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中國無人艇成功穿越風眼

2020-08-28 加菲加菲

北京8月5日電(記者孫子發)記者5日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研究所獲悉,該所自主研發的「海洋氣象觀測者-3」MWO-3型半潛式太陽能氣象探測無人艇於本月初成功穿越2020年三號颱風「森拉克」中心,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太陽能無人艇主動接近颱風中心。

中科院大氣所無人艇項目首席科學家陳洪濱研究員介紹,MWO-3海上觀測是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牽頭的颱風觀測項目(「海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成功穿過颱風「森拉克」中心,MWO-3獲取到颱風發展過程中高時間解析度洋面氣象及海洋要素的詳細數據,為颱風預報、預警和研究提供傳統觀測手段無法提供的數據支撐。

他說,MWO-3配備了氣象和海洋觀測傳感器,並通過中國北鬥衛星傳輸數據。在這次海洋觀測實驗中,它經歷了颱風「森拉克」的過境,為中國氣象局提供了時間解析度高達1分鐘的實時觀測數據。監測颱風過境期間海面各要素的詳細變化過程 相比傳統的海洋浮標觀測,我們的無人艇能夠機動應變航行觀測,獲取最優位置的實時觀測數據,具有其他觀測手段不具備的獨特優勢」。

中央氣象臺颱風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錢傳海研究員表示,MWO-3獲得的觀測數據第一時間發送到中央氣象臺颱風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在颱風預報和預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附近沒有其他觀測資料,MWO-3的實時資料非常珍貴,離低壓中心較近,非常有利於我們確定低壓中心的位置」。
陳洪濱研究員表示,中國科學院研製的太陽能無人艇實現探測颱風和穿越風眼,為颱風、熱帶低壓、大霧等海洋天氣的監測、預報和預警提供實時數據,同時也為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豐富海上氣象探測資料,為全球海洋氣象數值模式提供寶貴的實測資料。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無人艇成功穿越颱風眼—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氣所供圖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8月4日發布消息稱,由中科院研發的半潛式太陽能氣象探測無人艇於8月1日上午成功穿過2020年三號颱風「森拉克」中心,成為颱風監測的「哨兵」。 這艘名為「海洋氣象觀測者-3(MWO-3)」的無人艇,獲取了颱風發展過程中高時間解析度洋面氣象及海洋要素的詳細數據,為颱風預報、預警和研究提供了傳統觀測手段無法提供的數據支撐,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太陽能無人艇主動接近探測到颱風中心。
  • 中科院無人艇首次穿越颱風中心,未來颱風能預測了
    我國科學家無人艇成功穿越颱風,未來或將可以精準預測前言:自然災害對於人類的破壞歷是巨大的,不管是地震海嘯還是洪水颱風,因為其不可預測性,災害來臨的時候其瞬間的破壞力讓人類難以招架。如何精準預測各類自然災害一直是科學家努力突破的科學難題,如今,在預測颱風領域內,我國再次走在了世界前列。
  • 中科院太陽能無人艇成功穿過2020年第三號颱風「森拉克」中心
    成於8月1日上午成功穿過2020年三號颱風「森拉克」中心!該名為「海洋氣象觀測者-3(MWO-3)」的無人艇,獲取了颱風發展過程中高時間解析度洋面氣象及海洋要素的詳細數據,為颱風預報、預警和研究提供了傳統觀測手段無法提供的數據支撐,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太陽能無人艇主動接近探測到颱風中心。MWO-3海上觀測是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牽頭的颱風觀測項目(「海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國造!世界最快無人艇問世 最高航速超50節
    據科技日報12月14日報導,中國造出了世界上最快的無人艇,這是記者14日在廣東湛江開幕的第五屆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上獲悉的。 無人快艇「天行一號」2017年9月問世,最高航速超過50節(每小時92.6公裡),由哈爾濱工程大學和深圳海斯比船艇公司聯合研製。它全長12.2米,滿載排水量7.5噸,是油電混合動力。海斯比是中國最大的公務快艇廠商。
  • 太陽能無人艇穿過颱風中心 成颱風監測新「哨兵」
    8月1日上午成功穿過2020年三號颱風「森拉克」中心,成為颱風監測的「哨兵」。這艘名為「海洋氣象觀測者—3(MWO-3)」的無人艇,獲取了颱風發展過程中高時間解析度洋面氣象及海洋要素的詳細數據,為颱風預報、預警和研究提供了傳統觀測手段無法提供的數據支撐。這也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太陽能無人艇主動接近探測颱風中心。
  • 中科院太陽能無人艇成為颱風監測「哨兵」,成功穿過2020年第三號颱風「森拉克」中心!
    該名為「海洋氣象觀測者-3(MWO-3)」的無人艇,獲取了颱風發展過程中高時間解析度洋面氣象及海洋要素的詳細數據,為颱風預報、預警和研究提供了傳統觀測手段無法提供的數據支撐,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太陽能無人艇主動接近探測到颱風中心。MWO-3海上觀測是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牽頭的颱風觀測項目(「海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 太陽能無人艇穿過颱風中心 成颱風監測新「哨兵」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記者董瑞豐)記者5日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獲悉,在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8月初臨近海南島時,該所一艘半潛式太陽能氣象探測無人艇穿越了颱風中心,並提供大量寶貴的實時觀測數據。該無人艇名為「海洋氣象觀測者-3(MWO-3)」,是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牽頭的颱風觀測項目組成部分。
