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可見光催化三重結構螢石氧滷的導帶調控

2021-01-15 科學網

用於可見光催化三重結構螢石氧滷的導帶調控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3 15:40:42

日本京都大學Ryu Abe研究團隊揭示了用於用於可見光催化三重結構螢石氧滷的導帶調控機制。 相關研究成果於2021年1月8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

結構單元的發現為發展和調控固體材料的性質提供了新的機會。螢石型Bi2O2嵌段的化合物具有各種性質,包括無鉛鐵電和光催化性質。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Bi2MO4Cl中的三層Bi2MO4塊(M=Bi,La,Y)與雙層Bi2O2塊不同,允許廣泛控制導帶。根據M,Bi2MO4嵌段被Bi–O鍵斷裂截斷,產生一系列n字形鏈結構(M=Bi,La,Y分別為n=1,2,∞)。因此,形成的鏈結構是導帶最小值(0.36到0.94 V vs SHE)變化的原因,這與Bi處是否存在鏡像對稱性有關。Bi2YO4Cl比最有效的Bi2O2基光催化劑具有更高的光導率,具有良好的可見光催化分解水的活性。

該研究擴展了增稠(2D到3D)和切割(2D到1D)螢石基塊的可能性,以實現所需的光催化和其他功能。

附:英文原文

Title: Conduction Band Control of Oxyhalides with a Triple-Fluorite Layer for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is

Author: Akinobu Nakada, Daichi Kato, Ryky Nelson, Hikaru Takahira, Masayoshi Yabuuchi, Masanobu Higashi, Hajime Suzuki, Maria Kirsanova, Naoji Kakudou, Cédric Tassel, Takafumi Yamamoto, Craig M. Brown, Richard Dronskowski, Akinori Saeki, Artem Abakumov, Hiroshi Kageyama, Ryu Abe

Issue&Volume: January 8, 2021

Abstract: The discovery of building blocks offers new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and control properties of extended solids. Compounds with fluorite-type Bi2O2 blocks host various properties including lead-free ferroelectrics and photocatalysts. In this study, we show that triple-layered Bi2MO4 blocks (M = Bi, La, Y) in Bi2MO4Cl allow, unlike double-layered Bi2O2 blocks, to extensively control the conduction band. Depending on M, the Bi2MO4 block is truncated by Bi–O bond breaking, resulting in a series of n-zigzag chain structures (n = 1, 2, ∞ for M = Bi, La, Y, respectively). Thus, formed chain structur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variation in the conduction band minimum (0.36 to 0.94 V vs SHE), which is cor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mirror symmetry at Bi. Bi2YO4Cl shows higher photoconductivity than the most efficient Bi2O2-based photocatalyst with promising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for water splitting. This study expands the possibilities of thickening (2D to 3D) and cutting (2D to 1D) fluorite-based blocks toward desired photocatalysis and other functions.

DOI: 10.1021/jacs.0c10288

Source: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10288

 

