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首次!中科院無人艇首次穿越颱風中心,未來颱風能預測了

2020-08-20 李牧童i

預測颱風?我國科學家無人艇成功穿越颱風,未來或將可以精準預測

前言:自然災害對於人類的破壞歷是巨大的,不管是地震海嘯還是洪水颱風,因為其不可預測性,災害來臨的時候其瞬間的破壞力讓人類難以招架。如果人類能夠在自然災害來臨之前提前預知災害的信息,做出相應的應對,那麼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小颱風對於人類的破壞。如何精準預測各類自然災害一直是科學家努力突破的科學難題,如今,在預測颱風領域內,我國再次走在了世界前列。

由於我國特殊的地理環境,每年夏天都會遭遇颱風的襲擊。據悉,我國每年都會經歷7個左右的颱風,每年因為颱風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上百億元。農作物被毀、人員傷亡、房屋被毀、經濟損失都是颱風帶來的嚴重後果。颱風中心瞬間的強勁風力可達每秒84米,相當於17級風力。所以,如何提前預知颱風並且做出相應的預防保護措施才是根本。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發的半潛式太陽能探測無人艇海洋氣象觀測者-3(MWO-3)最近成功穿過2020年3號颱風「森拉克」中心,從而獲取了颱風在發展過程中高時間解析度的海洋氣象以及海洋要素數據。這些數據如果不接近颱風中心是無法獲取的,而無人艇所獲得的的這些關鍵數據為未來中國提前預防和預警颱風提供了大量的寶貴數據。而這些數據是傳統觀測手段無法直接獲取的,而這次數據的傳輸也用到了我們剛剛組網成功的北鬥衛星。

據悉,這是全球範圍內首次利用太陽能無人艇成功探測颱風中心的案例。

更重要的是,無人艇檢測到的數據通過北鬥衛星第一時間傳輸到了颱風預警中心,為颱風的預警發揮了重要作用。相比傳統的海洋浮標的探測相比,太陽能半潛式無人艇能夠及時應變以及改變航向,並在第一時間達到最優的位置來觀測颱風,並獲取第一手數據來源,從而短時間內做出預警與防範。而無人艇觀測颱風也是全球目前最具優勢的觀測手段。

不僅如此,無人艇成功探測颱風中心,不僅為颱風、熱帶低壓和大霧等洋面天氣的監測、預報和預警提供了實時數據支撐,而且為全球海洋氣象數值模式提供了寶貴的實測資料。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該觀測手段將會被用於對外建設中,從而豐富中國在海上氣象資料,從而建立海洋氣象資料庫,造福人類。人類可以通過精準的數據來提前預防颱風的破壞,將損失降到最低。

