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研究進展
目前,對於脊髓損傷自我修復的機制尚未闡明,多種細胞和分子通過組織保護,調整神經傳導重組,或者調節神經橋在病灶中對組織的連接等方式促進神經功能恢復。脊髓損傷後,壞死組織募集大量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等炎症細胞對其進行清除。隨著壞死組織清除,脊髓損傷的炎症反應也逐漸減弱,這有助於損傷處脊髓神經功能的修復。隨後的1~2d內星形膠質細胞開始增生,並於7~9d內在損傷組織邊緣形成星形膠質細胞瘢痕。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
神經幹細胞移植後可分化為神經元,填補、替代損傷部位,並形成神經突觸,重建神經迴路;其分化產生少突膠質細胞,促進新生的神經纖維和殘存脫髓鞘纖維髓鞘化,恢復神經纖維的完整性;此外,移植的神經幹細胞還可通過以下方式對脊髓損傷的恢復產生積極作用:分泌多種神經營養因子,改善脊髓局部微環境,促進神經再生;產生細胞外基質,填充損傷後遺留空腔,為神經再生提供支持物;改善局部免疫狀態,減少繼發損傷。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作者:南空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一大隊一隊 楊昊脊髓損傷(SCI)是由於外傷、腫瘤、炎症和缺血缺氧等原因引起的脊髓損害,導致SCI患者損傷平面以下功能永久性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並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經濟負擔,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已成為全球性的研究重點和難題。
-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18-2019年最受歡迎脊髓損傷研究文章介紹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將與您共同分享2018-2019年出版的脊髓損傷與修復的高被引文章:1. 但是,蘆丁對脊髓損傷的神經保護作用目前尚無研究報導。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38 MAPK)通路是MAPK家族控制炎症反應最重要的成員。
-
一種試驗性藥物 有助於修復脊髓損傷
原標題:一種試驗性藥物 有助於修復脊髓損傷 新華社倫敦電 (記者劉石磊)英國《自然》雜誌4日報導說,動物實驗顯示,一種新藥可使受傷脊柱中的脊髓神經細胞重新生長,並修復損傷,受試實驗鼠的運動能力和小便控制能力都有所恢復。
-
「黑盒子」神經幹細胞移植成功修復脊髓損傷
近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家成功將神經幹細胞移植入小鼠脊髓損傷處,並揭示了其中的機制。近年來,神經幹細胞研究成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熱點,而長期以來,利用幹細胞恢復患者因脊髓損傷(SCI)而喪失的功能,也一直是科學家和醫生的雄心壯志。
-
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能促進脊髓損傷後運動功能的恢復
在以往的研究中,張宏宇等已證實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能夠有效的恢復血脊髓屏障,但尚未深入探索其研究。此次實驗發現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可通過調節自噬流來促進內皮細胞的修復。在脊髓損傷後,自噬流被阻斷,內皮細胞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在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給藥後的早期,自噬流部分恢復通暢,屏障蛋白損傷減少,進而促進了血脊髓屏障的修復,揭示了自噬流在損傷修復中的關鍵作用,為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能減輕脊髓損傷後運動功能障礙的後續研究奠定了基礎。
-
創傷性脊髓損傷後脊髓微環境失衡的研究進展
Landete等研究顯示,在小鼠SCI模型中,特異性去除小膠質細胞會導致膠質瘢痕形成障礙、增加免疫細胞浸潤、抑制神經元與少突膠質細胞存活並抑制運動功能恢復;而使用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促進小膠質細胞增殖可以減少損傷區域的面積,促進脊髓功能恢復。此外,SCI後,小膠質細胞分泌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可促進星形膠質細胞的增殖、形成膠質瘢痕。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前景廣闊!
