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日報:過度飲酒引出的悖論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過度飲酒引出的悖論

《漢書·食貨志》中有云:酒乃「天之美祿」。把這4個字翻譯成語體,意思是「酒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美好享受」。我認同這種說法,但卻一直認為,如果面對著「天之美祿」,不能以正確的觀念和方法去享用,反倒因過度飲酒甚或酗酒,引發出諸多害人、害己、害社會的弊端來,那豈不是暴殄天物嗎?所以,作為一個飲者,我曾多次撰文並公諸報端,希望諸位同好者能夠始終如一地文明飲酒、健康飲酒,讓我們在人與酒的和諧之中,獲得無盡的快樂!

過度飲酒有百害而無一利,這應該是毋庸置疑的事實,然而世事無常,在某個時候,過度飲酒居然也能夠幫人沒幹壞事,並最終逃過一「劫」。比如最近引得坊間議論紛紛的上海高院幾位法官集體嫖娼的驚天醜聞,當地有關部門倒是手腳麻利地公布了對涉案人的處理結果,其中上海高院的4名法官有3名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同時行政拘留10天;另一名則只受到留黨察看兩年和撤職處分。這是因為,最後一名法官僅僅參加了此次腐敗活動的前半程:先接受宴請,又進入KTV包間唱歌,但由於在包間裡過度飲酒,不勝酒力,不得不提前從腐敗現場撤退,於是所犯錯誤中,就少了嫖娼這麼最嚴重的一項。或有人問:倘若不是飲酒過度,不勝酒力,那這位法官會不會和另幾位法官一樣,大搖大擺地去行苟且之事呢?這真的很難說。不過,給人處分,總得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或紀律)為準繩,立足於這一點來審視,上海有關方面對幾位法官的處理,倒也是中規中矩,應該肯定。

但事情不能到此為止。

第一,這一醜聞被曝光的緣起,是一位倪姓公民懷疑法官趙某在他敗訴的一個案子的審理中有不當幹預,遂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跟蹤調查,發現了此人的諸多劣跡,並最終取得了包括趙某人在內的一群法官嫖娼的確鑿證據。所以,對趙某人,還必須徹底審查,不能讓他的其他違法罪行逃脫處罰。

第二,上海高院的4位擔任重要領導職務的法官,竟然在風月場上如此「坦誠相見」,這給人提供了太大的想像空間。查一查,他們還有沒有沆瀣一氣地幹其他違法亂紀之事!

第三,參與嫖娼的法官中,居然有一位是上海高院紀檢組和監察室的領導,這未免讓人啼笑皆非。看來,我們的監督體制的確是亟須進一步完善,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第四,已經有人指出,爆料人倪某的取證手段有違法之嫌,可對其提起刑事訴訟。是這樣嗎?我想,就算真的如此,如何在顧及反腐大局、保護舉報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依法妥善處理此事,關係到民眾對黨和政府反腐決心的認知和判斷,萬萬不可馬虎行事。

把話頭再拉回到文章的題目上來。過度飲酒有時候似乎並非壞事,作為對在KTV包間裡因不勝酒力而沒有參與嫖娼的那位法官的一種揶揄,這句話可以說一說。但在爛醉如泥的情況下,壞事固然幹不了,好事更是幹不成,而人生在世,總不能醉生夢死,什麼事也不幹吧!要知道,在頭腦清醒的狀態下,一個人幹好事靠的是覺悟、不幹壞事憑的是定力。所以,中共上海市紀委書記楊曉波針對這一醜聞告誡各級領導幹部的那一席話:「管住自己的嘴不吃不該吃的飯,管住自己的手不拿不該拿的東西,管住自己的腿不去不該去的地方」才是為官清廉的底線!