  • 兇殘的「食人魚」戰術:56艘中國無人艇組成一艘「航空母艦」
    近日,網路上風靡一段視頻,視頻的拍攝者應該為雲洲智能無人艇企業。在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該企業組織了56艘無人小艇在南海萬山群島海域展開了名為「多艇協同」的戰術演練。視頻的效果非常震撼,這56艘小艇或整齊劃一的前行,忽而左右穿插,又或呈不規則區位部署,最為震撼的是,56艘無人艇竟然編組成為一艘「航空母艦」模樣,其中還令一艘小艇模擬殲15划過模擬的「飛行甲板」,進而「升空」的精彩動作。整段視頻中,無人艇在提前編程的操控下,一切動作可以用行雲流水來形容,有懂無人控制技術的軍迷推斷,此次無人艇的控制採用了「蜂群算法」。
  • 我國太陽能無人艇首次接近探測颱風中心
    【我國太陽能無人艇首次接近探測颱風中心】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獲悉,由該所自主研發的「海洋氣象觀測者-3」半潛式太陽能氣象探測無人艇,前不久成功穿過2020年三號颱風「森拉克」中心,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太陽能無人艇主動接近探測到颱風中心。
  • 太陽能無人艇海洋氣象水文探測試驗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晨報導 為加強對海洋特別是遠海的氣象監測工作,近日,太陽能無人艇海洋氣象水文探測試驗在福建漳州東山海域啟動。其間,海洋氣象水文探測太陽能無人艇(以下簡稱太陽能無人艇)進行了自動航行、自動探測、自動定位試驗。這也意味著遠洋自主氣象水文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 除了島礁測繪海底勘察,中國無人艇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黑科技?
    而中國30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裡面有很多島礁,據估計,東海有3500多個,南海有1700多個。 因為我們團隊從事的是機器人的基礎研究,所以我們採用了無人艇來解決這個問題。無人艇吃水很淺,能夠實現自主航行、自主避障、自主地進行島礁測繪。通過無人艇上的聲納發射聲波到海底或者暗礁再反射回來,再通過專門的聲吶測繪法,海底的地形地貌就出來了。 但是,無人艇對島礁的測繪,有幾個技術上的難點。
  • 下海、隱身 首款水陸兩棲無人艇「軍民融合造」
    從「黑魚」智能無人艇到「海蜥蜴」兩棲智能無人艇、再到正在設計研發中的「獵鯊」百噸級無人艇、「海獵犬」20米級無人艇、「獵空」反無人機系統……無不凝聚著「新十八羅漢」的軍民情懷。負責配套產品技術的無疆技術副總經理劉中凡說,公司科研團隊成員的職業背景構成多樣化,專業領域跨度較大,其中包括研究院所研究員、作戰部隊專業軍人、大學教授、網際網路企業的研發工程師、兵工廠技術員。
  • 「雲洲海洋測量無人艇」首發亮相 可海事搜救
    「雲洲海洋測量無人艇」 新華網廣州11月5日電(記者盧鑑)珠海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洲)3日發布了近6米的「雲洲海洋測量無人艇」。雲洲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發布的「雲洲海洋測量無人艇」,總長近6米,船體採用深V船型,航速最高可達28kn,動力系統採用油電混合的方式,續航能力大於300km,抗風浪最大等級為5級,可以搭載多種海洋探索設備進行協同工作。
  • 無人深空強化艇什麼時候可以造
    無人深空強化艇什麼時候可以造?還有不少玩家不知道遊戲中強化艇什麼時候才可以建造,這裡小編給大家帶來一篇關於無人深空強化艇建造方法,還不清楚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 國產全球首款兩棲智能無人艇"海蜥蜴"通過28項試驗 正式交付
    圖為在2018年第十二屆珠海航展上拍攝的國產全球首款兩棲智能無人艇"海蜥蜴"。「海蜥蜴」是我國面向未來戰場和國際客戶需求研發的高端智能海洋防務裝備,標誌著我國智能海洋防務裝備科研水平邁入了世界先進水平。■「新十八羅漢」的軍民情懷「以軍民兩用為研發立足點、突破點,未來戰場上人工智慧裝備唱主角,減少人的傷亡是發展方向。成立之初,我們就把這個作為企業的定位。」
  • 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水艇—「鸚鵡螺」號(圖)
    圖紙上的「鸚鵡螺」  1949年秋季,美國第一艘潛挺反應堆的主要參數已經確定。  1950年8月,美國總統杜魯門籤署了決定建造第一艘核潛艇的文件。該艇被命名為SSN一571「鸚鵡螺」號(Nau-tilus)。1951年8月20日,電船分公司與美國海軍籤訂了「鸚鵡螺」號核潛艇的建造合同。
  • 神秘無人艇被衝上蘇格蘭海灘!原來美國人的新式間諜船長這樣
    據《大眾機械》網站2020年10月8日報導稱,一艘神秘的無人艇在蘇格蘭一個偏僻的島嶼上擱淺。文章稱,這艘無人艇很可能是美國製造的,並對某些部位進行了特別改裝。文章說,蘇格蘭提裡島(Tiree)海灘巡邏者在海灘上發現一艘神秘的船隻,並報告給當地海岸警衛隊。
  • 中科院自主研發「觀測者-3」成功穿越「森拉克」中心
    要問現在地球上什麼最可怕,那肯定就是自然災害了,例如洪水,火山爆發,地震,海嘯,颱風等等,而如今又到了颱風季,颱風那強勁的風力,如果發展的規模足夠大,那麼整個城市都有可能會遭殃,而中國就深受颱風的毒害,根據資料顯示,中國歷史上造成損失最大的颱風是
  • 無人機無人艇衛星追風車齊上陣 多平臺協同觀測颱風科學試驗成功
    中國氣象報記者宛霞 通訊員唐碧報導10月13日,今年第16號颱風「浪卡」在海南省瓊海市沿海登陸。針對「浪卡」的生成發展,一場地海空天多平臺協同觀測颱風的科學試驗於12日至14日在南海中北部(瓊海附近)海域成功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