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建材:創建中國品牌 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2020-12-04 騰訊網

2020年,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中建材)碲化鎘電池實驗室轉化率突破19.3%,《碲化鎘發電玻璃工業化製備關鍵技術與研究》榮獲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中國矽酸鹽學會建築材料科學技術一等獎。這項技術在行業中引領著新的國際發展潮流。

從2017年成都中建材生產的世界第一塊大面積碲化鎘發電玻璃在雙流下線,開啟了成都中建材碲化鎘發電玻璃從實驗探索到產業化應用的新徵程,標誌著我國又一次打破國際壟斷。細數背後的一切,無不包含著成都中建材對技術的無限探索、對產品品質的嚴苛堅守和對"三個轉變"的深度實踐。

嚴苛把關 堅持標準紅線

走進成都中建材生產車間,業務發展部部長助理張豔和同事正對最新生產的碲化鎘發電玻璃進行霰彈衝擊試驗。現場,一個重達90斤的橢圓球體從半空中掉下砸在被固定好的發電玻璃表面,瞬間發出的"嘣嘣嘣"的巨響。

這是對玻璃抗重力衝擊後的安全性進行檢測。雖然經過超強重力衝擊,但玻璃表面沒有絲毫變化。張豔說,這樣的玻璃才是合格的。

看似簡單的試驗,卻是保障這些發電玻璃在實際使用中安全性能的重要一環。張豔表示,凡是在試驗中造成玻璃破碎、變形等超出規定標準的,除了對該片玻璃作為廢品處理,整批產品都將作為不合格產品,不能出廠投入使用。

"從原料到成品,每一片發電玻璃都要經歷10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建立了相應的檢測試驗手段。中途任何一項檢測試驗不合格就會使產品夭折。比如,我們在檢測TCO玻璃時,上面出現了一個小白點,雖然並不會影響其性能,但是依然會將其作廢。"張豔表示。

正因為如此,自成都中建材生產的第一片發電玻璃以來,產品質量標準在行業中遙遙領先,始終保持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並不斷超越國際標準。成都中建材生產的碲化鎘發電玻璃已相繼獲得CE認證、TüV認證、產品碳足跡認證、防火等級測試(Class A)等一系列國內外產品資質,並獲得美國愛迪生發明大獎等一系列國際、國內殊榮,成為了現代建築設計具有革命意義的新能源材料。

鍥而不捨 引領世界潮流

所謂碲化鎘發電玻璃,就是在玻璃襯底上依次沉積5層半導體薄膜而形成的光伏器件,膜層總厚度為3μm,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1/100。將碲化鎘發電玻璃從理論轉化成產品,需要攻克半導體材料摻雜、膜面晶體生長、雷射處理技術突破、整套工藝裝備研製等一系列問題。為此,成都中建材先後經歷了千萬次嘗試,最終讓技術轉化落地。

成都中建材黨委書記楊渝蓉說:"以鍍膜為例,要實現在大面積玻璃基板均勻鍍3μm膜層,我們攻堅克難10餘年,生產出來的碲化鎘發電玻璃膜層均勻,轉換效率高,良品率超過96%。"

通過不斷深化技術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和光電轉化效率。目前,成都中建材大面積發電玻璃的生產轉化效率逐步遞增,從2017年的9%上升到2020年的14.5%,實驗室小電池轉化效率提升至19.3%。

雖然目前成都中建材的產品在技術上遙遙領先,但對成都中建材人而言,目標遠不止於此。在技術升級的不斷助力下,公司產品逐步實現了多樣化發展,可滿足建築應用的美觀性及個性化需求。

