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問題】
上學時候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穩定性好於四邊形,施加同樣的力,四邊形就是比三角形容易崩壞。
這就是結構性問題。
如果你的期望是穩定,那麼四邊形這個結構就不是你理想的選擇。
對於個人來說,認清楚身處的結構,弄明白這個結構會帶來的種種必然結果,承認這是結構而非單個要素的問題,是擺脫困境的第一步。
這個話題起因是收到這樣一條留言:
【分清應然與實然,才能解決問題】
世界上當然應該有公平,而且為人做事都要講道理。如果一個人都不相信這些,那麼也就沒必要去討論任何合理性了,只要不講理,拳頭越大就越有理。
但這只是【應然】,也就是「suppose to be」,它與眼前所遇到的事情,也就是【實然】,中間可能還隔著十萬八千裡。
多勞多得任人唯賢是應然,任人唯親是實然。
尊重人、給人應有的利益是應然,為了自身以及小團體利益見他別人是實然。
應然就是每個人相信的價值觀,認為世界運轉的合理方式,而實然則很可能是當前出現在你身邊的,小環境的客觀事實。
這二者並不只是對與錯的關係,因為上過幼兒園的人都能判斷出對錯。
對錯判斷出來之後,理解當前所處環境出現了結構性問題,才能面對和解決實際,也就是實然的問題。
【實然背後的客觀規律】
任何人在職場,首先就是要維護自己的利益。
這是無論何種結構都不會變的客觀規律。
好的結構,會鼓勵人儘可能把工作做好,然後去獎勵這些人,讓他們獲得利益。
但不好的結構,哪怕口頭上說著「效益很重要」之類的話,實際上對於一個人來說,工作做得怎麼樣不那麼重要,有沒有站對隊,有沒有表現出服從性,是不是自己人才是更重要的。
在這樣的職場,領導的首要利益就是維持自己的控制,一個幹活60分狗腿100分的人,遠比一個幹活100分狗腿60分的人價值大。前者不僅聽話安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拉來做一些灰色邊緣的事情;而後者,除了幹活,並沒有這些附加價值,甚至還可能有倒戈的隱患。
如果到了這一步,就已經和個性人品關係不大了。這就是結構性問題的可怕之處,只要你進入這個結構,你就得服從這個結構的特點。
【當你發現自己所處的環境有結構性問題】
根本上有3條路:
① 服從這個結構:
既然領導只對自己人好,那就想辦法讓領導把自己當成自己人。不再抱有「我工作做得好就應該獲得尊重」這樣應然的想法,遵從這個職場「服從性就是比工作能力更重要」的遊戲規則。妥協不可恥而且的確有用。而且工作能力強且一向被認為是「低情商不會來事」的人,如果表現出謙遜甚至熱情,反而會獲得更多加分。
② 離開這個結構:
如果自認的確沒辦法做到妥協,那建議還是儘可能離開這個結構。因為這個結構的規則對你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就好像扔了一條魚去陸地賽跑,你的長項和成果並不會被認可,而這種狀況下你的能力和抱負也不可能有太多機會施展開。
③ 改變這個結構:
這是最難的,幾乎不可能。因為需要你玩轉目前這套規則,然後爬到能夠有影響力改變和制定規則的高度,只有這樣才能改變結構。
知道這個號的大部分內容都不適合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你覺得有幫助,請定向小窗發給需要的人。
很多困境和苦惱都是因為信息不透明。
讓我們一起打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