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項針對COVID-19患者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對半數重症患者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造成傷害。
三分之一的患者都有這樣的症狀,包括頭痛、走路不穩、說話含糊不清、神經痛和癲癇。
這項研究首次對與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的腦部問題進行了表徵,有這些症狀可能表明患者面臨更高的風險。
在這項研究中,華中科技大學的神經學家胡波教授和同事分析了來自中國武漢的214名COVID-19患者。
這些病人都在該大學附屬醫院的三個專門特殊護理中心之一接受治療。
專家們將神經系統症狀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意識障礙、急性腦血管疾病、共濟失調和癲癇發作。
其它類型為周圍神經系統表現(味覺障礙、嗅覺障礙、視覺障礙、神經疼痛)和骨骼肌損傷。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總的來說,有78名患者(36.4%)有神經症狀。」
他們補充說:「與非重症患者相比,重症患者年齡更大,有更多的潛在疾病,尤其是高血壓,並且出現更少的典型症狀,如發燒和咳嗽。」
「感染更嚴重的患者有神經系統方面的表現,如急性腦血管疾病(5 vs 1)、意識受損(13 vs 3)和骨骼肌損傷(17 vs 6)。」
研究人員說:「在COVID-19流行期間,當看到患者的神經症狀時,臨床醫生應該懷疑是否感染了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作為一種鑑別診斷。」
他們補充說,這將避免延誤診斷或誤診,失去治療(患者)和防止進一步傳播的機會。
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病毒學家伊恩·瓊斯(Ian Jones)評論說:「對一組COVID-19陽性患者的神經併發症的觀察值得注意,但不應轉移對呼吸窘迫主要病理的關注。」
「幾乎一半的患者都有潛在的健康問題,目前還沒有關於病毒在神經系統部位存在的直接數據。」
「病毒血症,病毒在血液中的存在,它可以從那裡進入神經組織,在SARS中被描述過,但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有,而且只是暫時性的。這種情況會發生,但通常不是像新冠病毒那樣。」
「目前,神經併發症最好被認為是COVID-19疾病嚴重程度的後果,而不是一個獨特的新關注點。」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神經病學》雜誌上。