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在晶片代工的技術遙遙領先對手,今年7月底,市值一度突破12兆、擠進全球前10大企業,隨著強勁的市場需求,臺積電擴產腳步不斷,今年預估將徵8000人,啟動史上最大徵才活動,想擠進臺積電的窄門,除了學、經歷夠優秀以外,有沒有「任勞任怨」與「苦幹實幹」的特性,是更重要關鍵。
臺積電2019年營收再度破兆,並創下歷史新高,根據彭博資料庫統計,臺積電是2019年在臺灣繳交所得稅金額最高的企業,金額達558億元臺幣,約佔臺灣2019年營利事業所得稅實徵淨額比例的7.8%,也讓臺積電獲得科技業界「護國神山」的美名。
要打造領先全球的技術,臺積電靠的是背後5萬多名員工,而這些員工面對高壓、工時長的工作環境,被網友暱稱「輪班星人」。不過,神奇的是,網友口中的「輪班星人」離職率卻僅有業界的三分之一。
臺積電公布的資料顯示,2019年員工離職率約4.9%,若以104人力銀行過去的統計來比較,公司規模500人以上的企業總離職率有15%以上,電子製造業的總離職率也有14%~15.7%,由此可見,臺積電顯然對留才相當有一套。
究竟臺積電能留住人才的秘密是什麼?首先當然是優渥的薪資。一位在臺積電工程部門服務約10年的R先生表示:「 以臺灣企業來說,臺積電薪水算不錯,除非出國工作,不然薪資能贏臺積電的不多。」
此外,臺積電為了留住人才,每年都會調查競爭公司給出的條件如何,以保持臺積電薪水高於多數公司的優勢,藉此吸引人才。根據證交所公布的2019年非擔任主管職務之全時員工「薪資中位數」,在上市公司中臺積電排名第11名,員工薪資中位數為年薪159.6萬,其它薪資水平贏過臺積電的則多為IC設計公司,象是:聯詠(3034)、聯發科(2454)、揚智(3041)與瑞昱(2379)。
此外,臺積電員工離職率較同業低,也跟當初選才強調的特質有關。想要進臺積電,有漂亮的學、經歷幾乎只能算是敲門磚,R先生分析:「臺積電徵人時很看重求職者的個性跟配合度,比較不會抱怨,且有任勞任怨與苦幹實幹特質的人,較容易被錄取。」
不過,臺積電也不是完美職場,因為公司組織龐大,每個員工就象是小螺絲釘,每天執行著規律的工作內容,以R先生為例,過去曾因沒什麼成就感,想嘗試其它的工作機會,但因為一出臺積電,薪水可能就要打6折,「通常大家為了薪水,還是會留下來。」
然而,只有低離職率,還無法滿足臺積電對人才的需求,為了搶才,臺積電與包括交通大學、臺灣大學、成功大學與清華大學…等7所國內學校,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等15所國外大學有產學合作研究項目,以2019年為例,已經有超過178位教授、2500位來自電子、物理、材料、化學、化工與機械工程等領域的學生,加入產學研究中心。
臺積電這塊響亮的招牌,對國內優秀人才來說,極具吸引力,不少上市櫃公司老闆也常感嘆:「人才都被臺積電搶走了。」無獨有偶地,日前還傳出臺大化學系教授倡議「廢除碩士班學程、只招博士班學班」,為的就是拒絕做臺積電工程師的職前訓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