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香,蟹兒肥。滬上「冠軍蟹」——松江黃浦江大閘蟹即將進入集中收穫季節。為了讓滬上「老饕」們早日嘗鮮,9月16日,松江區規模最大的養殖基地,首批小規格蟹登場應市。後續,基地的大規格蟹將在10月初開捕,預計今年總產量達到8萬公斤左右,相比往年,品質和產量都穩中有升。
首批「小個頭」蟹引市民朋友嘗鮮
一大早,位於松江區泖港鎮的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工人們正在忙於起網收蟹。一個個青背白肚的大閘蟹,絨毛叢生,肉厚壯實,活力十足。
「首批蟹基本都是3兩多的小規格蟹,主要滿足市民嘗鮮的需求。」合作社負責人王友成介紹,雖然相比10月份開捕的大規格蟹,眼前這些蟹「身板」要小,但這些「小將」們也都是完整經歷5次蛻殼的成熟蟹。「從放苗到出塘收穫,整個養蟹周期,大閘蟹要經歷5次蛻殼,最後一次在8月底到9月初這段時間,蛻殼後的育肥期,相比大個頭的,小規格的更容易肥滿,因此也能提早上市。」王友成說。
雖然沒有到大規格蟹的集中上市期,但是已然鮮甜可口的「小個子」蟹,已經招攬了不少新老客戶前來嘗鮮。
下午2點,在合作社位於松江新城南青路的直銷門店,銷售負責人王鋒欣喜表示,原本以為首批首日銷售,市民朋友知曉度和接受度不會太高,一開始只敢問養殖基地要了少批量蟹,不成想不到中午就已經賣完了,中午又緊急在基地調取貨源。「接下來要增加南青路每日的貨源,同時根據成熟情況,陸續在其他門店和網絡銷售途徑鋪開銷售。」王鋒對接下來的蟹行情很是看好。
「大個頭」蟹10月初開捕,品質產量有望超過往年
松江區的「黃浦江大閘蟹」是上海市本土品牌蟹之一,曾多次獲得行業內權威的國家級金獎,可謂滬上知名的「冠軍蟹」。而其「稀放蟹種、池塘種草、底部增氧,顆粒飼料與鮮活餌料相結合、全程不用魚藥」的生態養殖方式,也成為蟹農們認可的「松江模式」。
松江區從事「黃浦江大閘蟹」養殖的基地當中,主打自有品牌「大泖牌」的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是規模最大的一家,養殖面積達1100畝,在松江區總體蟹產業中佔據「半壁江山」。
黃浦江大閘蟹可謂遠近有名。而相比首批的小規格蟹,每年10月中旬開捕的大規格蟹,更是受到市民朋友的青睞。王友成介紹,因為今年連續高溫天氣,加上塘間管理的優化,今年大蟹的開捕日期會比往年稍有提前,同時蟹的品質和總產量有望超過往年,「預計總產量將達到8萬公斤左右」。
王友成稱,今年的超長梅雨季對於蟹塘水生植物生長不利,水草的光合作用減少後,水塘中氧氣減少,又將導致蟹蛻殼率的降低,甚至存活率的降低。但接下裡連續的高溫天氣一定程度消弭了這些副作用。持續的高溫天氣使水生植物生長給予充足陽光,蟹塘的氧氣與食物充足,促進了蟹的正常生長。與此同時,今年的塘間管理也有新亮點。「蟹種選用了更優質的母本,塘草管理從『拔』到『割』,生長銜接得更緊密,鮮活餌料的投放也比往年要提草兩個月。」王友成,這些科學養殖方式,都是促成今年蟹增產豐收的良方。
價格平穩,持續進軍線上銷售
今年因為受疫情、洪澇災害影響,江蘇、湖北、安徽等地的養蟹業受到一定程度影響。有研究報告顯示,預計這些往年的主產區總產量將是歷年來最低,或跌入80萬噸以內。
面對市場供應的減少,黃浦江大閘蟹的價格是否會相應水漲船高?對此,王鋒表示,今年合作社的蟹將保持價格穩定,小規格售價58元每斤至98元每斤不等,大規格保持在60元到200元每隻的售價。
為了讓質優價平的地產大閘蟹端上更多市民的餐桌,王鋒介紹,今年將在實體門店銷售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線上銷售途徑。「除淘寶網、微信商城之外,合作社今年還將通過抖音、美團、拼多多等平臺進行推廣。」王鋒稱,「觸網」之後,希望能進一步打響地產大閘蟹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