相關焦點

  • 我國學者在有機汙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TiO2光催化可利用潔淨的太陽光碟機動反應,利用環境友好的分子氧為氧化劑,是消除這類汙染物最有應用前景的方法之一。TiO2耐腐蝕,光、熱和化學穩定性好,是目前最好的光催化體系。但TiO2隻能利用紫外光(約佔太陽光5%),由於佔太陽光主要部分的可見光的激發能較低,從傳統半導體光催化的帶-帶激發原理上很難實現同時滿足導帶電子活化氧和價帶空穴氧化水或汙染物兩個必需條件的可見光反應。
  • g-C3N4光催化劑的摻雜改性、形貌結構調控、分子結構優化及異質結...
    有機半導體類石墨氮化碳(g-C3N4)具有原材料成本低、易於合成、獨特的電子能帶結構等優點,最重要的是其具有可見光活性,因而作為一種可見光光催化劑在光催化領域被廣泛研究。碳和氮原子均為sp2雜化,構成類似石墨烯的π共軛結構,然後堆疊形成三維晶體結構。
  • Domen課題組JMCA:光催化產氧活性要想高,晶面調節是奇招
    在所有可以用於光催化全解水的光催化材料中,ABO3鈣鈦礦類化合物具有其特殊的層狀特性是一類非常有潛力的光催化劑。這些鈣鈦礦化合物有著合適的光催化全解水的能帶寬度,其中A位點是La元素和B位點是Ta元素的鈣鈦礦類化合物已經被廣泛研究,其中還原性的Ta物種是導致光催化全解水效率低的根本原因。
  • 生物物理所等生物催化交叉偶聯-光碟機動滷代芳烴羥化脫滷酶研究獲進展
    生物物理所等生物催化交叉偶聯-光碟機動滷代芳烴羥化脫滷酶研究獲進展 2021-01-12 生物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材料】缺陷態對半導體材料電子結構和光催化活性影響的研究
    圖1.含有不同濃度氧空位的BiOCI納米片的光吸收,能帶結構以及在不同波長單色光下產氧的量子效率。通過理論和實驗證明,其缺陷態的引入對於其在可見光的吸收和光生載流子的轉移具有重要的影響,價帶中的電子更容易被激發在新的缺陷能級上,從而使得光吸收範圍得到擴展並加速了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該結果發表在J. Mater. Chem. A 雜誌上。
  • 高效三元異質結複合材料及其可見光催化還原CO2
    在這些方法中,光催化技術尤其受到人們的關注,因為它可以直接將太陽能作為將二氧化碳還原為碳氫燃料的驅動力[3]。目前為止,人們已經開發出許多類型的半導體材料作為CO還原反應的光催化劑,如金屬氧化物、金屬氮化物、金屬硫化物、氧氮化物和碳基材料[4]。其中,金屬硫化物及其複合形態是最常見的光催化劑,其帶隙較窄,導帶位置為負,更有利於水的裂解和CO2的轉化反應[5]。
  • 光催化法制氫簡介
    到目前為止,對太陽能制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幾種技術:熱化學法制氫、光電化學分解法制氫、光催化法制氫、人工光合作用制氫和生物制氫。本篇文章介紹的是光催化法制氫。光催化法制氫半導體TiO2及過渡金屬氧化物、層狀金屬化合物,如K4Nb6O17、K2La2TiO10、Sr2Ta2O7等,以及能利用可見光的催化材料,如CdS、Cu-ZnS等,都能在一定的光照條件下,催化分解水,從而產生氫氣。
  • 湖南大學李潤課題組:親水性聚合物可見光催化NADH再生
    共軛微孔聚合物光催化劑近年來,共軛微孔聚合物由於其靈活的設計策略、多樣的製備方法、可調的能帶結構和較高的比表面積等特點從而在光催化水分解中呈現了較好的催化效率。例如,通過Suzuki-Miyaura偶合製備的具有芘和苯並噻唑功能單元的非晶態共軛微孔聚合物可用於光催化水分解析氫(J. Am. Chem.
  • 金屬所提出增強極性光催化材料性能新思路
    光催化技術在能源利用、環境保護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光催化過程可大致劃分為光能吸收、光生電荷分離和表面反應三個主要步驟,其中光生電荷能否有效分離直接制約著整個光催化過程的效率。通過材料設計為光生電荷遷移提供足夠驅動力,可有效提高光生電荷分離效率,增強材料光催化效率。近年來,極性光催化材料研究得到迅速發展。
  • 「測試狗」光催化研究少不了:昆士蘭大學王連洲教授研究成果精選
    不同於BiOCl和BiOBr只能利用很小一部分可見光,BiOI在三者中具有最窄的帶隙,因此具有利用大部分可見光的能力。但BiOI中光生空穴的光氧化能力限制了其實際應用,所以對材料的表面能帶結構進行修飾就成為了必要。其中,價帶頂位置與具有較強氧化能力的光生空穴十分匹配。
  • 光催化半導體納米材料帶隙中間態能級測量方法的應用研究獲進展