相關焦點

  • 飲酒悖論中的邏輯
    飲酒悖論:酒吧裡會發生這種情況:如果有人在喝酒,那麼每個人都在喝酒。乍看起來是一個人喝酒導致了所有人喝酒。「飲酒悖論」由於雷蒙德·斯穆裡安(Raymond Smullyan)的書而出名,這本書的名字就叫《這本書叫什麼名字》。這個關於飲酒悖論的介紹實在是晦澀難懂。換一個方式來解說吧。
  • 研究警告稱封鎖和隔離導致一些人過度飲酒,使其面臨健康風險
    一項新研究警告說,封鎖和隔離導致過度飲酒,使這些人面臨健康問題的風險,並出現酒精使用障礙。研究人員稱,大量飲酒在已經有暴飲傾向的人以及患有抑鬱症的人中更為常見,在「居家令」期間,他們的飲酒量會增加。根據休斯敦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一項新研究,這些因素也促使一些人的飲酒量增加。在已經自我報告大量飲酒習慣的人中觀察到增加,這被歸類為女性在兩小時內喝四杯或更多酒精飲料,男性在兩小時內喝五杯或更多酒精飲料。利用自我報告的數據,研究發現,32%的暴飲參與者說他們在居家令期間大量飲酒,60%的人說他們在封鎖期間比之前開始喝更多的酒。
  • 牛津熱詞:過度旅遊
    當旅遊變得越來越為普及,人們開始擔心overtourism(過度旅遊)會讓景點或目的地變得擁擠不堪,或是被太多的到訪者破壞了。例如,阿姆斯特丹和威尼斯今年就在過度旅遊的問題上掙扎不已。
  • 適量飲酒需謹慎
    無節制的飲酒,會對人體造成多種損害。然而,仍有酒企推出以「健康」為賣點的酒類產品,值得關注  近年來,酒企紛紛推出以「健康」為賣點的酒類產品。更有企業宣稱自己品牌的白酒中含有抗癌物質。那麼「健康白酒」是否真的有益健康?飲酒究竟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民間流傳的「大酒傷身,小酌怡情」的相關說法又是否具有科學依據呢?經濟日報記者就公眾關注的這些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
  • 陝西日報|秦嶺 動植物的樂園
    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陝西秦嶺野外大熊貓約345隻(不含幼體),與10年前相比,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增幅達26.4%,增幅為全國最高。在全國有大熊貓分布的山系中,秦嶺大熊貓的棲息地面積和種群數量位居第三,但野外偶見率和野外種群密度居全國之首,平均10平方公裡就能遇見一隻大熊貓。
  • 即便飲酒適度也關聯腦容量減少
    來源標題:即便飲酒適度也關聯腦容量減少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適度飲酒與大腦容量略微縮小有關。
  • 病患悖論:為什麼「過度」醫療不利於你的健康?
    與此同時,一個悖論產生了:身體健康、境遇良好的人最不需要照護,卻得到了最多的照護;與之相反,身患疾病、境遇較差的人往往最需要政策傾斜或扶持,實際上又沒有得到。瑪格麗特·麥卡特尼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全科醫生和獲獎作家,基於具體案例和強大的邏輯素養,揭示了被過度包裝的醫療背後的真相。她表示,病患的悖論加劇了健康不平等,侵蝕了醫師職業精神。
  • 過度飲酒會造成哪些巨大的傷害?
    飲酒,是目前很多人都離不開的事情,但也一定要注意不要肆意飲酒。那飲酒都會給人帶來哪些影響呢?我們知道酒精易溶於水和油,進入胃和小腸後會被血液吸收作用於全身,當然也包括影響最大的腦細胞。隨著血液濃度的升高,酒精對大腦的影響區域便會擴大。
  • 飲酒多少算適量?酒精的傷害真不少
    近期在臨床上遇到一位因為過度飲酒暈倒在馬路上的患者,被路人發現報警,警察送到醫院。我們看到他頭上都是有裂口,耳朵上也全是鮮血,整個頭血淋淋的。做完檢查發現顱內也有出血,需要急診開顱將血塊取出,來拯救生命。所以真的不能夠隨便的酗酒,過量飲酒對我們的身體傷害真的非常大,遠期還比較容易患老年痴呆。
  • 《陝西日報》我省攻克蘋果樹「癌症」世界難題
    《陝西日報》  2019年1月10日  本報訊(記者 李蕊 李嵐 通訊員 楊遠遠)1月8日,在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黃麗麗等完成的「蘋果樹腐爛病致災機理及其防控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陝西日報:西安交大參與十四運會競賽組織信息編排
