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訊(通訊員石瓊)「武漢這個城市與水密不可分。我們現在站立的地方,幾億年前,也曾經是一片海洋。」5日晚,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課堂內,徐世球教授以「滄海桑田四億年 武漢環境變遷」為題,帶領學生們在一堂課的時間裡,縱橫上下四億年,探秘江湖大武漢。
原本枯燥的地質科學,在徐世球的口中,趣味盎然,「誰知道第一個將武漢稱作『江城』的人是誰?三萬八千年前的海洋動物化石,你值得擁有。」為了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徐世球特地準備了一些遠古時期的化石作為課堂上的搶答小禮物,幾次將課堂帶入高潮。
輕鬆幽默之餘,這堂課也乾貨滿滿。從茅店山的海洋動物化石,到如今被一百多公裡綠道串聯起的東湖,課堂上,徐世球教授用風趣幽默的科普語言,以水為線索,講述武漢的遠古洪荒,探索江城水韻與人水和諧。
「把酒當歌,目極江湖千裡而外,吟詩堪醉,人在水天一色之中。」課堂上,徐世球用自作的詩句讚美他眼中的武漢。在他看來,水不僅構建了武漢的歷史,也將承載武漢的未來。武漢有165條江河,166個湖泊,是全世界水資源最豐富的特大城市,把水的文章做好,武漢將來大有可為。
身為中國地質大學圖書館館長的徐世球,今年還有了一個新身份——2019年度自然資源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科學普及在當下尤為重要。我的這堂認識武漢課的目的,是喚起大家對武漢自然變遷及歷史的了解,因為知道了大武漢的優勢,才能更熱愛大武漢,有了保護大武漢的能動性。」
【編輯: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