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高壓、工時長,離職率卻是業界1/3,業內人士點出關鍵!

2020-12-04 深夜書評

臺積電在晶片代工的技術遙遙領先對手,今年7月底,市值一度突破12兆、擠進全球前10大企業,隨著強勁的市場需求,臺積電擴產腳步不斷,今年預估將徵8000人,啟動史上最大徵才活動,想擠進臺積電的窄門,除了學、經歷夠優秀以外,有沒有「任勞任怨」與「苦幹實幹」的特性,是更重要關鍵。

臺積電2019年營收再度破兆,並創下歷史新高,根據彭博資料庫統計,臺積電是2019年在臺灣繳交所得稅金額最高的企業,金額達558億元臺幣,約佔臺灣2019年營利事業所得稅實徵淨額比例的7.8%,也讓臺積電獲得科技業界「護國神山」的美名。

要打造領先全球的技術,臺積電靠的是背後5萬多名員工,而這些員工面對高壓、工時長的工作環境,被網友暱稱「輪班星人」。不過,神奇的是,網友口中的「輪班星人」離職率卻僅有業界的三分之一。

臺積電公布的資料顯示,2019年員工離職率約4.9%,若以104人力銀行過去的統計來比較,公司規模500人以上的企業總離職率有15%以上,電子製造業的總離職率也有14%~15.7%,由此可見,臺積電顯然對留才相當有一套。

究竟臺積電能留住人才的秘密是什麼?首先當然是優渥的薪資。一位在臺積電工程部門服務約10年的R先生表示:「 以臺灣企業來說,臺積電薪水算不錯,除非出國工作,不然薪資能贏臺積電的不多。」

此外,臺積電為了留住人才,每年都會調查競爭公司給出的條件如何,以保持臺積電薪水高於多數公司的優勢,藉此吸引人才。根據證交所公布的2019年非擔任主管職務之全時員工「薪資中位數」,在上市公司中臺積電排名第11名,員工薪資中位數為年薪159.6萬,其它薪資水平贏過臺積電的則多為IC設計公司,象是:聯詠(3034)、聯發科(2454)、揚智(3041)與瑞昱(2379)。

此外,臺積電員工離職率較同業低,也跟當初選才強調的特質有關。想要進臺積電,有漂亮的學、經歷幾乎只能算是敲門磚,R先生分析:「臺積電徵人時很看重求職者的個性跟配合度,比較不會抱怨,且有任勞任怨與苦幹實幹特質的人,較容易被錄取。」

不過,臺積電也不是完美職場,因為公司組織龐大,每個員工就象是小螺絲釘,每天執行著規律的工作內容,以R先生為例,過去曾因沒什麼成就感,想嘗試其它的工作機會,但因為一出臺積電,薪水可能就要打6折,「通常大家為了薪水,還是會留下來。」

然而,只有低離職率,還無法滿足臺積電對人才的需求,為了搶才,臺積電與包括交通大學、臺灣大學、成功大學與清華大學…等7所國內學校,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等15所國外大學有產學合作研究項目,以2019年為例,已經有超過178位教授、2500位來自電子、物理、材料、化學、化工與機械工程等領域的學生,加入產學研究中心。

臺積電這塊響亮的招牌,對國內優秀人才來說,極具吸引力,不少上市櫃公司老闆也常感嘆:「人才都被臺積電搶走了。」無獨有偶地,日前還傳出臺大化學系教授倡議「廢除碩士班學程、只招博士班學班」,為的就是拒絕做臺積電工程師的職前訓練所。

