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與共同涼熱(中國制度面對面(14))

2020-11-23 人民網

  疫情無國界,全球共戰役。危機時刻,國際社會選擇緊緊站在一起。

  面對疫情,中國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政策舉措,最大限度防止疫情向外擴散,第一時間通報疫情信息,展現了「敢於負責、積極作為」的大國擔當;

  面對疫情,許多國家、國際組織和友好人士紛紛表達慰問和支持,以不同的方式向中國伸出了援手,匯聚成「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滾滾暖流;

  面對疫情,中國盡己所能給150多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向27個國家派出醫療專家組,積極分享病患診療方案和疫情防控經驗,譜寫了「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人間佳話;

  ……

  大道不孤,守望相助。在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的保衛戰中,國際社會唱響了一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合唱。在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如何讓世界各國求同存異、攜手共創美好未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人類的高度,提出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對世界走向作出了響亮的回答。這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鮮明標識,不僅體現了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也彰顯了中國守護人類共同家園的博大情懷。

  一 和平發展: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

  「胞波感情重,江水溯源長。」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首次出訪就來到緬甸,與緬各界人士廣泛交流,深化兩國互利合作,共話千年胞波情誼。25個小時、12場活動,見證了中緬關係的「高光時刻」。從周邊鄰國做起,編織全球夥伴關係網絡,不斷完善我國外交布局,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和平發展「路線圖」。

  遙想新中國剛剛成立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孤立和封鎖我們,和中國建交的國家寥寥無幾。1950年,僅有17個國家與中國建交。70年來,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贏得了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廣泛認同。越來越多的國家與中國建交,堅定地和中國站在了一起。目前,我國已經同180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同11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不同層級的夥伴關係,「朋友圈」遍布七大洲五大洋。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兵戎相見時有發生,金融風暴餘波未了,恐怖襲擊此起彼伏,難民問題愈演愈烈,「灰犀牛」風險危機四伏,「黑天鵝」事件防不勝防,尤其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嚴重威脅人類健康,世界仍然很不太平。面對人類當前的諸多不和諧因素,作為地區和世界和平的捍衛者、建設者和貢獻者,中國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全面發展同各國友好合作,推動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打造區域命運共同體,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努力走出一條國與國交往的新路。

  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現代國際關係伴隨著民族國家的產生而興起,打上了鮮明的西方印記。雖然西方國家也在國際關係中倡導所謂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價值理念,但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始終是近代以來國際關係的主要邏輯。中國主張,世界上的事情應該由大家平等協商解決,而不能由一兩個大國說了算。無論是維護和平穩定,還是促進共同發展,都必須充分貫徹民主的原則,把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作為處理國家間關係的基本準則。我國始終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反對幹涉別國內政,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推動國際關係向著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的方向發展。

  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近些年來,某些國家炮製包括「新幹涉主義」在內的藉口,打著民主、人權、自由的旗號,在一些國家大搞「顏色革命」,甚至訴諸武力、大打出手,極盡恃強凌弱之能事。事實反覆證明,霸權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會導致新的更大矛盾。我國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主張通過對話協商、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和熱點難點問題,永遠做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西方一些人拿所謂「修昔底德陷阱」「金德爾伯格陷阱」來說事,大肆渲染「國強必霸」,把中國描繪成一個可怕的「魔鬼」,似乎哪一天就要危害世界。這些都是徹頭徹尾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近10年來,中國軍費開支佔GDP比例平均約為1.3%,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中華民族沒有侵略別人、稱王稱霸的基因,也永遠不會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中國的和平發展,不僅不會對任何人造成威脅,而且還會給世界帶來福音。

  二 合作共贏:推進開放體系建設

  「世界工廠」「國際車間」「製造大國」,這些都是對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樞紐地位的形象說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製造業一度停擺,導致全球產業鏈受到嚴重衝擊,甚至面臨斷供的危險。為把疫情對世界經濟影響降到最低,中國在嚴格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加快外貿企業的復工復產,以保證國際供應鏈條的順暢運轉。這著實讓世界鬆了一口氣,「中國工廠機器一開動,全球產業鏈就穩了」。