    半導體納米材料是當前光催化和光伏器件研究中的重要材料之一。這類半導體材料合適的帶隙大小使其在太陽光譜範圍內有足夠的光吸收,產生的光生電子和空穴用於驅動光催化反應,或者形成光伏電勢。另一方面,納米材料的大比表面能夠吸附大量的反應物分子或者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中的染料分子,極大地提高光催化及光電轉化效率。
  • 調控BaTiO3納米帶氧空位優化機械力驅動的壓電催化性能
    BaTiO3納米帶的氧空位濃度,發現其壓電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的性能與氧空位濃度呈現「火線型趨勢」的構效關係。通過實驗和理論計算結果表明,氧空位的引入可以增強BaTiO3納米帶表面對氧分子吸附和活化,進而提高其壓電催化降解汙染物的性能。然而,氧空位的引入導致BaTiO3納米帶的壓電響應能力的下降,使得合適的氧空位濃度對於優化壓電催化性能也是非常關鍵的。
  • 用於可見光碟機動產氫的特殊定製的自組裝光催化納米纖維
    用於可見光碟機動產氫的特殊定製的自組裝光催化納米纖維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3 17:06:32 一個由布裡斯託大學Ian Manners課題組領導的國際合作小組,通過自組裝納米纖維實現了可見光碟機動的高效產氫
  • 葉脈狀g-C3N4的合成及其選擇性光催化產H2O2
    ,用以選擇性的光催化二電子產雙氧水。半導體催化劑光催化製備H2O2由於其清潔、低能的光碟機動雙電子O2還原過程(O2 + 2H+ + 2e- → H2O2)備受關注。雙電子氧還原過程是以超氧自由基(·O2-)為中間產物(O2 + e- → ·O2-+ 2H+ + e-→ H2O2)的兩步單電子還原過程,這可能受到從·O2-到H2O2的第二步的限制。
  • 【領津環境技術】淺談光催化
    不同類型有機物的光催化降解半導體光催化劑大多是n型半導體材料(當前以TiO2使用最廣泛),具有區別於金屬或絕緣物質的特別的能帶結構,即在價帶和導帶之間存在一個禁帶由於半導體的光吸收閾值與帶隙具有公式K=1240/Eg(eV)的關係,因此常用的寬帶隙半導體的吸收波長閾值大都在紫外區域。在光照下,如果光子的能量大於半導體禁帶寬度,其價帶上的電子(e-)就會被激發到導帶上,同時在價帶上產生空穴(h+)。當存在合適的俘獲劑、表面缺陷或者其他因素時,電子和空穴的複合得到抑制,就會在催化劑表面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 趙惠民團隊Nature:可見光,照亮酶催化不對稱合成的新徵程
    理論上,γ-手性羰基化合物可以通過羰基α-滷代物與非活化烯烴在光作用下發生分子間自由基氫烷基化反應得到,但該反應即使對於酶催化來說也極具挑戰,原因有四:(一)產生的親電自由基中間體需要有足夠長的壽命以保證其選擇性地發生交叉偶聯反應而不是脫滷;(二)這種雙分子轉化要求羰基化合物和烯烴都要結合在酶催化中心並相互靠近;(三)新生成的C(sp3)-C(sp3)鍵可自由旋轉且兩個前手性的自由基中間體具有高度的柔性
  • 《科學》:有機半導體材料遇見有機反應,滿足你對完美催化的所有想像
    ▎學術經緯/報導可見光引發的光氧化還原催化反應可追溯至上世紀70年代,荷蘭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的Richard M. Kellogg教授團隊首次將Ru(bpy)3Cl2、卟啉、曙紅等金屬配合物及染料用於可見光照射下鋶鎓鹽的還原反應。
  • 無鉛鈣鈦礦Z-型體系和II-型體系調控光催化CO2產物選擇性
    針對光催化CO2還原中反應活性不高和產物選擇性調控較難的問題,本文發展了新型無鉛鈣鈦礦Cs2AgBiBr6@g-C3N4Z-型體系和II-型體系光催化劑,通過調控異質結結構和調控催化劑表面的活性位點實現了從高選擇性產CO到高選擇性產CH4。
  • 地球環境所光催化材料表面修飾及催化性能增強機制研究獲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環境汙染控制小組研究員黃宇團隊聚焦NO光催化降解過程中的吸附熱力學吸/脫附、能帶調控光吸收及高效光生電子-空穴分離等行為,開展納米材料表面的空位調控研究,設計和發展出一系列高效納米光催化材料,並有效將其應用於大氣中低濃度NO的降解研究。
  • 西南石油大學周家斌團隊CEJ:MIL-88A過硫酸鹽氧化體系構建及其催化降解鹽酸四環素的性能與機理
    通過EPR和自由基淬滅實驗,證實光催化作用轉移到MIL-88A導帶上的光生電子能夠激發溶液中的PS產生SO4-·,這一過程也有效抑制材料中載流子的複合並促進了載流子的轉移。同時MIL-88A導帶上的光生電子與水中的溶解氧結合產生O2-·參與反應。此外,SO4-·在耦合反應中不僅可以通過激發PS得到,還可以通過MIL-88A中三價和二價鐵的互相轉換過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