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國企新華醫療,連賣幾年資產欲求翻身

2021-01-09 每日財報網

相比同行業其他上市公司動輒翻倍的狂飆突進,新華醫療顯得有些落寞。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黃仲平

作為一家有著77年歷史的老牌國企,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一馬當先,開足了馬力,全力保障戰「疫」物資持續供應。在大年初六,也就是1月30日,新華醫療就已經向疫區發送洗手消毒液24萬餘瓶,表面消毒溼巾50多萬片,空氣消毒器2450臺。關鍵時刻,新華醫療盡顯企業的責任擔當。

然而,在感動之餘,回望2020年新華醫療的發展,似乎有些令人惋惜,雖然較疫情爆發前股價有所增長,但相比同行業其他上市公司動輒翻倍的狂飆突進,新華醫療顯得有些落寞。如此有擔當的老牌國企為何不受市場認可?

新華醫療捐贈的醫療設備

上市10周年面臨增長困境

2002年9月,新華醫療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集醫療器械、製藥裝備的科研、生產、銷售、醫療服務、商貿物流各領域一體的國內領先的健康產業集團,2018年度全球醫療器械公司100強榜單排名第47位。

新華醫療的主營業務分為醫療器械、製藥裝備、醫療服務和醫療商貿四大業務板塊。產品主要有:醫用滅菌設備、清洗消毒設備、滅菌耗材、消毒供應中心工程、非PVC大輸液全自動生產線、製藥滅菌設備、自動輸送系統、過程控制管理系統、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放射治療模擬機、治療計劃系統、多葉光柵和後裝治療機等。

2020年前三季度,新華醫療營收65.3億元,同比增長3.4%;淨利潤2.1億元,下降73.5%。淨利潤下滑較大的原因是2019年度,公司出售了蘇州長光華醫生物醫學工程有限公司8.2%的股權;公司全資子公司華佗國際發展有限公司轉讓了威士達醫療有限公司60%的股權,公司投資收益增幅較大。剔除該因素影響後,公司淨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約175.22%。

也就是說,2019年新華醫療賣了兩個公司,補貼了一些利潤。

但是,與同是醫療器械行業龍頭企業邁瑞醫療前三季度19.1億元的利潤比起來,新華醫療就顯得有些悽涼了,要知道邁瑞醫療前三季度的營收才55億元。這也從側面可以看出兩者毛利率之差,邁瑞醫療三大產品線的平均毛利率達到了60%以上,而新華醫療四大主營業務的平均毛利率,根據其2019年年報,才區區20%。

究竟是何原因造成新華醫療毛利率如此之低?

責任感比利潤重

在新華醫療的展覽室裡,各式各樣的手術剪刀掛了滿滿一牆,足有兩三百把。「其中簡單的一把14尖直手術剪,工藝流程也要74道。如今,醫療器械行業生產基礎醫療器械的廠家少之又少。機器運轉消耗、勞動力、倉儲物流等成本算下來,企業完全是虧本。」新華醫療副總經理楊兆旭說,保障最基礎醫療器械的供應,就是保障老百姓看病不漲價的基礎。從1943年起,新華醫療就堅持生產各類廉價又好用的基礎醫療器械,「初心」始終如初。

新華醫療展覽室基礎器械

想必,新華醫療骨子裡的紅色基因帶來的責任感,是其毛利率如此之低的原因之一。

新華醫療研製的大孔徑螺旋CT,目前全球只有新華醫療和國外某公司可以生產,它推出以後,國外產品的價格馬上從700萬元降到400萬元以下。

細胞培養生物反應器是生物製藥領域的核心設備,它的技術難點是設備運行時要全維度無泡供氧,還又不能有攪拌剪切力對活體細胞造成破壞,原來從國外進口需要1500萬元。新華醫療研製成功後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取得了4項發明專利,售價不到國外品牌的一半。

可替代玻璃包裝的塑料安瓿三合一灌裝機,以前全球只有德國羅姆來格與美國威樂兩家企業能夠生產,自打新華醫療產品上市後,同類型洋品牌設備被迫大幅降價,但價格還比新華醫療高5倍多。

