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力和代入感,是寫小說怎麼都繞不過去的兩點。
簡單地說,就是讀者在看我們的小說的時候,為故事裡的人物而喜,也為故事裡的人而悲。
精準戳中讀者的每個哭點、爽點、虐點……
用成語描述這種狀態就是:榮辱與共,見哭興悲。
所以今天,鯨魚網文學院的丸子分享幾個提高小說重要場景感染力的小技巧給大家。
01 對比 | 反襯
對比和襯託可以使用的場景是很廣泛的。
比如你想寫主角很特別,可以通過寫一個高人很冷漠,但對主角高看一眼,反向對比出主角的過人之處——這是通過反襯來增進讀者對主角的認知。
除此之外還有心理狀態的對比。比如女頻小說裡,女主懷有極大的期待和盼望來等待成婚之日,但到了情緒最高點的瞬間,卻得知自己被最親近的人欺騙,這種情緒上的層層遞進和對比,能夠讓讀者更深地被感染到。
比如:甄嬛傳裡甄嬛知曉「菀菀類卿」的場景,剛好發生在她封妃大喜之時。
讀者/觀眾還沒有從封妃的爽點走出來的時候,就被皇帝的「菀菀類卿」傷到,這無疑增強了情節的感染力,也為甄嬛之後的行為增強了可信度。
(這裡說得有點淺了,只是簡單舉個慄子,具體寫的時候肯定還有很多描寫的細節需要斧正)
除了心理對比,還可以通過環境的對比來體現矛盾衝突,讓讀者有更深的代入感,產生對主角的同情心。
比如可以寫主角被他的敵人害得很慘,整個人孤苦無依、悽涼無比,但他的敵人卻熱熱鬧鬧、風光無限的場景。這樣不僅讓矛盾衝突更為激烈,還能讓讀者更憐愛主角,讓作品更有感染力。
當然,在寫心理和環境的時候,一定要抓住細節和重點,做到把筆力分配得詳略恰好。
02 心理層次
心理層次分為兩種,一是要考慮到文中人物的心理層次,二是要考慮到讀者的心理層次。
【人物的心理層次】
在一本小說裡,比較重要的場景往往都會對主角造成一定的心理衝擊。比如家破人亡、江山被毀、人生被毀……
當一個人遇到這些很大的挫折的時候,他的心理活動肯定是多層次的。
第一層反應通常都是不肯相信、拒絕相信,甚至覺得自己是在做夢。作者可以通過這種拒絕相信的心理狀態,把角色的悲慘深化。
第二層反應可能就更多跟角色性格、事件細節相關了,有可能是絕望尋死,有可能是悲傷欲絕,有可能是復仇宣洩。之後可能還會有接受現實、以及這件事給他帶來的改變等等一系列的心理層次變化。
但無論如何,人的心理和情緒一定是會隨著時間和事件改變的,甚至有時候旁人的一句話都能左右他的情緒。在處理人物的心理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把這種層次感寫出來,才能讓讀者感覺到足夠的真實。
【讀者的心理層次】
重大的場景往往也最能影響到讀者的情緒,因此在寫作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讀者的心理層次。
一是埋下懸念,讓讀者有全身心的代入感,一顆心吊著——跟角色同步感受到震撼、喜悲……沉浸式體驗的要點就是不能劇透。
二是在情節的設置上,一定要注意到每個細節——當然,一本書那麼長,每個細節都琢磨透也不那麼現實。但是起碼,在這種重大的關頭,一定要精心設計每個情節的合理性,還要在細節上考慮到讀者的喜好。
千萬不要把自己感動得眼淚汪汪,卻把讀者給寫噁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