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聖女果屬於轉基因水果。其實跟轉基因搭不上邊。說聖女果可能有些高大上,可能有人不熟悉,其實用大白話來講就是小西紅柿,相比正常的西紅柿來講,聖女果只比葡萄大一些,可以當做水果來吃,也可以做蔬菜,不過在我們這邊一般都是直接當水果吃,洗乾淨之後一口一個,酸酸甜甜又多汁,沒有大西紅柿那麼難吃。
聖女果應該是外面流傳過來的說法,也不是這幾年開始流行種植的。在我小時候,80年代中期的時候,附近李爹爹就種植了一分多田的小西紅柿,每道成熟的時候就會給我們附近的小孩送西紅柿來吃,一人一木桶,很善良的老人,後來我搬家出去求學就再也沒有見過這位老人了,現在回想起來都是滿滿的溫馨回憶。
而我國引進國外的轉基因技術和農作物市場都到了90年代末期,也就是中國入世以後才開始的。所以從時間上來說是對不上號的。而且我們現在吃的更多的是那種大西紅柿,其實大西紅柿品種曾經在我國有過轉基因品種,大概是在2000年以後引進的,不過後來最終沒有在市場和民間廣泛傳播開來,原因是因為這種轉基因西紅柿口感很差,硬的像鵝卵石。根據最初的意願,研究這種轉基因西紅柿的目的是為了延長西紅柿軟化的時間,同時方便長途運輸,誰知道培育出來之後,硬邦邦的,很長時間都不軟化,不好吃,口感很差。所以最後被淘汰了。
這裡可能有人會說,聖女果有的地方有的品種也是雜交出來的,這不是轉基因是什麼?持這種觀點的人其實是把各種作物的自然雜交,親本選育和轉基因技術搞混淆了。
其實就和雜交水稻是一個道理,通過人工選種,然後將不同的西紅柿雜交,獲取裡面的突變的基因,然後優勝劣汰,優中選優,讓結出來的果實和糧食口感好,繁殖強,這種雜交技術與轉基因技術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認為改變和破壞植物裡面的DNA螺旋結構,而轉基因剛好相反,主要是人為改變作物體內的DNA結構,這樣被人吃了就不知道有沒有未知風險。
其實西紅柿也就是番茄,並不是我國的原生農作物,最初是從南美引進來的外來作物,最早是從明朝引進的,其實野生的西紅柿很小,不不像現在這麼大。
味道這麼好,以前的野生西紅柿長得又小,又硬又酸又苦又不好吃,同樣是經過一代代的摸索以後,經過品種改良,最終才有今天的西紅柿的不同的品種。就好像現在的各種糧食,其實也就是與現在野外生長的稗子草,狗尾草是同一個祖先,通過人工和自然雜交,才形成了不同的穀物。當然作為糧食來說。現在誰都不會吃稗子和狗尾草了。
而聖女果,或者稱作為迷你小西紅柿,與目前市場更加平常的西紅柿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在育種的路上產生了差異。才導致了兩者的不同。
所以說,聖女果並不是轉基因水果,我們還是可以放心吃的,對於這種迷你型的小西紅柿,又好看又好吃,買該不如自己在家裡種植更好一些,種子可以網購,種在家裡可以吃,更可以當做盆栽,其實聖女果就是小西紅柿,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