旨在降低民眾醫療負擔的新華醫療,沒有愧對紅色國企的金色招牌。但是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為廣大投資者帶來收益也是其本職工作,為此,新華醫療也沒少努力。只是,經過十年的努力,不僅沒有取得優秀的成績,反而為其帶來多年的拖累。

新華醫療研製的大孔徑螺旋CT

從買買買到賣賣賣

《每日財報》翻閱新華醫療歷年年報發現一個突出的地方,就是其子公司、孫公司實在數不過來。根據其2020年半年報顯示,新華醫療擁有合併財務報表範圍81家子公司,其中子公司35家,孫公司46家。

其併購主要從2010年開始,總市值從2010年4月初的24億開始增長。

2010年4月併購新華奇林軟體;2010年5月併購上海泰美;2011年6月併購天清生物;2011年12月併購中德牙科;2012年併購博迅生物;2012年開始收購三家醫院;2013年併購遠躍藥機;2014年收購成都英德、威士達、安恆光電……

2015年,新華醫療納入合併範圍的子公司有38家,子公司下屬單位43 家,合計達81家。正是通過不斷的併購,新華醫療資產規模得以迅速「促肥」。2012年末時,總資產還僅為33.8億元,而到了2015年末,總資產規模已經接近100億元。然而在不斷併購的同時,背後的風險也在逐步暴露中。

新華醫療併購歷程

危機的爆發主要從新華醫療併購遠躍藥機和成都英德開始,併購時均與當時的交易對方籤署了對賭協議。然而,遠躍藥機在2016年剛過了業績承諾期後業績便大幅下滑,當年僅實現淨利潤1227萬元;此外,成都英德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虧損了5057.8萬元,低於業績承諾。

2017年,遠躍藥機和成都英德業績依然不達預期,其中遠躍藥機僅實現利潤1236.1萬元,成都英德繼續虧損4593.5萬元,拖累了當年新華醫療的業績表現,扣非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大幅虧損了1.36億元。

其後的2018年和2019年,遠躍藥機和成都英德業績依然未見好轉,持續虧損。其中遠躍藥機在這兩年中淨利潤分別虧損了8029萬元和1.58億元,而成都英德則分別虧損了6444萬元和9477萬元。

按照當時籤署的對賭協議,成都英德在業績承諾年度期間實際淨利潤數如未達到承諾淨利潤數,則隋湧等9名自然人應向新華醫療進行現金補償,可事實上該公司業績未達標後,隋湧等9人遲遲不履行業績補償義務。不得已,上市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其2020年半年報顯示,隋湧等9名自然人相關股權已凍結,合計4964.5萬元。

早期的接連不斷高溢價併購,在讓新華醫療實現快速擴張的同時,給其資金鍊帶來不小的壓力。然而,隨著經營業績表現越來越差,短期借款也越來越高。

為了避免退市和緩解資金壓力,自2017年開始,新華醫療開始頻繁處置資產,2017年12月,出售淄博眾康醫藥60%股權;轉讓長沙弘成55%的股權;2018年7月,出售蘇州長光華醫8.2%的股權;2018年8月,出售上海方承58%的股權;2019年1月起,先後轉讓威士達醫療60%股權、以增資方式出讓山東文登整骨煙臺醫院60%股權、公開掛牌出售新華執信51%的股權。

從2015年之前的買買買模式,到最近幾年的賣賣賣模式,新華醫療在回答投資者的提問時解釋道,最近這幾年新華醫療陸續對收購的公司進行消化,把重心放在資產整合上。類似的動作後面應該還會有,因為公司旗下的子公司較多,還是存在一些業績不佳、跟公司主營業務關係不太關聯的子公司,轉讓的這些公司對上市公司的利潤影響並不是很大。