相關焦點

  • 我國太陽能無人艇首次接近探測颱風中心
    【我國太陽能無人艇首次接近探測颱風中心】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獲悉,由該所自主研發的「海洋氣象觀測者-3」半潛式太陽能氣象探測無人艇,前不久成功穿過2020年三號颱風「森拉克」中心,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太陽能無人艇主動接近探測到颱風中心。
  • 中科院無人艇成功穿越颱風眼—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氣所供圖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8月4日發布消息稱,由中科院研發的半潛式太陽能氣象探測無人艇於8月1日上午成功穿過2020年三號颱風「森拉克」中心,成為颱風監測的「哨兵」。 這艘名為「海洋氣象觀測者-3(MWO-3)」的無人艇,獲取了颱風發展過程中高時間解析度洋面氣象及海洋要素的詳細數據,為颱風預報、預警和研究提供了傳統觀測手段無法提供的數據支撐,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太陽能無人艇主動接近探測到颱風中心。
  • 太陽能無人艇穿過颱風中心 成颱風監測新「哨兵」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記者董瑞豐)記者5日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獲悉,在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8月初臨近海南島時,該所一艘半潛式太陽能氣象探測無人艇穿越了颱風中心,並提供大量寶貴的實時觀測數據。該無人艇名為「海洋氣象觀測者-3(MWO-3)」,是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牽頭的颱風觀測項目組成部分。
  • 太陽能無人艇穿過颱風中心 成颱風監測新「哨兵」
    8月1日上午成功穿過2020年三號颱風「森拉克」中心,成為颱風監測的「哨兵」。這艘名為「海洋氣象觀測者—3(MWO-3)」的無人艇,獲取了颱風發展過程中高時間解析度洋面氣象及海洋要素的詳細數據,為颱風預報、預警和研究提供了傳統觀測手段無法提供的數據支撐。這也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太陽能無人艇主動接近探測颱風中心。
  • 中科院太陽能無人艇成功穿過2020年第三號颱風「森拉克」中心
    無人艇成於8月1日上午成功穿過2020年三號颱風「森拉克」中心!該名為「海洋氣象觀測者-3(MWO-3)」的無人艇,獲取了颱風發展過程中高時間解析度洋面氣象及海洋要素的詳細數據,為颱風預報、預警和研究提供了傳統觀測手段無法提供的數據支撐,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太陽能無人艇主動接近探測到颱風中心。MWO-3海上觀測是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牽頭的颱風觀測項目(「海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科院太陽能無人艇成為颱風監測「哨兵」,成功穿過2020年第三號颱風「森拉克」中心!
    中科院研發的半潛式太陽能氣象探測無人艇成於8月1日上午功穿過2020年三號颱風「森拉克」中心!
  • 世界第一,中國無人艇成功穿越風眼
    於本月初成功穿越2020年三號颱風「森拉克」中心,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太陽能無人艇主動接近颱風中心。 中科院大氣所無人艇項目首席科學家陳洪濱研究員介紹,MWO-3海上觀測是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牽頭的颱風觀測項目(「海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成功穿過颱風「森拉克」中心,MWO-3獲取到颱風發展過程中高時間解析度洋面氣象及海洋要素的詳細數據,為颱風預報、預警和研究提供傳統觀測手段無法提供的數據支撐。
  • 國際首次!中科院自主研發「觀測者-3」成功穿越「森拉克」中心
    據悉,此次強颱風直接造成了中國的經濟損失高達653億元左右,那麼到目前為止全球最強的颱風是誰呢?根據有記載以來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範圍內最強的颱風是1979年的泰培,據介紹該颱風的中心風力達到了恐怖的每秒84米,相當於17級颱風,該颱風風速的最高強度為305公裡每小時,在此強度下泰培的風場直徑為2220公裡。
  • 為了獲取颱風的「秘密」,他們探入了颱風內部!
    )探測手段:機載探空儀這次探測,是中國大陸首次利用無人機直接向颱風中心方向飛行,進行颱風基本氣象要素的探測。  A:高空大型無人機通常會飛到颱風的頂上向下對颱風進行探測(包括在颱風中心附近下投探空儀等)。  在某些情況下,無人機還能到達風暴中心。2005年10月1日,我國臺灣科學家利用MK-III無人機成功穿越「龍王」颱風眼,獲取了飛行高度(3公裡) 處颱風眼壁最大風速等觀測資料。
  • 別人唯恐避之不及 這艘小艇卻偏要鑽到颱風中心看看
    但是要獲取觀測數據,就必須接近颱風。近日,我國研發的海洋氣象觀測者-3(MWO-3)半潛式太陽能氣象探測無人艇迎風而上,成功穿過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中心,獲取了颱風發展過程中高時間解析度的洋面氣象及海洋要素數據。據介紹,這也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太陽能無人艇主動探測颱風中心。
