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了猴又叫做金蟬,蟬的幼蟲在地下一般要生活2~3年,長的要生活5~6年。金蟬營養價值高,素有唐僧肉的美譽。而我老家的大山裡,每年夏天總有漫山遍野的知了叫個不停。近幾年流行吃知了猴,於是價格也一路飆升,我們那邊的人們就每天天剛擦黑就開始往山裡出發,成群結隊的抓起了知了猴。知了從土裡出來的時間是參差不齊的,有的出土早,等抓住的時候它已經褪殼完成了,一個個嫩綠的知了便掛在蟬蛻上面了,也是一道美味,在我看來,味道比知了猴還好吃。
每次回家總要補充一些老家的美食回來,而每次我媽必不可少的就是問我知了吃完沒,所以我的冰箱裡從來沒有斷過知了和知了猴。在冰箱凍過的嫩知了不如剛褪殼時好看,因為是用開水燙了放冰箱凍好的,這樣可以長期保存,要吃的時候拿出來解凍,就好了。
解凍的知了放到鍋中小火慢炸,炸到金黃酥脆。在炸的過程中可以看到知了會膨脹起來,肚子變得氣鼓鼓的,也是很有趣。
炸好的知了裡加入青椒、大蒜、幹辣椒和花椒,還可以加入一些洋蔥絲,但青椒和洋蔥不要加太多,裡面的水分在炒的過程中揮發出來會影響知了的酥脆感。調料爆香之後加適量的食用鹽,一道麻辣鮮香的的油炸知了就做好了。
很多人小時候可能抓過書上的知了炸了吃,但這種剛褪殼的比成熟的知了酥脆很多,不會滿嘴的渣滓。知了猴的殼炸好之後也是硬硬的,雖然營養價值更高,但我還是比較喜歡吃剛褪殼的知了,這種酥脆的口感和昆蟲特有的香味,是一種從小時候起就留存在記憶裡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