也就是說,賣賣賣模式還沒完。

這樣的解釋,市場不知道是否能夠信服?《每日財報》還將繼續跟蹤報導。

相關焦點

  • 持續「賣賣賣」 新華醫療又有資產要轉讓 老牌器械企業該如何發力?
    原標題:持續「賣賣賣」,新華醫療又有資產要轉讓,老牌器械企業該如何發力?   持續「賣賣賣」   近年來,新華醫療早就給市場留下了「瘋狂賣賣賣」的印象。新華醫療成立於1943年,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由於其歷史悠久且體量有望與「器械一哥」邁瑞醫療相媲美,有投資者稱其為「器械二哥」。2010年以前,新華醫療產品主要為感染控制、放射系列等,但從2010年開始,公司走上了併購擴張之路。
  • 邁瑞和新華營收均超百億 為何淨利潤和市值卻天差地別?
    點擊查看 2018年度,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產生了兩家年營業收入過百億的企業:一家是具有70多年歷史的老牌械企新華醫療,一家是成立時間雖然不到30年,但已然躍居國產醫療械企龍頭的邁瑞醫療。但是同樣是營業收入過百億,兩家的淨利潤卻差之千裡!
  • 魯企觀察丨小鴨重生:一家老牌國企的轉型新路
    鳳凰網山東今天繼續推出「魯企觀察」欄目,關注老牌國企小鴨集團的重生裂變。不論是褒揚亦或是質疑,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希望,在這輪發展浪潮中,魯企能夠展現更多的精彩,並持續推動山東經濟質變。庚子歲末,已是萬象更新的景象。12月31日,小鴨集團與山東國基泰祥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車轎生產戰略合作暨增資擴股籤約儀式舉行,這是小鴨集團戰略轉型再進一步的又一標誌。
  • 2020年12月國資國企改革政策與實踐動態
    」輕資產運營模式。 在管理這部分資產時,資產安全性應是首要目標。這部分劃轉社保的國資,其資本運作要穩妥操作,確保國資保值增值。這部分資產需交給專業人士運作,可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效益較好、有穩定收益的項目。
  • 明源雲空間攜手戴德梁行助力渝系國企共論存量資產盤活之道
    上至國資委直管央企,下至地方區域國企及平臺公司,存量資產管理業務已然成為企業發展重要的第二曲線,存量運營與資產盤活能力更是成為眾多國企「十四五」規劃中的重要發力點。當前正處於「十三五」收官的關鍵時期,盤活存量不僅是順應中國城市發展的需求,更是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特別是對於坐擁存量價值金礦的國企而言,如何盤活存量資產,激活存量「隱形財富」?
  • 金昌:一口鐵鍋「端」出老牌國企轉型發展新模式
    金鐵集團坐落於金昌市永昌縣,從1958年發現鐵礦建立東大山鐵礦,到今天,這個擁有60年歷史的老牌國企為甘肅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除了鐵礦資源豐富,東大山鐵礦還有著得天獨厚的品質優勢。「我們東大山鐵礦生產的優質生鐵,硫、磷含量比較低,沒有其他的有毒有害雜質,所以被俗稱為咱們鑄造行業的『人參鐵』。」金昌鎰康科技鑄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藺得松說。
  • 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公司2016年...
    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新華醫療」)於2017年5月16日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關於對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報告的事後審核問詢函》(上證公函[2017]0574號),根據相關要求,現將有關情況回復公告如下:一、結合成都英德所處細分行業情況,自身經營情況及營業收入、成本、期間費用、在手訂單等相關經營數據,說明成都英德近年業績變化原因及合理性
  • 老牌國企瀘州老窖傾情贊助,這波啊是夢幻聯動
    至於為什麼說這次的活動排面太大呢,主要原因在於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老牌國企瀘州老窖的傾情加盟贊助。瀘州老窖作為老牌國企在歷年一直都對於大型的體育競技活動非常看重,像之前就贊助過澳大利亞網球賽的舉辦,而這次他們則是將目光投向了「功夫嘉年華」活動之中,這足以說明這次「功夫嘉年華」活動的盛大程度,而有了瀘州老窖的特別贊助,想必一定會有「錦上添花」的感覺!
  • 山東寧津國企重組可能導致數億國有資產流失
    而在「重組」前,他們從各銀行「貸」走了近億元,這一大筆債務甩給了被掏空後的國企。僅剩空殼的國企無法償還的貸款又落到了為其提供擔保的企業身上。這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是怎樣發生的?《法制日報》記者近日趕到寧津縣進行調查。
  • 2018年上海地方國企資產8.27萬億 國企員工平均工資13.34萬
    今天舉行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14次會議審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2018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報告匯報了2018年度本市四類國有資產的總體情況。2018年,上海地方國有企業(不含金融企業)資產總額8.27萬億元,負債總額4.97萬億元。上海市地方金融企業資產總額11.50萬億元,負債總額10.38萬億元。上海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總額10907.19億元,負債總額2720.19億元。其中:行政單位資產總額3369.89億元,事業單位資產總額7537.3億元。