  中國始終把正確處理「義」和「利」的關係作為外交工作的重要原則,在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同時,推動人類共同利益的實現。義利觀作為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精髓,強調見利思義、以義取利、重義輕利、舍利取義,始終把「義」放在首位。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在對外合作中始終秉持正確的義利觀,貫徹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方針,不僅使中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發展起來,也為促進世界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今時代,開放融通的潮流滾滾向前,中國經濟已經深深融入世界經濟的汪洋大海,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和穩定之錨。近些年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我國今天的經濟地位是在開放中形成的,未來贏得更大的發展也必須在開放中實現。我國將按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部署,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推進合作共贏的開放體系建設為抓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一帶一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就是打造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國際合作平臺,為促進全球共同發展提供支撐。6年多來,「一帶一路」由點到面、由理念到行動、由願景到現實,逐步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公共產品之一。目前,已有近17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方籤署了合作文件,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均納入「一帶一路」相關內容。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就是在完成總體布局、勾畫出「大寫意」的基礎上,推動「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描繪出精雕細琢的「工筆畫」。

  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當前,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逆全球化思潮泛濫,個別國家把國內問題歸咎於外部衝擊,認為他們在現有貿易體制下「吃了虧」,採取包括貿易在內的各種手段打壓其他國家發展,甚至不惜頻頻「退群」「毀約」「甩鍋」,試圖另搞一套,對多邊貿易體制帶來嚴重危害。中國堅決捍衛經濟全球化,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促進全球經濟進一步開放、交流和融合。

  開放安全有保障。打開國門搞建設,難免會泥沙俱下,紮緊安全籬笆至關重要。在引進來的過程中,要吸收好國外先進的東西,也要警惕外來顛覆滲透活動,防範消極腐朽思想的侵蝕;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隨著我國公民和法人走出去的規模越來越大,海外安全風險也逐漸增大。據統計,目前海外中國企業有近4萬家,留學生約150萬人,2019年我國公民出境人次約為1.7億。必須加快構建海外利益保護和風險預警防範體系,完善領事保護工作機制,切實維護海外同胞生命財產安全。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在一些國家急於關上大門的時候,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堅定前行,在更大的範圍內發展自己、造福世界。

  三 公正合理: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從博鰲亞洲論壇到中法全球治理論壇、從德國科爾伯基金會演講到瑞士日內瓦萬國宮演講、從俄羅斯烏法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大國際場合,深刻闡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強調要積極變革全球治理體系,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全球治理格局取決於國際力量對比,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源於國際力量對比變化。21世紀以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迅速崛起,經濟總量在全球佔比接近40%,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國際力量對比出現「東升西降」的歷史性變化。隨著國際力量對比消長變化和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現有的全球治理體系有些力不從心,難以應對和解決面臨的問題,改革全球治理體系迫在眉睫,人們的呼聲越來越高。

  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也「水漲船高」。過去,中國「個頭小」,說話沒人聽。現在不一樣了,中國變成「大塊頭」了,世界上的事情大家都想聽聽中國怎麼說,國際社會期望看到消除全球治理赤字的中國方案。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引領世界格局演變方向,引領人類文明發展方向。

  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變革。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版圖深度調整,西方發達國家日漸式微,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展勢頭迅猛。相對於國際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的趨勢,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代表性和適應性不強,表現出「肌無力」,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束手無策,亟須進行變革。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理應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中有更大作為,積極參與並努力引領國際經貿規則制定,主動提供國際公共產品,更好維護我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

  共同應對氣候變化。2020年1月,國際清算銀行首次提出「綠天鵝」事件的概念,認為未來氣候領域可能出現極具破壞力的現象,給人類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生活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進而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持續半年之久的澳大利亞山火、席捲非洲和亞洲多國的沙漠蝗蟲等極端災害,都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再次給人類敲響了警鐘。世界各國必須行動起來,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公平、各自能力等原則基礎上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中國將堅守國際承諾,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善盡維護人類家園的國際責任。

