的評論比例著實有點高,截個屏看下。圖片來自網絡是網友相當然了,還是果真如此呢?筆者問了幾位醫生,回復基本一致:捐獻骨髓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所以,捐骨髓會老的快這件事純屬老百姓的相當然。但這件事反倒讓筆者對骨髓捐贈和幹細胞移植產生了興趣。
  • 三月春風送暖 獻血大愛無疆
    3月24日下午,長沙市芙蓉區韭菜園街道軍區社區服務中心大廳內,長沙銀行湘銀支行10餘名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正在參加「抗疫情、捐熱血」志願服務活動。與此同時,支行黨總支部積極響應湖南省血液中心無償獻血倡議,組織11名志願者勇當「愛心逆行者」,通過熱血馳援貢獻力量,幫助武漢共渡難關。獻血雖有量,愛心卻無價!志願者們用熱血鑄就一道鋼鐵長城,和全國人民一起戰「疫」。
  • 「捐獻骨髓是很平常的事」
    「捐獻骨髓是很平常的事」  首例向外籍華人患者供髓配型成功者李安接受晶報記者採訪  自廣東省骨髓庫成立以來,李安是首例向外籍華人患者供髓配型成功的捐贈者。  昨日,記者通過廣東省骨髓庫聯繫到了李安。李安認為捐獻骨髓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市民應該多參與這樣的捐獻。
  • 6年盼來骨髓移植,最後一刻遭遇「悔捐」…女童大哭!幸好…
    兩次推遲捐獻 在孩子做了「預處理」後說不捐中華骨髓庫管理中心醫療服務部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記者確認,首位志願者原定於4月2日為欣欣捐獻造血幹細胞,按照採集技術規範,準捐獻者應於正式捐獻前5天入院,每天接受1到2次「動員劑」(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但在入院的前一晚,即3月28日,這位捐獻者「悔捐」。
  • 專家呼籲:破除傳統觀念 參與骨髓捐獻
    「人體的細胞都是可以再生的,它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是不會影響身體健康的」 中華慈善新聞網:對於郭卉兩次捐骨髓的善舉感動了很多人,那麼,現在大家很擔心的一個問題是捐獻骨髓對人的身體是有損害的嗎?像郭卉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捐過一次以後,如果這個病人還需要一次造血幹細胞,所以就可以在三個月以後再做一次單採,到目前為止,我國也有近百例的人做過這樣的第二次的捐獻。 雖然這個事不影響身體健康,但是卻需要一個人間的大愛,愛這些垂危的病人,想讓這些病人得到新的生命,所以就希望民眾能夠戰勝傳統觀念,拿出自己的再生造血幹細胞,那我們不管是社會和中國骨髓庫,還是病人都要感謝他。
  • 捐骨髓真的要把骨頭鋸開取骨髓麼? 幹細胞能從哪裡獲得?
    捐骨髓真的要把骨頭鋸開取骨髓麼? 幹細胞能從哪裡獲得?時間:2018-05-03 14:49   來源:網際網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捐骨髓真的要把骨頭鋸開取骨髓麼? 幹細胞能從哪裡獲得? 每年都有很多人被確診為白血病,但同時也有很多志願者願意通過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們的生命。
  • 33.最美海航奮鬥者 | 劉帥:冒著斷送職業生涯的風險捐骨髓救人
    外公的話縈繞耳畔,「為社會做點事,為他人做點事」的海航企業文化理念已根植於心。  劉帥說這是他義無反顧的動力源泉。  逐夢海航 放棄「鐵飯碗」投入海航懷抱  2016年,金鵬航空安全員的招聘令29歲的劉帥動了心。  那之前,為照顧生病的母親,2013年,劉帥放棄6年的軍人生涯,進入中石油公司,端起「鐵飯碗」。
  • 不是中大獎,而是捐...
    廣東第63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是廣東醫科大學的五年級醫學生別文海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現在捐造血幹細胞已經不用抽骨髓了!不用抽骨髓了!不用抽骨髓了!而他每次都灑脫地說「你們不用緊張,捐造血幹細胞不就跟獻血一樣嗎」。三分之一捐贈者最終棄捐醫院有規定要保護捐獻者與受者的個人信息,所以捐獻者與受者之間的信息都是相互保密的。別文海說:「其實,對方是誰我不好奇,只要我的血液流淌在他身體裡,能延續著他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