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3:採用多孔碳正極的充放電過程表徵
(A) Li-CO2電池在100 mA/g下限容放電至1.0 mAh並限壓充電至4.5 V的恆流充放電曲線。
(B) 在不同充放電狀態下的非原位FTIR光譜。清楚顯示不同狀態下Li2CO3和Li2O的形成/分解。
(C) 正極放電至0.6 mAh(B點)對應的碳酸鹽量下CO2的生成速率。藍色箭頭表示注入H2SO4分解Li2CO3。餅圖表示CO2產量及存在的Li2CO3的比例。
(D-F) CO2和O2在充電過程生成速率的DEMS結果。D、E分別表示放電至B點後500、2000 mA/g的電流密度。F表示放電至C點後500 mA/g的電流密度。
圖4:採用釕基正極實現可再充電/可逆的Li-CO2電化學過程表徵及示意圖
(A) 採用Ru基正極的Li-CO2電池的恆流充放電曲線。虛線為對照組:採用Au基正極的充電曲線。
(B) Ru基正極在充電過程的原位拉曼光譜。碳的拉曼峰逐漸減弱。
(C-D) 分別是恆流放電後Ru基和Au基正極在3.0-4.5 V電位窗口內10 mV/s下的線性電位掃描曲線。同時給出了Li2CO3和碳的G峰隨容量變化的拉曼峰強。
(E) 通過Li-CO2電化學技術實現儲能系統(可逆過程)和CO2固定策略(不可逆過程)的示意圖。
【小結】
該工作採用原位/非原位結合的光譜技術研究了非質子Li-CO2電池的電化學過程機理,闡述靈活可控的CO2固定和儲能策略。
【團隊介紹】
周豪慎:南京大學教授,國家「****」特聘專家,長江學者、973首席科學家,兼日本國立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 首席研究員,筑波大學 特聘教授。從事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鋰空氣電池,鋰硫電池,鋰液流電池和固態電池的研究和開發。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Energy, Nature Commun.(5篇); Angew. Chem. Int. Ed.(13篇); Energy Environment Sci.(23篇); Adv. Mater.(16篇); Adv. Energy Mater.(13篇); JACS(5篇); Nano Letter;ACS Nano;Adv. Fun. Mater.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超400 篇,引超20000 次,H因子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