  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現行的國際體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主導下建立起來的,雖然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弊端,但在過去70多年,對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改革和完善現行國際體系,並不意味著推倒重來、另起爐灶,而是在整體框架下進行調整和創新。中國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支持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等平臺機制化建設,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在通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光輝大道上,中國將和世界各國一道,為擺脫貧困落後、促進繁榮發展而不懈努力,為消除分歧戰亂、維護和諧穩定而持續奮鬥,為弭平文明隔閡、加強交流互鑑而貢獻力量,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深度閱讀

  1.習近平:《攜手抗疫 共克時艱——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上的發言》,《人民日報》2020年3月27日。

  2.習近平:《團結抗疫 共克時艱——在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上的主旨講話》,《人民日報》2020年6月18日。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18日 07 版)

(責編:白宇、楊光宇)

相關焦點

  • 科技日報社學習貫徹《中國制度面對面》
    近日,李平社長主持召開了2020年度報社第12次編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組織學習《中國制度面對面》第8個專題「凝心聚神譜新篇」。會議指出,《中國制度面對面》是十九屆四中全會以來一部系統的學習宣傳教材,報社各級黨員幹部要認真學習領會其精神實質,全面系統的學習貫徹,把教材的具體內容和制度優勢宣傳好落實好。  會議認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任務之繁重前所未有,我們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嚴峻而艱巨。
  • 直掛雲帆濟滄海(中國制度面對面(16))
    新中國70多年輝煌歷程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在實踐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越來越與我國歷史文化傳統和現實國情相契合,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治理效能。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探索和形成一個好的制度不容易,關鍵是毫不動搖地堅持和鞏固。怎麼堅持和鞏固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既是一個思想認識層面的問題,也是一個政策法律體現的問題。
  • 聚焦共同命運 推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聚焦共同命運 推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今日在北京開幕   萬物並秀時節,交流互鑑盛會。  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於北京隆重開幕。
  • 中國制度激揚精神偉力
    由此可見,制度背後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是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重要催化劑。    王炳權:制度體系是由宏觀的制度設計、中觀的制度要素和微觀的制度實踐機制共同組成的。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價值的因素貫穿制度設計、制度要素和實踐機制始終。
  • 為什麼地暖供水涼、回水涼、房間不熱?
    之前挺過這樣一個案例,初供暖的時候,用戶家裡暖氣不熱,售後人員上門查看發現供水涼,回水也涼,去鄰居家查看比較正常,就業主家出現這種情況,這是什麼情況?售後人員之前沒遇到過,也是摸不著頭腦,然後就給公司的老師傅打電話,問是什麼情況。
  • 曾長秋:中國抗疫的制度優勢源自哪裡?
    自從1840年以來,各種主義和理論在近代中國競相登場。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但止步於此,無力向前完成歷史的任務。其他如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紛紛出場,無一例外地失敗了,都解決不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
  • 瘋狂猜成語:「七月流火」是熱還是涼
    七月流火看圖猜成語的第1205關有「七月流火」這個成語,糖糖考考你,「七月流火」是指天氣很熱的意思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中國古時候的曆法向來與天象有關。心宿二每年農曆六月,大火星就會出現在天空正南方,位置最高,這個時候天氣也最熱。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這一世紀之問,倡導各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呼籲國際社會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9月的第70屆聯合國大會講話中,強調各國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 2018年九月份還會熱嗎? 天氣轉涼需要注意什麼?