在過去的30年中,隨著幹細胞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使用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已成為臨床研究的方向。幹細胞移植為脊髓損傷提供了一種新的臨床幹預辦法。傳統方法幹預脊髓損傷效果不盡人意脊髓損傷(SCI)是一種具有很高致殘率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據統計,亞洲創傷性脊髓損傷的年平均患病率為12.1-61.6人次/百萬。
-
Cell Stem Cell:神經幹細胞移植物有望治療脊髓損傷
2020年8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利用幹細胞恢復因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而喪失的功能一直是科學家和醫生的雄心壯志。美國每年有近1.8萬人患有脊髓損傷,另有29.4萬人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永久性癱瘓或身體功能減弱,如膀胱控制或呼吸困難。
-
化學修飾讓軸突再生 促脊髓損傷後功能恢復
原標題:化學修飾讓軸突再生 促脊髓損傷後功能恢復 脊髓損傷後功能恢復受到成熟神經系統缺乏軸突再生的限制。然而,最近的數據顯示,神經元活動的增加促進了鼠類脊髓損傷後軸突的再生。
-
日媒:日本將用iPS細胞治療脊髓損傷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新媒體專電 日媒稱,日本厚生勞動省專家委員會近期批准了慶應義塾大學使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移植使因事故等損傷的神經再生,恢復失去的運動機能和感覺。
-
脊髓損傷後的免疫抑制研究進展
近年,國內外SCI的臨床及動物模型研究證實,SCI可導致機體免疫細胞功能受損,免疫因子也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從而引起免疫功能障礙,但具體機制尚不明確。由於免疫系統可由中樞神經系統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交感神經系統(SNS)和副交感神經系統(PNS)進行調節,所以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可引起免疫相關的神經功能受損,進而引起免疫抑制,同時亦可造成內分泌功能障礙,間接引起免疫功能障礙。
-
又一好消息,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發突破
利用幹細胞恢復因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而喪失的功能一直是科學家和醫生的雄心壯志。美國每年有近1.8萬人患有脊髓損傷,另有29.4萬人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永久性癱瘓或身體功能減弱,如膀胱控制或呼吸困難。
-
間充質幹細胞分泌組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
:創傷等各種原因導致脊髓結構破壞、神經傳導通路中斷,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固有再生能力有限且損傷局部環境不利於再生,常導致永久性的神經功能缺陷。背景: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固有再生能力有限,脊髓損傷常導致患者出現永久性的感覺、運動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尚無有效改善神經功能恢復的方法。現研究認為間充質幹細胞分泌組由於介導了細胞移植的主要治療作用且避免了細胞排異等問題,因此將成為治療脊髓損傷的有力工具。
-
神經損傷了怎麼辦?周圍神經損傷可以這樣康復
周圍神經是指中樞神經(腦和脊髓)以外的神經。周圍神經損傷患者一般會有運動功能障礙、感覺知覺功能障礙、反射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心理障礙以及由此導致的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等其他問題。無論用非手術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進行正確的康復治療是加速神經再生,恢復功能的有效方法。
-
國際期刊Cell Stem Cell:神經幹細胞移植物有望治療脊髓損傷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導,他們成功地將神經幹細胞的高度特化移植物直接植入小鼠的脊髓損傷部位中,隨後記錄這些移植物如何生長和填充損傷部位,並與這些小鼠現有的神經元網絡整合在一起
-
重度脊髓損傷患者首次恢復觸覺
北京時間4月24日上午消息,據外媒報導,巴特爾研究中心和俄亥俄州立大學微克斯納醫學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近日在《細胞》雜誌上發表文章稱,他們可以使用腦機交互(BCI)系統,來恢復脊髓嚴重損傷的研究參與者的手部知覺。
-
馬尾神經的作用?損傷後恢復的可能性大不大?
馬尾神經的作用?損傷後恢復的可能性大不大?正常成人的脊髓下端在第一腰椎下緣。從第一腰椎下緣往下,所有的脊神經會在椎管內走行一段距離,這些脊神經統稱為馬尾神經。如果是第二腰椎以下的節段,發生了椎管狹窄以及腰椎間盤突出,就可能會出現馬尾症候群,也就是馬尾神經損傷。
-
脊髓損傷走路機器人_脊髓損傷 - CSDN
今天我將為大家介紹腦機接口和這一技術從基礎科學到應用於神經康復的研究歷程。首先,我要感謝2020騰訊科學WE大會的盛情邀請,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參加此次大會,感謝騰訊的邀請。正如我剛才說的,今天我要講一講過去20多年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1998年 我和John Chapin開始著手研究一種新的技術,我們稱之為腦機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