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化石做課堂互動獎品,「認識武漢」公選課探秘武漢「上下四億年」

2020-12-03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通訊員石瓊)「武漢這個城市與水密不可分。我們現在站立的地方,幾億年前,也曾經是一片海洋。」5日晚,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課堂內,徐世球教授以「滄海桑田四億年 武漢環境變遷」為題,帶領學生們在一堂課的時間裡,縱橫上下四億年,探秘江湖大武漢。

原本枯燥的地質科學,在徐世球的口中,趣味盎然,「誰知道第一個將武漢稱作『江城』的人是誰?三萬八千年前的海洋動物化石,你值得擁有。」為了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徐世球特地準備了一些遠古時期的化石作為課堂上的搶答小禮物,幾次將課堂帶入高潮。

輕鬆幽默之餘,這堂課也乾貨滿滿。從茅店山的海洋動物化石,到如今被一百多公裡綠道串聯起的東湖,課堂上,徐世球教授用風趣幽默的科普語言,以水為線索,講述武漢的遠古洪荒,探索江城水韻與人水和諧。

「把酒當歌,目極江湖千裡而外,吟詩堪醉,人在水天一色之中。」課堂上,徐世球用自作的詩句讚美他眼中的武漢。在他看來,水不僅構建了武漢的歷史,也將承載武漢的未來。武漢有165條江河,166個湖泊,是全世界水資源最豐富的特大城市,把水的文章做好,武漢將來大有可為。

身為中國地質大學圖書館館長的徐世球,今年還有了一個新身份——2019年度自然資源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科學普及在當下尤為重要。我的這堂認識武漢課的目的,是喚起大家對武漢自然變遷及歷史的了解,因為知道了大武漢的優勢,才能更熱愛大武漢,有了保護大武漢的能動性。」