    2018年九月份還會熱嗎? 天氣轉涼需要注意什麼?時間:2018-08-27 20: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年九月份還會熱嗎? 天氣轉涼需要注意什麼? 馬上九月份就要到來了,九月也是開學的日子,很多人擔心九月還是會熱,那麼2018年九月份還會熱嗎?
  • 14世紀歐洲人曾將中國科舉制度推薦到各國
    14世紀歐洲人曾將中國科舉制度推薦到各國 2015-05-08 14:45:18來源:半島都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宋宇晟 2015年05月08日 14:45 來源:半島都市報
  • 中國焦點面對面:臺海局勢引擔憂,未來何去何從?
    (中國焦點面對面)臺海局勢引擔憂,未來何去何從?  中新社北京11月3日電 題:臺海局勢引擔憂,未來何去何從?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特聘教授劉國深,近日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進行權威解讀。  訪談實錄摘編如下:  中新社記者:臺灣問題始於民族弱亂,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
  • 關於人類共同命運,科學家這樣說
    論壇 · 實錄緊隨第三屆世界頂級科學家開幕式的,是「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主題會議。鍾南山、約翰·軒尼詩、雷蒙德·斯蒂文斯、萬思瀚、謝曉亮等中外嘉賓齊聚,就各自領域的科研進展,及其與人類共同命運的關係做出闡述。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論析
    正是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最新成果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並在此基礎上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對此,黨章和憲法都作出了充分肯定和明確規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多次強調「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 共同「抗疫」,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注釋
    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倡導者與踐行者。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正式提出了「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首次向國際社會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倡議,「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 充分認識中國制度的本質特徵和優越性
    一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關於未來社會所有制關係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根據中國所處發展階段的具體實際,探索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基本經濟制度。經過長期探索實踐,形成了既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本經濟制度,這就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 茼蒿是涼性還是熱性?茼蒿怎麼吃
    那麼茼蒿是涼性的還是熱性的?茼蒿是寒性的嗎?什麼人適合吃茼蒿呢?本文將對此作出相應的解析,一起來看看吧。茼蒿是涼性還是熱性?蒿是涼性的,含有特殊的香氣,富含的膳食纖維能促進消化,促進食慾,對一些腸胃不通、便秘等很有效果。另外茼蒿還含有多種胺基酸,能有效地調節體內水分代謝,具有消水腫利尿的功效。
  • 教你怎樣辨別食物是熱性還是涼性
    辨別食物熱性和涼性在生活中也有很大幫助,比如在夏季涼性食物可以解暑、平心靜氣應多吃;或者上火的時候吃涼性食物降火等等。一般來說可以從食物味道、顏色、生長環境、生長季節等方面來判斷。顏色。主要是綠色和紅色。
  • 人參果的功效與作用 人參果是涼性還是熱的
    人參果吃的多了,小編發現會經常流鼻血,於是小編的媽媽就不讓小編吃說人參果是熱的,吃多了會上火為此,小編還和媽媽爭論了一番,甚至上網查詢了一下人參果到底是熱性食物還是涼性食物?大家想知道它是熱性還是涼性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在威尼斯聆聽「52HZ的鯨歌」,那是人類的《共同命運》
    而在當下這個網絡發達的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發簡便,從中國中原腹地的安徽宣城涇縣到西班牙,看似遠隔千萬裡,但是經由一種最原始的造紙技術,兩個膚色、語言完全不通的人,卻能產生最根本的共鳴,這就是《共同命運》!《共同命運》是由絲路文化傳播,新鼎明影視投資出品,北京影視出版創作基金重點扶持,紀錄中國理事會協調製作的一部紀錄電影。
  • 草莓是熱性還是涼性?營養價值有哪些?
    那麼草莓是熱性還是涼性呢?草莓的營養價值有哪些?具體如下。草莓是熱性還是涼性草莓屬於涼性水果。草莓味甘酸,草莓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C含量非常高。草莓具有清熱止渴、益氣養血、潤肺止咳、利尿解酒的功效,尤其可以改善高血壓、降低膽固醇,草莓也屬鹼性,富含膠質,經常食用有通便效果,能有效加強腸道的蠕動,草莓的草酸鈣含量比較高,因草酸鈣引發尿路結石的病人也要適當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