    陝西日報 2020年1月5日(記者 張江舟)題:西安交大參與十四運會競賽組織信息編排2020年 12月31日,十四運會組委會與西安交通大學競賽組織信息編排合作籤約儀式舉行。西安交通大學體育工作在陝西乃至全國高校中享有較高聲譽。西安交通大學將以此次合作為契機,積極發揮體育人才優勢,深化體育教育改革,推進體教融合進程,為陝西發展和全運會的籌辦貢獻智慧和力量。【來源:陝西省教育廳】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腦科學日報:生命中這三個關鍵時期,飲酒的危害或是最大化的
    研究揭示了果蠅大腦中一種由DTK-TAKR99D-IPC三層神經元構成的新型營養感受器,它可以快速地探測到發生進食行為的果蠅血淋巴中升高的右旋葡萄糖,從而抑制其進一步進食,有效地防止了果蠅對食物的過度攝食。3,BMJ:生命中這三個關鍵時期,飲酒的危害或是最大化的...中年人也要保重!
  • 巴西科學家破解著名的「潛水艇悖論」
    這是一個悖論,是由愛因斯坦相對論引出的著名的「潛水艇悖論」。    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的科學家馬察斯最近宣布徹底破解了這個悖論。他在新一期美國《物理評論D》雜誌上發表的研究結論認為,那艘潛水艇最終將沉入水底。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物體的長度在運動方向上會產生收縮。
  • 十二時辰長安秀丨陝西日報社詩朗誦《生命樹》:黃河與大海的真情...
    十二時辰長安秀丨陝西日報社詩朗誦《生命樹》:黃河與大海的真情摯愛!26 1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2020年8月,由陝西日報社組織的
  • 腦科學日報:深睡眠預防阿爾茨海默添新證;適度飲酒也會損傷大腦
    7,適度飲酒也會損傷大腦? 來源:環球科學 肝臟不是唯一會因喝酒而損傷的器官,大腦也會受到損傷。飲酒超過英國目前的低風險指標,就會增加患痴呆的風險。一項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研究發現,即使是適度飲酒也會導致腦容量下降。
  • 10個讓你燒腦讓你暈的數學悖論!
    悖論是一種很有意思的邏輯遊戲,看完這10個經典悖論,你腦子還轉的過來嗎?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提出了一系列關於運動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二分法悖論就是其中之一。直到19世紀末,數學家們才為無限過程的問題給出了形式化的描述,類似於0.999……等於1的情境。
  • 16個讓你燒腦的悖論
    悖論是命題或推理中隱含的思維的不同層次、意義(內容)和表達方式(形式)、主觀和客觀、主體和客體、事實和價值的混淆,是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思維層次與思維對象的不對稱,是思維結構、邏輯結構的不對稱。悖論根源於知性認識、知性邏輯(傳統邏輯)、矛盾邏輯的局限性。產生悖論的根本原因是把傳統邏輯形式化、把傳統邏輯普適性絕對化。
  • 16個讓你燒腦讓你暈的悖論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Zeno)提出了一系列關於運動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二分法悖論就是其中之一。直到19世紀末,數學家們才為無限過程的問題給出了形式化的描述,類似於0.999……等於1的情境。那麼究竟我們是如何到達目的地的呢?二分法悖論只是空谷傳音般放大了問題。若想妥善解決這個問題,還得靠物質、時間和空間是否無限可分等等這些20世紀的衍生理論。
  • 反直覺的「生日悖論」問題
    點擊藍色「五分鐘學算法」關注我喲加個「星標」,一起學算法作者 | labuladong來源 | labuladong生日悖論是由這樣一個問題引出的這個結論看起來不可思議,所以被稱為悖論。按照直覺,要得到 50% 的概率,起碼得有 183 個人吧,因為一年有 365 天呀?
  • 飲酒傷身!新研究發現酒精會改變大腦免疫反應
    我們都知道「飲酒傷身」,長期飲酒,酒精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即使少量和適量飲酒也會增加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最近的一項研究為長期飲酒的危害提供了新證據。在大腦深處,有個被稱為杏仁核的區域關於我們展示情緒,在我們如何表現情感、行為和動機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區域也會受到長期飲酒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