【編輯:付豪】

相關焦點

  • 武漢大學:淘汰水課 打造金課
    近日,一則武漢大學學生在課堂上頭頂微笑臉抱枕、身披床單、拿著小豬喬治玩偶表演舞獅的視頻在網上流傳。現場表演雖有失誤,但課堂上笑聲一片,氛圍很好。  這是該校歷史學院吳兆豐老師開設的「中國傳統禮儀與風俗」課上,老師布置的一項介紹傳統禮儀與風俗並進行課堂展示的作業,同時也是這門課的期中考核。
  • 「撿垃圾」辦科普課堂,武漢植物園花博士做大自然的翻譯官
    7月底,一堂科普課在武漢植物園開講,10餘戶家庭跟著「花博士」在樹林尋找果實。2008年起,中科院武漢植物園高級園藝師李俊皞帶頭在武漢植物園開自然科普課堂,她還走進武漢市200餘個社區、100餘所學校開展科普教育。近日,李俊皞被評為武漢市科普典型「十佳科技志願者」。
  • 透視武漢大學「測繪學概論」魅力課堂
    這門課程所踐行的,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教師的殷切期望:「要做學生錘鍊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美麗的珞珈山下,武漢大學測繪學院一屆又一屆青年學子,以這門基礎課為起點,書寫無愧時代的青春之歌。
  • 跟誰學+高途課堂捐贈寒假正價直播課,為武漢中小學生免費開放
    2020年1月26日,為了讓武漢地區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能夠在家安心做好寒假學習,K12在線教育公司跟誰學及旗下高途課堂宣布,將聯合專項為武漢地區捐贈價值2000萬元的在線直播課,免費為2萬名武漢中小學生開放寒假正價直播課的學習。打贏肺炎疫情狙擊戰,這是一場關乎每一個人的戰役。
  •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獨出心裁」打造雲端金課堂
    完成第一步驟後,在每周的直播課堂中,環藝的同學們將跟隨老師進行「出」的環節,將上周作品直播展出、存在問題彈幕指出(直播課學生找問題圖)、新知識技能示範深入淺出、操作疑問再次提出。  「經過直播課集中展示同學的作品,可以相互學習,共同促進。
  • 生活美學、科學手工、奇趣課堂 國慶來植物園感受自然藝術之美
    楚天都市報9月30日訊(通訊員陳長麗)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國慶長假活動菜單出爐!有生活美學展覽、夜遊植物園、奇趣自然課堂……來體驗科學、自然和藝術的交融之美吧。展覽時間:10月1日—10月30日展覽地點:武漢植物園景觀溫室2、創意科學手工市集修復化石、石膏拓印、製作蝴蝶標本、打造生態瓶……國慶期間,武漢植物園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創意、好玩又具有科學性的手工集市。跟著科學老師,用一顆好奇的心去觸摸自然肌理,手腦結合、動手發現自然奧秘。
  • 武漢大學李紅良別開生面的大健康通識課
    7月1日,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細胞生物學實驗室裡,基礎醫學院院長、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李紅良教授正在對兩隻小鼠進行解剖並講解,學生們認真地圍觀,生怕漏掉了每一個細節。 這是第三學期的《現代醫學與健康》通識課課堂,95%的在場學生都是非醫學背景。當日,李紅良的授課內容是「脂肪肝與公眾健康」。
  • 武漢公選副局面試 「群面」問診官場怪現象(圖)
    由於不同職位面試試題有部分重疊,考試分做上、下午,組織部門在上午面試的考生結束考試後,將盒飯統一送到考點,待下午參加面試的考生午休之後,在1:30時,兩撥考生分別從黨校後門和前門出入,考生彼此沒有機會討論試題。  「群面」:高強壓下領導能力的展示  「群面」,是我市第二次在選拔市管局級幹部中使用。
  • 南開大學公選課飄出素質教育的「墨香」
    中新網天津11月21日電 (陸陽)一門校園公選課,旁聽的學生有時竟比選課的還多,蹭課者除了外校學生、社會人士,甚至還有校內的教授———南開大學的「書法與篆刻」創造了公選課的「高票房」,這讓任課教師劉運峰自己都頗感意外。  以往大家對校園公選課的刻板印象常常是「為學分而學」,有時候同學們硬著頭皮修完一學期的課程,連開課老師姓甚名誰都弄不清楚。
  • 來自遠古的特殊石頭《化石》,這節英國小學地理課太有趣!
    通過這樣的地理課,孩子將對於化石有更多理解,例如化石為什麼只有在某些地方才能找到,化石學家如何根據化石給出解釋。在探索化石過程中也充滿了樂趣。●  化石是生活在遠古時期的生物的遺骸;●  基於觀察來推斷化石生物的形狀和棲息地;●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化石有多大。通過課程,希望孩子能夠掌握:描述化石,探究化石如何形成,孩子可以通過繪畫、照片、印記等展示化石,將化石與有生命的動物進行比較。