  • 颱風「預測帝」:最有效探測法是飛機飛進颱風眼
    「莫蘭蒂有可能是閩南歷史上最強的登陸颱風,廈漳泉的朋友,應以防範歷史紀錄級別颱風的標準防禦它。」他強調。  14日下午15時許,廈門史上首次發布防抗颱風動員令。15日凌晨3時05分許,颱風莫蘭蒂從廈門市翔安區沿海登陸,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5級(48m/s),4點瞬時風速達54.9m/s,為建國以來歷史第二強風。
  • 太陽能無人艇海洋氣象水文探測試驗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晨報導 為加強對海洋特別是遠海的氣象監測工作,近日,太陽能無人艇海洋氣象水文探測試驗在福建漳州東山海域啟動。其間,海洋氣象水文探測太陽能無人艇(以下簡稱太陽能無人艇)進行了自動航行、自動探測、自動定位試驗。這也意味著遠洋自主氣象水文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 無人機無人艇衛星追風車齊上陣 多平臺協同觀測颱風科學試驗成功
    衛星、飛機、無人艇和追風觀測車等在試驗中齊上陣,獲得大量珍貴數據,證明了多平臺協同觀測颱風科學試驗的可行性。這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觀測設備最多的一次颱風科學試驗。該試驗在颱風「浪卡」登陸前組織三架飛機(1架有人機、2架無人機)同時觀測颱風內部前側結構,成功獲取颱風登陸過程不同層次、區域、階段的高解析度氣象數據;利用機載雷射雷達實現對海上颱風前側環流內部高解析度風場結構的觀測;追風觀測車成功實施颱風「二次探空」(升空氣球達到一定高度爆裂後,小降落傘彈出並攜帶觀測設備形成下落期間第二次探空)。
  • WMO繪製全球大氣汙染物沉降圖,日本研發強風預測系統|國際
    這些地圖將為政府、決策者和國際組織提供相關信息,以幫助沉降汙染物防治工作。歐洲空間局將發射太空飛行器監測太陽風暴圖片來源:ESA官網歐洲空間局(ESA)計劃發射全球第一個專門致力於監測空間天氣的太空飛行器,旨在對可能影響地球的空間天氣進行預報預警。該項任務名為「拉格朗日」,目標是對太陽、地球以及空間天氣進行監測。
  • 我國首次高空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成功,意味著什麼?
    伴隨著一組組颱風外圍雲系的溫度、溼度、氣壓、風向、風速等海洋上空和海面觀測數據實時傳送回地面指揮系統。意味著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颱風綜合觀測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填補了我國基於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綜合觀測的空白。高空無人機探測颱風背後的故事。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8月或迎來颱風暴發活躍期
    我國把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按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風速)大小劃分為6個等級,其中風力為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颱風。2018年颱風在我國活動最頻繁,有12個颱風曾經登陸,包括了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7級以上(65米/秒,相當於234公裡/小時)的颱風「山竹」。我國沿海地區常年受颱風影響,近年來廣東、福建、海南等省份都曾成為颱風登陸地。以廣東為例,2010年至2019年間曾有10個颱風登陸廣東,2018年是廣東最「吸風」的年份,曾有5個颱風登陸。
  • 海洋氣象水文探測無人艇完成自主航行
    中國氣象報記者簡菊芳報導 近日,經改造後的海洋氣象水文探測太陽能無人艇在廈門附近海域至臺灣海峽開展了一次海上探測試驗。  據悉,這是一次無人艇自主往返的航行,實現了海上探測的完全自動化,且航線偏差小於6米。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專家馬舒慶介紹,此次為第二期探測試驗,改進後的無人艇實現了其設計的全部功能,於試驗當天13時15分準確到達目標航點,其到達航點的偏差不到10米,隨即轉向180度返航。
  • 史上首次8月份無颱風 9月「秋颱風」或大爆發
    8月本該是西北太平洋及南海颱風生成最多的月份,但今年8月至今,沒有任何颱風在西北太平洋區域生成,為歷史首次。那麼颱風都去哪裡了?未來還會不會再度爆發呢?    今年8月 寧靜的海    8月是孕育颱風最多的月份,今年風平浪靜    儘管陰雨連綿,但是這個8月,南京沒有一場雨是颱風送來的。
  • 今年7月福建颱風零考勤 為71年來首次
    央廣網福州7月30日消息(記者張子亞 通訊員廖玥)記者從福建省氣象臺了解到,從常年來看,每年5-6月的雨季結束之後,7月福建就進入到了颱風季,但今年的颱風似乎不按常理出牌,71年來7月首次無颱風已成定局。
  • 71年來颱風7月首次「缺席」8月將進入颱風活躍期
    劃重點,晴熱高溫、雷陣雨、颱風,是主角。來源 視覺中國總結上個月的天氣,今年7月,相比往年來說,有點特殊——差了颱風。據省氣象部門消息,從常年來看,7月屬於颱風活躍期,甚至已有不少颱風登陸我省。1949年至2019年,七月份登陸浙江省的颱風數總共有13個。而今年7月,颱風首次「缺席」,是1949年以來71年來首個沒有編號颱風生成的七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