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茶概況#種植#
油茶是我國南方特有的食用油木本油料植物,與油橄欖、油棕、椰子並稱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與烏桕、油桐和核桃並稱為我國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油茶在我國栽培已有2300多年歷史我國現有油茶麵積約400萬公頃,年產茶籽80萬噸,產油20多萬噸。涉及長江流域及以南的18個省(區)。湖南適應油茶栽培的面積4500多萬畝,現有面積約2000萬畝,計劃到2020年發展到2500萬畝
1、油茶的經濟與社會價值
茶油為藥食同源食品,因其油酸含量高達80%,營養成分與橄欖油接近,被稱為東方橄欖油。
茶油被稱為美容保健品。有清熱化溼、殺蟲解毒的作用。經常服用,能抑制衰老,對慢性咽炎和預防人體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血管系統疾病有很好的療效。
2、油茶作用
長期服用.能清胃潤腸、可治痧氣腹痛、急性蛔蟲阻塞性腸梗阻、習慣性便秘。茶油能抗紫外線,直接搽用有防止曬斑及去皺、防止頭癬、體癬、頭屑、脫髮的功效,茶油能防止皮膚瘙癢、慢性溼疹。
3、油茶經濟價值
年產茶油佔食用植物油1.8%,目前最低價格60元/斤,預計可達100—120元/斤。鮮茶果1.8-3.0元/斤,預計可達5元/斤。幹茶殼800元/噸,茶枯約2000元/噸。豐產成林油茶畝產鮮果4000斤左右,產值7000元左右。
4、淨化環境
1、油茶是良好的綠化樹種
2、油茶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樹種
3、油茶是很好的生物防火樹種
①每公頃油茶林每天可吸收60kgCO2,釋放40kgO2 ;②油茶對SO2 、HCl的吸收和抗性都很強,1kg 油茶葉可吸收7.4g SO2 ;③吸塵殺菌。油茶是常綠闊葉樹,葉面積大,每公頃油茶林一年滯塵在40kg以上;油茶葉分泌的酚醛類殺菌素可對附著的灰塵和懸浮在空氣中的細菌具有殺滅作用。
二、油茶的生長特性
廣義上通常指山茶科山茶屬植物中油脂含量較高且有栽培經濟價值的一類物種的總稱。我國具有一定栽培面積和利用歷史的油茶主要有普通油茶 、小果油茶 、越南油茶、浙江紅花油茶、攸縣油茶等20多個物種,普通油茶在全國及湖南分布區域最廣、栽培面積最大。
1、普通油茶生物學特性
⑴常綠闊葉小喬木或大灌木,樹高4—6米,可控制在2米內。
⑵油茶樹的壽命很長,生命周期可達150年以上。(一代栽樹多代受益)。
⑶根係為軸狀型深根,主根發達,能深入地下1-2m,再生力強。
⑷葉為單葉互生、蠟質、光滑、短柄、卵狀橢圓形,邊緣有較深的鋸齒。
⑸分枝角度較大,樹冠開張。
⑹白色兩性蟲媒花,10月中下旬開花,異化授粉。
⑺茶果為蒴果,中等大小,有紅、黃、青三種果色,果形分球形、桃形、桔形或橄欖形,翌年10月間成熟,茶果發育期長達一周年。
2、個體生命周期
由種子發育的油茶樹,其生命周期一般劃分為幼年階段、成年階段和衰老階段3個時期(約150年)。幼年階段3-4年(以樹體營養生長為主),成年階段80年左右(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衰老階段20以上(營養生長衰退)
由無性繁殖的油茶苗栽培的油茶樹,其生命周期一般分為幼樹期(第1-3年)、初產期(第4-7年)、盛產期(第8—60年)、衰老更新期(60年以後)。
3、年生長周期
油茶樹隨著溫度、光照等環境因素每年季節變化的規律,根、莖、葉、花、果等器官的生長發育與休止呈現相應穩定的年生長周期。湖南普通油茶年生長周期主要表現為:
①根系生長:一般在2-3月氣溫在10℃以上時根系開始活動,生長時間2-11月;
②新梢生長:可分為春梢、夏梢和秋梢,3-5月為春梢生長期,6-7月為夏梢生長期,9-10月中旬為秋梢生長期。
③花芽分化:一般是6月下旬開始,8月下旬基本結束。
④開花期:一般為10月中下旬至12月初。
⑤果實生長發育:10月中下旬開花授粉後即開始果實生長發育,翌年10月間成熟。