相關焦點

  • Marvell 攜手臺積電打造業界最先進的 5 納米技術數據基礎設施產品...
    北京訊(2020 年 9 月 18日)- 數據基礎設施半導體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廠商Marvell(NASDAQ:MRVL)日前宣布擴大與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製造商臺積電(TSMC, TWSE:2330,NYSE:TSM)的長期合作夥伴關係,採用業界最先進的 5 納米工藝技術,為數據基礎設施市場交付全面的晶片產品組合
  • 臺積電挑戰業界巔峰:即將研發1nm工藝
    不過,凡事都有極限,業界巨頭在陸續突破了5nm、3nm和未來的2nm之後,目標已指向業界的巔峰:1nm工藝!按照臺積電的內部規劃,今年將會正式量產5nm工藝、明年則是3nm工藝,而2nm工藝已處在研發階段,目前計劃在2024年公布面世。那麼,2nm之後是什麼情況呢?根據臺積電在最近的股東大會上表態來看,其正在研究2nm以下的工藝,也就是傳說中的1nm工藝。
  • 臺積電憑什麼這麼牛?手握半數EUV光刻機,ASML是關鍵
    Intel卡在7nm製程技術這個坎過不去,三星還在為量產5nm而努力,而臺積電不但早早開始量產5nm,甚至連未來3nm以及2nm的技術都已經安排好了……這的確讓人感到驚訝!所以這也不由得讓人深思:臺積電到底是什麼時候就悄然崛起了?臺積電又是憑什麼在半導體行業處於技術領先的地位?
  • 日韓互懟,三星躺槍臺積電受益!
    市場則高度關心,韓國半導體大廠三星(Samsung)是否會因此受到打擊,而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或將從中受惠。業內專家分析,短期內應不會發生轉單效應,但長期來看,這將打亂三星在發展先進位程的腳步,臺積電可望再拉大與對手之間的距離、讓其領先地位更加穩固。
  • 臺積電新任技術掌門人首度曝光,全球晶片產業人事持續地震
    業界透露,臺積電在新任CTO人選上沒有從內部拔擢,而是意外地向外借將,由在學術界擁有高度知名的美國斯坦福教授黃漢森(Philip Wong)出任。  關於這次臺積電在 CTO 人選中向學術界借將,業界分析,如此至關重要的職務,會選擇一個在學業和業界都具有威望的人士出任,才能鎮住公司的研發團隊,在沒有張忠謀的臺積電時代中,能進一步穩定軍心。 FinFET 之父胡正明 曾是臺積電首任 CTO
  • 臺積電開始為1nm做準備
    不僅臺積電開始超前部署覓地,行政院也規劃在2021年至2025年間,投入43.72億元推動「(埃米)世代半導體」計畫,要先由政府「花學費」,從設備,儀器,材料與製程技術瓶頸等探路,作為半導體業界未來投資方向的「探照燈」。
  • 臺積電新任CTO曝光
    在張忠謀退休後,臺積電的人事重組持續進行著。首波人事變動已經啟動,CTO孫元成即將退休,接任者已經到臺積電報到,就等臺積電正式對外公布該消息。業界透露,臺積電在新任CTO人選上沒有從內部拔擢,而是意外地向外借將,由在學術界擁有高度知名的美國斯坦福教授黃漢森(Philip Wong)出任。
  • 臺積電霸氣回應!遭中國大陸晶片巨頭挖人後:今年生意很好不計較
    【8月22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最近一段時間,全球晶片代工巨頭—臺積電也是頻頻登上網絡熱搜,其中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和「斷供華為晶片」有關,畢竟曾經力挺華為的臺積電,最終也在美國的「禁令新規」限制下,被迫無奈無法繼續為華為海思提供晶片代工服務,對此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也正式表示:「雖然華為作為臺積電第二大客戶
  • 讓臺積電獨吃蘋果的關鍵者,帶著Chiplet技術首度「獻聲」SEMICON
    此次受邀的臺積電研究發展組織系統整合技術副總餘振華,在會中詳解讓摩爾定律持續的三大先進封裝技術:整合型扇出 InFO、2.5D 的 CoWoS、3D IC,以及 Chiplet 小晶片趨勢的興起。銅製程的另一個關鍵是以 Low-K Dielectric(低介電質絕緣)作為介電層的材料。銅就像是骨頭,Low K 材料是肌肉一樣,彼此都非常關鍵。早年的半導體技術都是技轉自 IBM,很少有自己開發。
  • 三星搶買光刻機 盼趕超臺積電