楊渝蓉堅信,成都中建材將以精進的技術,推進碲化鎘發電玻璃的產研結合,推進"中國智造"走向世界,為"一帶一路"國家增添中國元素,為"綠色地球"貢獻中國科技。

發電玻璃示範項目

太行山彩虹橋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彩色發電玻璃屋頂及幕牆項目

中國建材報記者:張亞楠 通訊員:王小莉

責編:褚贊贊 劉璇

校對:張健

監審:褚崢

相關焦點

  • 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
    中國移動連續19年入選《財富》世界500強企業、2019年列第56位、全球電信企業排名第3位,連續15年績效考核為A級,企業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保持領先。2012年以來,中國移動累計納稅總額近5100億元,上交國有資本收益和特別收益超1890億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 成都中建材大面積發電玻璃生產線正式投產
    中國金融信息網訊4月17日,成都中建材大面積發電玻璃生產線在四川省成都市西航港經濟開發區正式投產。這標誌著我國企業已完全掌握了大面積碲化鎘弱光發電玻璃的核心技術,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圖為成都中建材大面積發電玻璃生產線投產儀式現場成都中建材致力於碲化鎘弱光發電玻璃的研發與產品化。
  • 艾華:創建世界一流的電子元器件民族品牌
    這些企業為加快從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打造有競爭力的自主品牌探索了寶貴經驗。工信部履行「指導工業行業質量管理工作」的職能,把提升質量品牌作為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發布《品牌培育管理體系 實施指南》和《評價指南》,為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系統化培育品牌提供專業指導。
  • 什麼標準才能稱上世界一流企業?
    2、國內對世界一流企業評價指標 早在2012年國務院國資委就提出世界一流企業應當具備的13項要素,並開始研究制定《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要素指引》等文件,就13項共性要素全面開展對標分析,使其由中國一流向世界一流企業方陣邁進,13項要素具體如下: (1)建立起規範健全的法人治理結構
  • 中國鈾礦冶60年:扛起報國大旗 建設世界一流天然鈾企業
    60年前,中國鈾礦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打造「核軍工基石、核電糧倉」,讓中國核工業發展的「飯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中。60年後,中國鈾礦冶憑藉著中國技術、中國服務、中國品牌走進國際化競爭交流的舞臺中央。2018年5月24日,中國鈾礦冶創建60周年科技成果交流會在京召開,總結交流中國鈾礦冶60年發展以及科技重大成果,共謀新時代中國鈾礦冶創新發展之路。
  • 規範治理體系 提升治理能力 為建設世界一流示範企業提供堅實基礎...
    今年,國務院國資委部署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部分央企率先邁進或接近世界一流企業的陣營。48家央企位居世界500強,不少企業的核心產品和技術,如高鐵、特高壓電網等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為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創造了難得機遇。
  • 中國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思考
    中國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思考如下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一、安瑞:對建設植根中國的國際一流科技期刊的幾點思考據統計,中國科學家在化學學科的高被引論文數量居世界第一,在材料科學、物理學、工程技術和動植物學等學科的高被引論文數量也相當可觀、排在世界前列。同時,我國高校正在實施的「雙一流」建設學科達460多個。這些優勢或一流學科以及所在機構通常具有創辦世界一流期刊的必備要素,包括人才和科研成果。
  • 成都中建材光電:「發電玻璃」工業和商業應用已較成熟
    「發電玻璃」由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中建材光電)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10月9日,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以下簡稱2018年全國「雙創」活動周)在成都啟幕。10日下午,在2018年全國「雙創」活動周第六屆中國創業投資行業峰會舉行期間,成都中建材光電總經理助理蔣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發電玻璃」應用領域已處於將要打開的狀態,產品目前主要集中在工業和商業領域,民用領域的應用則跟民眾對產品的理解和接納息息相關。
  • 加碼薄膜太陽能 建材巨無霸中建材收購德國新格拉斯股權 「未來或...
    新京報快訊(記者 趙毅波)建材巨無霸中建材正在進一步加碼薄膜太陽能。1月3日業內有消息稱,中建材從新格拉斯外部現有股東手中收購約150萬股股份(佔比16.8%)。新京報記者今天上午自新格拉斯中國區相關人士處確認這一消息。
  • 對話楊斌:為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中學建設貢獻「錦一」力量