  • 「新華醫療工匠」紮根新華的優秀工匠賀靳喜:只向前 永不倦
    編者按:成立於1943年的新華醫療是我黨我軍早期創建的第一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七十多年的發展讓這家紅色企業一步步地覆蓋全國,走出國門,面向世界。這些都離不開新華醫療工匠們的默默付出。他們有著高超精湛的技藝,默默堅守在企業第一線,他們用精益求精、傳承創新的匠人精神,完成大擔當。
  • 武漢老字號國企資產流失嚴重 上級政府糾錯12年難落地
    2001年,已是武漢江漢區特困企業的冠生園,因資不抵債啟動國企改制,之後,冠生園同添地公司籤訂資產轉讓協議。2004年,媒體對冠生園改制中存在的違規亂象曝光後,武漢市政府成立聯合調查組展開調查。武漢市紀委發文認定,冠生園改制存在企業違規操作,江漢區有關部門對改制監管不力、濫用職權等嚴重不作為、亂作為問題。1人被判刑外,5名責任人員受到黨紀處理。
  • 山東國企改革「打通任督二脈」
    付玉婷 馬玉峰 吳永功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四個「翻一番」目標山東能源、山東鋼鐵進入世界500強「十三五」以來79%新增投資投向功能性及新興產業領域二三產業資產總額佔比由「十二五」末的46:54優化為42:58,重化工資產總額佔比由42%降至36%「十三五」期間,截至目前累計研究開發費用支出509.87億元,年均增長24.9%……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
  • 降槓桿承壓 國企加力衝刺收官目標
    2020年是國企降槓桿的收官之年,但在疫情等多種因素衝擊下,減負債的壓力有所上升。密集清理出售不良資產,混改上市提速加力、多地國資委表態要加強監管防控債務風險……臨近年末,國企衝刺,爭取完成目標。  而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仍然是未來一段時間國企改革發展所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
  • 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屆董事 …
    證券代碼:600587 證券簡稱:新華醫療 編號:臨2005-002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議決議公告暨召開2004年度股東大會的通知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公告內容真實、準確和完整,並對公告中的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承擔責任。
  • 北冰洋、冰峰爭相上市,老牌汽水開啟資本新玩法
    2020年12月,大豪科技發布重組方案,擬發行股份購買其控股股東一輕控股持有的資產管理公司100%股權和京泰投資持有的紅星股份45%股份,交易完成後,大豪科技將擁有包括「紅星」品牌系列白酒、「北冰洋」品牌系列飲料在內的諸多資產。關於北冰洋重組上市進展,北冰洋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最近北冰洋處於改革重組關鍵時期,關於上市及戰略規劃相關信息後期以公報正式發布為準」。
  • 再現倒閉潮 蘇州20年老牌「旭日裝飾」慘澹收場!
    公司老闆已經提前把公司法人轉給一個下屬,並把所有的負資產轉給此人,所有財產已經和所有領導提前分配好。欠了很多員工工資和業主的裝修款,又是一個跑路的「我愛什麼家」的裝修公司,又是一個坑,並且坑了很多人。問題有先兆?官微11月21日已停更在微博上查找旭日裝修關鍵詞,也發現早已存在問題。11月21日,官方微博也已經停止更新。
  • 尋求國企改革最大公約數
    會議指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要堅持問題導向,立足機制制度創新,強化國有企業內部監督、出資人監督和審計、紀檢巡視監督以及社會監督,加快形成全面覆蓋、分工明確、協同配合、制約有力的國有資產監督體系。    由此次中央層面的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特別強調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其中釋放出重大信號,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正如有分析人士指出,這預示著國企國資改革要「保障先行」。
  • 國企改革十項試點落地 六大重點整合行業迎新機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選擇在全國「兩會」之前公布國企改革十項試點方案,可以看出國企改革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建議重點關注受益於供給側改革的公司:潞安環能、西山煤電、陽泉煤業、山煤國際、盤江股份、陝西煤業、冀中能源等老牌重點煤炭公司,此外,國企改革概念股國投新集也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