    韓國三星的半導體先進位程的推進狀況,仍落後於臺積電,但仍積極尋求在3奈米製程追上。據韓國媒體報導,荷蘭半導體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近日拜訪三星半導體工廠,雙方洽談EUV設備的採購,與開發新一代機臺的合作計劃。報導也稱,三星如果可以搶先臺積電先取得下一代EUV機臺,會是他們取得技術領先的關鍵。
  • 一文看懂臺積電的技術布局
    如下圖所說,與5nm相比,臺積電的3nm的速度將提升10%到15%,功耗將提升25%到30%,邏輯密度將是前者的1.7倍,SRAM密度也將能提升20%,就連模擬密度也提升了10%。根據臺積電規劃,3nm工藝將在2022年下半年進行量產。在講述了臺積電目前的規劃和量產時間點後,張曉強分享了臺積電對工藝技術未來發展的看法和他們的一些技術研究成果。
  • 半導體風雲錄》臺積電與三星之爭!張忠謀:三星是厲害對手,臺積電還...
    而這樣的基礎也成為現任的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所一再強調的臺積電價值──「誠信正直、承諾、創新、客戶信任」。面對客戶的需求1999 年,臺積電領先業界推出可商業量產的 0.18 微米銅製程製造服務。2001 年,臺積電推出業界第一套參考設計流程(Reference DesignFlow),協助開發 0.25 微米及 0.18 微米的客戶降低設計障礙,以達到快速量產之目標。
  • 臺積電承包訂單仍是關鍵 英特爾...
    臺積電承包訂單仍是關鍵 英特爾將棄三星尋臺積電製造7奈米 文/editor2021-01-13 07:39:41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造成消費電子產品需求激增,晶圓代工廠商擴產速度仍不夠快,造成晶片供應吃緊現象影響到汽車生產
  • 阻殺臺積電!
    雖然目前ASML開發的EUV機臺造價相當昂貴,但三星已率先在7奈米導入EUV,未來2年包括英特爾(Intel)、臺積電、格羅方德(GF)等也都計劃採用。        根據韓媒引述業界消息指出,三星正與ASML洽談購買10臺EUV機臺,佔今年生產量12臺的8成比重。
  • 臺積電2019出貨:1010萬片12寸當量晶圓!
    臺積資本支出、研發費用及人數變化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去年持續擴大研發規模,全年研發費用為29.59億美元(約折合新臺幣88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較前一年成長約4%,約佔總營收8.5%,並且是臺灣科技業界年度研發支出最高紀錄。
  • 臺積電新任CTO由美國斯坦福教授黃漢森出任
    業界透露,臺積電在新任CTO人選上沒有從內部拔擢,而是意外地向外借將,由在學術界擁有高度知名的美國斯坦福教授黃漢森(Philip Wong)出任。 黃漢森在 2004 年加入美國史丹福大學擔任電機工程學系教授,直到 2018 年 7 月加入臺積電擔任 CTO 一職。
  • 臺積電存儲大將黃漢森閃電離職,轉任顧問兼首席科學家
    臺積電在 2018 年 8 月從史坦福借將擅長新型態存儲技術研發的教授黃漢森(Philip Wong)接替技術長孫元成一職,出任擔任技術研究組織主管,日前問芯Voice獨家掌握消息,黃漢森已經從臺積電離職,據業界傳言,他會重回史坦福重執教鞭。
  • 手把手教你算標準工時
    教科書上面的標準工時計算公式是:標準工時 = 基本時間*(
  • 華為風暴考驗臺積電
    2019年5月美中貿易戰重啟戰火以來,除關稅加徵外,則以華為受到美方祭出軟體及硬體的禁售令、禁購令最受矚目,畢竟華為在2018年已竄升至全球第3大半導體採購商,僅次於Samsung、Apple,且採購金額成長幅度超過4成,因而在華為成為美國狙擊的目標後,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投下震撼彈。
  • 臺積電傳推進1奈米製程...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則回應稱,目前不排除布局但還未有實際規划行動。而臺積電證實已經投入2奈米製程的技術研發,只是尚未公布具體量產時間,市場普遍預計在2022年下半年量產,因每兩年會推出新製程技術展望科技新紀元。臺灣高雄市政部門官員透露,臺積電將在當地設置1奈米廠房,持續為2奈米製程完成後尋找新地點,旨在評估中長期投資的考量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