⑥油茶為直根系植物,主根發達,成年時能扎入2-3m深土層;吸收根主要分布在5-30cm深土層,以樹冠投影線附近為密集區,趨水趨肥性。
3月份至春梢停止生長之前出現第一個生長高峰。9月份,果實停止生長至開花之前又出現第二個生長高峰。
新梢主要由頂芽和腋芽萌發。頂端優勢明顯。幼樹可抽發春、夏、秋和晚秋新梢,進入盛果期後一般只抽春梢。
春梢,3-5月,當年分化花芽開花、製造和積累養分的主要來源之一。
夏梢,6-7月,幼樹,初結果樹抽發的夏梢,少數也可當年分化花芽,成為結果枝。
秋梢,9-10月,以幼樹和初結果的或掛果少的成年樹抽發較多,不能分化花芽,易受凍害。
4、開花結果習性
實生樹一般3-4年開花結果,嫁接樹提早2-3年。國標:5年產油3-4公斤/畝, 8年10-15公斤/畝,15年以上25-30公斤/畝。100公斤果出油5公斤。
芽屬混合芽。花芽從5月份春梢生長停止後開始分化,到9月份發育成熟。
結果枝在當年春季由混合花芽抽發的新梢形成,當年分化出花芽,當年開花掛果。
花期:主產區10月下旬-12月上旬,11月中旬為盛花期。
在3月份第一次果實膨大時有一個生理落果高峰,7-8月是油茶果實膨大的重要高峰期,可能存在第二次落果高峰;8-9月份為油脂轉化和積累期,油脂積累佔果實含油量的60%。「寒露籽」和「霜降籽」分別於10月上旬和下旬成熟。「抱子懷胎」。
在同植株上,樹冠上部的花芽多;在一根枝條上以頂端花芽較多;樹冠南向較北向分化率高。長結果枝較中結果枝、短結果枝花芽分化率高,但從整株油茶樹來講,中結果枝和短結果枝佔的比例大,所以從整株樹來講花芽所佔比例以中結果枝最多,短結果枝次之,長結果枝最少。
油茶結果枝主要是春梢,少數夏梢,蒴果發育從花授精、花瓣凋謝脫落以後,開始膨大,3月中旬以前由於氣溫低,生長處於緩慢階段,3月中旬後,果實體積迅速增大,7月份為球果體積增長高峰期,俗稱「七月長球」。8月中旬,果實體積增長基本停止,轉入油脂形成轉化過程,俗稱「八月長油」。
5、油茶的生態特性
⑴喜溫暖溼潤,耐寒。一般要求年平均溫度為14-22℃,1月份平均溫度在3 ℃以上,極端最低溫度-10 ℃以上,7月份平均氣溫28 ℃以下,10 ℃以上年積溫4300-6000 ℃,年降雨量1000-2000mm,年日照1600-2000小時,無霜期200天以上。
⑵喜光,不耐蔭。油茶屬強陽性植物,要求有充足的光照。成林後,光照不充足,影響樹梢及花芽分化,易形成細長枝,不利於種子油分積累。
⑶耐旱耐貧瘠,不耐澇。油茶根系能吸收土壤深層水分和養分,葉片光合作用強,水分含量高,植株表現耐旱耐貧瘠。地下水位高或土壤溼度長期偏高,不利於根系生長。
⑷喜酸性土壤,土層要厚。適宜於PH4.5-6.5的酸性土壤,土壤過酸,易造成植株缺素,以土層深厚、保水力強、排水良好、PH在5.0-6.5的紅壤、紅黃壤和黃壤上生長最好。油茶是嫌鈣植物,不宜在中性土壤和鹼性或不透氣的死黃泥土上種植。
⑸適宜在海拔100-800m低山丘陵區種植,
⑹地形、地貌的間接影響。不同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的溫度、溼度和光照不同,間接影響油茶生長。山地陽坡面較陰坡面更有利於油茶的生長發育, 一般隨著海拔的增高,油茶的生物產量逐漸下降,坡度宜緩,超過25°應採取水土保持措施。
6、油茶在新化栽培的適應性
新化位置屬中低緯度地區,氣候的地帶性屬亞熱帶,是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這種氣候既有光溫豐富的大陸性氣候特色,又有雨水充沛,空氣溼潤的海洋性氣候特色。年平均氣溫在16.8℃—17.3℃,極端最高氣溫40.1℃,極端最低氣溫-10.7℃,年平均降水量1455.9mm,年平均光照時數1417.4小時,光照百分率34%,初霜日平均出現在11月29日,終霜日平均為2月22日,平均無霜期為280天。
地貌屬山丘盆地,西部、北部雪峰山主脈聳峙;東部低山或深丘連綿;南部為天龍山、桐鳳山環繞;中部為資水及其支流河谷,有江河平原、溪谷平原、溶蝕平原三種,系河流衝積、洪積而成,大多在海拔300米以下。
典型的地帶性土壤為紅壤,從氣候、地貌及土壤狀況來說,大多數地方適合油茶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