  • 雲網融合「空中課堂」走進武漢家庭
    連日來,隨著武漢市教育局「空中課堂」教學專區在湖北電信天翼高清平臺的正式上線,以電視屏為載體,以本地個性化教學資源為核心內容的雲網融合線上教學模式在武漢廣泛推開。武漢電信快速響應積極統籌布局,組建專項攻堅團隊完成了含天翼高清「空中課堂」洪山區(試點區)課程專區、家庭雲分類課程訂閱及中國電信天翼雲「空中課堂」教學平臺三大功能版塊在內的雲網融合智慧教學解決方案,得到武漢市教育局高度認可。  武漢市教育局「空中課堂」課程內容主要覆蓋全市14個區從小學到初中九個年級的全學科內容,每天約更新500~ 600個課時。
  •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高數課 「雲端」飄出暖暖「思政」味!
    一直以來,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工程學院數學教研室承擔著全校《高等數學》公共基礎課教學任務。疫情期間,數學教研室通過整合MOOC、視頻公開課等優質在線課程資源,綜合運用職教雲、騰訊會議等直播平臺,巧妙融入抗擊疫情、愛國主義教育等思政元素,充分實現了《高等數學》教與學的線上互動,飄出溫潤人心的暖暖「思政」味。  不同的高數課堂 同樣的教學情懷  學習有指引,籤到有溫度。
  • 高校課堂點名頻現新奇怪招 拍照藍牙定位指紋打卡
    點名方式千奇百怪名點得好不如課教得好  拍照 藍牙定位 指紋打卡  高校課堂點名頻現新奇怪招  拍照點名、藍牙定位點名、視頻點名、指紋打卡點名……近幾年來,高校老師點名方式越來越多,高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
  • 「百萬大學生留漢工程」招聘會進入武漢輕工大,崗位最高年薪150萬
    楚天都市報11月28日訊(記者陳倩 通訊員方懿)一列名為「臨空港號」的「列車」駛至武漢輕工大學,邀請現場學子上車就坐,沿途體驗武漢靈動之美,感受臨空港招才誠意,開啟留漢創業就業「旅程」。今天,武漢市「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大型校園巡迴招聘活動第六場,以這樣別具一格的開場形式在武漢輕工大學金銀湖校區體育館舉行。全市171家企事業單位現場提供5680個職位,最高達150萬年薪的系列高薪優崗受到學子追捧。現場宣講環節,武漢輕工大學黨委書記譚曉明熱情呼籲學子們「熱愛武漢、熱愛臨空港、留在武漢,將自己青春歲月融入城市發展的過程中。」
  • 中國最大的仿真恐龍公園,不在自貢、河源和二連浩特,竟然在武漢
    提到恐龍,人們會想到中國幾大著名的恐龍之龍,比如四川的自貢、廣東的河源、雲南的祿豐、浙江的東陽,或者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因為這些地方都出產有很多恐龍化石或恐龍蛋化石,是名符其實的恐龍之鄉。但如果提到中國最大的仿真恐龍主題公園,大家會想到哪裡呢?自貢?河源?二連浩特?
  • 武漢大學:可不只櫻花聞名天下
    2000年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為新的武漢大學。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成為中國高校合併的成功範例。查全性:1950年畢業於武大化學系圖片來源:武大新聞網受益於武大的人文教育,武大人注重文化引領,他們敢說敢做,在一次次的重大改革中走向開放,在社會各界都具有廣泛影響力。
  • 探秘武漢P4實驗室:亞洲唯一一個超級病毒實驗室
    原標題:探秘武漢P4實驗室:亞洲唯一一個超級病毒實驗室 _ _ 亞洲第一個正式投入運行的P4實驗室 _ ●病毒研究的「航空母艦」● 武漢國家生物安全
  • 武漢「體彩燈謎樂萬家」活動派發3萬元禮品
    武漢「體彩燈謎樂萬家」活動派發3萬元禮品2017年01月11日 10:14:02來源:湖北體彩網  本周末(1月14日、15日),湖北體彩聯合騰訊·大楚網,將在武漢東湖綠道,開展「體彩燈謎樂萬家」活動。
  • 武漢植物園舉辦「神奇的攀緣植物」自然課堂活動
    武漢植物園舉辦「神奇的攀緣植物」自然課堂活動 2018-09-18 武漢植物園 【字體:9月16日,8組親子家庭來到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一起探究攀緣植物的生長奧秘。  此次課程由武漢植物園老師袁俊青主講,在室內講解中,袁俊青簡單介紹了攀緣植物,用爬山虎、豆角的圖片引導孩子們,問孩子們還見過哪些攀緣植物,「黃瓜」、 「紫藤」、 「絲瓜」,孩子們紛紛發言,說出平時學習和生活中見到的攀緣植物。攀緣植物究竟依靠怎樣的方式生存,帶著疑問,袁俊青帶領大家去戶外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