    如今,錦一建校三年,為建設世界一流中學鋪墊了哪些基礎呢? 第一件事,寫了兩篇關於「世界一流中學建設」的文章,被國家頂級刊物人大複印資料《中小學學校管理》全文轉載。說明中國學術界希望有人做世界一流中學建設的研究。 第二件事,2018年,錦一申報了國家級課題《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中學建設研究》,被國家社科基金批准,並劃撥20萬研究經費。
  • 成都中建材:發電玻璃 點亮生活
    成都中建材:發電玻璃 點亮生活 相關視頻 2019
  • 中國化學工程第七建設有限公司品牌建設紀實
    在高質量發展新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已從單純的產品、價格競爭轉向更高階段的品牌競爭。成渝地區社會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企業的品牌建設、區域的品牌打造和國際化品牌的培育。近日,四川省企業聯合會、四川省企業家協會授予了中國化學工程第七建設有限公司(簡稱七化建)首家四川省品牌建設示範企業,成功塑造了品牌建設標杆,在四川企業品牌建設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 這場考古國際學術峰會 助推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設
    10月31日,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在成都舉行,現場川大考古文博學院揭牌。此次大會是考古學界的高端學術峰會,現場除了祝賀與期望,專家們認為,在古蜀文明的保護和傳承、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以及學科建設等諸多方面,本次大會均具有「積極意義」。
  • 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實現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和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新要求,這是新時代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發展的使命責任和根本目標。要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必須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
  • 成都凝聚共識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
    強化外交品牌效益,全力打造開放城市新形象。爭取中歐峰會等高級別高層次會議落戶,認真籌備「泛美開發銀行第60屆理事會年會」「2019中國—拉美市長論壇」「2019世界警察運動會」等重大國際活動,舉辦「成都國際友城青年音樂周」「成都歐洲文化季」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動。
  • 重慶兩江新區通過全國儀器儀表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驗收
    圖片來源網絡華龍網8月21日11時40分訊(首席記者 黃軍)記者今(21)日從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獲悉,國家質檢總局、重慶市質監局近日組織全國知名專家對兩江新區籌建的「全國儀器儀表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項目進行現場驗收。驗收組聽取了示範區實施情況匯報,實地考察了儀器儀表骨幹企業和質量公共服務平臺,審閱了相關資料,經質詢和討論,該項目以896分的優秀成績通過驗收。
  • 四川省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首批支撐項目在成都科學城啟動
    柔性基底微納結構成像系統研究裝置項目預計2023年建成,主要面向空間和天文科學領域高解析度對地觀測戰略需求,通過建設國際一流的空間望遠鏡系統研發平臺,搶佔全球空間顛覆性成像技術研發與應用先機,為我國加強空間對地實時監測能力、掌握信息資源自主權奠定堅實基礎。項目建成後,將帶動新型柔性光學材料、輕型高性能薄膜鏡頭等高端產業發展。
  • 聚焦科協十大事件 ▎建設中國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新聞—科學網
    2019年8月,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四部門印發《關於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並與財政部、中科院、工程院等七部門共同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全面推進科技期刊專業化、數位化、集團化、國際化進程。
  • 成都造「發電玻璃」,能把建築物變發電站
    很快,成都中建材將走「中國高鐵」模式,引進、消化、改造、提高(國產化),走出國門。生產基地的外牆都裝上了發電玻璃 本文圖均為成都商報 圖有光就能發電 弱光性能好,適宜四川地區在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的展示廳內,一塊電視機屏幕大小的黑玻璃蓋著幕布,隨著幕布徐徐揭開,玻璃上的燈泡一盞接一盞地亮起來。
  • 學科交叉是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重要途徑
    內容提要:在「雙一流」建設中,一流學科建設是其基礎和核心,而學科交叉是建設一流學科的重要途徑。學科交叉是科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具體學科選擇過程中,高校必須立足本校的主體學科和優勢學科,並滿足大項目研究和學科平臺建設的需要。為了更好地推動世界一流學科的建設,高校要為學科交叉創設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